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玲;宫舒萍;张军;刘守钦
目的 了解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经济与环境需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经济需求主要集中在政府为其办理社会医疗保险方面(335人).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0.461)和平均月收入水平(OR=0.196)是该需求的影响因素;对环境的需求主要是把养老院的房间布置得像家一样(335人).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OR=5.741)是影响该需求的因素.结论 两市被调查的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中,绝大部分希望政府能为其办理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养老机构在房间布置方面存在不足,亟待改善.
作者:刘景华;白丽;沈云红;姜晶;张海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差异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住院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平均费用为6 317元,实际补偿比为75%,男性(54.2%)多于女性(45.8%),平均年龄(64.1±11.4)岁,以60岁(71.9%)及以上为主;主要集中在县内、公立医疗机构就医(83.3%,77.5%),支付方式以单病种付费为主(76.9%);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补偿费用和自付费用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就医地点、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不同支付方式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农村老年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提升县内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落实双向转诊制度;规范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强化民营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推进单病种支付方式的全面实施.
作者:吴芳;楚亚林;刘国琴;谌业维;陈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政府购买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现状,探讨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方法 对6省份45名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5年以上的领导或专家和38名从事艾防工作3-5年以上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定性调查,按照定性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近年来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发展迅速,但各地参与艾防工作的社会组织数量差异较大;社会组织登记或注册的较少,能否登记或注册直接影响其工作范围及规范性;社会组织与相关机构合作不够,开展工作有限,社会影响力不大;多数社会组织核心能力欠缺、专业知识不足,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公信力不高;政府机构对社会组织工作成果的督导和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服务的监督与评价机制不健全.结论 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思路包括: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和数量,通过培育基地扶持有潜力的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健全内部结构,提高公信力,因地制宜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
作者:王研;徐鹏;周郁;葛利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与评估全国营养标准宣贯师资培训效果,为不断完善培训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5名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结果 营养标准专业知识测试成绩总得分由培训前的(68.38 +12.12)分,提高至培训后的(88.50±8.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7,P<0.01).高血压患者膳食指导、寄宿制学生营养餐、人群贫血筛查方法、人群铁缺乏筛查方法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五条营养标准相关内容培训后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87,P<0.01),培训后学员的及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相关专业人员的营养标准知识,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但是通过培训评估,也发现了培训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作者:臧照芳;周菊平;孙乃玲;冯岚;岳立达;刘芳;胡佳;雷苏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奥司他韦药物配备和使用情况,以及临床医师对奥司他韦药物的知晓和用药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按照省、市、县医疗机构级别分层抽取126家医疗机构,使用自制问卷,现场调查及面对面调查.结果 126家医疗机构中,配备有奥司他韦有108家占85.71%,仅57.94%医疗机构使用过奥司他韦,各医疗机构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使用率省级>市级>县级,三级>二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临床医师749人中,对于奥司他韦的适应证、剂型、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抗病毒药物种类的总知晓率仅为11.75%,培训与总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关联(OR =4.13,95% CI =2.44 ~6.97).91.45%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将奥司他韦纳入基本药物目录、新农合、商业保险范围.结论 湖南省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奥司他韦的使用率低,甚至部分医疗机构未配备此药物,临床医师对奥司他韦的认知和了解还不够全面.基本药物目录、新农合、医保、临床用药指引是促进规范合理用药的重要工具,建议加强医师对奥司他韦临床用药方面的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药物的合理配备和使用.
作者:王玉香;毛玉芳;罗美玲;余明东;罗昊;邓志红;殷黎;胡世雄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风险沟通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预防及处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近年的文献为基础,探讨风险沟通的目的、前提、关键、效果及保障等,尤其是在中国经历的2003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H1N1),2013年至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H7N9)疫情,以及应对国外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后,中国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已显著提升,并已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沟通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出其目的是服务于卫生决策管理,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公开是风险沟通的前提,建立信任是风险沟通的关键,有效的风险沟通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风险认知影响风险沟通的效果,合作是风险沟通的重要保障等六方面内容,以期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邱五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查明食用某超市熟食制品导致一起4个家庭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原因,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对病例进行个案登记调查,追溯可疑食品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生物样品、环境样品及可疑食物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本次事件涉及4个家庭共11人,发病9人,罹患率81.8%;症状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平均潜伏期10h,19份样品中有7份检出了肠炎沙门氏菌.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此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熟食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有关部门应加强超市熟食类食品的监管力度并向市民群众宣传食品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预防或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钟苑芳;江海棠;汪斌;陈荣凯;毕嘉琦;蔡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提高补证率和补种率的有效方法,评价已采取方法的效果.方法 2014年采用常规查验接种证的方法,由托幼机构和小学进行接种证的查验,由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培训指导.2015年由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进行接种证的查验,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配合.结果 2015年托幼机构和小学补证率均高于2014年达到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69,P<0.01).2015年托幼机构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P<0.01).2015年小学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1).结论 改变查验接种证执行主体,由疾控机构或乡镇卫生院进行接种证查验,查验接种证人员更专业,补证、补种更及时,可提高入托入学儿童的查证率和补种率.
作者:张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淄博市2015年市售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 在全市检测网点抽检肉及肉制品、水产品、调味品、餐饮食品、蛋及蛋制品食品样本,按照《2015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等相关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15年在淄博市全市范围内共采集310份食品样品,其中有59份样品检出致病菌,阳性率为19.03%.水产品、肉及肉制品和餐饮食品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3.33%、56.67%和10.00%.其中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肉及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35.00%、30.00%和30.00%.调味品、蛋及蛋制品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结论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肉与肉制品中致病菌污染值得关注,应加强市售食品致病菌的监测.
作者:武玉平;汪洋;杨爱青;王淑田;杨洪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是提升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预防接种服务能力的基础.通过总结宁波市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为优化宁波市成人预防接种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自2010年以来,宁波市通过出台政策、建设门诊网络、探索接种模式和营造健康支持环境等开展成人预防接种工作的探索.结果 目前,已初步形成“政策支持、部门协作、规范管理和社会动员”的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机制和网络.宁波市出台成人预防接种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规范和标准,完善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网络建设,构建成人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通过各种抓手优化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质量.结论 宁波市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下一步需将成人预防接种作为关键技术融入多部门政策,完善成人预防接种信息化,加强成人疫苗效果评价,进一步提升居民预防接种意识.
作者:叶莉霞;方挺;孙烨祥;马瑞;董红军;许国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状况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完善我国居家护理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利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检索平台,检索词设置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等,检索时间设置在2012-2017年,检索出与中国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相关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筛检、去重、质量分析,终纳入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献,统计老年人对居家护理服务的主要需求与相关影响因素,并应用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提出相应的指导.结果 从检索出的167篇相关文献中筛选出11篇文献,经Meta分析发现,中国老年人在居家护理服务中对医疗护理、健康指导、生活照护、心理及精神慰藉等需求较高,而影响居家护理服务落实的原因主要有个人经济因素、文化程度、护理服务模式缺乏、无配套政策等.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社区一医院居家护理服务紧密衔接,规范护理流程,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做好老年人的个体化、针对性居家护理,着重加强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居家护理等建议.结论 当下中国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尚存在诸多不足.下一步应该着重从医疗护理、健康指导、生活照料、心理及精神抚慰等方面加强完善,以提高居家护理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
作者:陈莉莉;翁林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济南市居民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和需求,为恶性肿瘤预防控制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国家项目办提供问卷“HL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调查”部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济南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20.52%,预防意识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意识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80.84%和11.35%.以15~44岁年龄组为参照,45 ~ 60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1.594,95% CI=1.134 ~2.240).以企事业单位人员为参照,退休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1.545,95%CI=1.069~2.233),其他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结论 肿瘤防治工作者应综合考虑人群的年龄、职业等影响因素,重点选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面的宣教内容,采用针对性的传播手段推进肿瘤防治健康教育.
作者:刘月玲;宫舒萍;张军;刘守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针对防控中的重点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依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对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Maplnfo 11.0软件绘制疾病地图.结果 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出现1个大的流行高峰,2012年发病率高,为19.43/10万.发病呈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为3-7月.94.77%的报告病例处于20~69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性别比2.8∶1 ~3.3∶1,农牧民占88.52%.找出了漏报率较高、慢性化比率高、食源性感染增多、农牧民发病率高、规模型牧场感染增多5个防控重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结论 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自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综合防控措施作用显现,但不应松懈,保持防控力度,针对重点问题持续发力.
作者:邹明远;邢智锋;尹世辉;唐磊;代伟萍;孙建飞;张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常山县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高血压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4个乡镇18岁以上且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对2 064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山县18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9.65%,标化患病率为27.15%,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呈现上升趋势(x2=343.54,P<0.05).高龄、高血压家族遗传史、高BMI值、高血糖以及高血脂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083(1.071 ~1.096)、3.354 (2.485~4.526)、5.090(2.944~8.801)、1.716(1.167 ~2.520)和1.612(1.255 ~2.070).结论 常山县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需重点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在全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和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以遏制农村高血压流行的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刘文峰;吴正福;付美华;刘胜;徐天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黑龙江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发放的儿童营养包质量进行监测,为科学评价儿童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省内发放的所有营养包品牌及主要批次,按照GB22570-2014要求对营养学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铁、钙、锌和蛋白质及污染物指标铅、总砷、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脲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监测的营养包主要营养学指标中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铁、钙、锌和蛋白质及污染物指标铅、总砷、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脲酶活性基本符合GB22570-2014要求,但由于食用方法说明未按照GB22570-2014要求进行月龄推荐量标示,所以有9份样品维生素A超出6~ 12月龄标准,超标率为90%;有6份样品钙超出6~12月龄标准,超标率为60%.结论 监测的营养包产品对6 ~12月龄婴儿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产品使用标识监管.
作者:秦爱萍;赵岚;任淑艳;董锐;王智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扩大试点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评价综合干预措施效果,为流感疫苗接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宁波市鄞州区石禊街道≥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社区干预试验,比较干预前后不同人群的接种率、因呼吸道疾病就诊次数等指标差异,并对未接种人群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试点地区干预后目标人群接种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干预第一年和第二年接种率分别为19.08%和18.26%,高于相邻非试点乡镇.目标人群因上呼吸道疾病就诊的人均门诊次数由3.07次下降到0.5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P<0.01).回访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自认身体好,无须接种”及“不相信医务人员接种建议”,另有43.62%的老年人愿意在下一接种季节接种流感疫苗.结论 扩大流感疫苗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目标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降低因上呼吸道疾病门诊就诊次数,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
作者:张栋梁;劳旭影;易波;董红军;陈奕;丁克琴;王海波;许国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当前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了解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62名某市大学生进行评估.结果 大学生的SAS和SDS标准分平均值分别为35.95±5.27和54.75±7.07.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指数≥0.5)的学生分别占22.57%和99.87%.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对抑郁都有影响(t值分别为2.797和5.854,P值均<0.01),专业的不同对抑郁也有影响(t=2.571,P<0.05);不同的年级对抑郁程度和焦虑均有影响(x2值分别为15.641和6.029,P值分别为<0.01和<0.05);不同性别、专业对焦虑及焦虑程度均无影响.结论 大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严重的抑郁心理问题,有待于及早解决,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作者:许英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湖州市水痘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降低水痘病毒对儿童的危害.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2016年9月前往湖州市中医院儿童预防接种中心的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的监护人逐一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家长的行为态度等.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438例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为65.53%.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户籍地、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监护人与是否接种水痘疫苗之间有关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户籍地、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监护人4个变量对水痘疫苗的接种有统计学意义关联(P<0.05).结论 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投入,加强宣传,提高各类人群对水痘疫苗的认识,统筹安排预防接种服务时间,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
作者:罗国良;徐菊英;邱国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资料,按ICD-10对死亡原因进行编码,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共死亡3 485例,其中男性1 973例,占56.6%;女性1 512例,占43.4%.不同年龄、性别死亡率及死因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早产低出生体重为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是引起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重点预防.
作者:付英斌;刘晓剑;吴永胜;卫兰;赵光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居民对分级诊疗模式的认知和态度情况,分析影响分级诊疗的因素,给卫生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把新区现有两家公立医院,分层随机抽取的6家社康中心为调查点,对就诊的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对医院和社康中心管理人员及就诊居民进行访谈.结果 被调查的448位居民中68.6%对分级诊疗不了解,居民不同意社康中心首诊和上级医院下转主要的原因是社康中心设备不如大医院先进.相对于近社康中心步行时间在5分钟以内居民,步行时间在16 ~30分钟(OR =0.311,P<0.05)、>30分钟(OR=0.367,P<0.05)居民更倾向于不接受在社康中心首诊.相对于医院就诊居民,一类社康中心(OR =2.344,P<0.05)和二类社康中心(OR=2.733,P<0.05)就诊居民更倾向于同意下转到社康中心.医院和社康中心间信息没有对接,风险共担、利益分配机制尚待建立.结论 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十分薄弱,近社康中心距离是影响居民接受社康中心首诊的重要因素;设备相对落后是影响社康中心首诊和下转推行的重要共同因素.
作者:阚慧;靳娟;陆洋;张秀秀;张瑛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