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心力衰竭16例误诊分析

张青立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误诊, 心力衰竭
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是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直接的毒性作用或间接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症状和体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有些病人以心力衰竭为首发表现,有些以高血压为主要特点,有些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上由于有些甲亢性心脏病病人缺乏典型的甲亢症状及体征,容易误诊,因此对甲亢性心脏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有文献报道此病误诊率可高达50%[1].为提高诊断符合率对我院1997年以来甲亢性心力衰竭40例进行分析, 其中误诊16 例, 误诊率44% , 现分析如下.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09年7月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14例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对手汗及合并的足汗、腋汗治疗效果,代偿性多汗、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手汗均消失,合并足汗增多的13例中足汗消失10例,足汗减轻2例,无效1例.合并腋汗增多4例均消失,发生代偿性多汗1例,术后一月消失,无霍纳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马冬春;徐世斌;柳常青;魏大中;朱晓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如何应对假药信息核查问题

    假药信息核查是查处假药[1]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有些执法人员由于不够重视,常常出现信息核查不及时、不准确、方法不对路等现象,给查处工作造成困难.本文就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如何做好假药信息[2]核查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李秀玲;王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制药废水的物化处理技术与进展

    物化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中有其独到之处,对于实施愈加严格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药企业来说,是可供选取的有效水处理方法之一.本文对制药废水的物化处理技术与进展予以简要介绍与评述.

    作者:陈小平;米志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心力衰竭16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是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直接的毒性作用或间接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症状和体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有些病人以心力衰竭为首发表现,有些以高血压为主要特点,有些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上由于有些甲亢性心脏病病人缺乏典型的甲亢症状及体征,容易误诊,因此对甲亢性心脏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有文献报道此病误诊率可高达50%[1].为提高诊断符合率对我院1997年以来甲亢性心力衰竭40例进行分析, 其中误诊16 例, 误诊率44% , 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青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我科自2001年1月1日至 2008年12月31日所有腹主动脉瘤的患者,排除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急诊手术2例和未手术死亡或自动出院的8例,总共30例,其中2001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开放手术患者22例,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腔内治疗患者8例.通过手术过程中死亡率,30 d死亡率、并发症和一年随访中的死亡率、并发症的结果进行总体评价.本项研究经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腔内组30 d死亡1例(12.5%)(P=0.440),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手术组(P<0.001、P<0.001),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均较手术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一年随访中死亡1例(死亡于非血管原因),无内漏和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组30天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腔内组,一年随访无死亡,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高选择人群研究基础上得出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近期疗效较传统开放手术好的优势.

    作者:丁浩;宋海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意义浅议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

    作者:张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目的 分析儿科急性白血病(AL)患儿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AL合并医院血流感染的52位患儿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结果 临床特点:大多无明确感染病灶;少部分感染部位明确,其中常见的为皮肤、口腔、肛周及会阴肿痛病灶;病原菌种类:分离出致病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31例(59.62%),革兰阳性菌(G+)12例(23.09%),真菌9例(17.31%);排在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ECO)、葡萄球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未分离到;药敏情况:大肠埃希菌菌和克雷伯菌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率为72.73%和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是67%和6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G+菌对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利奈唑胺、利福平敏感,G-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结论 我院儿科AL患儿血流感染以G-菌为主,耐药性明显升高,真菌感染比例升高;大多病情凶险,应根据细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降低感染死亡率;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利奈唑胺、利福平.

    作者:刘洪军;李春;沈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卡莫司汀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卡莫司汀注射液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检测波长为20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卡莫司汀在4.697~46.97 mg·L-1之间线性良好(r=0.999 9),精密度和重现性都较好.结论 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卡莫司汀注射液中卡莫司汀的含量.

    作者:谢宏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孟鲁司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36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口服孟鲁司特,每次 10 mg,每晚顿服,共用 4 周.随机选择 34例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咳、痰、喘的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随访 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口服孟鲁司特组,咳、痰、喘的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且可减少复发次数.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赵本玉;方明;陈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肤划痕症9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9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方法 对 9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率之比1∶ 1.3,发病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2岁.90例患者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1次/日(早),有48例联合雷尼替丁150 mg,2次/日,同时酮替芬1 mg,1次/日(晚)联合治疗.其中1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加用复方头孢克洛胶囊治疗,治疗效果以左西替利嗪联合酮替芬、雷尼替丁三联治疗疗效佳.结论 皮肤划痕症病因复杂,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城镇患者发病率高于农村,病程超过五年者少,治疗以联合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魏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体会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原因较多,发生率高,并发症多且重,治疗上较困难,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31例,其中有16例合并低钠血症,经快速补充氯化钠纠正低钠血症,避免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宗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快速测定头孢氨苄胶囊中头孢氨苄含量的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头孢氨苄及其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本文采用比色法,在295 nm波长处比色.通过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相应的含量.结果 此方法在2.5~25 m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曲线方程:Y=17.68×10-3X-7.93×10-3r=0.9997.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捷、专属性好,重现性好,可与当前快检车检测配套运用.

    作者:王和协;李传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3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的治疗第 1,4,8,12 d的GCS记分及6个月后GOS评分.记录两组的血生化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两组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GCS记分明显升高(P<0. 05),6个月后GOS评分的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亦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风险,安全可靠.

    作者:温兴韬;江正志;温兴禹;ZUO YAN-qing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临床医生工作站系统的应用研究

    医院信息系统(HIS)从功能上分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目前各家医院运行的HIS系统,多数是以门急诊挂号、收费、药品管理、护士站医嘱执行和经济统计为主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新的医改方案提出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今后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必然要转向临床信息系统.

    作者:颜雨春;洪建;周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对金嗓开音丸质量标准中显微鉴别的商榷

    目的 改进金嗓开音丸显微鉴别.方法 三批样品分别制片10张,显微特征检出率大于40%.结果 金银花的花粉粒、连翘的内果皮纤维、玄参的长方形石细胞、黄芩的韧皮纤维、菊花的花粉粒、僵蚕的菌丝体、蝉蜕的几丁质皮壳碎片显微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 改进后金嗓开音丸显微鉴别能够更好的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定强;樊宝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氨咖黄敏胶囊中咖啡因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报告

    目的 对氨咖黄敏胶囊中咖啡因含量测定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测量其不确定度.方法 通过分析测定过程和步骤,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建立了用碘量回滴法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咖啡因含量不确定度,计算各分量的不确定度,然后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为1.12×10-3,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结论 为氨咖黄敏胶囊中咖啡因含量测定的可信度提供一种数学判断方法,对氨咖黄敏胶囊的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朱玲;汪民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外伤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子,以指导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7月~2008年9月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所有426例患者中,45例发生急性肾损伤.年龄>50岁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5分、存在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各种并发症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0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出现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各种并发症.

    作者:徐非凡;周良东;曹昊;胡小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再手术治疗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再手术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995年~2005年17例再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5例(88.2%).死亡2例.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症状复发与多因素有关, 初次手术后溃疡病灶存留是主要因素.再次手术难度增大、并发症发生率增多.再次手术应采取全面细致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吴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并发脑脊髓炎2例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可通过粪-口和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普通病例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或)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病例则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并发下肢瘫痪,我院于2008年收住两例手足口病并发下肢瘫痪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明鑫;李晓红;潘家华;何金根;陈云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近年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本文从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入手,对体内药物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在中药药动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对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中药药动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刘斌;杨昭毅;魏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