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红;李长勇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食源性疾病,特别是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风险评估作为有效的评估食品安全的工具,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本文针对风险评估在乳制品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哈尔滨市原料乳进行致病菌筛选和分析,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缩写S.aureus)为原料乳中的特征性致病菌,并对该菌进行了危害识别以及危害特征描述的研究.为今后原料乳和乳制品中病原菌的风险评估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科学基础,进而为乳制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闫军;遇晓杰;苏华;张剑峰;谢平会;薛成玉;董锐;高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东城区初步对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建立了传染病防控体系,降低了宾馆发生传染病流行的风险,保障了奥运会期间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作者:黄辉;张海艳;戴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卫生监督人员依法行政行为,提高行政监管效能,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一直积极探索和实施绩效管理,根据机构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调研、讨论、修改,制定了<落实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形成了<基础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卫生监督稽查实施细则>和<现场监管效果评估实施细则>等相关配套制度在内的一整套绩效考核方法、方案和评分标准.绩效管理的实施在提高卫生监督工作质量和管理绩效上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定弊端.文章介绍了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绩效考核的主要做法,分析不足,提出了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卫生监督机构内部绩效评估机制,供其他卫生监督机构参考.
作者:彭芳;张顺;徐文;高琴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规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理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程序,使调查工作能够快速反应、高效运作,全丽查明事件的真相,迅速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及时消除事件引起的不良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本次探讨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将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过程分为常备期,接报期,现场调查期,制订和执行控制措施期,报告、总结和交流期等五期,分别阐述在各个时期中调查处理工作的程序和重点,既使得各个调查时期重点突出,又使各项工作能够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调查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作者:谢伟光;张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常熟市城乡居民慢性病的现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于200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2 443位居民进行个人健康情况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结果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50.58%,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并伴有城乡和性别差异,女性居民贫血患病率高于男性.多因素Logislic回归分析显示:城镇、进行体育锻炼、不吸烟是慢性病的保护性因素,OR(95%CI)分别为0.63(0.49~0.81),0.65(0.49~0.86),0.54(0.38~0.77);女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向心性肥胖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39(1.15~1.68),2.42(1.96~2.99),2.73(1.51~4.92),3.86(3.0~4-4.91).结论 常熟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与管理、对青少年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沈明珠;王冬月;吴叶;闻伟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现状1.1 法律法规保障随着<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作者:潘松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绩放评估是控制和改进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数据包络分析在公共卫生系统组织绩效评价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简要回顾,总结数据包络分析应用的相关信息,探讨数据包络分析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应用,以期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DEA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从而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绩效评价提供管理工具和决策参考.
作者:刘春燕;郝艳华;吴群红;苏华;刘景华;杨柳;韩丽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6月12日,磐安县某小学学生进食蛋炒饭半小时后相继出现以恶心、呕吐为主的中毒症状.经调查认定这为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陈大春;王晓燕;吴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现状分析1.1 职业病现状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全国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卫生部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不包括西藏自治区),2007年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 296例,其中,2007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0 963例(较2006年增加2 180例),死亡病例875例,晋期病例860例,至2007年底累计报告的尘肺病例达627 405例;急性职业中毒301起,中毒人数600人(较2006年增加133人),死亡76人;慢性职业中毒1 638例(较2006年增加555例);职业性肿瘤4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6类职业病1 047例.据2009年召开的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第四届理事会获悉,目前我国从事有毒有害生产的企业约1 600万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约有2亿人.另有资料表明,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病例、死亡人数和新发病例均居世界首位,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达1 000亿元、间接损失约达2 000亿元,职业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作者:周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双辽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为乙肝疾病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12月对双辽市所辖的公共场所所有从业人员采用ELISA法进行HBV感染状况调查.结果双辽市2009年度公共场所共有从业人员3 694人,HBsAg阳性309人,HBsAg阳性率为8.36%;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0.65%(133/1 249),女性阳性率为7.20%(176/2 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P<0.01).提示HBV感染仍属于中度流行程度,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占66.22%.结论 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较高,应继续加强卫生监督,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抓好防制措施,推行服务行业中乙肝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防止HBV感染和传播,以保护消费者健康.
作者:杨继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国HIV抗体检测主要在各级各类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疫、采供血及卫生保健等机构的艾滋病参比、确证、筛查及艾滋病检测点等检测实验室进行.常规的HIV抗体检测程序为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1].本文就如何对HIV抗体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等内容作探讨.
作者:李育芬;申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水质卫生监测的要求大大提高,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2006年版).为全面掌握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2008年5月开展了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调查工作.对各级疾控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水质检验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以及水质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刘长福;苏华;张剑峰;金洪伟;张毅;刘静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泰州市医院胃镜消毒管理现状.方法 对泰州市所有开展胃镜检查的医院进行现场检查并采样,并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家医院中,胃镜室面积符合要求的7家,设有独立清洗消毒室的4家,洗消符合规范要求的20家,干燥储存符合规范要求的22家,开展消毒液浓度自检的26家,开展消毒效果监测的24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11家,开展专业培训22家,11人对医院感染与消毒知识考核不合格,15家胃镜检测不合格.结论 泰州市胃镜消毒管理存在问题较多.
作者:李霞;张晓灵;朱发考;陈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国关于维生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和药物分析中.近几年,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多种检测方法.以维生素B6为例,目前国内现行的检测方法有荧光法、微生物法、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无论哪种方法,检测的目标都应该是一种物质--维生素B6(VB6),但查阅了相关标准和近十几年来的相关文献[1,2,3,4]发现,所检测的目标物质并不统一.在国家标准方法的制定上也有明显分歧.
作者:张旭;马景宏;赵虹;王为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接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通过提供优美的接种环境,人性化的布局和优质的服务来满足群众的需求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宁波市在门诊规范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边国林;许国章;陈洁平;马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与特点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1994年进入快速增长期.据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截止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仍相当严峻.截止2008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7.63万例,其中艾滋病病人8.23万例,累计死亡3.81万例.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态势,但在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中感染宰已很高,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二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三是艾滋病疫情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四是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1].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我国正处于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作者:吕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贺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评估控制效果,为今后制定本地区应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所获资料进行统计、评估、分析.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事件总数的68.12%、26.09%,学校突发事件占总事件的55.07%.69起突发事件得到迅速处置、有效控制和平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论 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控刻不容缓,学校公共卫生问题是卫生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应急机制,强化信息报送,开展监测预警,落实联防联控.
作者:李直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忻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为更有效地降低其发生频度和流行强度,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忻州市2004~2008年间所辖十四县(市、区)的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人口资料来源于忻州市统计局人口办公室.结果 2004~2008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 053例,年平均发病率是13.60/10万,在肠道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全市首位,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也居前列,发病率较高的县是偏关县(32.81/10万),较低的则是神池县(1.87/10万);发病集中在5~10月,以8月为发病高峰,经统计学处理,其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65.89,P<0.005);以散居儿童、学生、农民发病居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经统计学处理,其间没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5.83,0.25>P>0.1);0~10岁年龄段发病较多.结论 今后应加强对散居儿童.学生、农民的防控力度,大力宣传肠道传染病的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各级卫生机构网络直报工作,防止细菌性痢疾疫情漏报,以便更好地防控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真正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武晨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传染病疫情资料由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收集相关资料,统计整理分析.
作者:杨占清;付留杰;黄尉初;党勃;王猷金;车吉泊;张永军;李灿涌;于晓敏;杨鸿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广东省卫生厅、深圳市纪委、市政府纠风办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通知要求,于2007年4月~2008年8月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
作者:李戈怡;刘学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