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沈阳市和平区6月龄和8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李艳琳;田禾

关键词:麻疹疫苗, 6月龄儿童, 8月龄儿童, 免疫效果, 沈阳
摘要:麻疹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发病的表现为小月龄病例增加,尤其是初免月龄之前的幼儿.为减少月龄麻疹发病,保护幼儿健康,为消除和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沈阳市和平区6月龄、8月龄婴儿进行麻疹疫苗初免效果和母亲抗体水平及接种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取得家长知情同意,选择沈阳市和平区符合麻疹疫苗接种适应症的6月龄和8月龄的婴儿及其母亲作为监测对象.采集婴儿免疫前、免疫后双份血标本(间隔4~6周),并同时采集母亲单份血,血清量≥600μl,2~8℃条件下静置24 h分离血清,-20℃条件下保存待测.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医改后广西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变化及下一步改革建议

    了解医改后广西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建议,选取第一批公立医院试点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县级医院仍然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人力资源总量偏低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完善县级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充实县级医院人才队伍结构等.

    作者:蒋帅;杨秀玲;吴维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眼科门诊干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眼科门诊干眼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多中心临床研究,于2013年7月-2013年11月对全国23个省45个城市的94家医院的眼科门诊主诉有干眼症状的31 124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随后进行干眼诊断的相关特异性检查.结果 眼科门诊主诉有干眼症状的就诊患者干眼患病率为67.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2.8%,女性为72.7%,女性患干眼危险性高于男性.小于25岁年龄组男性患干眼的危险性高于女性,而其他年龄组的女性患干眼的危险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研究对象的干眼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对象有角膜屈光手术史患干眼相对危险度是1.28,研究对象有糖尿病史患干眼相对危险度是2.11.女性泪膜破裂时间和Schirmer Ⅰ试验结果值随着年龄增加变小,而各年龄组男性差别不大;女性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高于男性.结论 中国眼科门诊主诉有干眼症状的就诊患者干眼患病率高,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上升.角膜屈光手术和糖尿病是干眼的危险因素.高年龄组女性的临床客观检查结果值差.

    作者:石常宏;余金明;王继伟;宫霄欢;孙丽;张庆云;康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身呼吸操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气流受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肺泡壁破坏、反复气道炎症引起气道阻塞、肺顺应性减低以及呼吸肌肌力下降,并出现呼吸肌疲劳等呼吸力学方面的改变[1],其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12年以来,在以往按照内科护理学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试行“全身呼吸操”进行肺功能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玮;雷艳丽;霍晓丽;张文萍;郝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及干预

    目的 分析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出有效措施.方法 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于2007-2012年对黔南州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分析.结果 黔南州6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由2007年的114.84/万下降至2012年的65.1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为总唇裂、多指、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和外耳畸形.结论 应积极开展孕前保健、产前指导等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关注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刘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大出血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患者手术中出血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者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99例,将其中发生大出血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大出血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者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病率和低血钾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尿瘘、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和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复发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术中大出血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患者的预后仍较好.术中大出血与术者的手术技巧熟练程度相关.

    作者:范颖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酸及乳酸脱氢酶含量检测在妊高症产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妊娠高血压疾病(简称为“妊高症”)是常见的妊娠特有疾病,严重地威胁着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是导致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大约49.8%的孕妇在孕30周前表现出的妊娠高血压会发展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即妊高症[1].在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为水肿、肝功能不全和蛋白尿等多种并发症,其中严重的是子痫,使母婴死亡率大大增加.但妊高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查明,对其病因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热点和难题.乳酸脱氢酶(LDH)是一种糖酵解酶,存在于所有的组织细胞内,尤其是肾脏中含量高,它能够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在妊高症发病过程中,全身小动脉收缩,器官发生缺血、缺氧,相关功能受到损害,细胞严重受损,LDH合成明显增多[2].

    作者:伍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南通市通州区村级卫生组织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简述了南通市通州区村级卫生组织的现状,对村卫生室的举办主体、服务能力以及乡村医生的待遇和队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进行了思考.

    作者:吴益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11-2012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死率及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云南省德宏州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病死率及其死因.方法 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11-2012年现住址及户籍地均为云南省德宏州HIV/AIDS病例的历史卡片,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年初存活HIV/AIDS病例共7 178例,其中330例(4.6%)于2011年死亡;2011年当年新报告HIV感染者773例,其中46例(6.0%)于2011年当年死亡.2012年年初存活HIV/AIDS病例7 575例,其中326例(4.3%)于2012年死亡;2012年当年新报告HIV感染者598例,其中33例(5.0%)于2012年当年死亡.死亡的HIV/AIDS病例中,56.3%死因为艾滋病,18.4%死因为其他疾病(主要为肝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14.6%死于吸毒过量,7.2%死于伤害,2.2%死于自杀.结论 德宏州2011-2012年HIV/AIDS病例病死率继续呈下降趋势,但死亡病例中近一半死于艾滋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和意外伤害等.为降低HIV/AIDS病例的病死率,应在加强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强肝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减少吸毒过量和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

    作者:叶润华;严华美;项丽芬;杨跃诚;杨世江;高洁;濮永成;杜本丽;聂永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沈北新区2004-2013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

    目的 分析沈北新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规律,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67例,年均发病率为5.45/10万,2005年发病率高为14.06/10万;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农民多发;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及12月份.结论 疫情监测和灭鼠并重、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并重是当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作者:马继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应措施.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2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结果 5年来我院剖宫产率由2009年的11.08%逐年上升至2013年年底的24.59%,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及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及产前检查,严格掌握胎儿窘迫等剖宫产指征,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加强城市公共卫生事业,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对全社会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然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并不能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相应的收入,有些甚至是免费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必须有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才能得以开展和维持,而且政府财政支持应当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经济来源.对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投入的范围和比例必须在定量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紧密结合社区人群的健康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成本测算才能确定[3].为此,我国学者对于国内社区公共卫生的成本测算方法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非衡;朱磊;杨桦;高运生;刘宝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海市松江区社区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肠癌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情况,探讨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 应用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2011年版)》中推荐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40~79岁户籍自然人群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收回14 563份有效数据,初筛阳性率为52.0%,精筛阳性率为31.9%;问卷组的肠镜顺应性、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均低于FOB组;男性肠镜顺应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1)问卷结合FOB试验可以有效地检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2)工作忙是多数中年居民无法进行筛查的主要原因;(3)社区居民初筛阳性率高、精筛依从性低;(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5)与问卷调查相比,FOB试验还不被居民看重,需加强宣传力度.

    作者:孙聪;柳胜生;蔡滨欣;吴巧敏;计凤妹;朱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山东省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就医行为研究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方式及就诊机构选择的现状,为促进农村高血压患者科学、合理就医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结果 在调查的5 363名农村高血压患者中,有5.95%的患者选择自我医疗,还有16.91%的患者未进行治疗.对于医疗机构的选择,大部分患者选择将村卫生室作为诊断、门诊及复查机构.结论 应科学指导高血压患者选择正确的就医方式;患者对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村卫生室,建议提高村卫生室设备及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指导患者更合理的选择医疗机构,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颖;孙强;赵凌波;郭晓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措并举保障村医待遇 着力提升镇村一体化“网底”效能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村医生的报酬如何合理保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有效落实乡村医生“三补”(即:财政定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一般诊疗费补助)、“三险”(即:养老保险、医疗责任险和工伤保险)和“一费”(即: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待遇,强化绩效考核,有效保障乡村医生报酬,全面推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规范管理,从而极大地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乡村医生队伍更加稳定,服务更加规范,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即时结报政策在村级卫生机构得到有效执行,老百姓享受到“小医院”带来的实惠.

    作者:仇爱红;王桂春;丁骏;沈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

    目的 对玉溪市农村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方法 采用集中指数、单因素分析方法对玉溪市3个县农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 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3%,低于全国农村水平,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2 801.结论 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且存在不公平性,慢性病患病人群集中在较低收入组,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教育.玉溪市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

    作者:孙晓梅;何利平;孟琼;陈莹;李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电话访视制度在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话访视制度在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我辖区内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电话访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度、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度、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访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徐彩文;曾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苏州地区2011-2012年儿童流感疫苗保护效果的初步观察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流感样病例(ILI)的发生情况,初步观察流感疫苗对6~59月龄儿童ILI发生的保护效果.方法 以苏州地区5岁以下常住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年1月和2012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前一个月内ILI的发生情况;通过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将调查对象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ILI发生率.结果 两次调查共抽取7 524名5岁以下儿童,3 493名儿童接受并完成了调查.两次调查前一个月ILI发生率分别为7.2%和6.7%.2011-2012年度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1.3%和6.2%.流感疫苗接种组的IL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接种疫苗对6~23月龄儿童有保护效果(P<0.05).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儿童的ILI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流感疫苗对6~ 23月龄儿童的ILI发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作者:曾珊珊;张涛;张钧;陈立凌;赵根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321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资料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2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负责的原国家卫生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和诊断技术应用》课题研究确立的7项筛查指标作为入选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儿的标准.通过临床筛查,对符合7项筛查指标中一项以上者,进一步到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儿童心血管诊疗中心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按疾病情况给予手术、药物干预及随访等处理.结果 5 321名新生儿临床筛查阳性154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150例(97.40%),男婴76例(26.78‰),女婴74例(29.80‰),经统计学分析,男、女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种排位依次为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临床7项筛查指标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使基层产院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尽早得到诊断治疗干预并随访,简便易行,操作性和实用性强.

    作者:王双燕;赵鸣趣;章敏姬;卞咏梅;肖丽萍;黄俊;李云;吴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发放问卷调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妇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本病区10位护士组成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是改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莹莹;王瑞华;谢南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省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SWOT分析

    针对省级精神病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风险,探索省级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

    作者:姚丰菊;许存洲;吕路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