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瑶;范礼斌
目的 观察博莱霉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老年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经病理和细胞学确诊的86例老年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4例,胸腔内注射博莱霉素30 mg+生理盐水40 mL+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B组42例,胸腔内注射顺铂40 mg+生理盐水40 mL,每周一次,连续治疗2~3周后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6.0%,B组为59.0%(P<0.05);A组的疾病进展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B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低的发生率上,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博莱霉素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老年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国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传统制片与液基制片在乳腺肿块细针穿刺中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在乳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在肿瘤细胞室行细针细胞学检查并同时采用传统和液基两种制片方法制片的患者268例,有术后病理对照患者的99例,无病理对照的随访大于6个月的患者169例,对两种制片方法所得玻片进行分别阅片得出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制片方法在对乳腺肿块诊断符合率的大小;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准确率等方面的优劣.结果 液基制片方法对乳腺肿块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对乳腺恶性肿瘤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及阳性准确率(P<0.05).结论 传统制片和液基制片方法均能应用于检测乳腺肿块的性质,鉴别其良恶性.液基制片方法有对乳腺肿块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传统制片79.9%,液基制片90.7%;P<0.001);对乳腺恶性肿瘤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传统制片75.0%,液基制片92.6%;P<0.05)和阳性准确率(传统制片87.8%,液基制片96.3%;P<0.05).
作者:陈东波;黄勇;张科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球花石斛花中挥发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回流法从球花石斛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球花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 共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亚油酸(51.82%)、亚麻酸(10.056%)、棕榈酸(9.282%)、硬脂酸(4.579%)、8-羟基-4,7-二甲基香豆素(4.727%)、6,7-二甲氧基香豆素(3.083%)、二十三烷(4.490%)等.结论 该文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球花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研究.
作者:崔娟;刘圣;胡江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 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作者:李贺;张从雨;许国梁;田国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良恶性胸腔积液中TK1(Thymidine Kinase 1,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浓度并与当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相比较,探讨TK1在胸腔积液性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和55例非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积液和血清样本.以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TK1、CEA(癌胚抗原)浓度,连续监测法测定LDH(乳酸脱氢酶)浓度,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取截断值为4.07 μmol·L-1和5.43 μg·L-1时,积液中TK1、积液中CEA浓度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4%、68%和95%.检测积液中TK1浓度诊断MPEs的灵敏度较检测CEA高,但在特异性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鉴别方面不及CEA.结论 TK1作为一种新的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高灵敏度的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田添;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黄柏与关黄柏为2种不同的药材,但在使用过程中时有混淆.该文建立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白带丸中黄柏的质量.方法 薄层色谱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展开.HPLC法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TLC法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HPLC法专属性强,无杂质干扰.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通用性好,适用于白带丸中黄柏质量的监控.
作者:沈于兰;栾洁;丁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院胆囊炎、胆结石手术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该院外科93份胆囊炎、胆结石手术病人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2.7种,基本药物使用率约71.7%,抗菌药物中基本药物使用率约占48.8%,存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不合理联用、不必要联用和给药次数不合理等问题.结论 该院胆囊炎、胆结石手术住院病人用药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的学习,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徐成恒;陆留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住院肺结核合并呼吸系统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取合格痰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 痰标本中共分离出607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423株(69.7%),前3位分别是:氧化酶阳性的非发酵菌151株、克雷伯菌属112株、肠杆菌属48株;革兰阳性球菌184株,其中凝固酶阳性53例,凝固酶阴性131例.耐药分析: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超过60%,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替考拉林敏感率超过90%.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18.4%~30%),第3、4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对发酵菌的耐药率均达50%或以上;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对非发酵类敏感率较高(62.5%、81,6%),亚胺培南、美诺培南及酶抑制剂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敏感性超过80%,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 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较严重,建议及时进行痰细菌培养,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不合理的用药,增加耐药的的几率.
作者:潘学琴;王东萍;王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治疗中,但是目前对于(GPⅡb/Ⅲa)类药物如替罗非班所引起的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并发症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报道近期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内科1例因替罗非班使用所导致的血小板严重减少个案.探讨(GPⅡb/Ⅲa)类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机制及治疗方案,提出替罗非班应用过程中早期进行血小板监测是关键.
作者:郁秀娟;丁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 23例中22例患者BAE术后咯血完全停止,1例BAE术后3 h再发少量咯血,予内科保守治疗3 d后咯血停止,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不仅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等大咯血有效方法,而且安全、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方江平;石奇;戴家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血浆中CLDN-7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PCR、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血清标本中CLDN-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基化程度、蛋白表达和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中CLDN-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35.3%(18/51),按WHO病理分级,其中低级别(Ⅰ~Ⅱ级)组胶质瘤中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25.0%(9/36)低于高级别(Ⅲ~IV级)组甲基化率60.0%(9/1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别(P<0.05);甲基化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6%(10/18),未甲基化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8%(28/33).结论 CLDN-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中存在甲基化现象,与脑胶质瘤发生有关;基因的甲基化率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刘正;徐培坤;朱立新;成金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称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以二硫键相连的二聚体糖蛋白化合物.近年来,关于VEGF参与肿瘤生长、转移过程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对VEGF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龚晓燕;保永亮;黄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形成侵袭性滑膜血管翳,破坏软骨、骨与周围组织为基本病理改变,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全身性骨量减少及小关节的破坏,Wnt信号通路在在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炎症和骨质破坏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Wnt信号通路作用,能为我们理解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型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刘超;肖涟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六味补气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硅胶G板,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溶液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 黄芪甲苷在0.988~4.940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1.42%.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补气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5-2010年该市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确诊肺结核患者1 368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7%,主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单因素统计结果发现年龄、BMI、月收入、诊断分型及肝炎病史为抗结核治疗相关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3.27,95%CI=2.073~5.439,P=0.002)、BMI<18.5(OR=1.377,95%CI=1.021~3.548,P=0.037)及肝病史(OR=1.82,95%CI=1.003~6.248,P=0.046)为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存在高龄、营养状态差及肝炎病史可一定程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缪志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82.6%.患者基本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如果适应证把握得当,操作熟练,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理想的、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申才佳;范海涛;赵勇;于胜峰;申才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无创正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总结佳护理干预方案.方法 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行无创正通气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病情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训练有素的专科护士严密观察病情,防范和处理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此类患者的安全性及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茹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尿路感染的治疗实践,探讨药师在合理用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了该患者的抗感染,控制高血压,纠正贫血,抗凝的治疗实践,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药品的选择、剂量、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同时对患者实施了药学监护,健康教育和用药教育.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实践,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住院用药期间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出院时尿路感染已经控制,血压平稳,无电解质紊乱,病情控制尚可.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为病人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可使用药更合理、有效和经济;临床药师只有参与临床实践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刘俊;安益国;杨冬梅;周光树;张圣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性血管炎,并好发于冠状动脉,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冠状动脉损害,是构成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临床研究其发病机制也存在诸多限制,所以,川崎病动物实验的开展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相关影像学技术在动物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苏新星;范晓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05-2010年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并通过基因同源性分型,推测菌株地流行性趋势,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网中的34家不同级别医院2005-2010年(每年9月1日-30日)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8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标本进行重新鉴定.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随机引物PCR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菌株克隆流行传播情况.结果 对188株基因分型,发现2005、2007及2009年的菌株均表现不同的基因亚型;2006年678和702号、2008年的824和826号、2010年的186和18号菌株分别是同一基因亚型,追踪临床资料发现它们均来自于同一医院同一科室,说明可能存在同一克隆株在院内传播的情况.结论 同一克隆株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同一医院同科室的出现,提示该菌有造成医院感染流行的隐患,因此临床医生在控制基础疾病抗感染的同时,应该高度警惕此菌的存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该菌的临床感染及流行.
作者:吴锦;胡立芬;沈为华;朱玉林;刘艳艳;李家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