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多态性及远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喆;魏满霞;杨丽丽;韩延华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症状体征, 多态性, 地域性, 发展转归, 并发症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卵泡发育障碍、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具有多源性病因和症状多样性的神经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发病于青春期或生育期的妇女,初潮年龄多正常,其症状体征多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前后陆续出现。它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疾病,临床表现广谱性,有家族聚集性。2003年鹿特丹会议对PCOS诊断达成初步共识,并将多囊卵巢形态学描述纳入诊断标准[1]。PCOS是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表现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泡直径2~9 mm、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 mL。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的常见疾病。本文主要阐述PCOS在不同国家、种族、地区及个体临床表现上所呈现的多态性、异质性、发展转归以及常见并发症。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定位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T定位下软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CT定位下软通道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72例患者中存活65例,死亡7例;在存活的患者中随访3~6个月,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20例、Ⅳ级15例、Ⅴ级4例。结论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陈永翱;李志勇;范梦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滤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保存期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在储存期内质量和功能的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20名献血者400 mL新鲜全血,每份分为2份200 mL ×2袋,将1袋制备成红细胞悬液作为对照组(n=20);另外1份使用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后作为实验组(n=20),检测滤除白细胞后白细胞去除率和HGB回收率;(4±2)℃常规保存,分别在储存的0、7、14、21、28及35 d取样检测Na+、K+、CL-、ATP、2,3-DPG、乳酸、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末期溶血率。结果实验组白细胞去除率和HGB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2.49%;实验组和对照组K+、游离血红蛋白、储存末期溶血率和乳酸随着储存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前3者在储存21 d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酸在整个储存无显著差别;2,3-DPG随着储存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两组数据在整个储存期间也无显著差别;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在储存时间的35 d内,两组所检测数据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论白细胞滤除对红细胞储存21 d以后的质量指标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作者:王超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适当改进经典四氯化碳模型复制方法。方法采用适当改进的40%(体积比)四氯化碳腹腔注射造模,造模结束后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HPC3、C4、LN、HA含量;通过Mallory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肝湿重、肝指数、HPC3、C4、LN、HA含量以及肝纤维化程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法能够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死亡率极低,从而提高了模型质量以及实验效率。

    作者:郑君;林晓春;胡建兰;陈育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 D64及C-反应蛋白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64及CRP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36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20例);细菌性腹泻组分为轻度腹泻组(27例)和重度腹泻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腹泻组CD64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P<0.01);重度细菌性腹泻组 CD64较轻度组高(P<0.05);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后,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P<0.01);治疗前CD64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和CRP水平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蓉;吴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64排CT双期血管造影在脑膜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64排CT双期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估CT双期血管造影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准确性。结果40例脑膜瘤中,肿瘤未累及血管者21例,侵蚀动脉者10例,侵犯静脉窦者9例,侵犯颅骨者12例,其术中吻合度分别为90.5%、88.9%、100%和91.7%。结论 CT双期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与动脉、静脉窦及颅骨的关系,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有非常重要价值。

    作者:李庆祝;翟建;韩剑剑;戴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TV T-O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探讨TVT-O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寻找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应用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治疗经过。结果3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2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5~35 mL,平均15 mL。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32例患者均无漏尿,痊愈率100%。2例出现排尿困难(6.3%),经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5~7 d恢复正常排尿。2例(6.3%)出现腹股沟疼痛,经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TVT-O是治疗女性尿失禁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毅;于德新;谢栋栋;张涛;丁德茂;陈磊;闵捷;邹慈;张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A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青年组(≤46岁)与中老年组(>46岁),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96.8%,P>0.05);青年组手术并发症(2.6% vs 12.6%)、住院天数(8.2±0.9 vs 18.5±2.1)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心功能恢复较中老年组好(54.2±4.5% vs 46.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 vs 15.6%)及再住院率(7.9% vs 20.3%)青年组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青年组与中老年组AMI 疗效确切,但青年人疗效较中老年人更明显,预后更好。

    作者:阮爱兵;吕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MS的临床资料。结果 MS的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63.0%)、感觉障碍(56.3%)及视觉损害(37.8%)为多见,其次是走路不稳(23.5%)、大小便障碍(18.4%)及精神异常(12.6%)等。MS患者首次发病后容易误诊为其他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性脑炎(12.6%)和脑梗死(16.8%)多见,癫痫(3.3%)及精神疾病(6.7%)也不少。结论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充分认识MS临床特殊性,结合多项辅助检查以提高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胡梅;常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核酸检测技术在安徽血液中心血液筛检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转录介导扩增(TMA)两种方法分别对我站298份及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并将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与ELA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存在相当比例的ELASA(+)、NAT(-)结果,德国GFE核酸检测试剂HBV、HCV阳性检出率低于美国诺华的ID-TMA检测试剂。经TMA-NAT检测发现本地区2次ELASA血清学方法进行血液病毒筛查HBV的残余风险为万分之4.8。本次研究没有发现HCV和HIV的血清学漏检。诺华ID-NAT核酸检测试剂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核酸检测对于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诺华TIGRIS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的筛查。

    作者:吕蓉;盛琪琪;赵阳;刘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统计分析中检验方法的选择

    1.一组样本资料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t检验,若来自非正态总体或总体分布无法确定,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2.配对设计资料二分类变量,可用MecNemar检验;有序分类变量,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连续型变量,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配对t检验,否则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二分类变量,可用χ2检验,有序多分类变量,宜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适宜对象。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90例,平均住院21 d,7~10 d即能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统计其功能恢复情况,其优良率按Harris评分为92.2%。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治疗高龄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但应注重掌握手术适应证,规避手术风险。

    作者:李环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安徽医学》关于论文著作权转让的声明

    作者:《安徽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二次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二次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减少甲状腺二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甲状腺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临床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24(13.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气管软化6例,喉返神经损伤9例,喉上神经损伤7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0例。统计分析提示:病灶大小、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是否涉及同侧手术及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行冰冻检查可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手术中不能排除为甲状腺癌时,行患侧腺体全切可减少二次手术并发症。

    作者:卢灿亮;余宏铸;钱叶本;熊奇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Toll样受体与胰腺癌发病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且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早期诊断试验,往往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肿瘤晚期,且常常伴有局部或远处器官的转移,五年生存率低于5%[1]。关于胰腺癌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近几十年来从未中断。Toll样受体是一类天然免疫受体,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通过基因转录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调亡等,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就Toll样受体与胰腺癌的发病以及治疗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正林;余宏铸;许业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欢迎订阅《安徽医学》

    作者:《安徽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恶性胸膜间皮瘤伴腹膜广泛病变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胸闷,右侧胸痛不适1个月,进行性加重于2013-03-27入住我科。2013-02-14无诱因下出现轻度胃寒,测体温37.8℃,输液2 d无好转。2012-02-18其他医院胸片提示胸腔积液,给予间断穿刺放出血性胸水,总量约2000 mL,胸水控制不佳,并出现胸闷,右侧胸痛进行性加重,少量干咳,乏力。既往体健,否认传染性疾病史,否认石棉接触史。入院查体:消瘦明显,痛苦貌,T:36.5℃,P:96次/min,R:20次/min,BP:130/75 mmHg (1 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肺呼吸音减低,无干湿性音,叩诊右肺呈浊音,左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心界不大,右侧胸壁静脉曲张,右侧胸壁饱满,右侧胸背部第9-11肋间压痛阳性。既往影像学检查:胸部CT(3月13日):右侧胸腔大量液性密度影,右侧胸膜及纵隔可见不规则显著增厚呈波浪状隆起,右肺受压变小,部分实变,右肺下叶受压实变影向右肺门聚拢(图1)。PET-CT(3月28日):(1)右侧胸膜广泛性不规则增厚,腹膜条带状增厚,FDG代谢增高,考虑恶性胸膜间皮瘤侵犯腹膜;(2)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右肺球性肺不张(图2)。纤支镜检查未见异常;多次送检胸水:大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PSA:0.4 ng/ml,FPSA:0.04 ng/mL,铁蛋白:1382 ng/mL,CEA:4.25 ng/mL,NSE:113.40 ng/mL,CYFRA21-1:5.94 ng/mL;抗链球菌溶血素ASO 17.10 U/L;ANA八项正常;ESR:128 mm/h;胸水细胞学:未见癌细胞;胸水常规及生化:红色,浑浊,总蛋白52.4 g/L,LDH:3782 U/L,ADA:89U/L。李凡他试验(+),红细胞400000×106,白细胞480×106,多个核85%,单个核15%。2013-04-02在B超定位下行胸膜病灶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恶性间皮瘤。根据上述资料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伴广泛腹膜受累。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一周期,2013-05-03胸腹部CT可见胸水略有减少,但新出现腹水,并膈肌及腹膜多发结节状突起(图3),综合评价疾病进展,更换培美曲塞+顺铂化疗一程。

    作者:李娜;轩菡;陈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提高异位阑尾炎诊断率的应用体会

    目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阑尾炎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36例异位阑尾炎的超声表现,总结多种检查手段的结合运用。结果36例异位阑尾炎中盆腔位阑尾炎17例,盲肠后位阑尾炎8例,回肠后位阑尾炎5例,盲肠外侧位阑尾炎3例,腹膜后阑尾炎2例,肝下缘异位阑尾炎1例。结论通过多种超声检查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对急性异位阑尾炎的诊断率,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罗艳红;陈怡;吴建丽;李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急性感染期创面菌种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严重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期,创面感染菌群分布,为防治创面浸润性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住院的、总面积(TBSA)>31%、以深二度和三度为主的患者163例,性别年龄不居。在伤后13~15 d急性感染期,进行一次性创面分泌物普通培养,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程序进行操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结果共得菌种24种、163株,阳性率为100%,其中假单孢菌属占首位(33.1%),次为球菌属(22.7%)。伤后10 d左右,预防性应用亚胺培南或头孢吡圬、万古霉素或呋喃妥因3 d;163例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伤面脓毒症,并顺利治愈。结论重度烧伤伤后13~15 d,应用亚胺培南或头孢吡圬、万古霉素或呋喃妥因,能预防创面脓毒症的发生和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于晓锋;陶仁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探讨其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4例进展性脑梗死(进展组)和4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的第2天、第4天、第8天血清hs-CRP和NSE水平,并作对照。结果第2日进展组hs-CRP水平(2.98±0.46 mg/mL)与非进展组(2.95±0.55 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日进展组hs-CRP水平(5.58±0.41 mg/mL)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84±0.51 m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日进展组hs-CRP水平(3.51±0.52 mg/mL)与非进展组(2.96±0.47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日进展组NSE水平(16.92±1.45 ng/mL)与非进展组(15.88±1.51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日进展组NSE水平(23.91±2.42 ng/mL)明显高于非进展组(15.79±1.65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第8日进展组 NSE 水(17.01±1.58ng/mL)与非进展组(15.97±1.32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NSE水平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章礼勇;唐向阳;江伟;陈苏毅;袁良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S)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的准确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予静脉泵注腺苷注射液[剂量为0.14mg/(kg·min)]6 min,注射3 min时静脉注入核素显像剂99m Tc-MIBI925 MBq,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其中单支病变7例,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3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2例为阳性,2例阴性;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其中4例为壁冠状动脉,2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为14例阴性,4例为阳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7.5%,准确性为81.2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 CAG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用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选择。

    作者:彭晓云;许邦龙;吴继雄;李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