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药提取车间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

陈春莲

关键词:中药提取, 监理, 目标控制
摘要:中药提取是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成品制剂的产量和质量.提取车间的设计、施工、目标控制的好坏,对整个中药厂的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从提取生产工艺及提取车间特点对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浅谈及点体会.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药物的透皮给药主要受到皮肤障碍、药物的分子量和亲水/油性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同时,辅以载体方法可有效提高药物(尤其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和复方中药)经皮给药效率.随着透皮给药的不断发展改进,经皮给药系统一定会发挥更大的潜力.

    作者:邢晓夏;王慧;刘洪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复方维生素E乳膏中山莨菪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维生素E乳膏中山莨菪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山莨菪碱与酸性染料溴甲酚绿定量结合成有色离子对,用氯仿提取后比色测定,测定波长为420 nm.结果浓度在7~35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廉,适用于医院制剂分析.

    作者:徐坚;沈鸿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浅谈药品抽验工作

    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可分为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抽验工作是技术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行政监督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可谓之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相成,缺一不可.药品抽验工作主要分为药品的抽样和药品的检验,笔者就药品抽验工作浅谈拙识,请同道斧正.

    作者:杨开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某院门诊儿科抗菌素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确定某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方法调查某院门诊儿科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确定使用的抗菌药物的DUI值,判断使用是否合理.结果4岁以下儿童DUI值大多大于1.结论某院门诊儿科患者抗菌素使用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

    作者:张振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美蓝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麻醉用于人流术

    早孕妇女在人工流产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剧烈的疼痛和恐惧不安,这对孕妇的身心健康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使孕妇在行无痛人流术时更加安全、舒适、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美蓝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念平;蒋宗明;吕安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10年来倾向于认为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另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主要包括遗传和感染等方面.

    作者:肖梅;吴正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模糊决策法在医药企业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由于企业人才选拔过程中存在大量模糊概念和因素,文章通过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决策理论.提出一种具体运用方法与步骤,可对待选拔的人才形成综合的较全面的评价,为企业选拔人才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杨松涛;李国强;高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L-谷氨酸克拉霉素的制备及其毒理学研究

    目的利用L-谷氨酸和克拉霉素反应,制备可溶性谷氨酸克拉霉素盐,解决克拉霉素的水溶性问题.观察动物在接受谷氨酸克拉霉素后的反应情况,为制剂及临床提供安全性评价.方法对谷氨酸克拉霉素盐进行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熔点测定;溶解度测定.并采用谷氨酸克拉霉素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异常毒性、溶血性、血管刺激性试验研究,以此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谷氨酸克拉霉素熔点测定为157~162℃;溶解度测定达40 g·L-1.谷氨酸克拉霉素对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292.15 mg·kg-1,LD5095%可信限为276.694~306.902 mg·kg-1;异常毒性试验显示注射给药后观察48 h,未见死亡;溶血性试验显示无溶血和凝集反应;血管刺激性试验显示该药给药后给药部位可见轻微充血,未见其他明显异常.结论谷氨酸克拉霉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相关试验结果符合新药申报要求,可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注射用克拉霉素新制剂.

    作者:邹群;徐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的综合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了解输液反应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输液反应,结合我院临床输液疗法开展的实际情况,考察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配伍用药、环境等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输液残液中,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配伍用药、配液与输液的环境、输液的包装材料等已成为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规范输液疗法的操作及合理配伍用药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主要对策.

    作者:徐德琴;徐学君;邹若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神经内窥镜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内窥镜技术不断获得提高并逐渐用于医学临床多学科, 1992年Jankowski等第一次报道了应用神经内窥镜成功切除垂体腺瘤,内窥镜技术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1].我科于2003年引进德国蛇牌神经内窥镜,施行了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1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温振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法莫替丁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法莫替丁用于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法莫替丁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常用的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疗效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7.8%和28.6%(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64.3%(P<0.05).检测两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两组白细胞降低分别为8.89%和28.6%(P<0.05),BUN增高分别为6.67%和28.6%(P<0.05).结论法莫替丁治疗组抑酸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作者:郑朝光;陈伟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1~2级,随机均分为四组:S0组为单纯氯诺昔康40 mg,S1组为氯诺昔康40 mg+舒芬太尼50 μg,S2组为氯诺昔康40 mg+舒芬太尼75 μg,S3组为氯诺昔康40 mg+舒芬太尼100 μg,各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术后病人清醒拔管后行PCIA,负荷剂量各组均为氯诺昔康8 mg,背景剂量为2 ml·h-1,PCA剂量为每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12、24、48 h五个时段的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头晕、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0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1、S2、S3组,S1组基本满足镇痛需要,S2和S3组疼痛缓解良好,S1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1.5~2.0 μg·h-1舒芬太尼复合0.8 mg·h-1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中砥;林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胆道术中十二指肠误伤及紧急处理7例分析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所致十二指肠误伤后紧急处理的要点和应该吸取的教训.方法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所遇到的7例胆道术中十二指肠误伤及紧急处理的病例资料.其中:4例系在使用Baker 's探条进行探查胆道时致十二指肠后壁损伤;3例因分离十二指肠与腹腔广泛粘连时所致十二指肠前壁损伤.术中紧急处理方法: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损伤修补、十二指肠腔内外引流和胃空肠造瘘术.结果全组治愈5例,死亡2例;远期结果:随访1~10年,治愈的5例患者均健在.结论胆道术中所致十二指肠误伤的并发症主要在于预防;误伤发生后,手术者应做到及时发现并根据患者当时的具体病情情况,合理选择有效的紧急处理方法是成功治疗此类患者的关键.

    作者:王景钧;胡太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92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本院自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82例肺心病,其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92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和诊断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金炬;潘桂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发生率为22%~76.1%.其与病灶部位、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社会、家庭、卒中后遗症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分轻、重两型,随着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PS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就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曹曦;李维祖;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有必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加以完善和强化,以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我国未来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应是多层次、分门类,囊括立法、执法、法律监管、行政处罚以及刑罚等在内的综合性法律体系.

    作者:闫士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如何识别以淀粉为原料进行搀杂造假的中药材

    近几年来,在中药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竟在中药中掺入淀粉或用淀粉制售伪品,主要有小麦粉和玉米粉,他们认为淀粉对人体危害小,不易被人发觉,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影响疗效耽误患者的病情,延误冶疗的佳时期,给病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有身体健康的损害.在多年的药品检验工作中,作者根据自已的实践经验,对几种常见的以淀粉为原料进行掺杂造假的中药材的性状鉴别作了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潘家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体会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心脏手术后,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将严重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手术后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我院自2001年至2004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29例,术后通过加强监护,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肺动脉压力,使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顺利康复.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门诊药房麻醉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门诊2004年1~9月份的麻醉药品处方共813张,采用处方分析方法,并用 DDD和DUI为指标进行用药分析.结果处方多的是哌替啶注射液,用药频度大是吗啡制剂,个别处方在用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结论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还有不合理的情况存在.

    作者:张晓芬;金慧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30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24 h开始灌注营养液,观测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返流、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个别患者出现腹胀,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可行,与肠外营养相比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张植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