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仑区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陈平琅

关键词:慢性胃炎, 中青年,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宁波市北仑区中青年慢性胃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慢性胃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北仓区小港医院就诊的78例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来该医院体检的78例健康中青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对象收入、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78例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年龄为18~55岁,其中25~35岁所占比例高,为48.72%.单因素分析显示,北仑区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发病与是否吸烟、饮酒、按时吃饭、偏爱热食、经常暴饮暴食、焦虑和经常吃水果有关(P<0.05),与文化程度、月收入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指数> 100、饮酒指数>200、不按时吃饭、偏爱热食、经常暴饮暴食和存在焦虑状况是北仑区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爱吃水果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吸烟指数> 100、饮酒指数>200、不按时吃饭、偏爱热食、经常暴饮暴食和存在焦虑状况是北仑区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爱吃水果是北仑区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松江区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国家对医养结合实事项目不断推进,医养结合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描述上海市松江区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类别、级别、床位数、惠及养老床位和纳入医保等情况.分析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仍不足、医养结合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医疗管理亟须加强和硬件设施不足等.探讨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监管困惑,包括法律法规尚不明确、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和多部门职能交叉问题,进而提出吸引多方力量举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购买服务确保可持续发展、丰富医养结合医疗机构服务内涵和加强培训提高人员服务水平等管理对策,为养老患病、带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政策参考.

    作者:潘琴;何晓燕;沈新;徐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构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控制管理系统探索

    目的 通过对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构建预算控制管理系统,探索对经费进行实时管理,保证预算严格执行,保证经费使用效益大化.方法 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预算及管理特点,构建预算控制管理系统,对经费进行分门别类管理,预算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完成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管理系统与财务部门用友账务系统实时对接,线上线下结合使用.结果 预算相关人员能对经费进行实时动态检索、查询和分析,从而科学合理地安排预算资金,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保证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提高了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水平.结论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预算控制管理系统方法可行,为更好地发挥平台效用,尚需进一步提高局域网和预算控制管理平台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加强培训,做好预算控制管理系统与相关系统数据对接,有利于改进和完善预算控制管理平台系统.

    作者:胡寒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黑龙江省2016年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与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项目县固定点和流动点;实验室主要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试法;应用Excel201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仅为0.06%;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以华支睾吸虫病为主,其感染率为10.64%.人群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128,P<0.05);青壮年高于儿童及老年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21,P<0.05);阳性感染以农民、牧民以及渔民为主,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3.48,P<0.05);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3,P<0.05).结论 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以中年农民为主要的感染人群.应加强有关寄生虫病个人日常预防知识及食品卫生知识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作者:袁爽;邢智锋;葛涛;尹世辉;唐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哈尔滨市2004-201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哈尔滨市2004-2017年麻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17年哈尔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4 913例,发病率为3.42/10万;发病集中在4-6月,发病时间提前,高峰过后持续时间延长;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发病,<5岁儿童和>15岁人群占有较大的比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7.02%和40.36%.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中<5岁儿童比例上升,≥15岁人群比例下降.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的病例数多.暴发病例占24.87%.结论 麻疹发病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麻疹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发病模式以散发与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年龄分布呈现明显双向移位,提示应落实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工作,及时分析疫情形势,针对散居儿童和学生制定更适宜的麻疹防控策略.

    作者:高晓丽;徐虹;李玺琨;范晨璐;刘木子;姜立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信健康教育对狂犬病知信行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了解佳木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狂犬病知识知晓及其行为态度现状,并对比以微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差异,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问卷对佳木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85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并通过微信对其健康教育干预一个月后,以同一问卷再次调查并对比干预效果.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和x2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狂犬病知识方面:干预前平均分为(5.53±1.42)分;干预后平均分为(7.52±1.58)分,干预后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有所提高(P<0.05).态度方面:被狗咬伤后注射疫苗、制定宠物管理制度、国家控制狂犬病首选方式、督促被犬类咬伤者24h内注射疫苗、疫苗接种后抗体检查等问题,态度正确率有提高(P<0.05).行为方面:接触动物频率、接触动物后洗手、被咬伤后处置方式及狗类生病处理方式等问题,行为正确率有提高(P<0.05).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狂犬病知信行的正确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浩楠;康慧;刘晓晨;王想迪;祝丽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云南省某地区农村居民梅毒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云南省某地区农村居民梅毒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梅毒防治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某地区15~70岁的村民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该调查人群的梅毒知晓率仅为13.2%,35.2%的人表示从未听说过梅毒.女性、年龄相对较大、结过婚、文化程度低、不识汉字、未外出务工等村民梅毒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 云南省某地区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该地区农村居民梅毒等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对性病的防范意识.

    作者:余军;张琬悦;马艳玲;罗红兵;方清艳;刘秀娟;贾曼红;陆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济南市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5年对济南市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68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平均年龄(31.77±9.11)岁,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0.5%,HIV抗体阳性率为2.1%,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4.7%,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接受干预服务覆盖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婚姻(OR =3.40,95%CI=1.36~8.49)、近三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OR=4.20,95%CI=1.30~13.59)及梅毒感染(OR=7.72,95%CI=3.43~17.37);梅毒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OR =0.56,95% CI =0.39~0.81)、艾滋病知识(OR =0.55,95% CI =0.38 ~0.79)及HIV感染(OR =7.98,95% CI=3.59~17.72).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宣传和干预工作,有效遏制HIV和梅毒的流行和传播.

    作者:李建卓;贾卓;杨慧;朱艳文;金燕;胡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有效舆情应对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百姓健康和社会稳定,而近年来频发的“疫苗事件”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倍受公众的关注.2016年重庆地区发生多起涉及疫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部门和疾控中心对于此文提及的“重庆五联疫苗接种事件”处置较为得当.以“重庆五联疫苗接种事件”为例,梳理事件发生和处置的整个过程,针对疾控中心如何应对此类事件,特别是如何做好舆情分析,应用好新媒体,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此类事故责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建立预警制度和应对预案,善于运用大数据定期开展舆情监测、预警和预报,以积极应对的态度与大众、媒体做好充分的沟通,特别要用好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并对事件进行及时追踪反馈,终建立包括监测、预警、响应、疏导、发布和反馈一体化协同联动模式.

    作者:周春碚;刘强;李萍;熊伟;项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甘肃省武威市2005-201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甘肃省武威市2005-201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探讨影响甲肝发病的因素,为制定甲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提取武威市2005-2016年甲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甲肝发病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武威市2005-2016年甲肝总体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14.95,P<0.01),报告发病率从2006年的28.76/10万下降至2016年的4.52/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37/10万.全年各月份均有甲肝病例报告,7-9月份为甲肝发病高峰.男性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26/10万,高于女性的10.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6,P<0.01).30~39岁年龄组病例数多为448例,占16.63%.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8.13%(1 566例)和19.60%(528例).结论 尽管武威市2005-2016年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需重视甲肝疫情,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甲肝流行.

    作者:杨天琳;李晓春;杨峻山;李斌;吉兆华;邵中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将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在不同学校分类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了解南岗区中小学校教室学习环境的卫生现状,为改善教学卫生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式,按照GB/T 18205-2012《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012)的要求对南岗区74所中小学校444间教室的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监测的444间教室的监测项目合格率较低,其中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配置、黑板反射系数、课桌面平均照度、黑板面平均照度、窗地比合格率分别为51.35%、17.57%、64.19%、73.81%、66.89%、54.95%.中学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采光合格率(40.54%、5.41%、40.54%)均低于小学(62.16%、29.73%、54.05%);小学黑板、照明合格率(48.65%、48.65%)低于中学(70.27%、64.86%).结论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总体不太理想,课桌椅配置符合率低是突出的卫生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改进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益于身心发育的学习环境.

    作者:侯宇明;那晓琳;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分级诊疗认知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通过调查部分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现状,分析分级诊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南京市某三级医院住院的564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6.0软件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3.1%的调查对象知晓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相对于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无医疗保险及其他”患者的分级诊疗知晓程度更高.31.6%的调查对象首诊选择基层医院.职业状况、学历、医保类型的不同,首诊选择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对象相比于大专或本科学历的被调查对象更愿意首诊选择社区医疗机构.患者接受转上的比例(78.5%)高于接受转下的比例(59.2%),普遍存在转上容易转下难;不知道分级诊疗制度的被调查对象更不愿意转下.结论 建议继续引导提高居民对分级诊疗知晓度和社区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社区首诊率,加大双向转诊“下转”驱动力,形成良好就医秩序,促进分级诊疗政策的施行.

    作者:陶钊;谢波;程晓庆;余小歌;金辉;张开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衢州市2014-2016年HIV确证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衢州市HIV确证实验室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复检和确证实验结果,为艾滋病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对衢州市HIV确证实验室在2014-2016年收到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采用ELISA法和胶体硒法进行复检,两种试剂任一试剂量阳性则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结果 2014-2016年衢州市HIV确证实验室对送检的529份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进行了复检,复检阳性率为79.8% (422/529),对复检阳性标本进行了WB确证,确证HIV-1抗体阳性385份,HIV-1抗体阳性率为91.2%(385/422),HIV抗体阴性22份(5.2%);HIV抗体不确定15份(3.6%),随访后阳转7份,随访后阴性2份,失访6份.385份确证病例中重卡病例26例,剔除重卡后359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4.3:1,主要集中在20~40岁人群(占63.5%).异性性传播是HIV主要的传播途径(占74.6%),同性性传播也占较大比例(占21.4%).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不确定结果的随访,降低失访率,尽早发现HIV感染者,降低HIV新发感染,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陈旭富;吕磊;王炜;杨瑞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山西省2016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山西省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山西省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2所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7 095例,检测粪便标本1 393份,阳性检出率为15.96%;三季度报告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38.43%,20~60岁组报告病例占50.93%,农民(33.78%)居报告病例数的首位;主要可疑食品来源场所为家庭(78.89%);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98.7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高(6.39%);不同就医时间与病原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02,P<0.05),是否服用抗生素与病原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1,P>0.05).结论 夏秋季是山西省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15岁以下儿童是好发人群,家庭是好发场所,植物性食品是好发食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诺如病毒是主要致病微生物.需加强相关人员培训,进一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还应扩展监测工作形式,扩大监测面,开展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药店腹泻药品销售状况调查,将监测工作扩展至乡、村医疗机构.

    作者:王三桃;史一;王尚敏;李雪原;张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病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方式需求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慢病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电话随访方式需求情况,为提高患者出院后的康复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2015年1 月-2016年12月出院的260名慢性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方式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254份有效问卷,选择电话随访的为186名患者,占73.23% (186/25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患者电话随访需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及疾病种类患者需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为出院后的慢性病患者延伸进一步的护理服务.因电话随访简捷、实用、成本低,成为基层医院护士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主要方式,尤其适用于年轻及文化程度高的慢性病患者.电话随访可使出院后的慢性病患者掌握自我康复技能和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从而维持病情稳定,延缓、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电话随访是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方法,可以更好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吸毒人群HIV合并HC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免疫学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云南省吸毒人群HIV合并HCV感染人群接受HIV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学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7-11月,在昆明市和大理州内的9家机构,包括7家美沙酮治疗门诊和2家强制戒毒所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开展横断面研究,调查HIV合并HCV感染的吸毒人员610例,回收有效问卷5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3%.结果 581例调查对象以男性、中年、未婚或离异、汉族、低文化程度和低收入人群为主.抗病毒治疗比例为74.4% (432/581),年龄<50岁或病程为6~8年的治疗人群末次基线CD4+T细胞计数平均值高于未治疗人群(P<0.05).接受HIV抗病毒治疗的432例中,有22.5%(97/432)的调查对象免疫学失败.对581例调查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常居地、机构、是否知晓HIV、病程、基线CD4+T细胞数值和治疗年限是影响免疫学失败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年限越长,越不容易发生免疫学失败.结论 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吸毒人群HIV合并HC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及时、长期接受HIV抗病毒治疗更不容易发生免疫学失败.

    作者:谭婷;陆林;黄丽花;陆梅泾;陈志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安定区2015-2016年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定西市安定区2005-2016年法定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流行趋势,为实施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通过发病率线形回归模型,预测乙类肠道传染病的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以评估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速度.结果 安定区2005-2016年法定报告乙类肠道传染病EAPC为-35.14%,总体报告发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中甲肝、未分型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戊肝发病呈上升趋势,甲肝EAPC为-93.51%,未分型肝炎EAPC为-73.02%,戊肝EAPC为44.21%,细菌性痢疾EAPC为一38.20%,报告发病呈下降趋势.乙类肠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4-10月发病高,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3.31%;年平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0∶1;发病年龄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结论 2005-2016年定西市安定区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下降趋势明显,但仍面临戊肝发病逐年升高等问题.为控制乙类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除了医疗机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如采取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相应疫苗的接种、改善居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食品卫生意识等综合措施,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罗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情报筛选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目的 围绕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的情报需求,梳理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筛选机制.方法 将文献分析及例证法情报学相关理论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提炼核心指标,简化风险评估结构化思维,进而建立情报筛选机制.结果 该机制运转包含情报收集、预估、分析、报告产出和情报指挥五个层级,层级间配合紧密灵活,强化指挥全局指导功能.该机制工作内容含情报源建立与评价、情报预评估、情报筛选分析、情报转化分析和情报数据库的建立,在情报流转过程中分级嵌入质量控制,据此初步构建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情报筛选机制的框架.结论 该机制实现了筛选和甄别公共卫生事件价值情报的目的,其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公共卫生事件价值情报的应用效率,且有助于保障卫生部门的情报需求.

    作者:叶雯婧;陈彩粼;章灿明;张莹珍;洪荣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2-2017年某事业单位退休职工血脂异常分析

    目的 了解国家机关某事业单位退休职工2012-2017年的血脂异常现况,探讨改善血脂异常的生活方式.方法 2012-2017年每年对退休职工开展健康体检,检测血脂水平,统计血脂异常所占比例,采用x2检验、趋势x2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每年体检职工数为127 ~142人;血脂异常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20.61,P<0.05),男性退休职工从81.82%下降到47.54%(x2 =25.345,P<0.01),女性退休职工由72.29%降至49.38%(x2=10.373,P<0.01);退休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无性别差异(2012年x2=1.415;2017年x2=0.047),P值均>0.05;2017年60 ~ 69岁组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50 ~59岁级和≥70岁组(x2=13.095,P<0.05).结论 该单位退休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呈逐年降低趋势,但仍不可轻视,应重点关注60~69岁组退休职工的血脂情况;单位需加强退休职工体检后的健康跟进和健康教育,定期开展上门随访,关爱退休职工身心健康.

    作者:吴萍;李信和;史金晶;孙若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国东北S市和西南T市居民饮水摄入量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东北S市和西南T市居民饮水摄入量情况,为进行饮用水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参数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冬夏两季,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中国东北S市和西南T市随机选取18岁以上的成人居民进行饮水摄人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自填式日志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居民饮水摄人情况.结果 S市和T市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来源是自来水,并以饮用开水为主(74.1%).日均饮水摄入量中位数为1 495mL,其中直接饮水摄入量为1 042mL,间接饮水摄入量为408mL.饮水摄人量夏季(1 673 mL)高于冬季(1 351m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9.337,P<0.01);饮水摄入量男性(1 590mL)高于女性(1 4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49,P<0.01).BMI指数不同的各组人群之间日均饮水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97,P<0.01),且随着BMI指数升高,日均饮水摄入量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S市和T市的居民日均饮水摄入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因素条件下的情况.

    作者:吴茜;叶必雄;张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大白鼠中汉坦病毒的分子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实验用大白鼠感染汉坦病毒(HV)的型别和分子特征,为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携带HV类型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50只实验用大白鼠,取鼠肺,经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有一份鼠肺HV抗原阳性,进行病毒分离和RT-PCR初步分型鉴定之后,对病毒S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 从实验用大白鼠中成功分离到一株HV,编号DB08028,其S基因全长1777 nt,TA含量丰富,编码N蛋白的ORF起始于43 nt,终止于1332 nt,编码的蛋白长429 aa,符合SEO型编码.S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DB08028与汉城型(SEO)同源性较高,与汉滩型(HTN)等其他病毒同源性较低,其中与BjHD01的同源性高,与黑龙江早年褐家鼠分离株SC106和pf26的同源性也相对较高,N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进化树分析表明,DB08028位于SEO型病毒所在支系,与BjHD01接近,其次是黑龙江省褐家鼠分离株SC106和pf26,体现了一定的宿主依赖性和地理簇集性.结论 实验用大白鼠携带SEO型HV,与黑龙江省褐家鼠携带的HV属同一型别,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

    作者:陈淑红;胡泉博;华华;杨明;周广恩;李冀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