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救治中的意义

王铭东

关键词:中心静脉穿刺, 消化道大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18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其中,124例行早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实验组,60例建立常规外周静脉通道,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新出现意识障碍的概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更高,新意识障碍出现率与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早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救治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提高救治率,降低患者出现新意识障碍的几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产科201 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剖宫产产妇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和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麻醉中基本生命体征如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稳定剖宫产产妇术中生命体征,减轻术后疼痛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金因舒滴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金因舒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1~ 2012,1确诊丝状角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金因舒滴眼液联合高渗氯化钠滴眼治疗,对照组采用高渗氯化钠滴眼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1.67%,总有效率为93.73%;对照组治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73.3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金因舒滴眼液联合高渗氯化钠滴眼治疗丝状角膜炎具有治愈率高、经济实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曾敦征;张采华;陈光约;陈映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6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内科护理的体会

    目的:讨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6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2例患者全部成功获救,均度过了危险期,未发生死亡.结论:运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刘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甘到201 2年1月1日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对其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几率、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预防、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护理,共出现6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0%,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引流管放置数量、年龄、住院时间相关.结论:对于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根据其相关因素给予合理预防、护理,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引流管的放置几率,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几率.

    作者:梁丹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每组60例.治疗Ⅰ组应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治疗Ⅱ组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Ⅰ组显效31例(51.67%),有效16例(26.67%),无效13例(21.66%);治疗Ⅱ组显效43例(71.67%),有效12例(20.00%),无效5例(8.33%).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优于西咪替丁,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如何加强药师队伍建设培养药学实习生的合理用药能力

    药学是医学事业中的一个重要专业,药学工作者除了从理论上学习掌握相关药学知识外,还应亲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学习如何合理用药.为了研究如何加强药学师队伍建设,培养药学实习生合理用药的能力,本文作者对当前药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展开了分析,对如何培养药学实习生合理用药的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作者:谭汉添;蔡庆群;丘振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因糖尿病慢性高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任何部分,是糖尿病常见和复杂的并发症.超过50%的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慢性感觉运动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作者:王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肺结核临床治疗方案的探析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丁胺卡那、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用丁胺卡那和左氧氟沙星治疗,采用2HREZD-LVFX/4HREZ治疗方案.结果:16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2个月结束后,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为87.5%,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为62.5%.9个月后,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为100%,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为8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2HREZD-LVFX/4HREZ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辅导,饮食指导及常规药物预防感染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5日后,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治愈率为观察组68.0%,对照组88.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症状.

    作者:盛伶俐;徐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为2011年3 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及推拿治疗,为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推拿治疗及有针对性的特殊康复护理.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半年的随访,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有29例患者痊愈,有50例患者好转,有11例患者无效.在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痊愈,有31例患者好转,有52例患者无效.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7.7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31.11%.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进行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为其进行特殊的康复护理,可取得改善其临床症状、防止其病情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谭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透析导营相关感染因素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将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方式进行血液透析的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血液透析的同时进行防感染护理,对照组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比较两组的透析总有效率和感染发生率,以及整体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透析总有效率为88.6%,感染率为5.7%;对照组透析总有效率为70.0%,感染率为16.7%;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1.4%,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0.0%.观察组整体效果明显更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中心静脉置管透析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利于提高透析总有效率,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开秀;刘仙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儿内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儿内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防护对策.方法:根据儿内科的工作环境特点,从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4个方面对儿内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进行探讨.结果:儿内科护士职业存在高度的危险性,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结论:儿内科护士应加强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加强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危害.

    作者:张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替罗非班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替罗非班在冠脉支架手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性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诊断为急梗并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8例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29人,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适应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不适应症方面没有很大差异,但疗效方面差异性较大.治疗组用药一个星期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的风险比观察组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梗患者行支架植入手术时,除了行常规治疗,还可加用替罗非班,其效果更加显著,且不增加不适应症,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罗桥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的循证防治研究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上世纪90年代末,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循证医学小组于JAMA杂志上首次提出的,主要指临床医学研究应在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开展,即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及其他决策均应当建立在临床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及佳临床研究证据三者相结合的基础之上[1].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循证医学的研究热潮,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识到循证医学将成为未来十年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基于此,笔者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循证医学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葛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基础疾病、心理因素、综合用药、环境、抑郁、焦虑密切相关.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及其他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对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中风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中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加针灸综合治疗中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朝辉;朱涛;康秋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Barhtel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的评分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htel指数和Fugl-Meyer评定量表的评分分别为88.94±17.18和61.21±9.85分,对照组患者的Barhtel指数和Fugl-Meyer定量表的评分分别为73.95±11.86和42.38±6.52分.观察组患者的Barhtel指数和Fugl-Meyer定量表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测指标的研究及进展情况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目前,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指标包括特异性自身抗体及其生化指标.本文综述了AMA-M2、LKM-1、LC-1、Sp100、gp210、SLA6项印迹筛查法及ALT和AST等生化指标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方面的临床价值.笔者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测方法很快会更加精确.

    作者:庞大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所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经过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科学合理的护理后,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善预后和转归.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科学优质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减轻病痛,提高治愈率.

    作者:贺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整合性分析2010年10月~201 1年10月我院收治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汗液分泌严重、呼吸障碍以及心前区发生压榨式疼痛,观察患者的实际病症并做出合理总结.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本组45例患者痊愈出院,3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为心律失常,1例为心源性休克.结论: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时,应时刻注意其病情变化,从日常生活和心理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赵志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