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刘晓玲;杨丽娜;倪晓霞;王庆芬;陈锦珊

关键词:丁卡因/分析, 色谱法, 高压液相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盐酸丁卡因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 A 和 B 为0.05 mol·L -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稀磷酸或三乙胺调节 pH 值至(3.0±0.1)]和甲醇(70∶3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1,柱温30°C,盐酸丁卡因含量测定检测波长310 nm,有关物质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丁卡因在10.0~100.0 mg·L -1范围内线性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 值为0.72%(n =9)。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丁卡因注射液质量控制。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退行性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变化机制及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BBB)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BBB 异常伴随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 BBB 异常的病理机制不同,而药物对 BBB 异常的改善作用也严重影响药物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本文主要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状态下 BBB 异常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两方面进行综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靶向血脑屏障药物的研发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作者:张伟;石海莲;吴晓俊;杨睿;王峥涛;刘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一病一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脊柱外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病一品”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 SF-36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脑脊液漏、神经根粘连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99.8分高于对照组得分95.5分。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实施“一病一品”护理降低患者功能障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晓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阴道超声联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53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PCSD 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 A 组27例患者行经阴道手术,B 组26例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随访治疗效果。结果53例患者手术有2例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8%;A 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手术时间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效评估:A 组治愈21例,好转5例,有效率96.30%(26/27);B 组治愈15例,好转4例,有效率73.10%(19/26),两组总有效率为84.90%。53例阴道超声诊断病例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阴道超声可推荐作为 PCSD 首选诊断方法;两种手术方式均能一定程度改善 PCSD 的症状,但阴式手术效果更显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苏玲;张祖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P <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20.4%)(P <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满意度高。

    作者:祖丽;马萍;陆克琴;徐素芹;吴丽;吴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循环无细胞DNA、甲胎蛋白及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循环无细胞 DNA(cfDNA)在肝细胞癌(HCC)中检测的价值及其与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9例 HCC 患者血清以及45例正常对照血清,采用分支 DNA(branched DNA,bDNA)技术检测血清中 cfDNA 的浓度,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 AFP 的浓度,比色法测定血清 AFU 的活性,并讨论这三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39例 HCC 患者血清中有22例 cfDNA 含量增高,45例正常对照血清中有2例 cfDNA 含量增高,HCC 患者血清 cfDNA 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 <0.05);cfDNA 与 AFP、AFU 的一项或者两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71.8%、87.2%、89.7%,明显高于单独一项检测敏感性分别为56.4%、53.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分析,cfDNA、AFP 与 AFU 这三种生物标志物均无相关性。结论定量分析 cfDNA 的方法用于 HCC 的检测是一种敏感、有效的方法,与 AFP、AFU 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 HCC 的临床诊断。

    作者:陈恳;丁益宏;朱郁飞;魏群;李峰;张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拟天麻川穹汤联合非洛地平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自拟天麻川穹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不同随机单盲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川穹汤,每组各3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及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结果经西药治疗的34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组患者,有显著疗效的有11例,有疗效的患者12例,血压控制率为67.64%;经联合治疗的34例患者,有显著疗效的有23例,有疗效的有7例,血压控制率为88.24%,两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联合治疗组患者,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均 P <0.05)。结论天麻川穹汤联合非洛地平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能有效控制老年难治性高血压。

    作者:陈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因进食而分泌的一类促胰岛素分泌肽,主要通过作用于 GLP-1受体,激活多种信号通路而对神经系统发挥影响,主要包括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轴突的数量,为神经细胞直接提供营养因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拮抗氧化应激等作用。GLP-1及其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万丽娟;陈明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本刊要求来稿中应规范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1,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宽度情况。研究组患者根据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不同分为红细胞宽度增加组和正常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外周血红细胞宽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 P <0.05);血红蛋白水平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组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组(均 P <0.05),病死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存在密切联系,红细胞分布宽度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

    作者:沈正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自制苯海拉明乳膏中羟苯乙酯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医院自制制剂苯海拉明乳膏中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3 mol·L -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用50%磷酸调 pH 3.0±0.03)=60∶40;检测波长:258 nm;柱温:25℃;流速:0.9 mL·min -1;进样体积:20μL。结果羟苯乙酯测定质量浓度在0.02~0.10 g·L -1范围内与其相应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1.9%、2.0%;平均绝对回收率为92.7%,RSD 为4.3%(n =9);平均相对回收率为102.5%,RSD 为3.6%(n =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重复性、准确性较好,可用于苯海拉明乳膏中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湛雯;徐进;孙芳;景霞;许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冠心苏合滴丸中5个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冠心苏合滴丸中的马兜铃酸Ⅰ、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A)-0.5%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 -1,柱温30℃,波长切换法检测(0~21 min,390 nm,马兜铃酸Ⅰ;21~60 min,338 nm,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进样量为10μL。结果马兜铃酸Ⅰ、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5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6~83.20 mg·L -1(r =0.9996)、6.35~127.00 mg·L -1(r =0.9998)、4.98~99.60 mg·L -1(r =0.9992)、14.33~286.60 mg·L -1(r =0.9997)、16.37~327.40 mg·L -1(r =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及相应的 RSD 分别为98.26%(1.40%),99.23%(1.35%),97.90%(1.58%),96.97%(1.14%),99.11%(1.58%)。结论该文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冠心苏合滴丸中的5个指标性成分的同时定量测定。

    作者:袁杰;张新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低钠血症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因、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期能总结、积累低钠血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提高低钠血症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收集50例低钠血症患者,根据血清钠离子的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三组,采集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血清钠离子、血清氯离子等,进行分析。结果(1)50例低钠血症患者中,以轻度低钠血症多(30例),中度者居中(18例),重度者少(2例)。(2)低钠血症的病因以肺部疾病为多(26例),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低钠血症的病因以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多。低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李振华;殷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内钙浓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凋亡及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新生SD 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系细胞株,将5×108个·L -1活细胞的密度均匀地接种到的12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 mL 含有10%胎牛血清的 DMEM/F12的培养基,放入温度37℃、5%浓度 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镜下观察细胞球贴壁后,每孔分别加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R),分为以下4组:(1)对照组,每孔加入生理盐水;(2)低浓度组,每孔加入瑞芬太尼5μg·L -1,即 R5组;(3)中浓度组,每孔加入瑞芬太尼10μg·L -1,即 R10组;(4)高浓度组,每孔加入瑞芬太尼20μg ·L -1,即 R20组。每组重复4次。加药后培养300、600、900 s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动态变化,24 h 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各组细胞内钙浓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R5组细胞内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10、R20组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升高(其中 R10组 P <0.05,R20组 P <0.01)。(2)各组神经干细胞凋亡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R5组神经干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10、R20组神经干细胞凋亡明显升高(其中 R10组 P <0.05,R20组 P <0.01)。结论低浓度的临床有效血药浓度的瑞芬太尼对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内钙浓度、细胞凋亡没有影响,中高浓度的临床有效血药浓度的瑞芬太尼应用使细胞内钙浓度显著升高,从而诱发细胞大量凋亡。

    作者:昌睿杰;姚雪芹;蒙臣;陆江;李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普通荧光定量 PCR 技术与罗氏内标法荧光定量 PCR 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集 HBV 患者的血清190份,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通过相关性分析和 Kappa 检验评价两种试剂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1)190份标本中,罗氏 Cobas 试剂与国产试剂检测结果呈线性相关(R2=0.6707,P <0.05);(2)分成 HBeAg (+)与 HBeAg(-)两组比较,两组中 Cobas 试剂与国产试剂检测均呈线性相关(R2=0.5864,P <0.05;R2=0.5226,P <0.05);(3)根据不同 HBeAg 状态和抗病毒要求的 DNA 载量对标本进行一致性分析,HBeAg(+)组 Kappa 值为0.752;HBeAg (-)组 Kappa 值为0.381。结论对于 HBeAg(+)患者,可以应用国产试剂检测患者的 HBV-DNA 水平,而对于 HBeAg(-)患者,建议应用 Cobas 试剂检测其患者的 HBV-DNA 水平。

    作者:朱明岩;叶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盐酸丁卡因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 A 和 B 为0.05 mol·L -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稀磷酸或三乙胺调节 pH 值至(3.0±0.1)]和甲醇(70∶3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1,柱温30°C,盐酸丁卡因含量测定检测波长310 nm,有关物质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丁卡因在10.0~100.0 mg·L -1范围内线性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 值为0.72%(n =9)。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丁卡因注射液质量控制。

    作者:刘晓玲;杨丽娜;倪晓霞;王庆芬;陈锦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肌尔康对L-NAME诱导高血压小鼠的降压作用和对靶器官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尔康对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L-NAME 诱导高血压小鼠心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心肌尔康组。每周测小鼠尾动脉压,实验第8周末,处死小鼠,计算小鼠心脏指数、肺重指数,HE 染色和 V-G 染色观察心脏、胸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小鼠血浆 NO 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压明显升高(P <0.01),心脏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纤维化明显升高,胸主动脉发生明显重构。血浆 NO 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心肌尔康能明显降低 L-NAME 诱导的高血压小鼠的血压(P <0.01),升高 NO 含量,改善心血管重构。结论心肌尔康能明显抑制 L-NAME 诱导小鼠血压的升高,改善心血管重构。

    作者:王丽;丁玲;胡娟;胡正帅;高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醋酸甲地孕酮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醋酸甲地孕酮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消化道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实验组在进行化疗同时予以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食欲、Karnofsky 评分(KPS)、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食欲增加、KPS 评分改善、体重增加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醋酸甲地孕酮可以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的相关毒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孟芹;孔凡良;胡丽霞;李成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进一步规范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突发性聋患者共83例进行观察,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高压氧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对比两组听力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疗程后,其低频听力较对照组提升更多(P <0.05);4疗程后,观察组低频、高频听力均较对照组提升更高(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41%和5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病程早期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同组其他病程的总有效率更高,且高于同病程对照组(P <0.05)。结论高压氧综合疗法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有明显改善作用,疗效显著,且发病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李永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目的:研究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为临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253例,其中39例1周内发生 PTCI,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TCI 的危险因素。结果39例 PTCI患者中5例死亡,6例成植物人,28例意识恢复;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低血压、颅高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是发生 PTCI 的危险因素(P <0.05);入院 GCS 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 评分、合并感染是引起 PTCI 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像因素(P <0.05)。结论入院 GCS 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 评分与 PTCI有关,入院 GCS 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 评分、合并感染与 PTCI 预后有关。

    作者:魏小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