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肥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汪艳丽;钟银娥

关键词:老年人, 健康状况, 代谢综合征
摘要:目的 了解合肥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及疾病分布规律.方法 对659例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记录病史,血压,尿便常规,生化检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内外科体格检查,眼耳鼻喉、口腔科检查,心电图,B超,全胸片.结果 受检659例中,65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总患病率99.1%.患病率居前10位的分别是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心律失常、白内障、肝囊肿、冠心病、胆结石、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结论 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代谢性疾病已成为老年期主要疾病.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性溃疡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溃疡创面难愈的原因并寻找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糖尿病性溃疡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病变,抗感染治疗,将溃疡创面分为四期,分期治疗.结果 16例溃疡创面经换药愈合,11例经植皮或(和)皮瓣修复创面愈合.结论 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对溃疡创面进行分期干预和整体外科手术的系统治疗,对加快溃疡创面早期愈合,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利刚;朱海燕;葛礼正;焦洋;刘文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传统认为,MRI对脑出血的诊断不及CT敏感.但随着MR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adient-echo T2*-weighted imaging,GRE-T2*WI)在临床中的运用,MRI对CT及常规MRI扫描难以发现的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病灶显示出其特殊的优点.

    作者:聂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淋巴结病变的影像学进展

    淋巴结是周围淋巴器官,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淋巴结良性病变主要有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

    作者:杨刚;李孝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射频消融内膜治疗功血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探讨

    目的 了解射频消融内膜和子宫次全切除两种不同功血治疗方法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射频消融内膜治疗功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40例经药物治疗失败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半年、1年、2年抽血查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 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无显著差异;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FSH明显增高,E2降低(P<0.05),LH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完整地保留了子宫及附件,保留了卵巢的功能,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小于次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卢红;翁同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牙冠延长术于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法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患牙113颗,分别采用牙冠延长术、根牵引术和牙龈切除术完全显露断面,术后行桩核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复查时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比较3种方法的修复效果.结果 牙龈切除组预后较差,根牵引术组病例局限,治疗周期长,牙冠延长术组能提供一个快速、稳定的修复效果.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冠延长术是残冠残根修复的佳术式.

    作者:江长军;周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池州市贵池区136例癫痫患者治疗状况及需求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池州市部分地区癫痫患者的诊疗及需求情况,为制订适合本地区的癫痫治疗和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部分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诊疗情况、对癫痫知识的了解程度及生活中的障碍和目前的需要.结果 61%的癫痫患者没有在专科医师处就诊,79.4%的患者未正规治疗,83.8%的患者对癫痫知识的了解少或不了解,部分患者去乡镇医院或诊所医师处就诊(29.4%),或相信偏方(4.4%),甚至不治疗(27.9%).治疗期间不重视监测生化指标(72.8%),监测血药浓度的更少(1.5%).57.4%和33.8%的癫痫患者主要的需求是有效而价格便宜的药物.结论 应加强癫痫患者的癫痫知识教育,改善条件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作者:盛守权;黄涛;陶四明;张国柱;彭兵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9例脑膜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年至2009年收治并手术的19例脑膜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脑膜瘤Simpson 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1例,Ⅴ级切除0例.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6例,较术前明显好转2例,死亡1例.存活者术后随访6个月~14年,1例术后3年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 脑膜瘤通过头颅CT和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肭膜瘤好的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入路,熟练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及术后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遵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合肥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及疾病分布规律.方法 对659例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记录病史,血压,尿便常规,生化检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内外科体格检查,眼耳鼻喉、口腔科检查,心电图,B超,全胸片.结果 受检659例中,65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总患病率99.1%.患病率居前10位的分别是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心律失常、白内障、肝囊肿、冠心病、胆结石、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结论 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代谢性疾病已成为老年期主要疾病.

    作者:汪艳丽;钟银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Toll样受体4在早产中的表达及意义

    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尽管围生期保健在不断发展,但早产仍是导致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早产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Toll样受体尤其是Toll样受体4在早产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光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肥胖与饮酒对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体检人群中男性血尿酸含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将血尿酸≥420 μmol/L的6 056例为高尿酸血症病例组,血尿酸<420 μmol/L的10 69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尿酸血症风险因素,以及肥胖与饮酒同时存在时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 随着肥胖程度和饮酒量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OR(odds ratio)值明显增加.结论 肥胖和饮酒与高尿酸血症有关,二者同时存在时更增添了高尿酸血症患病的风险.

    作者:袁自宏;查晓娟;朱桂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及早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75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7例)和无斑块组(78例)两组,记录所有患者血脂情况,包括:三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水平(FBG),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病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斑块组高血压发病率、TC、TG、LDL-C、apoB、Lp(a)、FIB浓度、糖代谢异常发病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均<0.05),两组间吸烟饮酒史、载脂蛋白A(apoA)、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

    作者:金远志;王邦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环磷酰胺与霉酚酸酯治疗狼疮肾炎的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以全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疾病.病理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1].迄今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病依赖于环境、性激素以及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

    作者:杨蓉;李向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COPD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 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赵雪峰;王红阳;杨万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咽喉部淀粉样变1例报告

    患者,女,33岁.因声嘶渐加重7年余,吞咽疼痛4 d余,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7年前出现声嘶,未予处理;4 d前出现咽痛及进食梗阻,子抗感染对症治疗,咽痛好转.

    作者:朱玲;刘钢;宋若会;屠彦红;金龙;陈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联合氨茶碱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茶碱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2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3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A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用法:0~1岁每次0.5 ml(含布地奈地0.5 mg),>1岁每次用1ml(含布地奈德1 mg),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10~15 min,治疗7 d.治疗B组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氨茶碱2 mg/(kg·d),治疗7 d.观察3组的疗效,并对其他症状、体征及住院天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B组、治疗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愈率明显提高,哮鸣音、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B组与治疗A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及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胡炳堂;巴军风;随光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细辛脑联合维生素K1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联合维生素K1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抗感染.化痰止咳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细辛脑和维生素K1联合治疗.结果 通过追踪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辛脑联合维生素K1不仅可有效减少支气管痉挛,且可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衍圣;王俊男;郑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有效率.结果 根据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202,P<0.05).结论 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缩短病程,改善鼻腔功能,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舒适、方便,可以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朱玲;刘钢;屠彦红;吴飞虎;钟彦;陈炜;金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凝血四项指标和铜蓝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指标的检测,为临床判断HLD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和预防出血等并发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组一:随机选择57例ALT正常或仅轻微改变(0~65 U/L)的HLD患者;组二:52例ALT异常(>65 U/L)的HLD患者;正常对照组:44例入学体检者;分别检测PT、APTT、TT、Fbg、CER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组一与对照组的结果比较,PT、APTT时间延长,CER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二与对照组相比,FT、APTT、TT、Fbg和CER值异常,P<0.05.组二的PT、APTT、TT均比组一的延长,P<0.05.结论 通过ALT值对HLD患者进行分组检测比较,有助于判断和评价HLD患者肝脏损害的程度,并为临床预防HLD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红梅;朱俊;宁芬;刘漪;黄开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梅毒常见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评价

    梅毒螺旋体(TP)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又称苍白密螺旋体,由Fritz Schaudinn(1871-1906)和Erich Hoffmann (1868-1954)于1905年首次发现[1-2].

    作者:高坎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PFN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结果 经4~13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31例,良23例,差5例,优良率91.5%.结论 对于超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爱国;江斌;陈鸿辉;董飞;梁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