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

孙启飞;张敏;诸晓艳

关键词:胃癌, T分期,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多层螺旋CT (MSCT) 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 并结合多平面重建 (MPR) 探讨其对胃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或手术证实63例胃癌患者的CT资料, 分析MSCT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 对其进行术前T分期, 并与临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 结果:横轴位图像T1a期准确率为20% (1 /5); T1b期准确率为40% (2 /5); T2期准确率为57.1% (4 /7); T3期准确率为58.3% (7 /12); T4a期准确率为66.7% (18 /27); T4b期准确率为71.4% (5 /7);总准确率为58.7% (37 /63). 横轴位结合MPR T1a期准确率为60% (3 /5); T1b期准确率60% (3 /5); T2期准确率为71.4% (5 /7); T3期准确率为75.0% (9 /12); T4a期准确率为81.5% (22 /27); T4b期准确率为100% (7 /7); 总准确率为77.8% (49 / 63); 比较两者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可以发现横轴位结合MPR对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横轴位T分期准确率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横轴位结合MPR图像能提高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联合解磷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解磷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 2017年3月我院急诊并住院治疗的9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48例) 、对照组 (48例), 对照组采用解磷定+ 阿托品+ 对症处理的治疗方案,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 观察分析2组患者疗效及预后. 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91.67%, 高于对照组 (70.83%), 重要脏器损害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解磷定及阿托品用药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住院24、48、72 h后, 实验组患者胆碱酯酶的活性高于对照组 (P < 0.05), 实验组死亡、中间综合征及反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解磷定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在降低药物使用量的前提下, 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纪海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穿刺孔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复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 (LC) 术后芬太尼镇痛及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LC术患者60例, 随机分成2组 (n = 30): 观察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A组于诱导前15 min静注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6 μg /kg后, 以0.3 μg / (kg·h) 的速率输注维持量至术毕. 4个穿刺孔打孔前均给予0.6%罗哌卡因局部浸润 (每个穿刺孔5 mL, 共20 mL); B组未给予右美托咪啶和罗哌卡因. 2组患者术毕均使用芬太尼静脉镇痛24 h. 观察术后3 h、 6 h、12 h和24 h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BCS舒适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 (PONV) 发生情况. 结果:与B组比较, 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提高 (P < 0.05), PONV发生率降低 (P < 0.05). 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穿刺孔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复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可改善LC术后芬太尼镇痛的舒适度, 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刘学文;何志强;唐世美;胡强;洪小鹏;周玉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芜湖地区饮用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对芜湖地区饮用水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检测, 以评估抗生素残留现状. 方法: 从芜湖7个地区采集自来水末梢水水样21份, 采用固相萃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自来水末梢水水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的含量. 结果:四种抗生素的线性范围为0.05 ~ 10 mL/L, r > 0.999, 方法检出限为0.0272 ~ 0.2241 μg /L, 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82% ~ 151.11%, 相对标准偏差为0.73% ~ 8.40%, 末梢水中目标抗生素含量低于检测限. 结论: 芜湖地区饮用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较低.

    作者:丁苗苗;金晨;胡春媛;于荣;刘飞;文育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氨基酸营养支持方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氨基酸营养支持方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 2016年9月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行初始大剂量方案和快速增加方案, 对比2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代谢指标、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下降幅度降低, 体质量、头围、身长增加速度增快, 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缩短 (P < 0.05); 出生后14 d, 观察组患儿血清Pre-ALB、IGF-1、瘦素、MOT、VI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 < 0.05), Cr、BUN、DBiL、TBA、CO2C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较对照组降低 (2.7% vs. 21.6%) (P < 0.0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早期给予大剂量氨基酸营养支持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 减少喂养不耐受率, 且对机体代谢影响小, 安全性良好.

    作者:温艳芬;苏增玲;赖家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总结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分析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前准备 (了解病史、参与讨论、器械准备) 、术中配合、突发事件处理等措施. 结果: 6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瓣膜成形术, 切口小且隐蔽, 手术顺利, 早期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短. 结论: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是心脏大血管外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思维模式, 加强专科知识学习, 适应外科新手术方式, 保证手术迅速安全地开展.

    作者:王珊;江凤英;许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椎管内血管脂肪瘤1例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情况,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经病理确诊为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患者资料, 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方法, 但无特异性, 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结论: 手术切除是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术后复发少.

    作者:唐尚文;王弘;王凌挺;赵泉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 2016年12月68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Dixon术) 病例资料, 所有病例分为2组: A组 (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组) 31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 B组 (对照组) 37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热蒸馏水灌洗.观察2组术后消化道症状、腹腔及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术后拔除骶前引流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1周内及术后第7天检测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免疫细胞活性. 结果: 2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腹痛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2组术前与术后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值、术后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自主排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TME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群山;王昊;郑广万;陈平;王霏宇;吴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astleman病的CT特征性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 (CD) CT表现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4年11月~ 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D的12例CT表现特征. 结果:面颈部5例、胸部3例、腹部3例、多发1例. 临床分型: 11例局限型, 1例多中心型. 病理分型: 10例透明血管型, 2例浆细胞型. 12例CT平扫为较均匀软组织密度影, 其内伴有分支状钙化者3例 (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 12例中有10例行增强扫描, 且增强后净增CT值增加40 HU者8例 (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1例), 20 ~ 40 HU者2例 (透明血管型1例、浆细胞型1例), 且10例延迟期强化程度均减退不明显; 增强扫描周围可有点条状强化血管影者5例 (透明血管型4例、浆细胞型1例); 病灶内见条状或裂隙样低密度、且低密度延迟期强化2例 (透明血管型1例、浆细胞型1例). 结论: CD具有典型CT表现时, 术前能够明确诊断及病理分型.

    作者:徐静雅;翟建;马培旗;张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SCTA在腹部占位性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在腹部占位性病变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26例腹部占位性病变行多期增强扫描, 重建动脉期数据获得CT血管成像 (CTA) 图像、静脉期数据获得多平面重组 (MPR) 图像. 研究分两种方法, A方法轴位图像结合MPR图像做出定位诊断, B方法在A方法基础上再结合CTA图像做出定位诊断, 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2组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26例病例A方法准确定位18例, 准确率69.2%; B方法准确定位25例, 准确率96.2%. B方法准确率高于A方法,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CTA作为腹部增强扫描的补充, 有助于显示腹部占位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及与周边血管的关系, 结合MPR图像能够有效提高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敏;余翔;修智;李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镜检查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策略

    目的:研究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术前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临床资料, 其中姑息手术2例,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4例, 根治性手术30例 (全胃切除21例, 远端胃切除9例), 腹腔镜下探查1例, 并将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作比较. 结果:术后病理提示只有3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例为异性增生, 余33例均为腺癌 (淋巴结转移26例, 7例无淋巴结转移). 结论: 术前病理活检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 我们需结合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镜下的大体形态及临床分期, 做出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治疗.

    作者:陶俊;王贵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脂多糖对部分神经胶质细胞NgR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脂多糖诱导早产鼠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NgR的表达及变化, 了解NgR表达在TLR-4介导的神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振荡和差速贴壁法体外纯化培养MG和OPCs, 分别用特异性抗体CD11b和O4做细胞鉴定;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G、OPCs的NgR和MG的TLR-4基因表达情况, 并用ELISA测各组TNF-α 的含量. 结果: LPS诱导后较其他对照组及处理组MG的TLR-4表达水平和MG、OPCs的NgR表达水平均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MG经LPS诱导后较其对照组及处理组的TNF-α 的含量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细菌感染使MG和OPCs的NgR表达增高; 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大量TLR-4需要NgR的介导; TLR-4可能存在上调NgR基因表达的作用.

    作者:王清萍;张士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 (Peg-IFNα) 联合利巴韦林 (RBV)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8年1月~ 2015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研究组, 20例非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 2组均予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48周, 研究组同时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 治疗过程中监测并分析2组4、12、48周时HCV RNA水平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SVR) 、血液生化指标 (ALT、TBIL、ALT、GGT) 、肝纤维化标记物 (LN、CIV、HA、CG) 及空腹血糖情况. 结果:研究组SVR为6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疗程结束后, 2组血液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标记物均较前改善 (P < 0.05). 研究组治疗前空腹血糖为 (7.96 ± 2.34) mmol /L, 治疗后为 (8.03 ± 1.36) mmol /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爱平;杨江华;王文节;盛皓宇;侯为顺;喻艳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护士长性格优势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目的:调查护士长性格优势的总体分布状况; 探讨性格优势与护士长主观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对安徽省21所综合医院179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护士长的五大显著优势依次为感恩感激、公民责任、善良慷慨、美的领悟和爱与被爱.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洞察悟性、勇敢无畏、坚持勤奋等性格优势在年龄层次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护士长性格优势中的兴趣好奇、洞察悟性、谨慎审慎、生机活力四种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高度相关 (P < 0.05或P < 0.01). 护士长性格优势中的兴趣好奇、洞察悟性、正直诚实、谨慎审慎、生机活力五种性格优势与生活满意度存在高度相关 (P < 0.05或P < 0.01). 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激发个体性格优势与积极潜能, 为护理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杨柳;王雪琴;李远珍;李海波;汪苗;周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1例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 (late-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LAS) 是指45 岁之后发病, 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上少见.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EORA) 是指60 岁之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两种疾病合并存在, 临床上罕见, 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桐俊;盛君;宣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皮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786例高渗性液体外渗新生儿依据入院时单双号分为2组, 每组393例. 对照组患儿通过硫酸镁湿敷对伤口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儿通过水胶体敷料对伤口进行护理. 对比2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肿胀消退时间以及皮损修复时间.结果:观察组6 h以内消退肿胀以及在7 d内修复皮损的比率 (60.27%、83.33%) 高于对照组 (44.03%、31.25%), 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水胶体敷料能够帮助新生儿尽快消除肿胀、修复皮肤损伤.

    作者:陈小霞;杨小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诱导期QTc及Tp-e间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诱导期QTc及Tp-e间期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全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n = 30) 和右美托咪定组 (D组, n = 30). D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 /kg, 之后以0.4 μg / (kg·h) 持续泵注至插管后3 min, C组用等剂量生理盐水以同样方法泵注. 记录2组入室静息后 (T0 ) 、插管前 (T1 ) 、插管后1 min (T2 ) 、2 min (T3 ) 及3 min (T4 ) 时HR、MAP、QTc及Tp-e间期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 D组QTc及Tp-e间期缩短, HR及MAP在T2时降低 (P < 0.05). 与T0比较, D组HR在T1、T3、T4时及MAP在T1 ~ T4时降低 (P < 0.05); C组HR在T1、T2、T4时及MAP在T1、T3、T4时降低 (P < 0.05). 与T1比较, D组HR在T2、T3时及MAP在插管后均升高 (P <0.05); C组中HR在插管后及MAP在T2及T3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全麻诱导期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插管反应,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QTc及Tp-e间期延长, 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作者:陈金萍;杨余;郭玲;王斌;柳兆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某高校2014~2016级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目的:获得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人格特点, 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基本措施. 方法: 运用卡特尔16种性格测试量表 (16PF) 对2014 ~ 2016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 2014级与2015级学生在聪慧性等10项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等6项综合因素上存在差异, 2014级与2016级学生在乐群性等13项人格因素、内向与外向等4项综合因素上有差异, 2015级学生与2016级学生在乐群性等7项人格因素、内向与外向型等3项综合因素上有差异; 男生与女生除了聪慧性和敏感性2个因素无差异 (P > 0.05) 外, 其余22个因素均有差异 (P < 0.05); 不同生源地学生除了乐群性、聪慧性、忧虑性及专业成就4个因素无差异 (P > 0.05) 外, 其余20个因素均有差异 (P < 0.05). 结论: 2014 ~ 2016级3个年级卡特尔16种性格测试量表 (16PF测试) 存在差异, 并且3个年级的学生在城乡及性别上也存在个别差异.

    作者:余亮;李娜;鲁玮;饶婷婷;杨积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经头颈CT血管造影 (CTA) 检查确诊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0例, 无斑块者60例; 根据检查结果, 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分为钙化斑块组84例, 混合斑块组142例, 非钙化斑块组34例; 以及颈部动脉轻度狭窄组73例, 中重度狭窄组89例, 无狭窄组98例;比较不同组别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及血清胆红素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无斑块组 (P < 0.01); 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非钙化斑块组 (P < 0.05); 中重度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无狭窄组 (P < 0.05); 轻度狭窄组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无狭窄组P < 0.05). 结论:高血清胆红素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与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王磊;庞洪波;费世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21例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夹层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月~ 2016年11月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Bentall术1例, Bentall术+半弓置换1例, Bentall +孙氏手术5例, 升主动脉置换+半弓置换2例, 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12例; 其中同期行行冠脉搭桥术2例. 结果: 4例患者死亡, 其中手术直接死亡1例, 术后死亡3例, 住院病死率为19.0%. 1例死于活动性出血, 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术后出现顽固低氧血症4例, 手术切口严重感染1例, 右侧大面积脑梗2例, 肾功能急性衰竭3例, 严重肝功能急性衰竭1例, 均治愈或改善. 17例随访5个月~ 5年, 均存活, 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

    作者:汤天生;张大发;聂军;钱红波;韦俊;朱雪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蝮蛇毒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小板活化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 (AHV-PI) 减弱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I /R) 损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 (n = 6): 正常对照组、I /R模型组、阳性对照组 (银杏内酯BN52021, 4 mg /kg) 、AHV-PI低、中、高剂量组 (0.05、0.1、0.2 mg /kg). 行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 再灌注120 min制备I /R模型, 颈动脉取血并分离血小板,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程度; ELISA法测定血小板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含量.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I /R组血小板聚集率上升 (P < 0.05), PAF含量增加 (P < 0.05), TTC染色梗死面积增加 (P < 0.01); AHV-PI中、高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 PAF释放减少, 心肌缺血面积减少 (P < 0.05). 结论: AHV-PI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AF的释放, 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实现的.

    作者:高恬媛;张根葆;靳文;季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皖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