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CT诊断与临床预后分析

艾万里;王宪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多层螺旋CT, 诊断, 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C 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其对患者临床预后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CT扫描诊断,根据其CT诊断结果进行分级,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类型,并通过与终病理诊断结果的对照和比较,计算CT诊断准确率。同时,对同分级患者的院时间、禁食时间、手术例次、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记录,比较其预后效果。结果:经多层螺旋C T诊断并分级,A级、B级、C级、D级、E级急性胰腺炎患者检出例次分别为6例、10例、14例、11例和7例,属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20例,占60.42%,急性出血型胰腺炎患者18例,将其与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则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67%%和100.00%,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级患者的住院时间、禁食时间进行比较,均有A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小针刀和封闭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小针刀和封闭在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治疗组和封闭治疗组,小针刀术组:采用平口小针刀或钩刀切割腱鞘狭窄部位,松解狭窄,以扳机征消失为准。封闭治疗组用曲安奈德(确炎舒松-A)加2%利多卡因溶液充分混合后作局部鞘管内注射,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小针刀组优良率达95.35%;封闭组优良率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2,P<0.05)。手术患者无感染、无复发、无瘢痕形成,封闭治疗患者优2例治疗无好转,后来转为小针刀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小针刀水平刀法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有效率较封闭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继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7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38例,观察组施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保肛术,对照组施行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和并发症,随访了解复发率。结果:两组均顺利手术,组间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68.5±32.5)ml、(2.5±0.8)d、(3.6±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1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2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直肠癌根治效果良好,安全性更好。

    作者:辛树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与维修方式研究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作为灭菌物体消毒的装置,主要应用在卫生防疫、制药、医疗等行业中,用于对器械、食品、器皿、液体等物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灭菌消毒效果,所以为了保证能够有效对医疗或卫生防疫等行业中的器械、器皿等有效的灭菌消毒,一定要保证其有效应用。一旦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出现故障,需要相关维修人员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使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归回到佳工作状态。基于此,本文就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常见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的维修方式,希望对于保证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长期有效工作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戴光立;钮心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疝气补片修补术治疗成人急性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疝气补片修补术治疗成人急性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成人急性疝气患者72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将选入的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疝气补片修补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各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1.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成人急性疝气的治疗应用疝气补片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好,并发生发生少,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较轻,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斌;何效东;赵晓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检验结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选出60例患者参与研究,设定为实验组,再从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选取60例健康人员设定位对照组,进行血脂指标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标、总胆固醇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以及动脉硬化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只有高度低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人员进行血脂检测,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丁立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雅培i2000化学发光法检测HIV病毒的准确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破坏,使得人体抵抗力丢失并引发艾滋病。为了杜绝该类疾病的发生,卫生部要求在输血前需进行HIV病毒抗体检测,因此,如何采取简便快速、特异性与敏感性高的检测技术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选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 HIV病毒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对该项检测仪器的相关性能进行详细的叙述。

    作者:孔小祥;赵晓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智能负压创伤治疗泵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判断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时运用智能负压创伤治疗泵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病人154例,并且将154例患有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常规组,两组都包含77例病人。其中,治疗组77例病人一律运用相关器械进行治疗,即运用智能负压创伤治疗泵进行治疗;而常规组77例病人则一律进行传统常规治疗,即对病人的创面进行清理后敷药治疗;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创伤愈合情况,比对之后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两组数据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创面愈合判断分析可知,在治疗组77例病人中,有46例病人的创伤全部愈合,有21例病人的创伤大部分愈合,有8例病人的创伤部分愈合,2例病人的创伤小部分愈合(视为无效),所有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7.40%;而在常规组77例病中人,有18例病人的创伤全部愈合,有15例病人的创伤大部分愈合,有23例病人的创伤部分愈合,21例病人的创伤小部分愈合(视为无效),所有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72.73%。根据以上组间数据比对,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时运用智能负压创伤治疗泵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病人的创伤愈合面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检查联合静脉注射激素治疗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后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致病机制与感染病征,为推动临床防治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建立《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采用时间段取样法抽取15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史,根据统计分析数据进行病理症候观察研究。结果:本研究后有效病例1430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数为75例,发生率为5.24%。择期手术中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79%(3/19),急诊手术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高达46.43%(13/28)。结论:患者出现颅高压、颅内血肿与颅咽管肿瘤病变感染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应加强观察。

    作者:乔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D腹腔镜系统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与进展

    3D腹腔镜系统是微创外科技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已逐步应用于泌尿外科多项手术,能提供高清晰、更立体的操作空间,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及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应用前景较好。

    作者:孔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论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准确率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准确率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购置,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盘点分析本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现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

    作者:薛美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低频超声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低频超声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给予甲组患者低频超声联合微创术治疗,给予乙组患者微创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吸出血肿量及血肿清除率、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吸出血肿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吸出血肿量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血肿清除率、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能有效减少血肿量,提高血肿清除,加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实施方案的展望

    目的:探索医院药房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实施方案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国外先进的药品调剂与管理的相关设备信息,查阅文献了解其在国内医院药房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当前医院药房实施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中的问题。结果:医院药房实施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降低了药师的劳动强度,减少了调剂差错,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调剂的准确性,改善了药房的环境。结论: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自动化实施方案是医院药房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讨论实施高频超声诊断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无误诊、漏诊。针对120例患儿,于临床实施高频超声诊断,观察临床诊断结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在120例患儿中,脐周淋巴结肿大共计39例,右下腹淋巴结肿大共计64例,脐左侧淋巴结肿大共计17例。诊断发现,共计50例患儿可见淋巴结多个成群,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融合征象情况。实施高频超声诊断后,多数患儿的超声,表现为腹部多个肿大淋巴结的问题,大患儿表现为2.4cm×1.0cm;小患儿表现为1.1cm×0.6cm。患儿的纵横比徘徊在2.1~2.7之间。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临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实施超频超声诊断,可对患儿的疾病有一个深入了解。高频超声诊断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患儿造成任何的不良影响,仪器扫查面积较大,可以针对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将高频超声诊断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婴幼儿磁共振检查镇静剂首次应用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婴幼儿磁共振检查镇静剂首次应用失败原因。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138例镇静剂首次应用失败需再次使用镇静剂的磁共振检查婴幼儿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其镇静剂首次应用失败的原因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镇静剂的使用次数。结果:138例镇静剂首次应用失败需再次使用镇静剂的患儿,婴儿110例,约占79.71%,其中新生儿56例,约占40.58%,幼儿28例,约占20.29%;需2次镇静的为114例,约占82.61%,3次镇静24例,约占17.39%。结论:导致婴幼儿磁共振检查镇静剂首次应用失败的原因较为复杂,且镇静剂应用是否成功,直接决定其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

    作者:刘萍;梅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被动吸烟动物COPD模型染毒系统的设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一种具有气道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患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利用实验大鼠对COPD进行研究者甚多,COPD造模的基本方法就是把香烟烟雾注入染毒箱中,然后让大鼠在染毒箱内被动吸烟。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动物熏烟的系统,以更好地实现大鼠COPD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阳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周血涂片镜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体会

    目的:针对外周血涂片镜检于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被确诊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综合的分析,针对应用外周血涂片镜检同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针对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血常规仪器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涂片镜检,在首次的白血病细胞检出率结果为95.56%;并且具有5例外周血未检出白血病细胞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1.35×109/L总数减少,血红蛋白平均值为94.83g/L轻度减低,并且血小板平均值为133.68×1012/L基本正常,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跃情况;在90例患者中,具有6例外周血检出少量的白血病细胞低于5%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低白血胞总数平均值为1.85×109/L,低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6.25g/L,以及血小板平均值为47.34×1012/L,具有显著的减少,于仪器未提示出异常以及镜检不规范时,需防范误诊或者漏诊情况。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进行外周血涂片镜检至关重要,提升技术人员的镜检水平,对诊断急性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外来手术器械管理初探

    随着医院手术不断的增多,医疗器械不断的更新,医疗资源共享不断的推进,外来手术器械越来越多,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资质合法性的管理、外来手术器械是否为医疗专用手术器械的管理、外来手术器械验收的管理由为重要。本文第一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述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外来手术器械准入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外来手术器械资质的管理,一个是外来手术器械验收的管理。第二部分解释外来手术器械准入的相关概念和文件。第三部分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情况阐述外来手术器械准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外来手术器械准入管理的管理办法,总结出既具合理性又具可操作性的外来手术器械资质管理办法和外来手术器械验收管理办法。

    作者:尹春阳;孟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功能空心针灸针的简介及临床应用

    多功能空心针灸针,是华县中医医院中医针灸主任医师韩兆峰发明的一种针灸医疗器械,于2009年1月22日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为:200920032723.4,于2013年9月11日再次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201320189166.3。多功能空心针灸针由针尖、针身、针柄、针栓,针栓冒等各部组成,它既具有针灸针的功能特点,作为针灸针使用,又具有注射针头及穿刺针的功能特点,吸取了两者的功能优势,它具有集针刺、水针、火针、温针、穴位注射、封闭,臭氧治疗及各种穿刺、神经阻滞麻醉、于一体的特点,它一针多用,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是针灸和穴位封闭同时进行治疗时所必须的一种医疗器械,本多功能空心针灸针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经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密封包装,无毒无菌,使用方便,安全实用,使临床疗效大为提高,可以应用于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针灸科、疼痛科、康复科、手术室麻醉科等的治疗,用途广泛,前景广阔。

    作者:韩兆峰;段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周围神经的MR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各种原因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在临床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如何有效、直接显示外周神经及其病变,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MR技术的发展,周围神经的MR成像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其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价研究也愈受到关注。现将周围神经的成像技术及其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杨元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5例/组。对照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观察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对比2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HAMD中各因子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为(7. 14±4. 31)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 05),2组患者HAMD中自杀因子与睡眠障碍因子的分值改善程度较为明显(P<0. 05)。结论:MECT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rTMS的治疗效果,但是rTMS对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较大帮助,MECT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杀行为。

    作者:胡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