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汪康
目的:对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治疗牙周炎和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治疗牙周炎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择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该院接诊的牙周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使用CLA治疗;而对照组30例则使用MNZ进行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牙周炎根除情况以及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通过患者症状变化来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开始前,两组患者的BI (出血指数)、PD (牙周探诊深度)、AL (附着散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的BI、PD、AL均低于基线水平,同时观察组的的BI、PD、AL值也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综合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7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轻度头晕,对照组有6例患者恶心、呕吐。结论 CLA治疗牙周炎的效果较MNZ的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臧晓霞;朱晓茹;刘冰;黄粉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归时间、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活性药停用时间、休克逆转时间和机械通气停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除体温外其他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免疫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腺肽运用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熊锋;朱志德;刘文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和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结果纳入12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含量所占的比重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WMD =-0.02,95%CI[-0.07,0.02],P=0.27;WMD =0.02,95%CI [0.03,0.08],P=0.41;WMD =-0.03,95%CI[-0.19,0.14],P=0.74),但CD4+/CD8+比值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较健康组有明显增高(WMD =0.81,95%CI[0.74,0.89],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失衡可能是RA的发病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机制。
作者:胡艳婷;丁宁;范大志;刘丽;蔡国旗;徐胜前;邹延峰;潘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Dex组,n=20),Dex静脉泵注负荷剂量为1μg·kg-1(15 min内输注完),然后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对照组,n=20),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于麻醉前(T0)、气腹结束即刻(T1)、气腹结束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过氧化氢(H2 O2)、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态(TAS)浓度。结果与T0相比,C组MAP在T1、T2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0相比,T1、T2时间点C组、D组H2O2、MDA增高,TAS降低(P<0.05)。T3时D组H2O2、MDA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组仍较高(P<0.05);与C组相比,D组T2、T3时间点H2O2、MDA浓度低,TAS浓度高(P<0.05)。两组在T1时间点H2O2、MDA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D组较C组TAS浓度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王勇;蒋玲玲;程洁;张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骨科的专业性较强,内容抽象,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骨科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实践操作,提高课堂效率,骨科临床教师一直致力于探索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出现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文将分组教学灵活地运用到骨科教学上,以提高骨科教学的课堂效率。
作者:钱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采用封闭式分段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采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环状混合痔封闭式分段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3~12个月随访,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平均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水肿和肛门狭窄等近期效果均明显好转(P<0.05或<0.01)。结论环状混合痔封闭式分段结扎术治疗,疗效确切,术后患者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奎;朱竞;张承岳;吕文辉;彭西兰;叶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感染科3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根据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在精神状况、恶心呕吐、呼吸急促、高热、肢体颤抖、四肢冰凉和淋巴细胞数等方面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其中,重症组患儿入院时,年龄较小、精神较差、恶心呕吐、呼吸急促、高热、肢体颤抖、四肢冰凉等表现多于轻症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增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差、恶心呕吐、呼吸急促、高热、四肢冰凉、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心呕吐、高热、呼吸急促、四肢冰凉、白细胞数目升高是手足口病发生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精神差,病程中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四肢冰凉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数目升高。对于具有以上临床特征的患儿,需高度警惕,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作者:杨进军;符婷;雷谢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的相关性。方法(1)抽取2013—2014年因疑诊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入住该院老年医学科、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的患者12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或分支狭窄>50%)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0.31±8.72)岁,未诊断CHD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00±13.51)岁;(2)抽取患者空腹12 h静脉血,选择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24 h内测定HDL亚类,对患者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3)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定性资料用χ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Logisitic回归分析检验与冠心病相关因素,两因素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1)单因素卡方、两样本独立t检验显示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收缩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 WHR)、HDL、LDL、ApoA-I 、Lpa、Preβ1-HDL、HDL3b、HDL3c、HDL2b与冠心病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G、Preβ1-HDL、HDL3b是冠心病危险因素,HDL2b是冠心病保护因素(P<0.05);(3)HDL2b与Gensini评分结果成负相关,Preβ1-HDL、HDL3b与Gensini评分结果成正相关。结论在临床诊断治疗中,HDL2b值有可能做为冠心病预测因素,Preβ1-HDL、HDL3b值可为预测和诊断CHD提供重要依据,冠心病的防治不仅要改善和促进胆固醇逆转运还要调节血脂,调整HDL亚类的构成比。
作者:杨宁;胡立群;李红旗;章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测定胃安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C18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按1 g·L-1的量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0.8 mL·min-1。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25~3.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5%(RSD=0.89%,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胃安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
作者:袁杰;汪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住院时间、出血量、再出血率指标,应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总出血量及再出血的发生率三个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观察组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在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维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敏;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患者30例,术后随访1个月~1年,术后6个月给予多导睡眠监测(PSG),分析其疗效程度。结果术后6个月行手术疗效评定: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3%,术后1年有效率为91.3%。术后6个月PSG监测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根据腭、舌部解剖结构应用H-UPPP治疗中、重度OSAHS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术后咽腔接近正常解剖形态,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蔡雪倩;方平;高潮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变化情况及Irisin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5例NAFLD患者(轻度脂肪病变患者73例,中、重及极重度脂肪病变患者共62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各项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risin水平;依据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等多项基线指标。结果血清Iris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轻度NAFLD患者,中、重及极重度NAFLD患者均增高(P<0.05);其它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的BMI、TC、TG、AST、ALT、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血糖、FINS及HOMA-IR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HDL-C、LDL-C水平差异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血清Irisin水平与BMI(rs =0.168,P<0.05),FINS(rs =0.204,P<0.01),HOMA-IR(rs =0.205,P<0.05),AST(rs=0.149,P<0.05),腰围(rs =0.147,P<0.05)呈现正相关,而与TC(rs =-0.205,P<0.05),HDL-C(rs =-0.165,P<0.05)呈现负相关;FINS、HOMA-IR、AST是影响血浆Iris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Irisin水平在NAFLD组患者中较正常人群增高,且在轻度NAFLD患者中水平高。
作者:武慧军;欧阳晓晖;夏医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优选出自溶性微针的处方工艺,并考察所制备的微针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穿刺试验考察其机械性能,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自溶性微针预处理皮肤,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其佳处方为:基质材料硫酸软骨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按照1∶1的比例混合,加入重量比60%的水;所制得的微针针形完整、机械强度良好,能够很好的穿刺铝箔和大鼠皮肤;体外透皮实验显示,自溶性微针使得盐酸青藤碱凝胶的累积渗透量增加了3.62倍。结论优选的自溶性微针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凝胶的透皮性能,为载药微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星星;曹英骥;桂双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旨在掌握安徽省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查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方法采取现场检查配合书面汇总的形式。结果无菌检查实验室实际运行中在菌种及培养基的管理、设施设备验证、无菌试验复试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多数被调研的企业基本能够按照药品GMP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对无菌药品进行无菌检查。
作者:胡士高;罗京京;窦颖辉;杨士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为某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该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179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检出158菌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为6.33%、20.25%和79.75%;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的合理率较高(86.7%),但仍存在单次剂量过大(9.25%)、用药频次不当(4.05%)等不合理现象。结论该院AECOPD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真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单次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应规范化,以提高细菌清除率,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作者:黄承龙;于锋;葛卫红;张晋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 DM)与经典1型糖尿病(T1 DM)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内分泌科2008年12月—2014年8月间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暴发型1型糖尿病患者9例(FT1DM组)和初诊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23例(T1 DM组)的临床特征,包括起病时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流感样症状、妊娠人数、腹痛、入院时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肌酐、血钾、动脉血pH、白细胞计数等,并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经典1型糖尿病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年龄较大,起病时间明显缩短,入院时血糖更高,糖化血红蛋白较低,胰岛功能更差,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妊娠期女性更多(P<0.05);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患者较经典1型糖尿病组患者入院时肌酐及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血钠水平降低,酸中毒明显(均P<0.05或P<0.01)。结论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更急,代谢紊乱更严重,熟悉其临床特征有利于早期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唐林海;钟兴;杜益君;潘天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之间来该院进行妊娠梅毒抗感染治疗的患者64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5±1.4)岁。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在早产、死产及正常产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在新生儿死亡、窒息儿及正常新生儿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梅毒新生儿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大。结论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覃小敏;徐薇;黄艳丽;邢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腔内灌注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对1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在尽可能放尽胸腹腔内积液后,胸腔或腹腔内注入贝伐单抗300 mg或400 mg,评价胸水或腹水的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不良反应中1例患者出现可能与贝伐单抗相关的腹痛,其他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贝伐单抗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杨震;刘萍萍;李薇;惠锦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合并补中益气汤对肛肠术后肛门坠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肛肠病手术住院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前穴位埋线治疗加补中益气汤预防性治疗。结果观察组23例中,出现症状2例,无症状21例;对照组23例中,出现症状4例,无症状19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30%,对照组为82.61%,观察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合并补中益气汤对肛肠术后肛门坠胀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灿省;解伟华;石健;王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开展对肾功能不全重症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服务。方法以1例重症肺炎的诊治过程为例,临床药师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通过查房和会诊讨论,参与临床医师药物治疗方案的共同制定,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对患者进行具体化药学服务和制定个体化监护计划。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刘猛;高家荣;乐文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