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劲;马春荣;余蕾;陈雷;王璐璐;吴保春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头面颈异物救治及护理.方法 选取于2007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外伤性头面颈异物22例的患者,异物位于食道、颈侧、颈部、面部、视神经管,或贯穿多个解剖部位如眶-鼻、面-鼻-咽、颅-颈等.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取出异物.结果 2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颅-颈钢筋贯通伤病人术后出现面瘫,2个月后完全恢复.6例食道穿孔均在20 d内愈合.2例眶-鼻异物患者术后无视力下降.2例面-鼻异物患者术后面部有不同程度的疤痕,鼻腔均未见功能障碍.3例面部异物患者1例患者术后有面瘫,3个月后完全恢复.3例颈部异物患者1例术后出现手术侧上肢活动差,2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视神经管子弹患者取出异物视力未能恢复.结论 对于外伤性头面颈异物的患者,及时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案取出异物,同时加强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颞肌下与颞肌外两种钛网修补术式行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共30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颞肌外修补组15例和颞肌下修补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颞肌外修补组手术时间(1.5±0.5)h,术中出血量(80.3±30.4)mL及脑膜破损率13.3%均较颞肌下修补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下修补组并发症、外观满意度、2周后局部疼痛及嘴嚼受限情况均较颞肌外修补组增多,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颅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其效果明显优于颞肌下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刘万荣;魏忠;方有利;郭中国;焦健;彭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该院行综合治疗的23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率为100%,18人随访满2年.全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7.9%,39.6%,26.4%,生存率分别为83.2%,56.0%,33.6%,中位生存期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长度和照射方式(同野照射与分隔野照射)为预后影响因素(χ2 =8.385、6.489,P=0.015、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方式为影响预后因素(χ2 =6.917,P=0.009).结论 食管多原发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综合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作者:李广虎;陶振超;马军;赵于飞;张红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该院连续5年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8-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资料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中共分离出1 526株大肠埃希菌,在尿液标本(33.6%)中检出多,科室分布以普外科(24.2%)、泌尿外科(17.2%)和急诊科(13.8%)为主;其中ESBLs阳性率51.8%,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检出3株(0.2%,3/152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结论 该院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活性高的药物,但已经出现耐药菌株,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其在医院内的流行.
作者:胡志军;潘晓龙;周东升;唐吉斌;崇慧峰;张盛;吕旻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进行点评,发现临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利用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抽取急诊内科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全部处方数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数,记录抽取结果.同时,利用医院药品微机管理系统(HIS)和PASS随机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急诊内科含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每月100张,共600张,药学人员对每张处方进行初评,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终评,得出点评结果.通过医院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有效沟通,反馈处方点评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果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每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数分别为432、327、233、185、271、264张,合计总处方数1 448张,占急诊内科总处方数的11.97%,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急诊内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合理率分别为28%、43%、36%、48%、73%、70%,总体上合理率由28%上升到70%.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有配伍禁忌等.抽取的处方中部分处方医师不合理处方比例在下降,合理率不断提高.结论 通过实施处方点评及与临床医生的有效沟通等干预措施,地塞米松磷酸钠处方开具的合理率在不断提高,使用率呈下降趋势,处方点评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完善HIS功能设置,加强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的学习,提高药学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伍章保;杜陈侠;陈泳伍;张圣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5E康复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2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0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5E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鼓励患者、教育、锻炼、工作、评估.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应用FIM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分级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ESS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M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5E为核心的康复模式实施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而且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更利于患者身心康复.
作者:梁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2年某院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37份,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性质、转归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37份ADR报告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41~50岁年龄段为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老人及儿童发生的比例也较高;ADR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和新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80%和1.26%;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例数81.01%;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1~60 min;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总例数29.12%,其次为大环内酯类(28.27%)和头孢菌素类(26.16%),其中阿奇霉素为57例,占总例数24.0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6例,23.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43.04%);护师ADR报告率68.35%.结论 深入开展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井华;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与血小板(PLT)、血糖(GLU)、心肌酶(AST、CK、CKMB、LDH)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5-6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患儿中的44例(危重组),小的为7个月,大的为4岁,年龄平均1.58岁,正常体检儿童50例(对照组),小的为3岁,大的为4岁,平均3.72岁.分别对危重组和对照组的WBC、PLT、GLU、AST、CK、CKMB、LDH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 危重组患儿的WBC、GLU、PLT、AST、CK、CKMB、LDH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患儿的检测结果越高,症状越重,预后越差.WBC与PLT、GLU、AST、CK成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CKMB、LDH无明确相关(P>0.05).结论 测定手足口病患儿的WBC、PLT、GLU、AST、CK、CKMB、LDH对预测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实用临床价值.
作者:叶迎宾;黄秀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CAG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3 例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CAG方案化疗2疗程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 例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CAG方案诱导化疗1疗程后完全缓解率53.8%(7/13),部分缓解率7.7%(1/13);化疗2疗程后完全缓解率69.2%(9/13).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感染.结论 CAG方案用于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的有效率高,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不严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推荐方案.
作者:罗贤生;王智明;黄海妹;陈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和咪唑安定两种不同镇静药物对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实施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右旋美托咪定于麻醉诱导后按0.5~1.0 μg·kg-1给予负荷剂量,输注时间为15 min,然后再按0.3~1.0 μg·kg-1·h-1持续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负荷量咪唑安定0.03~0.1 μg·kg-1,输注15 min后以0.03~0.1 μg·kg-1·h-1剂量维持,直至手术结束前15 min,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认知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7 d POCD发生率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7 d 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术后1、7 d 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7 d较术后1 d明显升高,观察组术后1、7 d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唑安定2种镇静药均可在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患者中使用,但采用右美托咪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程洪武;郑观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应用在胃管置入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拟行消化系统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年龄40~65岁,体重45~65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30).A组术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 μg·kg-1(10 mL,10 min泵完).B组术前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10 min泵完).泵注结束后,留置胃管.记录患者泵药前(T0)、胃管置入前(T1)、胃管置入口腔时(T2)、胃管置入成功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胃管置入操作用时、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的例数.观察相关不良反应.评价患者舒适程度.结果 B组T2、T3时SBP、DBP、HR显著高于B组T0时SBP、DBP、HR(P<0.05).A组T2、T3时SBP、DBP、HR均显著低于B组T2、T3时SBP、DBP、HR(P<0.05).A组胃管置入操作用时显著少于B组(P<0.05).A组胃管置入一次成功例数显著多于B组(P<0.05).A组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患者舒适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胃管置入术.
作者:殷骏;王绍林;刘小彬;俞蕾;张进;王斌;陈俊;程庆余;何磊;张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2组患者的胸腰疼程度进行评定,并测量Cobb 角值.另外,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5%,对照组为78.04%,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在Cobb 角测量值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组内比较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胸腰疼痛症状,且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鹏飞;谢威;汪昌林;王民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治疗经过顺利,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1例胆漏予以穿刺引流,1例因胆道损伤致梗阻性黄疸而二期手术.28例全部治愈.无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认识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的解剖特点,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要点,重视并存病及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处理,胆囊良性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方许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35 例,2008 年3 月-2010 年5 月时间段的患者6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2010 年6 月-2012 年8 月时间段的患者73 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患者应用聚集解决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干预30 d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技巧、遵医行为、自主康复锻炼和患者满意度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提高,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增强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程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浓度、流速对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为体内青藤碱微透析实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回收率,采用超高效液相测定青藤碱含量.结果 流速相同时,探针的回收率和损失率与周围药物浓度无关;探针的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与损失率在各流速下相近.结论 微透析法可用于青藤碱体内药动学研究,反向透析法可用于青藤碱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作者:钱珊珊;陈玉林;桂双英;刘明群;陈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拟补肾调经汤配合耳穴贴压综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70例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妈富隆口服,治疗组予补肾调经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FSH、LH、E2的值,停药3个月后统计疗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FSH、LH、E2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脱落2例、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52.94%,差异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FSH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LH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E2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补肾调经汤配合耳穴贴压的中医综合疗法对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金焱;李大剑;刘春丽;李赟;王琼;沈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γ刀治疗前后磁共振(MR)特点,探讨MR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和治疗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9例原发性脑淋巴瘤γ刀治疗前后行MR平扫、增强、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对其磁共振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经γ刀治疗前后MRS各峰下化学物质含量的均值是否有差异.结果 该组共9例原发性脑淋巴瘤.6例单发,3例多发,T1WI显示4例呈等信号,5例呈低信号,T2WI显示4例呈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握拳征,经γ刀治疗后病灶均明显缩小或消失;9例MRS显示:胆碱(Cho)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NAA)降低,4例见脂质(Lip)峰;与治疗前波谱比较显示:Cho降低,NAA升高;比较治疗前后NAA、Cho各含量及NAA/Cr、Cho/Cr的均值,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分析MRI及MRS特点对于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临床诊断和γ刀治疗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宋文;余长亮;王海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该文从中风的抗血栓治疗出发,介绍近期抗血栓治疗的研发热点,并由此阐明颅内血栓形成的分子通路.通过阻断血小板表面受体糖蛋白Ibα(GPIbα)或糖蛋白VI(GPVI)受体以及抑制凝血因子FIX,FX和FXII等来抑制血栓形成与发展,新一代抗血栓药物有望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脑缺血性中风.
作者:熊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甘油磷酸胆碱粗品进行层析纯化,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从而为工业化生产、包装、贮存和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三氧化二铝脱色法和硅胶柱层析法相结合的工艺对甘油磷酸胆碱进行层析纯化;设计影响其稳定性试验:分别取三份GPC(批号为100301、100302、100303)光线强度为4 500 LX的强光照射10 d,60℃高温放置10 d,温度25℃、相对湿度75%放置10 d,密闭于40℃、相对湿度75%的器皿中放置12月的加速试验,密闭于25℃、相对湿度75%的器皿中放置12月的长期试验并做重复试验,采用色谱柱为GraceSmart RP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60%乙腈-水溶液,检测其含量变化.结果 通过三氧化二铝脱色法和硅胶柱层析法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分离纯化,能得到纯度达99.5%以上的甘油磷酸胆碱产品;强光试验含量均数为99.51%(n=9)、RSD=0.40%,高温试验含量均数为99.65%、RSD=0.42%(n=9),高湿试验含量均数为99.30%、RSD=0.47%(n=9),加速试验含量均数为99.61%、RSD=0.57%(n=15),长期试验含量均数为99.12%、RSD=0.50%(n=15),重复试验含量均数为99.68%、RSD=0.43%(n=5).结论 层析纯化度高,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甘油磷酸胆碱的稳定性好,且采用的稳定性测定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高志荣;赵艳艳;张洪斌;崔云龙;曹明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哮喘对患儿自身生存质量及其家庭的影响,为哮喘患儿临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应用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PAQLQ)及儿童生存质量体系表(PedsQLTM)中的家庭影响模块对该院就诊不同程度哮喘发作期患儿生存质量及家庭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重度哮喘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影响.结果 重度哮喘患儿PAQL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轻、中度患儿,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哮喘患儿对父母日常生活、工作情况的影响程度高于轻、中度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dsQLTM家庭影响模块量表分析可知,重度哮喘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及家庭功能评分显著低于轻、中度患儿,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哮喘患儿中忧虑维度在父母生存质量中评分低,经济负担在家庭功能中评分低.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哮喘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况对病情及治疗的影响,从而多方位提高患儿及其家人生存质量.
作者:徐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