学术投稿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朱群山;王昊;郑广万;陈平;王霏宇;吴正

关键词:腹腔镜, 直、乙状结肠癌, 雷替曲塞, 腹腔化疗
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 2016年12月68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Dixon术) 病例资料, 所有病例分为2组: A组 (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组) 31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 B组 (对照组) 37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热蒸馏水灌洗.观察2组术后消化道症状、腹腔及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术后拔除骶前引流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1周内及术后第7天检测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免疫细胞活性. 结果: 2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腹痛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术前与术后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值、术后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自主排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TME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脂多糖对部分神经胶质细胞NgR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脂多糖诱导早产鼠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NgR的表达及变化, 了解NgR表达在TLR-4介导的神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振荡和差速贴壁法体外纯化培养MG和OPCs, 分别用特异性抗体CD11b和O4做细胞鉴定;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G、OPCs的NgR和MG的TLR-4基因表达情况, 并用ELISA测各组TNF-α 的含量. 结果: LPS诱导后较其他对照组及处理组MG的TLR-4表达水平和MG、OPCs的NgR表达水平均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MG经LPS诱导后较其对照组及处理组的TNF-α 的含量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细菌感染使MG和OPCs的NgR表达增高; 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大量TLR-4需要NgR的介导; TLR-4可能存在上调NgR基因表达的作用.

    作者:王清萍;张士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哮喘气道重构小鼠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哮喘气道重构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60只雌性SPF级BALB/C小鼠分为哮喘组、辛伐他汀组、对照组, 每组20只. 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肺组织和气管的病理改变, 同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小鼠肺组织中支气管壁面积 (WAi) 、平滑肌层面积 (WAm) 和支气管基底膜周长 (Pbm); 使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肺组织TGF-β1 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严重, 辛伐他汀组病理改变程度虽高于对照组, 但较哮喘组减轻; 哮喘组小鼠支气管壁厚度及平滑肌层厚度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GF-β1mRNA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GF-β1蛋白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肺组织TGF-β1表达而抑制哮喘气道重构.

    作者:汪向海;尹成胜;金艺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芜湖地区饮用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对芜湖地区饮用水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检测, 以评估抗生素残留现状. 方法: 从芜湖7个地区采集自来水末梢水水样21份, 采用固相萃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自来水末梢水水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的含量. 结果:四种抗生素的线性范围为0.05 ~ 10 mL/L, r > 0.999, 方法检出限为0.0272 ~ 0.2241 μg /L, 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82% ~ 151.11%, 相对标准偏差为0.73% ~ 8.40%, 末梢水中目标抗生素含量低于检测限. 结论: 芜湖地区饮用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较低.

    作者:丁苗苗;金晨;胡春媛;于荣;刘飞;文育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诱导期QTc及Tp-e间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诱导期QTc及Tp-e间期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全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n = 30) 和右美托咪定组 (D组, n = 30). D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 /kg, 之后以0.4 μg / (kg·h) 持续泵注至插管后3 min, C组用等剂量生理盐水以同样方法泵注. 记录2组入室静息后 (T0 ) 、插管前 (T1 ) 、插管后1 min (T2 ) 、2 min (T3 ) 及3 min (T4 ) 时HR、MAP、QTc及Tp-e间期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 D组QTc及Tp-e间期缩短, HR及MAP在T2时降低 (P < 0.05). 与T0比较, D组HR在T1、T3、T4时及MAP在T1 ~ T4时降低 (P < 0.05); C组HR在T1、T2、T4时及MAP在T1、T3、T4时降低 (P < 0.05). 与T1比较, D组HR在T2、T3时及MAP在插管后均升高 (P <0.05); C组中HR在插管后及MAP在T2及T3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全麻诱导期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插管反应,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QTc及Tp-e间期延长, 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作者:陈金萍;杨余;郭玲;王斌;柳兆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椎管内血管脂肪瘤1例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情况,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经病理确诊为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患者资料, 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方法, 但无特异性, 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结论: 手术切除是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术后复发少.

    作者:唐尚文;王弘;王凌挺;赵泉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总结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分析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前准备 (了解病史、参与讨论、器械准备) 、术中配合、突发事件处理等措施. 结果: 6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瓣膜成形术, 切口小且隐蔽, 手术顺利, 早期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短. 结论: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是心脏大血管外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思维模式, 加强专科知识学习, 适应外科新手术方式, 保证手术迅速安全地开展.

    作者:王珊;江凤英;许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786例高渗性液体外渗新生儿依据入院时单双号分为2组, 每组393例. 对照组患儿通过硫酸镁湿敷对伤口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儿通过水胶体敷料对伤口进行护理. 对比2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肿胀消退时间以及皮损修复时间.结果:观察组6 h以内消退肿胀以及在7 d内修复皮损的比率 (60.27%、83.33%) 高于对照组 (44.03%、31.25%), 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水胶体敷料能够帮助新生儿尽快消除肿胀、修复皮肤损伤.

    作者:陈小霞;杨小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静脉通路方式输注榄香烯注射液致静脉炎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采取不同静脉通路方式输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时所引起静脉炎与疼痛的情况.方法: 观察并比较采用PICC导管通路和留置针通路输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肿瘤时, 患者输液后静脉反应情况. 结果: PICC导管通路组肿瘤患者输液后静脉炎发生率及刺痛感小于留置针通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榄香烯注射液在临床输注治疗过程中, 更适宜选用PICC导管通路, 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刺痛感, 而且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秦楠;郑峰娟;康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 2016年12月68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Dixon术) 病例资料, 所有病例分为2组: A组 (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组) 31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 B组 (对照组) 37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热蒸馏水灌洗.观察2组术后消化道症状、腹腔及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术后拔除骶前引流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1周内及术后第7天检测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免疫细胞活性. 结果: 2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腹痛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术前与术后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值、术后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自主排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TME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群山;王昊;郑广万;陈平;王霏宇;吴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自制单凹槽疝针与雪橇钩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比较

    目的:讨论使用自制单凹槽单疝气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以及与传统雪橇疝气钩针相比的优越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 2016年8月收治的25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 其中采用自制改良的单凹槽单疝气针实施手术124例 (A组), 采用传统雪橇疝气钩针实施手术129例 (B组), 比较2组患儿在手术操作方便性、术中腹膜破损、两次穿刺是否同一隧道、术后疼痛反应、术后穿刺点硬结、术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术后随访6个月. 在操作方便性、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反应等方面比较,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术中发生腹膜破损方面, A组4例, B组27例; 在两次穿刺同一隧道方面, A组均顺利完成, B组完成73例; 在术后穿刺点硬结方面, A组有1例明显触及皮下硬结, B组有16例明显触及皮下硬结; 在术后复发率方面, A组无复发, B组4例复发. 上述4个方面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采用自制改良单凹槽单疝气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可减少穿刺点硬结, 降低术后伤口局部不适感及复发率.

    作者:浦征宇;罗玲;许琴芳;林锦辉;张咏康;赵振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经头颈CT血管造影 (CTA) 检查确诊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0例, 无斑块者60例; 根据检查结果, 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分为钙化斑块组84例, 混合斑块组142例, 非钙化斑块组34例; 以及颈部动脉轻度狭窄组73例, 中重度狭窄组89例, 无狭窄组98例;比较不同组别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及血清胆红素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无斑块组 (P < 0.01); 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非钙化斑块组 (P < 0.05); 中重度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无狭窄组 (P < 0.05); 轻度狭窄组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无狭窄组P < 0.05). 结论:高血清胆红素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与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王磊;庞洪波;费世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镜检查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策略

    目的:研究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术前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临床资料, 其中姑息手术2例,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4例, 根治性手术30例 (全胃切除21例, 远端胃切除9例), 腹腔镜下探查1例, 并将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作比较. 结果:术后病理提示只有3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例为异性增生, 余33例均为腺癌 (淋巴结转移26例, 7例无淋巴结转移). 结论: 术前病理活检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 我们需结合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镜下的大体形态及临床分期, 做出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治疗.

    作者:陶俊;王贵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皖南地区中青年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皖南地区中青年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在弋矶山医院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37例, 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 60岁) 和老年组 (≥60岁). 分析2组之间男性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脂水平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冠心病患者的吸烟比例及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 (P< 0.05), 但中青年冠心病组则具有更高的BMI、TC、TG、LDL-C 水平 (P < 0.05). 按性别区分后, 男性中青年冠心病组具有更高的BMI、TG 水平以及更低的HDL-C 水平 (P < 0.05), 而男性老年冠心病组有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的比例更高. 女性中青年冠心病组的LDL-C 水平高于女性老年冠心病组 (P < 0.05), 女性老年冠心病组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更高 (P < 0.05). 结论:皖南地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可能应注重体质量指数和血脂的控制, 而老年患者则可能更应关注控制吸烟及高血压.

    作者:谢向荣;汪和贵;汪茗;查林涛;潘大彬;朱正才;曹蘅;柯永胜;汤圣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1例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 (late-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LAS) 是指45 岁之后发病, 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上少见.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EORA) 是指60 岁之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两种疾病合并存在, 临床上罕见, 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桐俊;盛君;宣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螺旋CT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胃癌多层螺旋CT (MSCT) 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 并结合多平面重建 (MPR) 探讨其对胃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或手术证实63例胃癌患者的CT资料, 分析MSCT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 对其进行术前T分期, 并与临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 结果:横轴位图像T1a期准确率为20% (1 /5); T1b期准确率为40% (2 /5); T2期准确率为57.1% (4 /7); T3期准确率为58.3% (7 /12); T4a期准确率为66.7% (18 /27); T4b期准确率为71.4% (5 /7);总准确率为58.7% (37 /63). 横轴位结合MPR T1a期准确率为60% (3 /5); T1b期准确率60% (3 /5); T2期准确率为71.4% (5 /7); T3期准确率为75.0% (9 /12); T4a期准确率为81.5% (22 /27); T4b期准确率为100% (7 /7); 总准确率为77.8% (49 / 63); 比较两者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可以发现横轴位结合MPR对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横轴位T分期准确率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横轴位结合MPR图像能提高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孙启飞;张敏;诸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固定节段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固定节段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 2016年7月我科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 其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32 ~ 65岁, 平均 (40.5 ± 4.5) 岁, 经影像学检查为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 所有患者均单纯行椎弓根内固定不行后路椎管减压, 固定节段为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固定; 对比3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等指标及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压缩率、矢状位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 评估临床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死亡、大血管损伤和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2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10 ~ 12个月, 平均 (11.6 ± 2.4) 个月. 单节段固定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后伤口引流量较少, 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三节段固定组手术时间较长, 术中出血量较多, 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三节段固定组矢状位Cobb角、术后及拆钉前椎体前缘压缩率均优于其他2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双节段固定组有1例发生断钉. 结论: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固定节段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作者:黄爱军;靳松;陈丽萍;林昆;李亚杰;项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源DNMT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检测

    目的:利用PCR扩增人源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 基因启动子, 构建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活性进行检测. 方法:运用PCR技术以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基因组DNA为模版扩增出目的片段, 将PCR产物用KpnⅠ和XhoⅠ双酶切后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上, 然后进行转化、菌落PCR及测序验证等. 将构建成功的pGL3-proDNMT1luc重组质粒和内参质粒pRL-CMV-luc共转入H1299细胞中检测DNMT1启动子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出长度为1634 bp的目的片段, 并成功构建出DNMT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启动子具有活性. 结论: DNMT1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调控机制和生物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滔;曹玉祥;张志坚;周兴路;魏慧君;吴志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5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 2016年5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住院的25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 25例患者中女性17例 (68%), 平均年龄为 (28.2 ± 11.3) 岁. 发热者16例 (64%); 24例 (96%) 为颈部淋巴结受累及, 淋巴结触痛者16例 (64%). 白细胞为 (3.6 ± 1.7) × 109 /L; 血沉为 (34.4 ± 12.3) mm/h. 病理示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 凝固性坏死, 但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示泡沫样组织细胞CD68 (+ ) 以及残存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CD20 (+ ).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以青年女性更为多见; 多伴发热; 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 多伴触痛; 可见白细胞降低及血沉增快; 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杨进孙;王文节;杨江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21例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夹层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月~ 2016年11月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Bentall术1例, Bentall术+半弓置换1例, Bentall +孙氏手术5例, 升主动脉置换+半弓置换2例, 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12例; 其中同期行行冠脉搭桥术2例. 结果: 4例患者死亡, 其中手术直接死亡1例, 术后死亡3例, 住院病死率为19.0%. 1例死于活动性出血, 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术后出现顽固低氧血症4例, 手术切口严重感染1例, 右侧大面积脑梗2例, 肾功能急性衰竭3例, 严重肝功能急性衰竭1例, 均治愈或改善. 17例随访5个月~ 5年, 均存活, 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

    作者:汤天生;张大发;聂军;钱红波;韦俊;朱雪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某高校2014~2016级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目的:获得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人格特点, 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基本措施. 方法: 运用卡特尔16种性格测试量表 (16PF) 对2014 ~ 2016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 2014级与2015级学生在聪慧性等10项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等6项综合因素上存在差异, 2014级与2016级学生在乐群性等13项人格因素、内向与外向等4项综合因素上有差异, 2015级学生与2016级学生在乐群性等7项人格因素、内向与外向型等3项综合因素上有差异; 男生与女生除了聪慧性和敏感性2个因素无差异 (P > 0.05) 外, 其余22个因素均有差异 (P < 0.05); 不同生源地学生除了乐群性、聪慧性、忧虑性及专业成就4个因素无差异 (P > 0.05) 外, 其余20个因素均有差异 (P < 0.05). 结论: 2014 ~ 2016级3个年级卡特尔16种性格测试量表 (16PF测试) 存在差异, 并且3个年级的学生在城乡及性别上也存在个别差异.

    作者:余亮;李娜;鲁玮;饶婷婷;杨积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皖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