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杰;蔡顺祥;刘建兵;皮琦;朱红;陈莉;张卫红
目的 了解曲靖市人口性别结构现状.方法 通过收集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应用人口学理论对曲靖市9个县(市)区的人口性别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曲靖市人口性别结构的特点、形成机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措施.结果 全市人口性别比总体偏高,人口性别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因素影响较大.结论 消除重男轻女意识,提高妇女地位,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陈习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永恒课题,是现代化疾控建设的政治保障和必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环节,分析近年来中心作风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查找作风建设存在的不足,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实质和内涵,并通过三步探索和研判,从教育引导、制度建设、执行落实、群众满意、监督考评五个角度具体思量,系统化形成与无锡疾控发展相适应的作风建设长效管理模式.
作者:顾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潍坊市2013年基层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对潍坊市95家基层医疗机构的49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消毒后的卫生手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结果 共调查495名基层医护人员,其中医生247名,护士248名,手卫生消毒合格率为66.5%.医生手卫生消毒合格率为70.0%,护士为62.9%,县级医院、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护人员诊疗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率为35.4%,低于诊疗操作后58.4%,诊疗操作前和诊疗操作后,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护士,诊疗操作前后四类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护人员在第二、三季度的手卫生依从率高于第一、二季度.结论 基层医护人员普遍知晓手卫生的重要性,但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低,需进一步加强手卫生观念,提高手卫生消毒合格率和依从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几率.
作者:邵建波;刘德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平凉市城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评估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平凉市城区两个接种点,入户调查60名0~6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漏种情况,非入户调查60名0~6岁流动儿童及接种情况,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凉市城区0~6岁儿童免疫规划各类疫苗初免接种率为88.33%,复种免疫接种率为46.34%,常住和流动儿童初、复种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x2-7.614、P< 0.05;校正x2=4.084、P<0.05),常住和流动儿童复种漏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9,P>0.05);常住儿童持证率为100%,流动儿童持证率为84.78%,常住儿童持证率高于流动儿童持证率,儿童年龄、地域分布与儿童流动性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352,P>0.05).结论 预防和控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在提高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应不断优化免疫策略,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各类疫苗接种率,尤其要加强儿童流动性较大的城区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作者:姚春丽;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社区卫生人员急救技能掌握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温州市社区从事卫生工作的人员440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220名、护士160名、技士60名,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技能考核的形式,统计440名医护人员得分情况.结果 社区卫生人员的急救知识来源主要为学校占64.55%,而由培训所得仅占8.18%;在急救知识掌握得分上,医生评分显著高于护士和技士(F=2.41,P<0.05);在急救理论知识需求评分上,医生>护士>技士,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13,P<0.05);在急救技能评分上,医生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护士、技士(F=2.957,P<0.05).结论 社区卫生人员其急救技能掌握情况较不理想,需建立起有效的培训、考核机制,并分层次进行急救知识以及急救技能的训练,保证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对于急救技能的掌握.
作者:王海虹;黄国永;瞿建闪;黄志红;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嘉兴市农村地区肺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探讨相关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方式对嘉兴市第一医院18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从事农业生产工作10年以上的农民)进行调查,列为观察组.按照1:1匹配方法选取该院同期住院非肿瘤患者(从事农业生产工作10年以上的农民)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婚育史、饮酒、吸烟、燃料及居住环境、肿瘤家族史等.结果 调查发现,吸烟、常吃烟熏食物、油烟接触、农药接触及易怒为农村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较多食入蔬菜、水果为农村农民肺癌保护性因素.结论 农村肺癌发病影响因素较多,但常吃蔬菜水果及保持愉悦心情可避免或减少肺癌发生.
作者:田陈红;朱丽萍;缪巧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武威市2004-2013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武威市2004-2013年细菌性痢疾监测数据、菌型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武威市2004-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总发病率为35.45/10万,其中男性为43.35/10万,女性为27.12/10万,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发病集中在每年的7-9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为204.93/10万,农民、学生也是高发人群,其发病占所有发病的30.46%和15.53%;三县一区间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俨<0.05);武威市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菌群,优势菌群发生频繁的变迁;流行菌株普遍耐药,对四环素、利福平、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荼啶酸六种抗菌素的耐药率在74%以上,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钠耐药率上升较缓慢,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 2004-2013年武威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有下降趋势,但是流行菌株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且耐药性普遍,因此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作者:宣昊;李兴斌;陈燕;梁莹;张宏山;吴玉瑕;李秀梅;李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科患者治疗及康复管理中实施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老年骨病患者265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2014年5月-2015年5月的1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并给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病房管理满意度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病房管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优质管理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病房管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建圆;洪健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实施新碘盐标准前后孕妇的碘营养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将顺义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0名孕妇,共200人进行尿碘水平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2006)测定尿碘含量.结果 近5年顺义区孕妇尿碘水平呈下降趋势,实施新碘盐标准前后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3.4μ g/L和129.0μ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01,P<0.05);城区孕妇尿碘含量在食用碘盐含量标准调整前后中位数分别为156.8μg/L和128.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11,P<0.05),农村孕妇的尿碘在食用碘盐含量标准调整前后中位数分别为180.5 μg/L、12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56,P<0.05).孕早期孕妇尿碘含量在食用碘盐含量标准调整前后中位数分别为221.3μg/L、136.6μ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6,P<0.05),孕中期孕妇尿碘含量在食用碘盐含量标准调整前后中位数分别为164.5μg/L和13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3,P<0.05).孕晚期孕妇尿碘含量在食用碘盐含量标准调整前后中位数分别为175.9μg/L、123.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20,P<0.05).结论 食盐碘含量调整后,顺义区孕妇尿碘水平有所下降,应继续加强对全区孕妇尿碘水平监测,在该人群坚持食用合格碘盐的同时,还应适当食用富碘的海产品.
作者:李长青;宋士勋;马玉欣;吴殚;石玮;张松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010-2014年宁海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规律.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5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和发病时间等一般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病毒RNA.结果 (1)每年5-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期,其中5月占23.05%,6月和7月分别占17.97%和15.23%.(2)城乡结合部发病人数多,占55.08%;其次为郊区26.17%,城区18.75%.(3)男女发病比例为1.42:1,且87.11%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3岁以下幼儿占61.33%.(4)职业分布中,79.69%为散居儿童,其次为托幼儿童,占12.50%,学生占5.47%,其他占2.34%.(5)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64.84%,阳性患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oxA16)病毒感染为主,分别占28.52%和21.87%.结论 5-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期,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患者多以EV71和CoxA16病毒感染为主.
作者:孙坚;童其田;黄美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沙洋县黄山社区35岁以上居民1 958人.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及自报方式确认慢性病.结果 慢性病患病率为35.55%,其中高血压为18.28%,脑血管病为5.47%,冠心病为4.55%,糖尿病为4.09%,肿瘤为1.69%,慢性肺部疾病为1.48%.24.56%慢性病患者有合并多种慢性病的特点.慢性病患病与文化程度、年龄、体重指数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应针对社区不同年龄、性别等特征及不同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重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干预,进行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作者:李群霞;郑玉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possion检验、Cox-Stuart[1]升降趋势检验,对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佛山市平均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高于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全市、非户籍和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2004年的34.77/10万、50.98/10万和23.91/10万降至2013年的10.73/10万、11.22/10万和9.86/10万,降幅分别达69.10%、78.00%和58.76%,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12、-0.15和-0.09,其中2004-2009年全市、非户籍、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21、-0.19和-0.25.2004~2013年全市和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4~2013年佛山市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高于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孕产妇,降幅明显.2004~2009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快.
作者:梁颖;吴雪丽;罗伟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目前在医疗资源分配上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分配不均和浪费共存现象,该现象一直制约着中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采取措施对医疗资源的分配优化是迫在眉睫的[1].而影像医疗业务直接依赖于影像信息,不受地域和地理位置的制约.并且在21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兴起了一批跨地域、跨学科、跨机构的企业级区域影像系统.在国内对区域影像系统的应用,也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渐成熟.在区域影像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在其满足机构件影像信息互通、互联及集中存储等业务中,区域影像系统均发挥出了其对类似工作的胜任性和优越性.然而对于区域影像系统应用于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使用的优越性.但是,实际落实建立区域影响系统对于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是一项长期、复杂、庞大的艰巨任务.
作者:柏青;苏夏伟;褚春燕;包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锦州市某大型宾馆的水质进行抽样调查,在空调冷却塔水样品中分离检测出嗜肺军团菌.方法 对采集的水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嗜肺军团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血清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并对水样本和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荧光PCR检测.结果 水样品培养后菌落形态符合嗜肺军团菌特征,血清凝集反应、水样本和分离的菌株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对锦州地区嗜肺军团菌的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方面积累了经验,为军团菌的应急防控提供快速检测支持.
作者:刘芳芳;周大宇;赵晓辉;孙佩龙;白梅;张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情况,同时对其与感染妇女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 入选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658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样本分为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乳头瘤样病变和宫颈癌6个组别,分别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HPV感染总例数为359例,总感染率为54.6%,其中宫颈癌感染率85.3%,HPV感染总例数为359例,总感染率为54.6%,其中宫颈癌感染率85.3%,顺位为第一,除与乳头瘤样病变感染率比较无差异外(ef=0.80,P>0.05),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率低的为慢性宫颈炎占41.9%,除与慢性宫颈炎、CINⅠ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ab=2.01,P> 0.05x2bc=1.35,P>0.05).高危感染中乳头瘤样病毒感染构成比高为慢性宫颈炎占36.29%(90例),其次为宫颈癌27.02%(67例),乳头瘤样病变低0.81%(2例);低危感染中感染乳头瘤样病毒高为慢性宫颈炎55.22%(37例),宫颈癌感染构成比仅为1.49%(1例);混合感染中CIN Ⅰ感染HPV的构成比低为4.55%(2例),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均为29.55%(13例).在高危亚型中构成顺位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其他31.87%,HPV16感染率为21.51%,HPV58占13.15%;低危感染中顺位排在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HPV 6(29.85%)、HPV 11(28.36%).结论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率有关,且与高危型感染有明显相关性,而乳头瘤样病变则可能与低危型感染有明显关系.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湖北省独立血防机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问题.方法 对湖北省29个独立血防所人员结构、人才引进、设备配备及实验室建设进行定量、定性比较分析.结果 29个独立血防所实际共有在职人数1 7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 428人,占在职人数的81.37%.具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60人,只占3.42%.人员年龄分布以35~ 45岁为主,为901人,占51.34%;这些血防机构人员学历明显偏低,本科及以上173人,只占9.85%.从事公卫年限在10年以上的人员超过了60%.在编部分专业人员转为了行政工勤人员,行政工勤人员所占比例在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从事公卫年限与专业人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近5年来独立血防所在主要设备上配备覆盖率较低,实验室建设发展缓慢.结论 借助于政府提供的各项制度,加快独立血防所改革,以期达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作者:李凯杰;蔡顺祥;刘建兵;皮琦;朱红;陈莉;张卫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确诊梅毒患者患病后的就诊延误情况和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梅毒控制策略和调整梅毒知识宣传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黑龙江省性病防治中心性病门诊新确诊的所有320例梅毒患者进行面对面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出现梅毒相关症状的就诊行为和性生活情况.采用r检验对患者就诊和性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320例调查对象中81.3%的患者年龄在21~4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0.93.有224例患者出现梅毒相关症状后10天以上就诊,占70%.出现梅毒相关症状后继续有性生活者占54.06%,其中多性伴侣者占20.81%,出现梅毒相关症状后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35.26%.结论 梅毒患者首诊延误情况普遍存在,梅毒患者求医行为需要引导和促进.患病后性行为,尤其是无保护性行为较多见,存在着传播梅毒的潜在危险.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梅毒等性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强化.
作者:谢艳光;房宏霞;蒋志坚;赵延明;金薇;王晓杰;朱长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从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和卫生资源利用等五个方面对黑龙江省2012-2013年卫生服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吉林省和辽宁省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东北三省2012-2013年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近年来卫生服务发展迅速,但是仍存在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医护比配置不合理、医疗机构患者的人均诊疗费用较高和药品所占比重大等问题.结论 黑龙江省应该拓宽卫生筹资渠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努力开发卫生人力资源,合理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作者:李和伟;王晶;刘师嘉;孙莹;李炜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食品中金属污染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3-2014年湖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随机抽取荆州市17大类食品共691份样品进行铅、镉、总汞和铝的检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4年监测691份样品,铝、铅、镉和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99.0%、82.31%、75.04%和42.81%.合格率分别为100%、95.26%、99.37%和98.42%.结论 2013-2014年荆州市售食品中金属污染状况总体不严重,不同食品受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对超标严重的蔬菜类、甲壳类、禽内脏等食品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市民吃到安全的食品.
作者:董四平;胡静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揭示中国东西部汉族大学生体质差异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文献资料法和加权平均值数理统计法,将1985年和2010年两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东部和西部汉族大学生体质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此两个时期,东部大学生身高、体重及东部城男大学生胸围高于西部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东部大学生肺活量优于西部大学生.东、西部大学生身高、体重及城女胸围均增加,且东部增幅大于西部,男大学生胸围均减小且东部减幅小于西部,东部乡村女大学生胸围增加而西部减小;所有大学生肺活量、50米跑、耐力跑和引体向上呈下降趋势,东部下降幅度和速度高于西部;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呈提高趋势,西部立定跳远提高幅度和速度高于东部,而仰卧起低于东部.结论 东部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优于西部大学生且呈拉大趋势,而身体素质差距呈缩小趋势,并且西部大学生部分身体素质逐步反超东部大学生.
作者:李国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