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于伟青;孙海霞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术前、术后综合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t=11.29、7.64、12.10,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23.75%)较对照组(46.25%)明显降低(χ2=10.45,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4.74、4.10,P<0.05);两组均无患者再住院.结论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如期康复.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检验观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04例患者粪便标本,运用ELISA法定性检测HpSA,同时对照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ram染色镜检联合检测的胃黏膜标本.结果 HpSA的敏感度为96.7%(240/249),特异度为90.1%(44/49),阳性预测值为96.4%(240/249),阴性预测值为80.0%(44/55),准确率为93.4%(284/304).结论 粪便HpSA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是较理想的非侵入性的Hp诊断方法.

    作者:苏秀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慰剂组、治疗组.采用高度白酒灌胃法制作酒精性肝病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天灌胃丹参2.5 g·kg-1·d-1,复方甘草酸苷9 g·kg-1·d-1;安慰剂组大鼠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对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检测,同时做组织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GGT、HA、LN、IV-C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慰剂组大鼠ALT、AST、TBIL、GGT、HA、LN、IV-C也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HA、LN、IV-C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AST、TBIL和GGT升高,但与模型组和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少数细胞脂肪变性,但和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改善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功能、减轻肝纤维化,并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王月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通过胃肠功能评分来评价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并研究原发疾病及腹腔感染与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收治入外科ICU的≥18岁成年人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科后即进行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信息采集,根据原发病分为两组:非腹部外科疾病组(A组)和腹部外科疾病组(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部体征的连续观察,入科24 h内记录影响胃肠道功能的危险因素,记录APACHEII评分,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B组胃肠功能评分比A组高[(6.8±3.8)分与(2.6±2.6)分,t=9.1,P<0.01];腹部外科疾病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999~15.509,P<0.01).在B组中,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患者[(9.6±3.0)分与(5.4±5.4)分,t=6.5,P<0.01],ICU滞留率也明显升高(70.6%与8.1%,χ2=45.6,P<0.01).腹腔感染是导致严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2.259~1336.797,P=0.014).两组之间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腹部外科疾病是胃肠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作者:刘海燕;李维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化疗中应用

    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有效的首选手段.对多数患者来说,手术并不能完全避免复发的危险[1].病理学的预后因素包括了原发肿瘤的侵袭性、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它们决定了疾病的复发风险.局限期的大肠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2];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30%~60%[3].因此,避免复发和转移成为治愈大肠癌的关键环节,在临床上备受重视.术后辅助化疗作为防治复发、转移的强有力方法,显示出其日益重要的临床地位和作用价值.

    作者:范连钧;王华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门诊药房退药100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方法 收集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共100张,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从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品种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 退药多的科室为内科(45张,45%),其次为骨伤科(22张,22%),其余为外科(14张,14%)、呼吸科(8张,8%)、妇科(7张,7%)、皮肤科(6张,6%)、内分泌科(6张,6%)、消化科(4张,4%)、肛肠科(4张,4%)、神经科(3张,3%)、心血管科和风湿科(各2例,各2%)、针炙科和生殖科、肾内科(各1科,各1%);退药原因包括不良反应(37张,37%)、患者原因(44张,44%)、医生原因(16张,16%)、其他(3张,3%);所退药品以抗微生物类药物(25张,25.0%)、中成药(39张,39%)为主.结论 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徐玥;沈夕坤;金炎;胡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缩宫素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缩宫素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产后1周内出现乳汁淤积需要治疗的单胎、无妊娠期合并症、无乳房缺陷的200例产妇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后用吸奶器吸出乳汁,观察组采用肌内注射缩宫素后配合手法按摩后人工挤出乳汁,治疗3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肿块消失率95%、红肿症状消失率92%、乳汁通畅率96%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6%、45%(χ2=89.76、67.34、59.43,均P<0.05),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76,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78.98,P<0.05).结论 肌内注射缩宫素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产妇的通乳率,增加泌乳量,减少乳腺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俊乔;杨鸿燕;张焕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颅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与康复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观察组再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FMA评分、躯干Sheikh评分、平衡Berg积分、QOLI积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陷NFDS评分的评定,判断患者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躯干Sheikh评分、平衡Berg积分、QOLI积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t=9.423、11.383、13.383、8.793、10.748、7.229、7.416、7.616、6.246、6.516,均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躯干Sheikh评分、平衡Berg积分、QOLI积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比71.7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41,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够改善颅脑外伤后偏瘫的肢体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应在临床尽早推广使用.

    作者:金慧君;余国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液标本培养5400例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培养中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5 400份血培养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5 400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细菌594株,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1.0%;其中革兰阴性菌317株,占53.4%;革兰阳性菌261株,占43.9%;深部真菌16株,占2.7%.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 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败血症和菌血症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

    作者:张世武;王自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人肠梗阻19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2例患者病因:肿瘤性梗阻110例(57.3%)、粘连性梗阻44例(22.9%);手术治疗150例(78.1%)、非手术治疗42例(22.9%);治愈176例(91.7%)、死亡16例(8.3%).结论 老年人肠梗阻以肿瘤性梗阻为首位,合并症多,做好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孙隆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90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肝清除率的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肌酐及尿素氮浓度分别为(220.13±164.38)μmol/L及(14.93±9.47)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6.93±199.46)μmol/L及(27.49±9.35)mmol/L,而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观察组为(23.07±10.68)ml/min,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1±8.4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3.54、2.88,均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84.44%,对照组的1年存活率为57.78%,观察组的1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78,P<0.05).结论 相对于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钱琼;于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LS)与传统开腹手术(O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根治性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住院天数等.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根治结直肠癌在失血量、住院天数、进食时间等明显要优(t=6.058、9.967、7.828,均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输血例数及切口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未出现吻合口漏、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根治结直肠癌时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出血情况较少、疗效可靠.

    作者:陈一杰;何谦;张诚华;林建泉;刘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红花黄色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χ2=11.092,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t=10.924、10.451,均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下降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834、10.006、11.093、9.985、8.328、9.557,均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恒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硬化与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在脑动脉硬化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缺血性卒中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颅MRA评价其颅内血管情况,根据MRA结果分为:头颅MRA正常组38例、三级分支减少组37例、狭窄组38例、闭塞组37例,比较每组患者的sPLA2水平.同时伴有头颅MRA异常与颈动脉硬化患者82例,其余仅有头颅MRA异常(颈动脉彩超正常)30例患者、仅有颈动脉硬化患者(MRA正常)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sPLA2水平.结果 闭塞组血清sPLA2水平升高明显,与狭窄组、三级分支减少组和MRA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5.73、11.35、8.27,均P<0.05),狭窄组、三级分支减少组和MRA正常组血清sPLA2水平依次递减,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6.37、29.54,均P<0.05).同时伴有头颅MRA异常与颈动脉硬化患者82例血清s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5.46、21.97,均P<0.05).结论 sPLA2与脑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其水平越高,sPLA2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邢丽菲;王颖慧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滑脱症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对照组使用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两组病例的术中情况、症状改观情况、融合率、影像学指示椎间隙变化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91.6±4.7)min,(670.8±14.5)m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7.39,均P<0.01).观察组共9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15例发生并发症,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1).两组椎间隙高度调查显示观察组对其改观明显(t=38.49,P<0.01).两组融合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9,P>0.05).结论 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在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控制、椎间高度改善相比,观察组有其优越性,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牛建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右丙亚胺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DEX)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TC)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31例,严格依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成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6周期TEC方案辅助化疗,对观察组加用DEX,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肌钙蛋白I(cTnI)、高敏肌钙蛋白T(cTnT-h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化疗过程中cTnI水平均随化疗周期的增加而上升,两组患者各时期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91,P>0.05);患者化疗过程中cTnT-hs水平均随化疗周期的增加而上升,其中对照组上升速度明显更快,两组化疗第1周期cTnT-h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0936,P>0.05),自化疗第2周期起,对照组cTnT-hs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化疗过程中LVEF无显著改变,两组患者各时期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9,P>0.05);患者化疗过程中均出现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5,P>0.05).结论 DEX对ATC可起到明显的心脏保护所用,且不增加辅助化疗的非心脏毒性反应.

    作者:章亮;周晖;陈小会;田国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取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且术前应用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上述化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在化疗前1 d开始服用排毒汤,对照组常规应用昂丹司琼.结果 治疗组化疗中断率为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χ2=4.99,P<0.05);治疗组体质量增加率为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χ2=6.79,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防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χ2=7.19,P<0.05);治疗组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0.30、22.67、62.06,均P<0.01).结论 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作者:张国胜;刘吉平;刘国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四种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腹式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等四种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8例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AH组218例、TVH组138例、TVHL组145例、LTH组67例,比较四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min):TAH组、TVH组、TVHL组、LTH组分别为:(76.4±15.3)、(68.2±10.5)、(82.3±14.6)、(120.7±30.4);术中出血量(ml):TAH组、TVH组、TVHL组、LTH组分别为:(145.4±53.1)、(96.3±30.5)、(56.2±21.3)、(20.2±11.3);术后排气时间(h):TAH组、TVH组、TVHL组、LTH组分别为:(36.2±12.1)、(12.3±4.5)、(10.4±2.8)、(9.8±2.4);住院时间(d):TAH组、TVH组、TVHL组、LTH组分别为(8.3±2.3)、(5.4±0.8)、(5.3±0.9)、(5.6±0.8).LTH组手术时间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8.26、6.42,均P<0.05);TAH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8.12、13.81,均P<0.05);TAH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其他三组长(χ2=4.16、6.54、8.33,均P<0.05).结论 TVH和LAVH、LTH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及患者对手术满意度高等优点.

    作者:郭西宁;李树雄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培美曲塞、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肺腺癌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治疗肺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病理及细胞学诊断明确的晚期肺腺癌初治患者52例,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顺铂联合恩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客观有效率(48.1%)明显高于对照组(36.0%)(χ2=7.82,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84.0%)(χ2=4.05,P<0.05);观察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5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5个月)(t=5.71,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出现相似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便秘、心律失常、出血、乏力等,两组在不良反应分级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培美曲塞、顺铂联合恩度治疗肺腺癌疗效较单用化疗药疗效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可作为肺腺癌的一线用药.

    作者:薛国亮;毕经旺;张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两组诊断方法患者血管狭窄检出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周围血管狭窄程度检出率为94.74%,对照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能够直观显示病变部位,分辨率高,并且可以直接进行介入治疗,是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作者:许尔夫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山莨菪碱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Ani)联合血浆置换(PE)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T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Ani联合PE治疗,对照组单用PE治疗,疗程均为21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2、5、12、21 d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两组治疗21 d后24 h尿蛋白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在治疗后2、5、12 d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21天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能更有效治疗TTP.

    作者:刘庆荣;武英;乌庆友;杨春华;陈曦;王欢;褚金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