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柏林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小肠疾病, 胃肠道造影
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小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胃肠造影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终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91.76%,灵敏度为87.27%,特异度为100%.胃肠道造影检查准确率为62.35%,灵敏度为58.18%,特异度为70.00%.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胃肠道造影(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炎症及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以为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分辨CT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体会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确诊的矽肺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采用高分辨CT扫描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DR高千伏胸片检查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矽肺确诊率及合并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确诊45例,准确率90.0%,对照组确诊27例,准确率54.0%,观察组确诊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矽肺合并症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矽肺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可对患者合并症予以有效检验.

    作者:张晔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迪尔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结果探讨

    目的:更进一步对迪尔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结果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检测的3200份血液标本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血液标本均采取迪尔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对各标本所得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尤其是对其阳性结果的探究.结果:3200份血液标本经迪尔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结果显示,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1.16%、4.04%,其中以白细胞偏高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标本假阳性情况多;更进一步探究发现,假阴性则主要是因真菌所致.结论:准确、可信的血培养结果对于临床上诊断血液感染病菌意义巨大,采用迪尔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应对阴性结果进行传代培养进而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谭晓琴;黄春红;李凤麒;袁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究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3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微波治疗,观察组予以聚焦超声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82.50%,比对照组的58.75%高,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出血量多发生率、结痂发生率、瘢痕组织发生率分别为18.75%、3.13%、2.50%、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2.50%、22.50%、87.50%、17.50%,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的治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

    作者:李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分析

    目的:探讨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FNH患者42例,均进行CT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MRI以及CT诊断的定位诊断、供血动脉诊断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MRI定性诊断以及假脑膜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P<0.05);同病理学结果对比,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同时误诊率低于CT诊断(P<0.05).结论:MRI诊断以及CT平扫诊断FNH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上应当灵活选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玮;王颖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浅谈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的质量管理

    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一种重要方式,保证透析的质量对于患者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血液透析当中的用水质量对于具体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透析病人的健康和安全角度进行考虑,对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的质量管理做综合性分析,旨在为具体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王银虎;张平;刘红光;毛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意义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

    目的:探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TFB)采取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2例TFB患儿,所选研究对象均给予CT诊断,并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了解诊断的效果.结果:经CT诊断得出:38例气管内异物,56例右支气管异物,18例左支气管内异物,56例伴有程度不同的肺不张或肺气肿.所选患儿异物成功取出112例,成功率达100%,且痊愈出院.结论:CT诊断运用在TFB患儿中能够将异物的形态、部位和合并症情况清晰显示出,临床可行性高.

    作者:朱丽婕;张波;鲍喜福;曲爱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慢性宫颈炎应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本院收入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为联合组38例与常规组38例.联合组患者行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治疗,常规组患者则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常规组,且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安全性较高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锐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中,选择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同影像诊断,包括MRI、CT及X线片诊断.统计分析三种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MRI阳性检出率为95.45%(42/44),CT阳性检出率为79.55%(35/44),X线片阳性检出率为45.45%(20/44),不同影像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检出率高,其次为CT和X线片,故建议临床将MRI作为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率变异性初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用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初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效果,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导睡眠仪(PSG)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检测(≥8h),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一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合PSG结果判断患者是否为OSAS,比较OSAS组与非OSAS组患者HRV情况.结果:OSAS组患者HRV指标显著低于非OSA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患者rMSSD、SDNN等指标与非OSAS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HS患者的HRV指标偏低明显,故此可见HRV设为OSAS患者筛选的关键指标,指导本病症临床诊治工作.

    作者:苏桂珠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T机故障检修方式分析与研究

    CT机故障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当引发故障,或者因为环境因素引发故障,也可以因为元器件的老化和质变等因素产生故障.本文结合CT机常见的故障,提出CT机故障检修方法,进而对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黎铁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64层螺旋CT与MRI在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疾病采用64层螺旋CT与MRI的诊断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43例,对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对比2项检查结果确诊情况.结果:胃癌患者MRI诊断准确率为88.89%、CT诊断准确率为55.56%;肝癌患者MRI诊断准确率为92.86%、CT诊断准确率为57.14%;肠癌患者MRI诊断准确率为90.91%、CT诊断准确率为45.45%,MRI检查结果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结果,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方面,MRI具有较高的优势,与64层螺旋CT相比,MRI诊断准确率更高,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高振锋;曹林贵;李焱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观察

    目的:对于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标本予以研究,选取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先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对比检验的结果.结果: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警报提示的阳性率为22.00%(22/100),警报提示的阴性率为78.00%(78/100),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阳性例数为11例,阳性率为11.00%,阴性例数为89例,阴性率为89.00%,2组检测方法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显著,其2种检测方法可互补.

    作者:董秀荫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糖尿病治疗仪联合降糖药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针对糖尿病治疗仪联合降糖药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250例于本院诊治Ⅱ型糖尿病的病人25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5例患者,针对对照组的患者,本研究采取常规性的降糖药物治疗方式.针对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性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治疗仪予以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其血糖改善情况分析显示,在采用常规性降糖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治疗仪联合降糖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并且其P值<0.05,因此认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糖尿病治疗仪联合降糖药物的方式明显优于常规性的降糖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疗方式.

    作者:袁朝军;谢华阁;栾晓;于占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登士柏X-SMART根管治疗仪在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登士柏X-SMART根管治疗仪在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根管治疗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采用登士柏X-SMART根管治疗仪治疗,记录病人的根管预备所需时间及根管填充准确率.结果:患者的根管预备时间为(4.52±0.93)min,根管填充准确率为98.96%(95/96).结论:在根管治疗术中应用登士柏X-SMART根管治疗仪,可有效缩短操作时间,且治疗效率高.

    作者:曹国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比较经会阴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在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宫颈机能不全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效果的对比.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患有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分别接受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会阴超声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获得清晰图像与宫颈机能不全检出率.结果:经会阴超声检查获得清晰图像率95.35%,经腹部超声检查获得清晰图像率74.42%,经会阴超声检查获得清晰图像率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经会阴超声检查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37.21%,经腹部超声检查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16.28%,经会阴超声检查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结论:与经腹部超声相比,经会阴超声检查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更高,可获得较清晰的超声图像,使疾病检出率显著提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作者:胡术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消化内镜治疗,行四联疗法治疗7d.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再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62%)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7%),且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停药后2周内再出血复发率为6.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29.79%),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方式对胃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肖修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新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选取威海市立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6月接诊的胃镜患者371例,均行病理活检,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胃镜诊断准确率为增生性息肉(80.3%)、浅表性胃炎(63.6%)、萎缩性胃炎(62.4%)、糜烂性胃炎(78.9%)、鳞癌(95.4%)、腺癌(92.1%)、黄色瘤(71.4%).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符例数为273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3.6%.病理诊断时,癌症类样品(鳞癌、腺癌、黄色瘤)的取材块数、切片数量多于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增生性息肉(P<0.05).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的取材块数、切片数量多于增生性息肉(P<0.05).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呈明显正相关性(r=0.528,P=0.000).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系数为0.763.结论: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正相关性,但也存在差异性,可能与取材块数、取材位置、取材经验、病理包埋方法、切片的数量和质量、诊断标准判读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立贤;张春宏;于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对比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CT和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IHPCC患者52例,患者均进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结果: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同时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以及MRI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PCC患者的MRI表现以及CT表现有着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边缘强化以及不均匀强化,对于确诊IHPCC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医务人员应当联合应用CT诊断以及MRI诊断,从而进一步改进IHPCC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颖;王玮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妇科急腹症患者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探讨

    目的:研究在妇科当中采用B超检查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妇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对该90例患者采用2种不同检测方式分别进行检验,其中经腹联合经阴道检查方式作为A组,经腹检测方式作为B组,对比2种方式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的准确率.结果:该90例患者其中盆腔炎患者25例、黄体囊肿劈裂患者15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27例、异位妊娠患者23例.对比2组检测方式的准确率,A组患者盆腔炎24例,B组患者盆腔炎18例,A组患者黄体囊肿破裂14例,B组患者黄体囊肿破裂8例,A组患者卵巢囊肿蒂扭转25例,B组患者卵巢囊肿蒂扭转19例,A组患者异位妊娠21例,B组患者异位妊娠15例,A组检测方式的各项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B组检测方式的准确率,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其中A组检测总例数84例,占93.3%,B组检测总例数60例,占66.7%,A组临床结果准确率93.3%高于B组的66.7%,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采用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诊断率相比单一经腹B超检查准确率较高,对患者病情能够有效诊断,及时给予患者采用治疗措施,避免影响患者治疗时机,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新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电图(ECG)应用于院前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探析心电图(ECG)应用于院前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64例本中心急诊诊治的低钾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心电图(ECG)进行检查,观察ECG与低钾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钾血症类型包括轻度35例、中度23例以及重度6例,其相对应的ECG异常改变率分别为,ECG与低钾血症间的关联为:低钾血症程度越重,其ECG异常改变率越高,呈正相关性.结论:针对低钾血症患者,应用急诊心电图(ECG)检查诊断过程中,可反映低钾血症严重程度,为临床急救提供可靠的诊断与治疗依据,可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作者:谭亚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