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军;符婷;雷谢芬
目的:对紫花地丁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O-芸香糖苷(2)、山奈酚-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苷(3)、6,7-二羟基香豆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6-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6)、柚皮素(7)、木犀草素(8)。结论化合物1、3和6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柳航;胡巍;方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感染科3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根据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在精神状况、恶心呕吐、呼吸急促、高热、肢体颤抖、四肢冰凉和淋巴细胞数等方面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其中,重症组患儿入院时,年龄较小、精神较差、恶心呕吐、呼吸急促、高热、肢体颤抖、四肢冰凉等表现多于轻症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增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差、恶心呕吐、呼吸急促、高热、四肢冰凉、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心呕吐、高热、呼吸急促、四肢冰凉、白细胞数目升高是手足口病发生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精神差,病程中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四肢冰凉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数目升高。对于具有以上临床特征的患儿,需高度警惕,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作者:杨进军;符婷;雷谢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Ⅱ型胶原乳化剂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对照组(2 mg·kg-1·d-1)和茶多酚治疗组(200 mg·kg-1·d-1),采用Ⅱ型胶原弗氏完全佐剂法(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记录大鼠足趾体积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PGE2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足爪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P<0.05),大鼠血清IL-Iβ、PEG2水平明显降低(P<0.05),足爪组织细胞中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茶多酚对CIA大鼠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IL-1β、PEG2,下调MMP-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永顺;李静;蒋建平;梁建梅;贾晓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阿奇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柱(4.6 mm ×250 mm,5μm),以0.1 mol·L-1乙酸铵(用氨水调节pH值至8.6)—乙腈—甲醇(50∶3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8 nm,柱温60℃。结果阿奇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0~2000 mg·L-1,r=0.9998,平均回收率98.8%,RSD=0.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更适于控制注射用阿奇霉素的质量。
作者:李传响;汪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进行CRT治疗的DCM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测量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QRS波时限、P波终末电势(p-wave terminal force-V1,PTFV1)、Ⅱ导联P波时限(PⅡ时限)。结果术后1周的观察显示,LAD缩小、PAP降低,LVEDD、LVESD均缩小,LVEF增加(P<0.01),QRS波时限缩短,PTFV1负值减小,PⅡ时限缩短(P<0.05)。结论该研究显示,CRT可逆转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重构,改善左心房功能,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胡茜茹;程自平;赵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和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结果纳入12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含量所占的比重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WMD =-0.02,95%CI[-0.07,0.02],P=0.27;WMD =0.02,95%CI [0.03,0.08],P=0.41;WMD =-0.03,95%CI[-0.19,0.14],P=0.74),但CD4+/CD8+比值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较健康组有明显增高(WMD =0.81,95%CI[0.74,0.89],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失衡可能是RA的发病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机制。
作者:胡艳婷;丁宁;范大志;刘丽;蔡国旗;徐胜前;邹延峰;潘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O2(二氧化碳)激光喉镜显微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CO2激光喉镜显微手术治疗74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对比手术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并对比不同TNM分期患者局部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术后血清VEGF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QOL评分则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0.01)。T1a期患者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T1b及T2期患者(P<0.05),而T1b与T2期患者局部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三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2激光喉镜显微手术能够在有效根治性切除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肿瘤,并能够较为理想的保留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权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鼠的镇痛及镇静效果。方法选取ICR品系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n=10),10μg· kg-1右美托咪定组(DEX组)、0.3 mg· kg-1地佐辛组(D1组)、1.0 mg· kg-1地佐辛组(D2组)、3.0 mg· kg-1地佐辛组(D3组)以及10μg · kg-1右美托咪定分别复合0.3,1.0,3.0 mg· kg-1地佐辛(C1组、C2组、C3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腹腔注射各组药物15 min后,先采用热板实验观察镇痛效果,继而应用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记录小鼠的活动轨迹,根据小鼠用药后1 h的总路程推断其镇静程度。结果(1)热板实验:与NS组相比,DEX、D1组给药后热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5组热痛阈均高于NS组(P<0.05);复合组热痛阈明显高于单用相应剂量地佐辛及DEX组(P<0.05)。(2)旷场试验:与NS组相比,单用地佐辛各组小鼠总路程无明显差异(P>0.05),DEX组明显短于NS组(P<0.05);复合组明显短于NS组(P<0.05),而与DE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相应剂量的地佐辛相比,总路程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镇痛效果增加,而镇静效果不叠加。
作者:刘兴慧;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药在认识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有整体性、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多层次的综合调节优势。该文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研究的进展,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现状及今后研究发展的方法。
作者:张癑;王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针对耳鼻喉科临床教学所面临的部分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探讨了在耳鼻喉科教学中引入Sandwich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Sandwich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实施过程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在耳鼻喉科教学中引入Sandwich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促进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余得志;吴红燕;张蔚;孙业桓;张秀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制干漆饮片质量状况。方法收集市场上9批制干漆饮片,对性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考察。结果8批制干漆从性状上看体重,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偏高,部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偏高。结论制干漆饮片掺伪较严重,应改进其质量标准、增加检验项目控制质量。
作者:罗定强;刘越;王国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3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共发生术后并发症55例,总发生率为17.19%,其中肺部感染与切口感染、裂开及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2)合并症≥3种、BMI>25 kg· m-2、即刻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200 mL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合并症<3种、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择期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200 mL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分期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A期、B 期、C期、D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Dukes分期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Dukes分期是关键影响因素。
作者:张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玄参科穗花属植物勒马回[Pseudolysimachion linariifolium subsp.dilatatum(Nakai &Kitagawa)D.Y.Ho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一烷、α-生育酚、β-谷甾醇、亚油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利梅;胡占兴;徐必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之间来该院进行妊娠梅毒抗感染治疗的患者64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5±1.4)岁。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在早产、死产及正常产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在新生儿死亡、窒息儿及正常新生儿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梅毒新生儿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大。结论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覃小敏;徐薇;黄艳丽;邢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患者30例,术后随访1个月~1年,术后6个月给予多导睡眠监测(PSG),分析其疗效程度。结果术后6个月行手术疗效评定: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3%,术后1年有效率为91.3%。术后6个月PSG监测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根据腭、舌部解剖结构应用H-UPPP治疗中、重度OSAHS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术后咽腔接近正常解剖形态,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蔡雪倩;方平;高潮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引产方法在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该院接诊的120例中晚期妊娠的瘢痕子宫的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卡孕栓组、利凡诺组、冰水囊组三组。三组患者分别在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配伍使用卡孕栓、利凡诺及冰水囊进行引产。比较三组产妇的产程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引产后,发现卡孕栓组产妇的药物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卡孕栓组产妇的宫缩发动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引产总时间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其余两组;宫颈成熟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产后总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卡孕栓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对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产妇实施引产,效果良好。
作者:张小燕;宋青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旨在掌握安徽省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查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方法采取现场检查配合书面汇总的形式。结果无菌检查实验室实际运行中在菌种及培养基的管理、设施设备验证、无菌试验复试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多数被调研的企业基本能够按照药品GMP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对无菌药品进行无菌检查。
作者:胡士高;罗京京;窦颖辉;杨士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Dex组,n=20),Dex静脉泵注负荷剂量为1μg·kg-1(15 min内输注完),然后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对照组,n=20),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于麻醉前(T0)、气腹结束即刻(T1)、气腹结束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过氧化氢(H2 O2)、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态(TAS)浓度。结果与T0相比,C组MAP在T1、T2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0相比,T1、T2时间点C组、D组H2O2、MDA增高,TAS降低(P<0.05)。T3时D组H2O2、MDA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组仍较高(P<0.05);与C组相比,D组T2、T3时间点H2O2、MDA浓度低,TAS浓度高(P<0.05)。两组在T1时间点H2O2、MDA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D组较C组TAS浓度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王勇;蒋玲玲;程洁;张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金纳米颗粒包覆的介孔硅二氧化硅(MSN@Au)的制备方法,合成后的MSN@Au纳米材料具有光热抗肿瘤作用。方法以材料对卵巢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自制的纳米材料的抗肿瘤作用。结果合成的MSN纳米颗粒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均匀吸附金纳米颗粒后的材料利用808 nm NIR照射3 min后,癌细胞存活率只有50%以下。结论制备出的MSN@Au纳米材料,利用NIR照射后,能在肿瘤细胞局部产热,杀伤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热疗作用。
作者:金勤玉;徐维平;吴亚东;董良;高怀岭;潘钊;徐婷娟;杨东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近红外漫反射光纤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黑果小檗皮产地及真伪进行鉴别。方法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模型来鉴别黑果小檗皮。结果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将收集到的39份黑果小檗皮样本分为3大产区,所建立的定性鉴别模型对其余14份预测集样本进行鉴别,分析结果与实际所属基本一致。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黑果小檗皮进行产地及真伪鉴别可行(P<0.05)。结论该模型鉴定黑果小檗皮快速、准确可靠、测量重现性好、样品测量一般无需预处理且分析过程不破坏样品。
作者:王庆振;李莉;孙颖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