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肥市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抗体保护率初步评价

卜韵梅;凌曦;张丽华;吴国菊

关键词:婴儿, 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摘要:目的初步评价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保护率.方法随机抽取779例全程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婴儿,监测其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变化.结果779例中抗-HBS阳性696例,即抗体保护率89.35%.结论目前推广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

    目的评价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探讨并发症的诱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8例经病理排除恶性病变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行息肉切除术,对2例迟发性出血患者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处理.结果套切28例消化道息肉,24例成功无出血;2例创面少许渗血,经电凝后止血;2例迟发性出血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止血.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路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与术后复发髓外硬膜下肿瘤24例分析

    目的了解髓外硬膜下肿瘤原发与术后复发病灶的形态特征差别及其低场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髓外硬膜下肿瘤行低场磁共振检查,原发病例17例,术后复发病例7例.磁场强度0.064 T.其中有6例另行GD-DTPA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原发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的部位、形态、磁共振信号及强化程度均与高场磁共振表现相仿.(2)三种肿瘤术后复发病灶在硬膜下生长的同时常跨越椎间孔向外生长,病灶明显比原发灶大.(3)复发灶形态特征与原发灶相比发生较大变化,神经鞘瘤呈巨块分叶形或圆柱形,脊膜瘤呈管形,神经纤维瘤呈哑铃形.结论低场磁共振能清晰显示原发与术后复发髓外硬膜下肿瘤的部位,形态特征,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敬梅;赵炳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Tourette综合征患儿家庭精神环境与气质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患儿家庭精神环境特征与气质特征.方法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与儿童气质量表对24例TS患儿及家庭进行测查.结果TS患儿家庭的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而矛盾性、控制性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8~12岁组TS患儿活动水平、心境、持久性三个气质维度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质分型不同于常模,麻烦型占41.18%,与常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TS患儿的家庭精神环境需要改善.对TS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患儿的气质特点及家庭精神环境特征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刘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经介入治疗的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布加氏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17例行单纯扩张术,3例行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术后造影提示下腔静脉(IVC)通畅,闭塞或狭窄段与正常下腔静脉接近,管壁光整.该组病例临床表现在1周内消失或基本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经彩超复查,下腔静脉均保持畅通,支架无异位.结论BCS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宜新;尚华;谭林;葛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女2例,男5例,年龄2.5~56岁,体重10.0~73.5 kg,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术中行右心导管测压后,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以确定PDA的位置、形状及窄直径.选择大于所测PDA窄直径3~6mm的封堵器,于透视下经输送鞘管将其封堵于PDA处.10分钟后重复造影,若封堵器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微~少量残余分流时,可释放封堵器.术后1周,1~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血管摄片检查,观察残余分流情况、封堵器位置及心脏大小的变化.结果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均呈管型,PDA窄直径平均为5.5±3.1 mm(3.0~11.8 mm).均有肺动脉高压,其中轻度6例,重度1例.7例封堵器均放置成功.造影示6例即刻完全封堵,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此患者术后18小时发生急性溶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术后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残余分流消失,随访6个月7例患者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方法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作者:徐健;张小玲;何浩;单风仙;袁奇;黄向阳;杨冬妹;安春生;严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合肥市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抗体保护率初步评价

    目的初步评价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保护率.方法随机抽取779例全程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婴儿,监测其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变化.结果779例中抗-HBS阳性696例,即抗体保护率89.35%.结论目前推广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卜韵梅;凌曦;张丽华;吴国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对乳头溢液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检查对乳头溢液病人的诊治价值.方法对41例乳头溢液病人在病变乳管内注水前后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观察乳管有无扩张、乳管内有无肿块及其特征.结果41例病人中30例接受了手术,乳腺癌5例,包括导管原位癌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6例,乳管扩张症6例,乳腺增长症3例,该方法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率分别为60%(3/5)、80%(8/10)、0(0/6)、100%(6/6)、66.7%(2/3).结论行乳管内注水结合高频彩超检查,是一项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同时为乳癌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锡宏;王永征;韦后清;康冰飞;李美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对巨大儿分娩方式的探讨

    近年来巨大儿(体重≥4 000g)的出生率逐渐增高,如何选择分娩方式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成为产科医师关注的课题,现将我院近3年分娩的巨大儿15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肠肿瘤性出血的早期诊疗研究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性出血的早期诊疗.方法对2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进行分析.采用胃镜,结肠镜,小肠气钡,动脉造影术和核素显像等定位检查.结果良性肿瘤18例(66.6%),恶性肿瘤9例(33.3%).良性肿瘤以腺瘤、平滑肌瘤为多(15例,55.5%).恶性肿瘤预后差,术后生存期3个月~1年.多发性病变和微小病变与肿瘤并存分别为3例和2例.结论急诊胃镜--结肠镜--血管造影术序贯定位检查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尤其是动脉造影术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剖腹探查术应尽早施行,术中内镜检查对寻觅微小肿瘤甚有助益.

    作者:郑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乳腺癌的细胞学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00例与术前针吸细胞学(FNAC)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诊断乳腺癌54例,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11例,阳性率及准确度为65%(65/100).疑癌6例(6/100)、细胞异型11例(11/100),三者综合为82%.假阴性18例,假阴性率为18%(18/100).无假阳性率.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快速和诊断率较高等优点,可以多部位、多深度,同时或异时取材,动态观察乳房肿块变化,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

    作者: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变化的意义

    目的观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情况,探讨凝血功能紊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例合并SIRS的危重病患者,在患者入ICU后次日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根据患者的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3例)和存活组(17例);同期在我院外科住院的非SIRS患者29例为对照组.结果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一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01);死亡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SIRS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凝血系统紊乱在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或危重病患者死亡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赵劲松;邵敏;王锦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子宫伴右侧颈闭锁及同侧肾下垂1例

    患者16岁,因下腹痛5天加重2天,于2000年11月8日入院.患者于同年2月月经初潮,周期正常,经量中等,痛经,人院前3个月(因患者系双胞胎)在上级医院免费体检时B超发现右卵巢肿瘤,嘱随访.2000年11月2日月经来潮,下腹疼痛较以往加重,到该院就诊,B超再次检查诊断右卵巢肿瘤扭转,建议手术治疗.

    作者:陈小云;牛俊华;胡红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综合评定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32例,同时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在治疗前后对肩关节疼痛、ROM、ADL、肌力及局部形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治愈8例,显效13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75%;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定得分显著增加(P<0.001);以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分值、治疗前后得分增加值为标准评定疗效并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具有显着疗效,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可作为肩周炎的康复评定.

    作者:刘剑;方玲;许伟东;钱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及评价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意义.方法加强全院护士人文关怀理念的培训,随机选择本院的住院病人及全体护士作干预前后比较分析.结果病人的焦虑、抑郁、患病行为均较干预前改善,护士业务素质、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等有显著提高.结论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践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加强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任俊翠;尤雪莲;袁修银;袁竹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再生室修复神经缺损实验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甲壳胺膜管再生室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模型,并观察其修复效果.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等分为A、B、C 3组,按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之比造模(分别为4、6、8倍).根据缺损长度及周径裁剪合适长度的甲壳胺膜任其卷曲成管状,神经远、近端各套入2 mm;对照侧作肌表面旷置.术后4、8、12周作组织学观察和远端轴突再生率的比较.结果术后切口无炎症反应,A、B组实验侧12周后溃疡愈合,有肌肉收缩现象,髓鞘成熟良好,再生组织均无胶原纤维增生.对照侧溃疡加重,实验侧轴突再生率优于对照侧(P<0.01).结论根据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的倍数比建立的实验模型使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好、说服力强、重复性好、简便易行,获得的数据误差小.再生室内的微环境受到的干扰小,可防止瘢痕侵入,促进神经缺损的修复.

    作者:刘玉玲;黄德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脱细胞真皮应用的研究现状

    在成年哺乳动物,真皮不能自发地再生.在缺少移植存活的真皮基质时,成纤维细胞便开始合成不成熟的基质,基质经重塑形成疤痕[1].1985年Heck等首先将同种异体真皮作为自体表皮移植的载体,应用于鼠和人体创面上,移植后几天即可见脱细胞真皮皮片血管化,10个月后未见移植后皮片收缩[2].

    作者:王春华;汪昌荣;方林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频彩色血流显像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乳腺疾病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乳腺癌的血流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疾病的RI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把二维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间接征象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可提高乳腺疾病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穆仲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35例,其中肾上腺肿瘤及肾上腺囊肿切除13例,肾囊肿去顶术15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4例,UPJ成形术1例,乳糜尿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1例,肾切除1例.结果35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13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20ml.术后住院时间1.5~14天,平均4.5天.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朝朝;于德新;叶元平;方卫华;刘明;江山;施浩强;郝宗耀;王克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流状态的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压纯氧及混合氧方案治疗,并应用无创性脑循环分析仪于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时及第二疗程结束时监测脑循环血流状态,观察指标包括大血流速度(Vs)、小血流速度(Vd)、大血流量(Qs)及小血流量(Qd).结果治疗前,脑血管功能(CVD)检测示脑梗死患者的双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健侧与病侧的Vd和Qd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均P<0.01).第一疗程结束时,Vs,Vd,Qs,Q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升高(均P<0.01),75%患者恢复正常.而第二疗程后,Vs,Vd,Qs,Qd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第一疗程结束时,95%患者循环血流参数正常.结论HBO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状态;而且血流状态的改变与临床症状的恢复成正比.

    作者:程晋成;孙乃中;吴杨;张超;沈月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正畸首次咨询与治疗作用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首次咨询与正畸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78例18~53岁的已结束正畸治疗的患者调查结果.对首次咨询后,患者决定是否进行正畸治疗的影响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组,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咨询与接受矫正间隔的时间、与戴用矫正器的感受及初戴矫正器疼痛持续的时间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患者自行中断或有中断治疗想法及与正畸后容貌变化的自我评价方面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成人正畸的问题应从特别强调诊断、设计、操作技巧方向的研究转变为同时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的研究.

    作者:李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