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杰;张长乐
目的: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S)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的准确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予静脉泵注腺苷注射液[剂量为0.14mg/(kg·min)]6 min,注射3 min时静脉注入核素显像剂99m Tc-MIBI925 MBq,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其中单支病变7例,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3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2例为阳性,2例阴性;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其中4例为壁冠状动脉,2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为14例阴性,4例为阳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7.5%,准确性为81.2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 CAG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用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选择。
作者:彭晓云;许邦龙;吴继雄;李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且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早期诊断试验,往往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肿瘤晚期,且常常伴有局部或远处器官的转移,五年生存率低于5%[1]。关于胰腺癌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近几十年来从未中断。Toll样受体是一类天然免疫受体,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通过基因转录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调亡等,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就Toll样受体与胰腺癌的发病以及治疗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正林;余宏铸;许业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分血在治疗产后大量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30例产后大量出血患者,分为两组,Ⅰ组是单纯产科因素,Ⅱ组合并激活凝血、纤溶、抗凝系统的疾病。统计分析两组总出血量、凝血功能异常发生时出血量及发生时间,各组血液成分应用比例。结果两组全部治愈。Ⅰ组当出血达一定量(3000±400 mL)时,才发生凝血功能异常,Ⅱ组在出血的早期(出血量1000±400 mL)即出现了凝血功能异常。结论产后大量出血时,应警惕凝血病的发生,早期输注血浆有助改善预后,合理使用成分血,对处理产后大量出血十分重要。
作者:杨湘玲;方向东;孙金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CS)区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例以冠状静脉窦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和临床资料,其中17例进行了术后诊断对照。结果造成CS扩张的原因主要有永存左上腔静脉、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瘘等先天性畸形、肺动脉压力增高和(或)右心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静脉窦区病变具有无创伤、安全、重复性好等优点,超声心动图显像清晰,诊断信息丰富,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根据。
作者:秦嵚;李骁;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术后替罗非班维持应用24~36 h;对照组:67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5000 U,皮下注射3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支架所释放压力和术后小管腔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43)vs.11.94%(7/67),χ2=3.9080,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9/43) vs.17.91%(12/67),χ2=0.0209,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大大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作者:周多辉;汪芳松;钱福东;张朝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KCNQ1基因rs2237897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及对吡格列酮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对321例T2DM患者和34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KCNQ1(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KQT-like subfamily,member 1)基因rs2237897位点分型;选择51例患者给予连续12周每天30 mg吡格列酮治疗。检测计算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 KCNQ1基因rs2237897多态性与T2DM相关(OR=1.918,95% CI 1.113-3.075,P<0.05)。携带KC-NQ1基因rs2237897 CT+TT基因型患者经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的PPG (mmol/L)(DV -0.79±3.96 vs -2.75±3.8,P<0.05)下降值和DVPINS (mU/L)(DV 14.08±16.82 vs 28.69±19.11,P<0.05)增加值均显著低于野生CC基因型患者。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KCNQ1基因rs2237897多态性与T2DM的易感性相关并影响吡格列酮的疗效。
作者:孙泽华;张留福;叶志萍;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MS的临床资料。结果 MS的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63.0%)、感觉障碍(56.3%)及视觉损害(37.8%)为多见,其次是走路不稳(23.5%)、大小便障碍(18.4%)及精神异常(12.6%)等。MS患者首次发病后容易误诊为其他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性脑炎(12.6%)和脑梗死(16.8%)多见,癫痫(3.3%)及精神疾病(6.7%)也不少。结论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充分认识MS临床特殊性,结合多项辅助检查以提高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胡梅;常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阑尾炎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36例异位阑尾炎的超声表现,总结多种检查手段的结合运用。结果36例异位阑尾炎中盆腔位阑尾炎17例,盲肠后位阑尾炎8例,回肠后位阑尾炎5例,盲肠外侧位阑尾炎3例,腹膜后阑尾炎2例,肝下缘异位阑尾炎1例。结论通过多种超声检查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对急性异位阑尾炎的诊断率,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罗艳红;陈怡;吴建丽;李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我院8例真性小眼球伴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行巩膜开窗术手术护理经验。方法术前进行充分的文献学习准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宣教;术中安抚患者情绪,熟练配合医生手术操作;术后床头交接并交代注意事项。结果3例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意外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细心护理,消除患者疑虑、安心配合手术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曹敏;朱海芹;陈彩芬;张佩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者:《安徽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48 h时血清PCT、CRP和ESR的水平,同时将术中关节液、术后48 h时切口渗液、引流管引流液分别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术后48 h时切口渗液的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ESR和CRP检测值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之间比较有所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组的PCT值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CT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检测指标,对该类手术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方策;赵其纯;尚希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手术中护士配合的工作,并对其关键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手术中,护理人员的配合工作。结果我院施行的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术共7例,均收到良好效果,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结论在术前应做好特殊仪器设备和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维持体温和循环的稳定,严格执行无瘤技术操作规程,熟练准确地配合完成手术各个步骤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徐铭;穆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探讨其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4例进展性脑梗死(进展组)和4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的第2天、第4天、第8天血清hs-CRP和NSE水平,并作对照。结果第2日进展组hs-CRP水平(2.98±0.46 mg/mL)与非进展组(2.95±0.55 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日进展组hs-CRP水平(5.58±0.41 mg/mL)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84±0.51 m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日进展组hs-CRP水平(3.51±0.52 mg/mL)与非进展组(2.96±0.47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日进展组NSE水平(16.92±1.45 ng/mL)与非进展组(15.88±1.51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日进展组NSE水平(23.91±2.42 ng/mL)明显高于非进展组(15.79±1.65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第8日进展组 NSE 水(17.01±1.58ng/mL)与非进展组(15.97±1.32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NSE水平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章礼勇;唐向阳;江伟;陈苏毅;袁良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评价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5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其手术中胆道不同的探查途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经胆囊管探查)21例和对照组(胆总管切开探查)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1例,对照组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但不适用于胆道情况相对复杂病例。
作者:吴少波;詹树春;邱汉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某儿童医院PICU接受治疗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60例病例资料,其中亚低温治疗组27例,常规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生命体征等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亚低温组GCS 评分较对照组高,体温和心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组,治愈21例(77.8%),有效4例(14.8%),无效(7.4%);对照组,治愈15例(45.4%),有效12例(36.4%),无效6例(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治疗有助于保护患儿的脑功能,改善其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徐卫华;李迎春;解启莲;金丹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中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4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例乙型相关性肾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膜增生性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病变类型,比例分别为62.2%、24.4%、6.7%及6.7%。HBV-DNA>103拷贝/mL组共有22例,HBV-DNA≤103拷贝/mL组共有23例。HBV-DNA>103拷贝/mL组中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103拷贝/mL组中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呈现多样性,并且临床加强肾组织中HBV检测,及时予以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HBV-DNA等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贞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一组样本资料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t检验,若来自非正态总体或总体分布无法确定,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2.配对设计资料二分类变量,可用MecNemar检验;有序分类变量,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连续型变量,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配对t检验,否则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二分类变量,可用χ2检验,有序多分类变量,宜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64排CT双期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估CT双期血管造影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准确性。结果40例脑膜瘤中,肿瘤未累及血管者21例,侵蚀动脉者10例,侵犯静脉窦者9例,侵犯颅骨者12例,其术中吻合度分别为90.5%、88.9%、100%和91.7%。结论 CT双期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与动脉、静脉窦及颅骨的关系,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有非常重要价值。
作者:李庆祝;翟建;韩剑剑;戴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64及CRP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36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20例);细菌性腹泻组分为轻度腹泻组(27例)和重度腹泻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腹泻组CD64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P<0.01);重度细菌性腹泻组 CD64较轻度组高(P<0.05);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后,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P<0.01);治疗前CD64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和CRP水平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蓉;吴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表现为小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及牛津病理分型特点。方法80例经肾穿刺活检诊断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根据其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尿蛋白≤500 mg/24 h;500~1000 mg/24 h;>1000 mg/24 h三组,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中尿蛋白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临床指标中尿蛋白量与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牛津病理分型中各指标与尿蛋白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尿蛋白≤500 mg/24 h 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评估尚须进一步明确,对500~1000 mg/24 h需加以重视、强调积极的肾活检及临床干预。
作者:张晶晶;郝丽;王德光;秦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