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吴家幂;李珺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口腔鳞癌标本,9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中MMP-9 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口腔鳞癌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4.4 %和 42.2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口腔鳞癌低分化组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③颈淋巴结转移组中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发生部位无关.
作者:柳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MMP-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FAK、MMP-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呈带状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二者具有一致性(P<0.05);FAK 、MMP-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2为FAK的效应分子,二者主要表达于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及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作者:江宏兵;吴非非;陈伟旭;鞠远福;沈志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和今后研究的启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内经>寒热理论的哲学基础、寒热致病的病因病机学说、寒热病证的临床特点、寒热病证的施治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与后世医家的相关理论作比较研究.结果 <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奠定了中医学外感病的基础,后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并有所发展.结论 <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构筑了中医学外感病的基本框架,今后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其实质和机理进行研究.
作者:许良银;程宜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右心房粘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0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19例右心房粘液瘤病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结果无围术期及手术死亡,随访15例,时间1个月~6年,心功能Ⅰ级9例,Ⅱ级3例,Ⅲ级1例,1例死于非心脏方面的疾病,1例复发,再次手术,复发率6.67%,效果良好.结论右心房粘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手术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作用,应注意术后随访.
作者:章斌;张宝仁;郝家骅;梅举;徐志云;邹良建;孙道华;于伟勇;王志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作者于1997年10月~2002年2月用经腹手术入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1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名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食管-气管瘘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进食饮水呛咳、营养不良,反复肺部感染.患者常因肿瘤局部病变范围广,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不能手术治疗,而放疗、化疗均不能解除食管-气管瘘的症状.我科近年来采用经内镜金属带膜支架置入治疗了8例中晚期食管癌所致食管-气管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鹤鸣;张国政;何池义;汪玉兰;吴万春;韩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特点.方法对59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穿刺右侧股动脉按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多角度摄片,采用目测直径法,血管狭窄≥50%为CAG阳性[1].结果 59例病人CAG阳性39例占66.1%,男性39例中阳性31例占79.5%,女性20例中阳性8例占40%.结论 CAG为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特征的重要方法,表明临床诊断冠心病与CAG阳性率符合率较高,尤以男性患者为高.CAG检查阴性的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
作者:纪勤炯;汤圣兴;王安才;曹蘅;俞国华;杨浩;芮世宝;倪薇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肿瘤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崭新而又古老的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根治它.药物种类数不胜数,近年来,生化药物治疗肿瘤已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尤其蛇毒抗肿瘤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蛇毒抗肿瘤作用的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蛇毒抗肿瘤作用的机理研究作为蛇毒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就机理进展作一回顾.
作者:程明荣;芮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揭示脑血管意外死亡的年节律、月相节律以及昼夜节律,为临床及时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用χ2检验及圆形分布法来分析资料.结果①脑出血死亡时间存在向上半夜集中的昼夜节律;②脑梗死死亡时间存在向冬季和下半夜集中的年节律和昼夜节律.结论脑出血死亡存在昼夜节律,脑梗死死亡存在年节律和昼夜节律.
作者:陈宗胜;程宜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明确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以妇科腹腔内出血收治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病人包括5种疾病,其中异位妊娠、卵巢破裂、出血性输卵管炎及腹部卒中易相互误诊.本资料150例经手术止血,36例经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血HCG检测和阴道B超检查,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罗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3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10 mg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每周一次,连续10周;每两周一次,连续10周;以后每月一次,维持2~3年.结果 1年内复发1例,2年内复发1例,11例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羟基喜树碱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而轻.今后应对其药代动力学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杰;王章才;姜书传;杨维娟;董昌斌;卓栋;黄群联;黄后宝;程庆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4例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回顾分析其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 3例位于胸椎,1例位于腰椎.X线平片显示单个椎体破坏、变形;CT显示椎体呈膨胀性破坏,病变侵犯一侧附件,并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及压迫硬脊膜囊;MRI 显示病变椎体呈不均匀信号,相邻椎间隙信号不变.4例尿本-周氏蛋白均为阴性.结论脊柱SPM依赖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作基本定位;CT可显示椎体破坏程度及侵犯范围;MRI反映病变椎体信号变化、椎间盘结构和椎间隙情况.后诊断必须结合局部骨穿和化验室检查.
作者:陈方满;翟健;刘含秋;潘先文;徐祝军;袁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是妊娠期一种严重的合并症,若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对母婴都有很大威胁,反之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可改善母婴的结局.
作者:周毅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文研究了妊娠期正常晚孕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及非孕期健康妇女的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游离蛋白S(FPS),D-二聚体(D-D)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作者:许岩;汤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方法同期选取2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A组)与3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B组),以同一抗痨方案治疗.结果 B组痊愈率高于A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困难,需用细胞内杀菌剂,可辅以免疫增强剂.
作者:谢家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tic ulcer,Hu),由于肝硬化症状突出,常掩盖溃疡的表现,以致漏诊率较高,延误治疗.现将我院近5年来经胃镜证实的97例肝源性溃疡病例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代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肠恶性淋巴瘤以腹痛及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分别占80%及72%;消化道钡餐诊断率9%,内镜结合活检确诊率43%.结论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易和肠道其他疾病混淆,内镜结合活检对其确诊率高,多块深部取材可提高检出率,联合应用纤维肠镜及X线双重对比造影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作者:陈斌;程明荣;胡明华;陈剑平;王亚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社会高龄人群的扩大,人均寿命逐年提高,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也逐年增加.老年胃癌病人临床以并存病多,致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为其特点.因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住60岁以上老年胃癌病人91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任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服用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年龄、性别、既往出血史、吸烟等因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对340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上述各因素与Pu并发出血间的关系.结果服用NSAIDs(OR 5.32; 95%CI 3.05~9.27)、高龄(OR 2.71; 95%CI 1.65~4.46)、既往出血史(OR 2.32; 95%CI 1.23~4.38)、吸烟(OR 2.20; 95%CI 1.31~3.74)是Pu出血的高危因素;而 HP感染(OR 0.90; 95%CI 0.56~1.45)及性别因素(OR 1.15; 95%CI 0.68~1.92)与Pu并发出血间无明显关系,但HP感染与服用NSAIDs间有明显的协同效应(OR 6.30; 95%CI2.79~14.23).结论服用NSAIDs、高龄、既往出血史、吸烟是Pu并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HP感染及性别因素对Pu并发出血无明显影响,但HP感染可以增加服用NSAIDs引发溃疡出血的危险.
作者:陈晖;王承党;潘玉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提高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救治水平.方法通过对32例口腔颌面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32例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清除应小心慎重,对不同的异物类型、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进路,有利于提高对异物治疗的救治水平.
作者:郭平;鞠远福;许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