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邓福生;胡何节;王晓天

关键词:动脉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周围动脉瘤18例的治疗方法.结果1例行压迫治疗;10例行动脉瘤切除,其中对端吻合5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4例,人造血管移植1例;瘤体切开7例,其中破口修补5例,股深动脉结扎2例.18例患者均痊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周围动脉瘤常需治疗,治疗时应根据其病因及发生机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防治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20日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病于剖宫产术后,保守治疗均成功.结论产后血栓性静脉炎重在预防,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臧学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对巨大儿分娩方式的探讨

    近年来巨大儿(体重≥4 000g)的出生率逐渐增高,如何选择分娩方式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成为产科医师关注的课题,现将我院近3年分娩的巨大儿15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合肥市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抗体保护率初步评价

    目的初步评价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保护率.方法随机抽取779例全程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婴儿,监测其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变化.结果779例中抗-HBS阳性696例,即抗体保护率89.35%.结论目前推广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卜韵梅;凌曦;张丽华;吴国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经介入治疗的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布加氏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17例行单纯扩张术,3例行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术后造影提示下腔静脉(IVC)通畅,闭塞或狭窄段与正常下腔静脉接近,管壁光整.该组病例临床表现在1周内消失或基本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经彩超复查,下腔静脉均保持畅通,支架无异位.结论BCS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宜新;尚华;谭林;葛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术四手操作法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护士在根管治疗术中四手操作的配合要点.方法126例急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术,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包括安排患者、准备治疗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吸除口内唾液、水和废屑等.结果所有患牙经根管治疗后X线片显示为恰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操作程序,才能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

    作者:金爱琼;赵俊颖;何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与术后复发髓外硬膜下肿瘤24例分析

    目的了解髓外硬膜下肿瘤原发与术后复发病灶的形态特征差别及其低场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髓外硬膜下肿瘤行低场磁共振检查,原发病例17例,术后复发病例7例.磁场强度0.064 T.其中有6例另行GD-DTPA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原发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的部位、形态、磁共振信号及强化程度均与高场磁共振表现相仿.(2)三种肿瘤术后复发病灶在硬膜下生长的同时常跨越椎间孔向外生长,病灶明显比原发灶大.(3)复发灶形态特征与原发灶相比发生较大变化,神经鞘瘤呈巨块分叶形或圆柱形,脊膜瘤呈管形,神经纤维瘤呈哑铃形.结论低场磁共振能清晰显示原发与术后复发髓外硬膜下肿瘤的部位,形态特征,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敬梅;赵炳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流状态的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压纯氧及混合氧方案治疗,并应用无创性脑循环分析仪于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时及第二疗程结束时监测脑循环血流状态,观察指标包括大血流速度(Vs)、小血流速度(Vd)、大血流量(Qs)及小血流量(Qd).结果治疗前,脑血管功能(CVD)检测示脑梗死患者的双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健侧与病侧的Vd和Qd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均P<0.01).第一疗程结束时,Vs,Vd,Qs,Q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升高(均P<0.01),75%患者恢复正常.而第二疗程后,Vs,Vd,Qs,Qd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第一疗程结束时,95%患者循环血流参数正常.结论HBO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状态;而且血流状态的改变与临床症状的恢复成正比.

    作者:程晋成;孙乃中;吴杨;张超;沈月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再生室修复神经缺损实验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甲壳胺膜管再生室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模型,并观察其修复效果.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等分为A、B、C 3组,按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之比造模(分别为4、6、8倍).根据缺损长度及周径裁剪合适长度的甲壳胺膜任其卷曲成管状,神经远、近端各套入2 mm;对照侧作肌表面旷置.术后4、8、12周作组织学观察和远端轴突再生率的比较.结果术后切口无炎症反应,A、B组实验侧12周后溃疡愈合,有肌肉收缩现象,髓鞘成熟良好,再生组织均无胶原纤维增生.对照侧溃疡加重,实验侧轴突再生率优于对照侧(P<0.01).结论根据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的倍数比建立的实验模型使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好、说服力强、重复性好、简便易行,获得的数据误差小.再生室内的微环境受到的干扰小,可防止瘢痕侵入,促进神经缺损的修复.

    作者:刘玉玲;黄德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前置胎盘77例分析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剖宫产是目前处理前置胎盘的急救措施与适时分娩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本院1999年11月至2003年6月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前置胎盘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本院27例,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50例.

    作者:王勤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4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国产HP-20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常规穿刺置管,每次血浆交换量2 000~3 500ml,全血流速为80~100 ml/min,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20~30 ml/min,出入量严格保持平衡,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间隔以1~2日为宜.结果血浆置换治疗的该组早、中期患者的临床好转率分别为89.47%和63.97%,但晚期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总胆红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凝血酶原时间(F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对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确切,且进行的越早,疗效越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表明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永华;李铭;李丽军;黄敏;陈晓枫;刘瑛;张西宽;吴兆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及评价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意义.方法加强全院护士人文关怀理念的培训,随机选择本院的住院病人及全体护士作干预前后比较分析.结果病人的焦虑、抑郁、患病行为均较干预前改善,护士业务素质、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等有显著提高.结论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践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加强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任俊翠;尤雪莲;袁修银;袁竹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正畸首次咨询与治疗作用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首次咨询与正畸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78例18~53岁的已结束正畸治疗的患者调查结果.对首次咨询后,患者决定是否进行正畸治疗的影响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组,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咨询与接受矫正间隔的时间、与戴用矫正器的感受及初戴矫正器疼痛持续的时间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患者自行中断或有中断治疗想法及与正畸后容貌变化的自我评价方面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成人正畸的问题应从特别强调诊断、设计、操作技巧方向的研究转变为同时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的研究.

    作者:李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Tourette综合征患儿家庭精神环境与气质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患儿家庭精神环境特征与气质特征.方法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与儿童气质量表对24例TS患儿及家庭进行测查.结果TS患儿家庭的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而矛盾性、控制性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8~12岁组TS患儿活动水平、心境、持久性三个气质维度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质分型不同于常模,麻烦型占41.18%,与常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TS患儿的家庭精神环境需要改善.对TS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患儿的气质特点及家庭精神环境特征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刘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对乳头溢液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检查对乳头溢液病人的诊治价值.方法对41例乳头溢液病人在病变乳管内注水前后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观察乳管有无扩张、乳管内有无肿块及其特征.结果41例病人中30例接受了手术,乳腺癌5例,包括导管原位癌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6例,乳管扩张症6例,乳腺增长症3例,该方法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率分别为60%(3/5)、80%(8/10)、0(0/6)、100%(6/6)、66.7%(2/3).结论行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检查,是一项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同时为乳癌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锡宏;王永征;韦后清;康冰飞;李美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35例,其中肾上腺肿瘤及肾上腺囊肿切除13例,肾囊肿去顶术15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4例,UPJ成形术1例,乳糜尿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1例,肾切除1例.结果35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13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20ml.术后住院时间1.5~14天,平均4.5天.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朝朝;于德新;叶元平;方卫华;刘明;江山;施浩强;郝宗耀;王克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并对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与超声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5例颈动脉体瘤均作出了准确诊断,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分叉增宽,血供丰富是其主要特点.其图像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对颈动脉体瘤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对颈动脉体瘤的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后疗效观察等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的体会

    目的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和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收治57例无黄疸病史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情况.结果胆总管轻度增粗8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管变异2例.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以显著降低胆道残留结石的发生率,避免胆道损伤.

    作者:刘玉宝;方文年;周庆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与CD44和Fa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基因CD44和Fas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DNA含量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肺癌患者手术新鲜标本中CD44和Fas蛋白表达及DNA含量进行检则,并与正常对照组(n=25)和肺部良性病变组(n=20)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肺癌组Fas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组,CD44表达和DI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组,正常对照组中CD44和Fas表达及DI值与良性病变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Ⅰ+Ⅱ期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高于Ⅲ+Ⅳ期,Ⅰ+Ⅱ期CD44表达水平和DI值则低于Ⅲ+Ⅳ期,中高分化与低分化之间CD44、Fas表达和DI值差异有显著性,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其CD44表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Fas表达和DI值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随着肺癌细胞DI值不断升高,Fas表达逐渐降低,与DI值呈负相关(r=-0.443,P<0.01);CD44表达则逐渐升高,呈正相关(r=0.646,P<0.01).在CD44、Fas;表达及DI值与肺癌临床参数的研究中,发现CD44、Fas表达和DI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D44、Fas表达及DNA含量在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作者:王伟华;陈清勇;杨凌;江中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阴道早期多胎妊娠减胎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经阴道早期减胎术治疗多胎妊娠方法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经阴道对10例孕7+1~9+4周3~4胎妊娠采用机械绞杀胎体加用少量氯化钾溶液注入胎体方法.结果10例手术均成功.1例孕26周流产,1例分娩正常单胎,8例分娩正常双胎.结论经阴道早期机械破坏及介入治疗多胎妊娠,其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作者:张玲;季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POEMS综合征误诊分析

    POEMS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多系统损害征侯群,常见于中青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疾病,M蛋白和皮肤损害,又称Takatsuki综合征.近年国内报道30余例[1~3],多为中青年,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老年人不合并骨髓瘤病例,误诊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老年POEMS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尚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