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共青团工作现状分析

郭芳;杨雷

关键词:医院, 共青团工作, 调查
摘要:如何做好医院共青团工作,发挥团组织的青年先锋作用,作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医院建设中有所贡献,是医院团组织应考虑的问题.而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认真调研医院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对策.为此,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针对青年职工对医院团组织的认知状况、团活动开展的看法及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为今后医院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木桶理论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通过引用木桶理论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按照著名的木桶理论,医院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认知行为、场所设置、收集运输、移交登记、标识标志、职业安全、清洗消毒、监督管理等板块着手,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做长做紧.结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医疗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实现全程无缝化管理.结论 箍好一个无缝衔接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木桶,建立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

    作者:沈旭军;屠晴静;韩利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淳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干预效果观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数量日益增加,流动也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已成为当前免疫预防接种率主要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也成为当前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从2004年起,高淳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为了解这些干预措施效果,进一步探讨相应管理对策,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对2004年和2010年辖区内12~48月龄的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赵胜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卫生人力资源及服务能力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省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村医培训情况及服务能力,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村医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中缅边境2个县的村医进行问卷调查及技能操作测试,对部分村医及县卫生局管理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被调查的134名村医中,中专学历占75.4%,取得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者占8.9%,接受过专题培训者82.8%,过去一年累计培训时间平均为18天,基本技能操作测试平均成绩为3.5分,合格率为32.8%.结论 2县村医数量不足,基本卫生服务能力弱,亟待补充村医数量、改革村医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以提高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卫生服务质量.

    作者:徐世红;高细玉;李燕;章扬杰;王晓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敦化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

    为了解服务场所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开展有针对性艾滋病防治工作,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艾滋病的发病情况,为敦化市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3月-2010年11月先后对敦化市276名女性性服务者进行问卷调查.

    作者:姜殿红;王玉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例疑似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调查

    2011年12月7日,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告知达州市开江县送检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标本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达州市疾控中心接电话后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同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派出专家组赴现场.会同8日赶到的省专家组一起核实诊断,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该病例是达州市开江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26日报告的一名患儿,其粪便标本检测到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的VPI区6个核苷酸变异.

    作者:胡小琦;刘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消毒供应室是基层医院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1-3],是医院运作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基层医院功能的正常发挥.目前国内部分基层医院在消毒供应室的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医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 主要问题1.1 部分领导认识不足由于消毒供应室不产生直接效益,而且投入较大,又没有明显的效益产出.在当前基层医院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单位领导对于消毒供应室的投入较为谨慎,甚至是能拖就拖,导致部分基层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建设先天不足.

    作者:朱剑琴;楼淑芳;王文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平顶山市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和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状况,提供防制食品化学性污染科学依据.方法 每县(市)、区抽取城区和乡镇3~5个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按照拟定的食品类别及数量,进行采样、送检.结果 共采集14类757份食品样品,检出超标样品59份,超标率为7.8%,农村超标率显著高于市区超标率(x2=4.314,P <0.05).结论 主要食品(粮、肉、蛋、蔬菜等)污染较重,次要食品(茶叶、乳制品饮品等)污染较轻,日常加工食品污染较重,农村食品污染明显高于城市.要从源头、从日常生活中防制食品重金属及化学物质污染.实现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有效监管,防止食品污染及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作者:王孝文;郭晏强;张国昌;马广周;王芳;余根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南宁市市售面制食品铝污染状况分析

    面制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其食品安全状况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铝是一种有害金属元素,过量的摄入会影响人体中钙、磷的代谢,扰乱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和骨质疏松,增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1,2],铝含量超标是目前我国面制食品中主要的安全问题之一.为了解南宁市市售面制食品的安全状况,2009-2010年开展了南宁市市售面制食品铝污染状况监测.

    作者:施向东;卢洁;陈少芸;龙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突发事件中吹扫捕集GC/MS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如除草剂、芳香烃、卤代烃等会渗入地下水层,对环境破坏很大,可造成中毒.因此,对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至关重要,尤其是重大的水污染事件,要求在短的时间内确定污染物的成分,为解决污染问题提供可靠地依据.与其他前处理方法相比,吹扫捕集法具有提取效率高、灵敏度高、取样量小、污染小等优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未知有机物,可同时达到定性定量的目的[1].

    作者:孙晓红;罗侃;刘彤;于波;陈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信阳市浉河区2010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浉河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其报告52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中的33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感染途径以蜱叮咬传播为主,占13.46%;35~79岁者占发病的88.46%;病死者多在发病8天内死亡.结论 信阳市浉河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蜱叮咬传播为主,有蜱接触史,35~79岁人群易感;对疑似病例及早使用抗生素,为避免出现并发症等采取经验性治疗,84.62%的病例痊愈出院.

    作者:葛显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11年太原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太原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制定减缓老年人认知损害,提高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5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太原市3个城市社区的29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290名老年人中,认知功能障碍者260人,检出率为89.66%.量表的6个领域中,单项回答或者操作不正确的所占比例:短期记忆为94.1%,视空间领域为92.8%,执行功能为98.6%,注意力为89.3%,语言功能为96.9%,定向力为71.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城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为年龄、教育水平、经济来源、生活情况、听力、血糖,即年龄越大、文化程度低的、经济来源依靠子女的、与儿女共同生活的、听力差的、血糖高的老年人,其认知能力较低.标准偏回归系数:年龄为-0.288,文化程度为0.366,经济来源靠子女、靠自己和子女分别为-0.115、-0.126,与儿女同住为-0.124,听力为-0.148,血糖为-0.102.结论 城市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单项回答或者操作不正确者所占比例较高的是执行功能、语言功能、短期记忆.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认知能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安建华;宋平平;王晓成;高彩虹;余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青海省疾控中心10年国内发表学术论文计量分析

    医学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直接的产出形式之一,是记录医学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1],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志.对揭示本单位研究领域科学生产的组织结构、交流活动情况、学术水平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2].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3],对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青海省疾控中心)2001-2010年在国内医学生物学及预防医学卫生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了解中心科研实力和科技队伍状况、以及科技产出力及影响力,为本单位科研管理、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4].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起由Ⅵ型D群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病例调查

    目的 探讨沙门氏菌Ⅵ型D群菌株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分析,为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卫生学调查与采样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等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有380人就餐,其中食物中毒26人.15岁以下儿童35人,发病4人.60岁以上老人34人,发病8人.就餐人员进食罹患率分别是,凉拌猪头肉33.2%,凉拌豇豆31.6%,凉拌白砍鸡13.1%,其余进食罹患率均小于10%.结论 就餐人员食用了被沙门氏菌Ⅵ型D群菌株污染凉菜而引起该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王代良;吴娴;陈冲;李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06-2011年辽宁省疾控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调研

    2005年起,辽宁省卫生厅为提高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水平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思想、作风、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探索出既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又适应辽宁特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工作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目标是建立一系列合理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及工作评价体系,努力建成政府尽责、部门配合、疾控机构不断完善的规范化的工作体系.

    作者:游弋;吴晓芳;刘茹;杨宗华;刘晓楠;郭军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黑龙江省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981年,在美国首次正式报道发现艾滋病(AIDS),从此拉开了人类社会与艾滋病病毒(HIV)斗争的序幕[1].男男性行为者(MSM)指过去一年内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的男性.由于其特殊的高危性行为,在许多国家都是HIV重要的高危人群.据估计,中国MSM人群中HIV感染者占总感染者的比例,从2005年的0.4%上升到2007年的3.3%[2].为了解黑龙江省2010-2011年MSM人口学、血清学和行为学信息等,分析该人群艾滋病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为黑龙江省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闫世春;赵亚双;李一;惠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思考

    目的 探讨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措施.方法 对县乡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探索性建议.结果 县乡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制度不健全.结论 必须通过“创新机制、转变职能、增加专项投入、建立专门的卫生应急机构和服务设施”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着力加强县乡级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增强卫生应急人员综合素质与技术理论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或提升县乡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应急能力.

    作者:易绍海;罗良德;徐成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特殊用途、进口化妆品销售环节移动执法工具的应用

    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怯斑、防晒的化妆品,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取得批准文号才能生产和销售.进口化妆品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取得批准文件才能进口并销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殊用途、进口化妆品已越来越走进人人们的生活,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制售的伪劣化妆品牟取暴利、损害消费者健康事件,化妆品卫生监督执法亟待加强.

    作者:邵立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06-2010年温岭市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近5年来温岭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特征,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年来温岭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40岁以后发病率及死亡率迅速升高.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和乳腺癌,死亡率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食管癌.结论 恶性肿瘤的预防及控制应以中老年人群为重点,需大力开展社区防癌知识普及教育.

    作者:王嫽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借助信息系统建立传染病漏报监控机制的探讨

    目的 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控制传染病漏报.方法 利用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对需要传染病报告的病例进行即时提醒,通过传染病相关的疾病诊断和医技科室报卡信息自动校核发现漏报,建立漏报自动监控机制.结果 通过传染病相关诊断、医技科室传染病相关阳性结果与已报卡传染病病例的自动核对筛查,达到发现漏报并要求限期上报传染病漏报病例.结论 传染病漏报监控机制能有效减少传染病漏报.

    作者:张伟阳;钟初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医院收集2007-2009年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资料,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采集儿童静脉血2ml,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结果 共调查158例HBsAg阳性产妇,其中乙肝大三阳占35.44%(56/158);孕晚期接种HBIG占22.29%(35/158),婴儿出生后母乳喂养占58.86%(93/158).158例儿童中出生后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0.50%(143/158),乙肝疫苗接种率100%,其中接种5ug乙肝疫苗占97.47%(154/158),接种10ug乙肝疫苗占2.53%(4/158).检测158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6.96%(11/15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56.33%(89/158),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70.25%(111/158).母亲是否大三阳与乙肝母婴阻断是否成功有关(连续校正x 2=5.538,P=0.019).结论 母婴传播仍然是乙肝重要传播途径,其主要因素影响是母亲乙肝感染状况.

    作者:单芙香;程锦泉;赵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