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外延续性护理管理在早产儿护理保健中的应用分析

傅晓丹;吴丽晓;丁志勇

关键词:早产儿, 延续性院外护理管理, 护理, 保健, 普通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院外延续性护理管理在早产儿护理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新生儿科的早产婴儿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院外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调查两组婴儿及其家庭一般资料,记录护理前后婴儿体格发育、再次住院率以及家长满意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婴儿在护理后发育商以及各个能区的发育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均 P <0.05)。两组婴儿在大运动、适应性以及精细运动三个能区的发育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均 P >0.05),其余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不同月龄(2、6、10、12月龄)其身高分别为(48.38±2.51)cm、(63.26±2.73)cm、(70.03±2.57)cm、(72.87±2.49)cm 和体质量分别为(2.89±0.60)kg、(6.79±1.11)kg、(8.49±0.74)kg、(8.99±0.88)kg,均高于对照组,头围与对照组婴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婴儿再次入院的比率小于对照组(P <0.05),各项服务评价所得分数均比对照组高(均 P <0.01)。结论院外延续性护理管理对于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推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放化疗39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局部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局部晚期(IB-IIB 期)宫颈癌患者80例,对所有病例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前放化疗组)39例和对照组(根治性放疗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资料。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比较(87.2%比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9,P =0.209)。早期并发症中,两组相比发生胃肠道反应(χ2=0.000,P =0.987)、直肠反应(χ2=2.709,P =0.100)、膀胱反应(χ2=1.343,P =0.247)和骨髓抑制(χ2=1.898,P =0.1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晚期并发症中,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4例(10.3%)比14例(34.1%)],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3例(7.7%)比13例(31.7%)]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2,P =0.011;χ2=7.205,P =0.007)。随访:观察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8.6个月,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为44.8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 =0.784;χ2=0.032,P =0.858)。结论对于宫颈癌局部晚期(IB-IIB 期)患者应用术前同步放化疗,使局部巨块瘤体缩小明显,有利于实施手术,与根治性放疗相比减少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孙凤艳;王楠;彭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仿真团体训练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早期适应和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仿真团体训练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早期适应和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64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按照造口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82例)和干预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仿真团体训练。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造口适应水平和压力困扰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生活适应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54.32±8.72)分比(49.88±9.65)分,t =3.091,P =0.002)],压力困扰低于对照组[(129.38±16.85)分比(140.26±20.82)分,t =3.678,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仿真团体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早期适应水平,并降低其压力困扰。

    作者:唐盛春;张传颖;顾林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利奈唑胺治疗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0.6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1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致病菌及感染部位,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肠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为感染率较高的两种致病菌,观察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率为62.00%,对照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概率为60.00%;肺部感染与腹腔感染为患者易感染的部位,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46.00%,腹部感染率为28.00%,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50.00%,腹部感染率为32.00%。观察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2.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χ2=16.00,P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84,P =0.007)。结论利奈唑胺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朱志德;江永嘉;黄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 TIA 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水平,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两组高/低切黏度(HSV /LSV)、血浆黏度(PV)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χ2=4.420,P <0.05)。治疗第14天两组的HSV、LSV、PV 以及 Fib 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的血清 TNF-α[(5.99±2.36)pg/mL、(5.82±2.34)pg/mL]和 TGF-β1[(13.94±3.18)pg/L、(12.33±3.57)pg/L]及 MMP-9水平[(42.94±11.65)ng/mL、(38.26±17.58)ng/m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03、6.031、5.667、5.074、7.623、6.150,均 P <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5、5.344、5.894、2.616、6.120、2.228,均 P <0.05)。对照组治疗第14天时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 TIA 患者疗效显著,其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及 TNF-α、TGF-β1及 MMP-9的水平而发挥作用,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世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ARI)与奥氮平(Ola)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 SP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后检测两组身高、体质量、血糖(FBG)、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 BMI。结果治疗前两组体质量、BMI、FBG、INS、IRI、LDL、TG、T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161、0.564、0.277、0.078、0.092、0.124、0.421、0.245,均 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 FBG、INS、IRI 分别为(4.71±0.58)mmol/L、(21.85±12.36)μU /mL 和(4.62±2.14),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00、0.571、0.276,均 P >0.05),对照组分别为(5.14±0.56)mmol/L、(28.54±11.25)μU /mL 和(6.23±3.82),明显高于治疗前(t =4.898、3.361、2.628,均 P <0.05),亦明显高于观察组(t =3.695、2.773、2.547,均 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体质量、BMI、LDL、TG、TC 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262、0.638、0.124、0.421、0.245,均 P >0.05),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t =2.601、3.834、5.773、5.838、4.375,均 P <0.05),也明显高于观察组(t =3.052、3.265、5.264、5.496、4.188,均 P <0.05)。结论ARI 治疗 SP 时对患者的体质量及糖脂代谢无显著影响,而 Ola 对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则较为显著。

    作者:颜慧;齐钢桥;闫耀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穴位按摩干预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肿瘤科晚期癌症住院患者7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基础护理如温水足浴、适当运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疲乏表(BFI)和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无疲乏8例、轻度疲乏19例、中度疲乏4例、重度疲乏3例,对照组无疲乏2例、轻度疲乏16例、中度疲乏9例、重度疲乏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35,P =0.008);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70.3±15.5)分,高于对照组的(60.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249,P =0.022)。结论穴位按摩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春花;屠德敬;金林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3例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 =30例)和研究组(n =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清创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及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0%,与研究组90.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 <0.05)。研究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4.6±2.5)d 比(19.0±2.6)d,t =6.527,P <0.05]、住院时间[(31.9±6.6)d 比(21.6±4.8)d,t =5.253,P <0.05]、植皮成功率(63.3%比100%,χ2=5.298,P <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SAS 评分[(64.2±6.5)分比(50.9±4.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33,P <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SDS 评分[(65.6±6.4)分比(52.1±5.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38,P <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VAS 评分[(6.6±2.2)分比(4.0±1.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91,P <0.05)。结论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充分术前准备,注意手术关键步骤,熟悉手术中的各个环节等的影响,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的目的。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 B1(BRAF)基因 V600E 位点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 PTEN 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 PTEN表达的差异;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 BRAF V600E 突变情况,探讨PTEN 表达与 BRAF V600E 突变的相关性。结果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中 PTEN 阴性率为78.75%(63/80),癌旁组织标本中 PTEN 阴性率为13.75%(11/80),两者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6,P =0.000)。TNM分期中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病理分级Ⅰ级与Ⅱ级之间,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组间PTEN 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5、6.948、9.263,P =0.000、0.006、0.000),而不同性别、年龄≤45岁与>45岁之间,不同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直径<2 cm 与≥2 cm 组间 PTEN 的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13、0.941、2.301、1.567,P =0.185、0.213、0.087、0.181)。PTEN 蛋白表达水平与 BRAF V600E 突变存在相关性(r =0.301,P =0.004)。结论PTEN 参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 BRAF V600E突变具有相关性,对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振;汪静宇;郭志琴;陆丽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XELOX 与 FOLFOX6化疗方案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 XELOX 和 FOLFOX6化疗方案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8例老年(>60岁)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进行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 XELOX 组(n =32)和 FOLFOX6组(n =36)。比较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等级、无进展生存期、2年病死率、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和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结果与 FOLFOX6组比较,XELOX 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降低(3.13%比22.22%,χ2=5.380,P =0.020);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降低(9.38%比30.56%,χ2=4.649,P =0.039);手足综合征并发症显著增高(34.38%比8.33%,χ2=7.027,P =0.008)。两组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溃疡、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升高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0.000、0.008、2.102、1.071、1.851,均 P >0.05)。XELOX 组术后6个月时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显著较 FOLFOX6组高[(67.94±12.49)分比(57.39±13.59)分,t =3.198,P =0.015]。两组术后6个月时实体瘤疗效等级、2年病死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49、0.008,t =0.573,均 P >0.05)。结论XELOX 虽然增加了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但显著降低了老年患者神经毒性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舒科平;刘玉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置管过程中影响舒适度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在置管过程中不舒适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由 PICC 专科护士对290例行首次 PICC 置管的患者进行总结。结果290例 PICC 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均有不舒适的体验,引起不舒适感受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占90.0%,置管时有寒冷体验导致的不舒适占82.8%,置管环境因素占63.8%,疼痛体验所致不舒适占15.5%,穿刺体位因素导致占13.1%。结论引起 PICC 置管患者置管过程中的不舒适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术前健康宣教与操作中的有效沟通、营造轻松愉快的舒适环境、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预防置管过程中寒冷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吴小飞;谈伟芬;詹晓雁;应灵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全腹 CT 检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全腹 CT 检查的必要性和临床价值。方法50例在急诊外科就诊的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全部进行全腹 CT 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CT 检查和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肠梗阻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结直肠癌21例,嵌顿性腹外疝21例,阑尾炎2例,粘连性肠梗阻和肠扭转各2例,肠套叠和粪石肠梗阻各1例,合并小肠穿孔坏死12例;经腹腔镜治疗12例,开腹手术治疗38例;48例患者恢复良好,2例因小肠广泛坏死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全腹 CT 检查,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梗阻原因,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通过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治疗方式,使患者尽快获得有效治疗,减少和避免不良后果。

    作者:蔡新琦;程英;赵家峰;饶文霖;张红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刺结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言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构音疗效、a 项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对照组痊愈率(9.09%)与治疗总有效率(77.27%)均明显低于治疗组的(25.00%,97.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42,均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a 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的 a 项数(7.39±3.67)明显比治疗组(16.32±7.83)低(t =4.20,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而言,针刺联合言语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极佳,而且该方法能够增多患者的 a 项数,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康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通过筛查人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R-HPV)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的1198例宫颈标本进行研究,对患者的 HR-HPV 检测结果、TCT 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探讨 HR-HPV、TCT 检测单独应用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中的价值。结果随着病理学检查分级的升高,TCT 检查阳性率逐渐增高,两者有相关性(r =0.629,P <0.05);随着病理学检查分级的升高,HR-HPV 检查阳性率逐渐增高,两者有相关性(r =0.684,P <0.05)。HR-HPV 结合 TCT 鉴别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79.64%、漏诊率0.00%、误诊率20.36%。结论HR-HPV 结合 TCT 检查在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珂;罗晓梅;唐双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与 TOAST 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临床 TOAST 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年龄18~45岁)82例,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 TOAST 分型各亚型的比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脂血症(χ2=48.703,P <0.05)、高血压(χ2=40.829,P <0.05)、颈动脉硬化(χ2=46.217,P <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χ2=40.255,P <0.05)、吸烟史(χ2=7.853,P <0.05)、糖尿病(χ2=18.256,P <0.05)、家族史(χ2=5.944,P <0.05)、心脏病(χ2=5.754, P <0.05);其 TOAST 分型各亚型所占比由高至低为:小动脉闭塞型(SAD)(39.0%),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4.4%),原因不明的脑梗死(SUE)(17.0%),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SOE)(12.2%),心源性脑栓塞型(CE)(7.3%);LAA 亚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颈动脉硬化;SUE 亚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SOE 亚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CE 亚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心脏病。结论青年脑梗死组以小动脉闭塞型所占比例高,高脂血症、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吸烟及家族史为青年人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

    作者:陈彩云;麻春玲;唐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生儿早期呼吸增快与儿童哮喘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呼吸增快与日后发生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将82例生后不明原因呼吸增快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8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随访4~5年,对比两组新生儿日后哮喘的发病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有11例临床诊断为婴幼儿哮喘,发病率13.41%(11/82),对照组有2例临床诊断为婴幼儿哮喘,发病率2.44%(2/82)。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 <0.05)。结论新生儿早期的呼吸增快与日后发生儿童哮喘关系密切。

    作者:曾瑞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安全组织管理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护士安全组织、职业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安全组织量表、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对浙江省8所三级医院的279名 PICU 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全组织、职业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45.23±10.88)分、(159.46±33.60)分,安全组织与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 =0.256,P <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从安全组织角度提高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

    作者:凌敏鹂;林晓敏;张玲利;徐微;苏程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0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巴氯芬片联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注,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呃逆症状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5.32±1.17)和(5.25±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9,P =0.96);治疗1 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3.97±1.24)和(3.85±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3,P =0.48);治疗3 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2.80±0.73)和(3.7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6,P =0.00),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5 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2.25±1.07)和(3.43±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5,P =0.00),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7 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1.27±0.66)和(2.02±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7,P =0.00),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4/60)和65%(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P =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60)和6.7%(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 =0.36)。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提高总有效率。

    作者:钟如春;刘霞;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投稿等事宜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地佐辛与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吗啡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94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地佐辛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吗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short form 36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9.36%,两组患者在镇痛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 =0.45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0,P =0.028);且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与生活质量总分[(84.52±11.03)分、(94.56±6.37)分、(89.26±12.37)分、(88.62±10.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13±8.56)分、(81.25±7.29)分、(72.56±11.23)分、(72.03±9.8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994、6.852、9.425、7.741,均 P =0.000)。结论地佐辛与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相似,都具备良好的镇痛作用,但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地佐辛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小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血浆脂蛋白磷脂酶 A2、D-二聚体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磷脂酶 A2(Lp-PLA2)和 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70例(A 组)、单纯高血压患者72例(B 组)、体检健康者71例(C 组),采用上转发光法检测血浆 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 D-二聚体,并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价值。结果A 组血浆 Lp-PLA2、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71.88±181.49)ng/mL、(982.54±373.28)μg/mL,B 组分别为(195.17±34.74)ng/mL、(263.57±29.70)μg/mL,C 组分别为(122.94±46.25)ng/mL、(96.44±8.49)μg/m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89.7、171.1,均 P =0.000)。A 组血浆Lp-PLA2水平与 D-二聚体呈正相关(r =0.692,P <0.01);血浆 D-二聚体>252μg/mL 预测高血压卒中风险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8.6%,血浆 Lp-PLA2>176.36 ng/mL 预测高血压卒中风险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83.1%,两者联合预测高血压卒中风险的敏感度为87.6%、特异度为93.5%。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浆 Lp-PLA2、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

    作者:王琨;赵长新;张英;杨伏猛;姜建东;曹金霞;张廷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