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燕;张晋;金歌;佟丁丁;沈莉;郑小滨;柯伟华
目的 采用干热法对纯化的人血浆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 Ⅰ,ApoA Ⅰ)冻干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并对灭活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将脂包膜病毒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辛德毕斯(Sindbis)病毒及非脂包膜病毒脑心肌炎(encephalomyocarditis,EMC)病毒按1∶9(v∶v)的比例分别加至3批ApoA Ⅰ样品中,冻干后于水浴中(100±1)℃加热30 min灭活,分别于加热后5、10、20、30 min取样,检测病毒滴度,绘制病毒灭活动力学曲线,并检测干热法灭活病毒对目的蛋白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 干热法对ApoA Ⅰ样品中的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均可有效灭活,灭活20 min后,3种指示病毒的滴度均迅速下降;干热法灭活后,冻干品的外观、复溶时间、复溶后澄明度、目的蛋白的平均回收率(95.44%)均符合要求,样品的SDS-PAGE、Westemblot图谱、免疫电泳行为、二级结构和生物活性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干热法能有效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在ApoA Ⅰ纯化工艺中采用S/D法和干热法两步病毒灭活步骤,可保证制品的安全性.
作者:卞炯;何毅明;吴玮;刁武平;朱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人甲状腺未分化癌FRO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5%O2的低氧培养箱培养FRO细胞不同时间(0、2、4、8、12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HIF-1α、Snail、E-cadherin、Vimentin、MMP2的表达;另设FRO细胞常氧组、HIF-1α特异性抑制剂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吲哚(YC-1)+常氧组、YC-1+低氧组、常氧+HIF-1α激活剂氯化钴(CoCl2)组,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IF-1α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和迁移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随着低氧培养时间的延长,FRO细胞逐渐发生间质样改变,低氧12 hHIF-1α、Snail、Vimentin、MMP2蛋白的表达量较0h显著升高(P<0.01),上皮细胞特征性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持续降低(P<0.01).YC-1+低氧组与低氧组比较,HIF-1α、Snail、Vimentin、MMP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低氧组和常氧+ CoCl2组与常氧组比较,HIF-1α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常氧+CoCl2组与常氧组比较,Snail、Vimentin、MMP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常氧+CoCl2组与低氧组比较,HIF-1α、Snail、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MMP2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组和常氧+ CoCl2组的穿膜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较常氧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 低氧使FRO细胞中HIF-1α高表达,HIF-1可上调Snail、Vimentin和MMP2的表达,下调E-cadherin 的表达,对FRO细胞的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俊艳;王旎;刘智敏;董超然;刘小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致大鼠抑郁行为的性差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axis,HPA)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将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经open-field法筛选后,随机分为雌性对照组(CF)、雄性对照组(CM)、雌性模型组(SF)及雄性模型组(SM),每组15只.CF和CM组5只/笼;SF组和SM组采用孤养及CUMS方式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通过高架迷宫和糖水消耗试验评价大鼠焦虑抑郁行为程度;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BDNF和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 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F和CM组相比,SF和SM组大鼠糖水偏爱率、进入高架迷宫开臂次数、向下探究次数和在开臂停留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CORT含量增高(P<0.01),海马BDNF 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下丘脑CRF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M组大鼠糖水偏爱率、进入高架迷宫开臂和闭臂次数、直立及向下探究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血清中CORT含量及下丘脑CRF 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SF组(P< 0.05),而在闭臂停留时间显著长于SF组(P<0.05).结论 CUMS致大鼠焦虑抑郁行为的性别差异与HPA轴功能和BDNF表达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的性别差异机制及寻找可能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秦丽娟;汪丽佳;刘丹;刘任;周岐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菌)噬菌体(副甲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昆明某医院污水中分离副甲噬菌体,并采用噬斑形成法检测其滴度;透射电镜下观察浓缩纯化后的副甲噬菌体形态;分析副甲噬菌体对不同pH(1 ~ 12)和不同温度(40、50、60、70、80℃)作用的敏感性;培养副甲菌和副甲噬菌体,以不同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对应的噬菌体滴度为纵坐标,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并测定爆发量、佳MOI及副甲菌突变率;提取副甲噬菌体基因组,酶切分析副甲噬菌体核酸,SDS-PAGE分析副甲噬菌体外壳蛋白;采用热酚法提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采用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法提取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初步分析副甲噬菌体的受体.结果 在医院的污水中分离出的副甲噬菌体,经双层平板计数可见大小不一、透明的噬斑,滴度在109~1010 PFU之间,透射电镜观察可见长尾和一个头部;副甲噬菌体在pH值3~ 10之间滴度较高,40℃以上,随温度上升滴度明显降低,在80℃几宫无活性副甲噬菌体存在;副甲噬菌体感染潜伏期为20 min,爆发期为50 min,爆发量129,佳MOI为0.2,副甲菌突变率为5.8× 10-7~2.2× 10-6;副甲噬菌体基因组的单酶切产物均可见33 bp的特异条带,SDS-PAGE分析可见4条主带;LPS、OMP能与副甲噬菌体结合,是副甲噬菌体的受体.结论 副甲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基因组为dsDNA,大小为33 bp,佳MOI为0.2,受体位点为LPS和OMP.
作者:毛普加;冯金;洪愉;黄芬;井申荣;曾韦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大肠埃希菌(E.coli)表达系统异源表达细胞色素P450 2E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并与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eP450 oxidoreductase,POR)实现共表达,使其具有代谢活性,为药物代谢的研究提供单一性的酶源.方法 以人肝组织RNA为模板,RT-PCR扩增CYP2E1基因,插入pCW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W-2E1,转化E.coli DH5α,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鉴定;利用双启动子原理构建CYP2E1与POR共表达的重组质粒pCW-2E 1-POR,采用对氨基苯酚法检测CYP2E1重组酶的代谢活性,并对不同培养时间(18、28、38 h)的代谢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质粒pCW-2E1经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人CYP2E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质粒pCW-2E1-POR经PCR及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导入质粒pCW-2E1-POR的重组菌提取的蛋白样品具有明显的代谢活性,培养18、28、38 h后,代谢活性均值分别为(0.195±0.004)、(0.189±0.003)和(0.192±0.004) nmol/(min·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导入质粒pCW-2E1的重组菌提取的蛋白样品的代谢活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具有代谢活性的CYP2E1重组酶,且3个培养时间段之间的代谢活性无明显差异.
作者:徐彬彬;张海风;刘秀;赵勤;王俊平;单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鼠肝癌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环氧合酶-2(eyelooxygenase-2,COX-2)、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影响.方法 制备小鼠成纤维细胞,并分别用普通培养液、小鼠肝癌细胞上清液的条件培养液及含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培养液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3种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α-SMA、COX-2、H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条件培养液及含TGF-β1的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但条件培养液的促进作用更强.普通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第5天时α-SMA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高,含TGF-β1的培养液及条件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第3天时α-SMA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高,且明显高于普通培养液在第5天时的转录水平,第3天以后转录水平稳定;普通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无COX-2和HGF转录;条件培养液及含TGF-β1的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第5天时COX-2和H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高,第5天后无明显下降.不同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α-SMA蛋白在胞浆、胞膜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普通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COX-2和HGF蛋白不表达,而含TGF-β1的培养液及条件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COX-2和HGF蛋白为阳性表达,表达部位均为胞浆.结论 小鼠肝癌细胞上清液能有效、稳定地将成纤维细胞激活为稳定表达COX-2和HGF的肌成纤维细胞,其有望成为在细胞移植中促进移植细胞存活及血管重建的细胞.
作者:杜文俊;李德卫;谢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肾衰竭(kidney failure,KF)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常由肾毒性物质或肾脏严重缺血等因素引起,根据其发病时程,可进一步分为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AKF)和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failure,CKF).近年来,随着各项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KF这种疾病尚未得到有效治疗,相关的死亡率也未得到明显改善,其发病率甚至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相关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KF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近年来BMSCs在KF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海霞;赵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牛Ⅱ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 biotypeⅡ)van B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以牛Ⅱ型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van B2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VAX-1-van B2.采用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试剂盒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转染48 h后,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van B2基因mRNA的转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van B2蛋白的表达.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VAX-1-van B2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分别可见570 bp及相对分子质量20 900的目的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了牛Ⅱ型链球菌van B2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在HeLa细胞中成功表达.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牛Ⅱ型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机制及其与van B2基因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燕;布日额;锡林高娃;白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对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分离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获取ADSCs,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比较细胞的产量和增殖能力;分别用化学成脂诱导剂和化学成骨诱导剂诱导ADSCs分化,观察其分化情况,并计算成脂量.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ADSCs的成功率分别为79%和53%,获得的第4代ADSCs多为成纤维细胞样,长梭形或纺锤形,无形态学差异,传至第8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传代后细胞性状均一,生物学特性稳定;培养第7天,组织块培养法每毫克脂肪组织获得的细胞产量高于胶原酶消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代ADSCs生长曲线均为相似的“S”型,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96.56和95.84 h;ADSCs均可向脂肪细胞和骨细胞方向分化,培养第7天,两组间成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组织块培养法是更适合的体外获取ADSCs的方法.
作者:李婷;李勇;李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分别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共培养发酵产物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将金针菇接种于固体发酵培养基(啤酒糟、甘蔗渣和梨渣的比例为5∶4∶1)中培养5d,再分别接种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发酵培养5d,提取发酵产物,MTT法检测发酵产物对SGC-790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巨大芽胞杆菌和金针菇共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为77.75%;蜡样芽胞杆菌与金针菇的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为78.88%,分别比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单独培养的固体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的抑制率提高了11.45倍和13.04倍,比金针菇单独培养的固体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52.02%)分别提高了49.46%和51.63%.结论 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分别与金针菇共培养的发酵产物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指导临床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卢存龙;张园园;刘爱民;高娜;杨超;程双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如何分离得到高产的稳定表达细胞株及缩短研发过程成为此类研究的热点.在整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发过程中,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的设计及其优化作为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基因转录水平的作用元件、作用方式、基因扩增与筛选标签及位置效应与整合位点的优化对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表达载体的设计与优化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安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翻译延伸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启动子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16L1蛋白.方法 从毕赤酵母GS115中扩增组成型TEF1-α启动子(PTED1-α)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替换商业化表达质粒pPink-HC和pPink-LC的启动子PAOX1;在PTEF1-α下游分别克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和HPV 16 L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TEF-GFP和pTEF-16 L1;将重组质粒电转化感受态毕赤酵母PiehiaPink strain 1,培养不同时间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分别在YPD、YPG、YPM、YPSor培养基中培养pTEF-16 L1转化菌,检测菌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PV 16 L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重组质粒pTEF-GFP和pTEF-16 L1经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表明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在不同培养时间PTEF1-α-指导了GFP的成功表达,且表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重组毕赤酵母在YPD和YPG培养基中生长迅速;4种培养基中均有HPV 16 L1蛋白的特异性表达,且在YPG和YPSor培养基中获得了HPV 16 L1蛋白较持续的表达.结论 成功实现了组成型启动子PTEF1-α控制的HPV16 L1蛋白的表达,为HPV疫苗的低成本及方便生产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案.
作者:金晓媚;姚宇峰;黄惟巍;杨旭;孙文佳;刘存宝;龙琼;马雁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疫苗,对有效保障儿童健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对于接种疫苗的个体来说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病理变化及免疫反应[1],如未能得到足够关注和及时处置,不仅给受种者带来损害,还会影响公众对疫苗的信任,给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带来阻力.本文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3~2013年公开发表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相关个案报道,从中提取发表年份、篇名、发表杂志名称、作者及其单位、接种疫苗种类、临床诊断、处理情况、病人转归,并将以上资料输入Excel软件,对文献及个案的分布特征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深入了解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处置方法,为制定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对策略提供数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延炀;路明霞;王燕;叶莹;马雅婷;王长双;张肖肖;郭万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adr和adw亚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单克隆抗体,并用其区分两亚型HBsAg.方法 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adr和adw亚型HBsAg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进行筛选;优化鉴别试验抗原包被剂量,并对HBsAg亚型鉴别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共获得抗两亚型HBsAg的单克隆抗体7株;鉴别试验抗原的佳包被剂量为10 μg; 1H6和4D3株单抗检测2份编盲adw亚型HBsAg样品的adwA 450/adrA450值均大于2,判定其为adw亚型;1E9株单抗检测2份编盲adr亚型HBsAg样品adrA450/adwA450值均大于2,判定其为adr亚型;3A5株单抗检测4份编盲样品的adrA450/adwA450值和adwA 450/adrA450值均小于2,未能区分两亚型HBsAg.结论 抗adr亚型单抗1E9株及抗adw亚型单抗1H6株和4D3株可用于adr亚型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研制过程中HBsAg亚型的鉴别.
作者:马锐;张国强;李津;张德有;王曦;张小刚;王远征;魏静;赵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籽鹅卵泡颗粒细胞α-烯醇化酶(α-enolase,ENO1)基因RNA干扰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RNAi Designer等网络在线RNA干扰设计软件设计3条可能会干扰籽鹅卵泡颗粒细胞ENO1基因表达的插入DNA序列:shRNA-ENO1-350、shRNA-ENO 1-892、shRNA-ENO 1-591,将体外合成的3条干扰序列分别与线性化的pGPU6/GFP/Neo载体连接,构建ENO1RNA干扰表达质粒,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转染原代培养的籽鹅卵泡颗粒细胞,转染48 h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ENO1基因mRNA的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GPU6/GFP/Neo-shDNA重组质粒经单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转染后48 h,转染重组质粒的颗粒细胞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较强的绿色荧光,转染效率可达60%;与培养液组、转染试剂组和无关序列干扰组(shNC)相比,shRNA-ENO1-350组颗粒细胞中ENO1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籽鹅卵泡颗粒细胞ENO1基因RNA干扰表达质粒,在原代培养的籽鹅卵泡颗粒细胞中,其表达量显著下降,为后续有关ENO1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虹亮;计红;耿仁德;薛琳琳;杨焕民;王建发;司鸿飞;王慧;甘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吉林省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宿主动物携带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 采集吉林省不同地区鼠肺样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鉴定出HV感染的阳性样本,利用Trizol试剂提取病毒RNA,RT-PCR法扩增阳性样本中M和S片段基因,并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对M和S片段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进行分析,并与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参考株进行比较;利用MegAligh软件进行蛋白序列中氨基酸差异性分析;利用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共捕获719只啮齿动物,其中褐家鼠(R.norvegicus)555只,黑线姬鼠(A.agrarius)74只,小家鼠(M.musculus)90只,HV抗原阳性率为1.39%(10/719);10份阳性样本中,7份来自褐家鼠,2份来自小家鼠,1份来自黑线姬鼠.用全长S引物扩增得到的10株病毒全长S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比较发现,各序列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2.8%~95.1%之间,与其他SEOV核苷酸同源性在90.2%~94.7%之间;用M引物扩增得到的部分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比较发现,各序列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6.5%~99.5%之间,而与其他SEOV核苷酸同源性在91.5% ~ 97.7%之间;10株病毒全部属于SEOV.黑线姬鼠G蛋白365 ~ 769位点间有5个氨基酸差异位点(V494L、C546S、Y626C、M630L和V637I),小家鼠G蛋白365~769位点间主要有5个氨基酸差异位点(C378G/R、F420L、Q436P/R、E535G/A和C589G/W),但同种间在378、436、535和589位点也有差异;黑线姬鼠N蛋白l ~ 430位点间存在P298L变异;小家鼠N蛋白变异位点较多,主要在M24K/N、A37D、I140M、M173K、D192E、L219V、P229A、D237E、H265Y、V284L、T333S、A389G和V425E变异.分离得到的10株病毒根据不同的来源地可分为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 研究表明吉林省宿主动物携带的HV仍以SEOV为主,其遗传进化呈现多样性.
作者:范胜涛;高晓龙;李元果;应瑛;国娇;张钊伟;刘红;吴静;杨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用于乙型肝炎疫苗的3种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ligodeoxynueleotide,CpG ODN)佐剂体外的免疫活性.方法 分别将CpG ODN 684(沃森公司)、CpG ODN 1018(Dynavax公司)和CpG ODN 7909(Coley公司)序列体外刺激免疫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人树突状细胞系GEN,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检测人PBMC增殖活力,ELISA法检测GEN细胞中IL-6和IFNα水平.结果 CpG ODN 7909、CpG ODN 1018和CpG ODN 684诱导人PBMC的增殖水平明显高于未刺激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其中CpG ODN 684和CpG ODN 7909序列诱导人PBMC的增殖水平相似,略高于CpG ODN 1018序列;3种CpG ODN在体外对免疫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活化作用,其中CpG ODN 684和CpG ODN 7909序列体外活化免疫细胞产生的IL-6和IFNα水平相似,但高于CpG ODN 1018序列.结论 沃森公司CpG ODN 684序列体外活化免疫细胞功能与Coley公司CpG ODN 7909序列相似,略优于Dynavax公司CpG ODN 1018序列.
作者:张梦霏;王丽丽;丁敏;李伟;周长征;徐娅妮;李镭;魏云林;杨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血栓性疾病(thrombotic disease)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约720万人死于该病.而血小板(blood platelet)的功能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血小板相关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血小板表面Fc受体γ链(Fc receptor gamma-chain)、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P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膜糖蛋白V(glycoproteinV,GPV)以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等均参与血栓形成过程.本文就血小板相关因子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赵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原核表达旋毛虫与肝癌细胞相关基因CK-1,并进行鉴定.方法 以旋毛虫cDNA为模板,PCR扩增CK-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K-1,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IPTG分别诱导表达3、4、5h,表达产物进行12% SDS-PAGE分析.以纯化的旋毛虫肌幼虫免疫小鼠制备鼠抗旋毛虫肌幼虫阳性血清,以H7402细胞免疫小鼠制备鼠抗H7402全细胞蛋白阳性血清,以重组CK-1蛋白免疫小鼠制备鼠抗CK-1蛋白阳性血清,分别以其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K-1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IPTG佳诱导时间为4h,表达的重组CK-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7.5%;重组CK-1蛋白可被鼠抗旋毛虫肌幼虫阳性血清和鼠抗H7402全细胞蛋白阳性血清识别,鼠抗CK-1蛋白阳性血清可识别旋毛虫肌幼虫蛋白和H7402全细胞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38 500处均可见特异性条带,表明重组CK-1蛋白是一个交叉抗原,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 原核表达了旋毛虫CK-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的抗肿瘤效应奠定了基础.
作者:左绍志;张桐嘉;常乐;杨滨僮;宫鹏涛;李建华;杨举;李赫;张国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狂犬病疫苗中Vero细胞DNA的去除效果.方法 将不同终浓度的Benzonase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加入狂犬病病毒收获液中,在PBS或Tris两种缓冲体系下,以不同温度酶解不同时间,经分子筛层析纯化后,采用罗氏Ⅱ型高效地高辛DNA标记和检测试剂盒检测狂犬病病毒收获液中DNA的残留量,用确定的酶处理条件,采用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狂犬病病毒收获液中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残留量,采用ELASA法检测抗原含量.结果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处理浓度为50 ~ 90 U/ml,缓冲体系为PBS或Tris,经37℃处理2~3h,转入18 ~ 26℃处理12~18 h酶解,再经分子筛层析纯化后,狂犬病病毒收获液中的Vero细胞DNA去除率在80%以上,病毒抗原回收率在75%以上;用确定的酶处理条件处理狂犬病病毒收获液,可使狂犬病病毒与Benzonase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完全分离.结论 采用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有效去除狂犬病疫苗中Vero细胞残留DNA.
作者:崔燕平;何荣;戚凤春;何晓燕;陈坤;任国辉;汤峰;徐琳;周佳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