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萝北县针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救治原则

梁琦;贾志欣;史本兴;左江涛;栗波;邓乐民

关键词:
摘要: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世界卫生组织曾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至六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由于县级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防治力量和经验相对不足,将面临到更大的压力和考验.萝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不同阶段制订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及措施,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黑龙江省2009年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评估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医疗卫生机构5 053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82家,二级医疗机构275家,乡镇卫生院5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7家,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个体诊所)3 463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27家,采供血机构34家.1.2 方法统一制定监督内容和检查表,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地市执行;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数据收集、汇总、统计;以书面形式反馈检查的有关情况.

    作者:闫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宁波市199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全面了解宁波市199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发病,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1-2010年的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发现1991-2010年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是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肺结核及梅毒.死亡率相对较高病种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死率相对较高的是狂犬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有下降趋势的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肠道传染病及出血热.有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主要为性病、麻疹、猩红热、疟疾及肺结核.结论 应将有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列入宁波市今后一段时期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程志华;许国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石家庄市中学生饮食习惯与运动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中学生饮食习惯与运动状况,为在中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除进行整体分析外,增加男女生对比分析,并首次对住校生与非住校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饮食不良习惯,住校学生运动量明显低于非住校生.结论 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生活习惯应从孩子抓起,建议在中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改变中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

    作者:任永红;刘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噪声对选煤工人健康影响的对照分析

    目的 了解选煤作业噪声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以某选煤企业578名噪声暴露工为接触组,以长治市不接触噪声的某校235名教职员工为对照组,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对两组员工进行神经衰弱症候群、高血压、心电图、纯音听力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触组神经衰弱、高血压、心电图、纯音听力等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6.19% 21.97%19.38%38.4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04%12.34%10.21%15.74%),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74.17、9、99、10、7、39.53,P值均<0.011.结论 长期接触噪声不仅影响工人的听觉系统,而且对人体神经、心血管系统有害.

    作者:郭旭;韩青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厦门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厦门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医疗救治体系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厦门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管理基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医疗急救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风险沟通能力等6个方面.结果 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发展较为均衡,但在应急能力建设的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各医疗机构开展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种类及各类毒物的检测能力亟待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和风险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厦门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初步形成,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应继续增加应急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作者:申锦玉;牛建军;陈敏;荣飚;张怡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血中铅的方法改进

    目的 对血中铅的酸脱蛋白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改进.方法 血样经过酸脱蛋白后,采用磷酸二氢铵作为基体改进剂,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上清液进样分析.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0~400μg/L,相关系数r=0.9992,回收率为86.6%~101.2%,RSD为1.6%~4.9%.结论 该法消除了复杂基体的干扰,检测结果准确,适用范围广.

    作者:张瑛;刘素华;曾若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黑龙江省梅毒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黑龙江省梅毒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09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7 463例,死亡9例,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6.70/10万上升到2009年的18.57/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22.31%,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梅毒防治工作,控制艾滋病流行已刻不容缓.

    作者:韩晶;金慧心;蒋志坚;王卫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主要病原,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0年(1~7月)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病例,比较两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聚集性疫情等特征.采集2010年40份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样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10年(1~7月)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240.32/10万,2009年同期发病率为101.6/10万.两年病例分别覆盖辖区所有街道与乡镇,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庄桥、洪塘、甬江),以散居儿童为主.两年的发病高峰从16周开始,28周以后逐渐下降.2010年RT-PCR检测样本EV71阳性率为61.3%,CoA16阳性率为25.8%,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率为12.9%.结论 江北区手足口病发病全年均有,夏秋季为流行高峰,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2010年江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作者:徐奋奋;蔡颖;陆毓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0家医学社团工作人员吸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10家医学社团工作人员对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控烟干预活动方案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基线结果和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10家医学社团工作人员的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10家医学社团工作人员现在吸烟率为14.6%.其中男性现在吸烟率为46.3%,女性现在吸烟率为0.6%,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11支.51.3%的工作人员自报在工作场所有被动吸烟暴露,95.2%的吸烟者自报有时或经常在上班时吸烟.77.3%的工作人员认为烟中的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84.3%的医学社团工作人员支持室内全面禁烟.结论 大部分医学社团都开展了控烟相关工作,且工作人员对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认识较高.但仍有46.3%的男性工作人员吸烟,吸烟者在上班时吸烟现象常见.应加强医学社团控烟能力的建设,并积极开展控烟知识和技能培训.

    作者:刘霞;张晶晶;刘召芬;姜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浅述网络学习平台在党建工作中的运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不仅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更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为了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求,更好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了党员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党员学习园地,在网络学习平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者:谭海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浅谈影响结核病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

    目前,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着重在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但是,自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却不很理想.因此,了解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建明;王喜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患儿EV71的检测及分离鉴定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患儿感染EV71的情况,为科学防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接种于RD细胞,出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运用RT-PCR方法,EV71引物检测样本和细胞培养物上清.结果 标本直接用RT-PCR扩增,阳性率为30%(6/20),细胞培养后出现CPE的阳性率为45%(9/20),培养后经RT-PCR扩增阳性率为70%(14/20).结论 病毒分离和RT-PCR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肠道病毒EV71的检出率,RT-PCR方法可以满足病毒流行期间同时处理大量样本的需要.

    作者:刘芳;陈淑红;陈露菲;张静;李冀宏;孟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试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防范体系建设

    1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理论与应用保障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责任,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减少食源性疾患、强化食品安全体系等方面不断探索.关贸总协定(CATF)(即WTO 前身)在1986-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通过的<实施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IS),第一次以国际贸易协定的形式确认了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建立合理的、协调的食品规则和标准,并对食品中存在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对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实施风险评估.

    作者:陈有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哈尔滨市60岁以上老年人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老年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8-2009年在哈尔滨市各区、县(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的老年结核患者中,按每单位10%的比例抽取符合选取标准的病例200例作为本次病例组研究对象,另选哈尔滨市各区、县(市)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登记的非结核和非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2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AS8.1软件,将数据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吸烟、饮酒、居住通风条件、有无密切接触者、月人均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性别、吸烟、居住通风条件、密切接触史、月人均收人为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吸烟、居住通风条件、密切接触史、月人均收人为老年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今后在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治措施时应把上诉因素作为重点加以考虑.

    作者:赵晔;张莹晖;范丽珺;邓墨瑶;赵楠;孟庆丽;王滨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分析

    2009年4月25日~6月17日, 萍乡市安源区某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GB17016-1997<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2 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由安源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对病例进行询问核实调查,填写个案信息,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王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试论服务行业乙肝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乙肝携带者是潜在的发病者及传染者[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共同目标就是预防疾病促进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此,依据近年长春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乙肝携带监测结果,探讨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作者:聂英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速冻水产品卫生标准探讨

    目的 针对市售速冻水产品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为制订国家速冻水产品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样监测市售生产的9个品种速冻水产品419份样品,根据其生物特性,卫生状况及国家现行相关卫生标准要求,确立5个指标内容,即:挥发性盐基氮(VBN);汞、无机砷、六六六、滴滴涕;组胺;铅;细菌微生物等.结论 速冻水产品卫生适用标准建议为(生食水产品除外):挥发性盐基氮(mg/100 g)≤25.0;六六六(mg/kg)≤2.0;滴滴涕(mg,kg)≤1.0;铅(mg/kg)≤0.5;组胺、鲐鱼(mg/kg)≤100;其他鱼类(mg/kg)≤30;无机砷(mg/kg)按国标GB4810执行,汞(mg/kg以Hg计)按国标GB2762执行.

    作者:高秀君;冯志田;赵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萝北县针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救治原则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世界卫生组织曾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至六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由于县级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防治力量和经验相对不足,将面临到更大的压力和考验.萝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不同阶段制订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及措施,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作者:梁琦;贾志欣;史本兴;左江涛;栗波;邓乐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为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月,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问卷,对济南市辖区所有的2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比为1∶0.88;临床医师与公卫医师比例为13.38∶1;社区医师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通过资格考试的比例分别为42.24%和0.50%.结论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护士与公卫医师配置不足,全科医学培训有待加强.建议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莹;马金姝;阮师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9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1].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于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2].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2010年常熟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的监测资料.1.2 报告程序、时间及形式各接种点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在48小时内通过网络将报告卡上报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调查开始后3日内初步完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3].

    作者:姚伟忠;邹新宇;邵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