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年河北省高阳县传染病疫情分析

段爽汛

关键词:传染病, 发病率
摘要:目的 了解高阳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疫情预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高阳县发病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年高阳县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107例,年发病率为345.94/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8种631例,年发病率为197.19/10万;丙类传染病5种476例,年发病率为148.75/10万.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247例、手足口病202例、痢疾61例)、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213例)、血源性传染病(乙肝312例)为主.结论 预防和控制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血源性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乙肝、肺结核等疾病的监测.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现状的思考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培训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上海市各区的体检收费标准不统一;体检与培训相关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和支持.致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出现不正常流动,处于防病重点年龄段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很少接受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和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其关键是缺失了对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职业上岗培训和执法督查.所以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要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制定统一的全市体检培训价格,明确规定不得跨区体检,加大执法督查力度,加强对法定体检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定体检医疗机构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观念更新、主动进取和多方协作.除做好法定体检、培训工作外,并逐步开展健康管理探索和实践.

    作者:尹清菊;张亚锋;过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四川省疾控系统视频会商系统的建设与现况

    目的 了解四川省21个市州疾控网络状态、远程会议音视频效果、视频会议室建设情况、网络管理现况等,为尽快完善国家及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 使用国家为四川省省级及市州配备的设备,利用互联网公网建立网关到网关VPN链路,完成省级与市州的连接,结果绝大部分市州达到理想的远程会议音视频效果,其中流量一般为384K、延时在20~80ms之间、静态图像,声音完全满足视频会议的要求;大部分市州疾控机构建有专门视频会议室,但在疾控内部网络管理和规划上,普遍存在轻管理,无规划的现象,网络硬件设施的发展参差不齐,缺乏有实际网络管理经验的人才,这样极不利于单位对网络应用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结论 建议各级领导转变意识,加强设备的投入,注重对内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实际应用性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全省疾控内部网络的全面发展,提高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效率.

    作者:梁莉;陈新;周晓明;张雯;罗湘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成人接种不同种类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成人接种不同种类10μg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选择寿光市年龄在20岁以上的乙肝表而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的居民505人,分别按照0-1-6方案接种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和垂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结果 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96.22%,GMT为414.2 mIU/ml,汉逊乙肝疫苗分别为95.88%和383.3 mlU/ml,两种疫苗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接种者的年龄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年龄增长免疫效果下降.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87.0%,GMT为385.89 mIU/nd.结论 成人接种同等剂量10μg的CHO和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相当,按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人群接种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作者:吉秀兰;刘君;刘中芹;刘召红;张月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延吉市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延吉市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翩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延吉市HIV/AIDS疫情报表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延吉市从2000年1月发现第一例HIV感染者以来,至2008年底以现住址累计报告HIV/AIDS 34例,疫情呈快速增长态势;感染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6:1,年龄以21~40岁为主,有22例,占报病总数的64.7%;异性性接触是本地区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报病数的88.8%;朝鲜族为22例,占报病总数的64.7%;有出国史的人员为14例,占报病总数的41.2%;对本地区HIV/AIDS流行影响明显.结论 本地区艾滋病处于低感染阶段有快速增长的势头,艾滋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需强化综合干预措施,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作者:方学哲;钟晓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激励、考核等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档案资料等方法对全市疾控人员编制、学历、技术职称构成等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全市疾控人员共1354人,其中市级154人,县(区)744人,乡镇456人.研究生学历占0.66%,大学本科学历占8.20%,大专学历占24.45%,中专/高中/技校占58.27%.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8.42%.高级职称占2.58%,中级职称占13.37%,初级职称占35.97%,无职称占48.08%.结论 当的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基层防保人员待遇偏低,疚控队伍不稳定.为此,卫生行政部门应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宏观管理,引进并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疾控人员尤其是基层防保人员待遇以稳定队伍,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什邡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应急防控措施

    目的 总结地震发生后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为灾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和机制:饮水的检测和消毒;环境消毒与除臭;重点疾病的监测和防范;防疫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综合卫生防控措施.结果 通过严密的防控措施,灾区未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和与地震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 灾后所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是及时,果断、有效的,为维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稳定社会秩序,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宁治萍;张文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的长效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问卷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在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缺乏法律规范;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的监督管理处于缺位状态;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在基层的公安部门和卫生部门协调工作难以落实;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经营困难,在调查的334个门诊中有43.9%亏损,17.8%盈利.结论 要建立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从法律上、政策上、管理和经营上进一步对该工作加以完善.

    作者:马丽平;梁铭会;于宗河;洪宓;徐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研究进展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承担着早期报警、控制传播(指传染性疾病)、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社会影响等多重责任.因此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能力又属于一种储备的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物质储备性质相同.为更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力加强应急医疗体制和应急医疗队伍建设,其中,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成为工作重点.

    作者:宋明宇;魏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绍兴市职业病防治现状及建议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自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颁柘实施以来,职业病防治宣传和监督管理力度每年都在不断加大,但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用工制度的改革,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职业病防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1].

    作者: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莫力达瓦旗2005~2007年出血热发病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高发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已成为危害全旗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莫旗在2001~2003年开展了10~59岁人群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2007年莫旗又制定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作者:霍莉霞;王海军;王艳霞;张伟才;刘宝龙;张玉峰;柴治;刘忠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工作模式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有效的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员工作模式.方法 采取加强领导与协调,建设工作开展支持性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同伴教育员数量和工作能力;加强同伴教育员管理,强化工怍过程监管;加强定期考核、建立激励与淘汰机制;加强安全防范,保障工作人员和同伴教育员人身财物安全等策略措施,推动针具交换工作的开展.结果 ①干预前后IDU注射吸毒频率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②近一次注射共针率、近30天共针率和近3个月共针率,分别由11.25%、19.38%、24.38%,下降至4.64%、9.27%、14.57%.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IDU近一次与固定性伴和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由25.58%和42.22%上升至71.83%、86.84%.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员工作模式有利于IDU高危行为的减少.

    作者:夏军强;余国辉;王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995~2008年黑龙江省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1995~2008年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利用1995~2008年黑龙江省法定传染病直报系统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5~2008年全省共撤告梅毒36 092例,死亡6例.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995年的0.04/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5.99/10万,年均发病率6.78/10万,年均增长率为112.73%;各期梅毒报告病例均有增加;女性梅毒病例稍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12;25~40岁年龄段梅毒病例多;全省13个市(地)均有梅毒病例报告;1995~2001年7、8月份发病较多,1月、2月和12月寒冷季节发病较低;2004~2008年间12月发病高,占发病总数的10.01%,1月和2月发病仍是低.结论 黑龙江省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病例上升较快,需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加强对梅毒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金慧心;王德焕;蒋志坚;周颖;薄潜;杜学博;王卫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8年河北省高阳县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高阳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疫情预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高阳县发病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年高阳县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107例,年发病率为345.94/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8种631例,年发病率为197.19/10万;丙类传染病5种476例,年发病率为148.75/10万.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247例、手足口病202例、痢疾61例)、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213例)、血源性传染病(乙肝312例)为主.结论 预防和控制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血源性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乙肝、肺结核等疾病的监测.

    作者:段爽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不到位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到位情况,分析不到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7年1~12月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到位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对追踪未能到位的585病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辖内综合医院网络直报辖内肺结核病人2 062例,转诊主动到位453例,需要追踪1 609例.实际追踪1454例,追踪到位869例,总体到位1 322例,总体到位率64.1%,未追踪到位585例(40.2%),其中其他原因拒治146例(25.0%),地址不详120例(20.5%),查无此人86例(14.7%),住院109例(18.6%),其他71例(12.1%),外出33例(5.6%),死亡20例(3.4%).城市到位率高于农村到位率(P<0.05).综合医院查痰者拒治率明显小于未查痰者(P<0.05).结论 影响综合医院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不到位因素有多个,除结防机构自身未追踪因素外,拒治、地址小详,查无此人为主要因素,占不到位病人总数的50%,占追踪小到位人数的60%.

    作者:杨光旭;李晓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起由两种细菌混合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7年7月19日上午7:40,接江阴市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称该服务中心先后收治了十多名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且尚有患者不断前来就诊,所有患者都为某服装公司职工.接报后中心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28:K67混合污染食物,导致208人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作者:缪国忠;蒋建章;金宇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两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采样方式的差异

    目的 研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人工和机器两种采样方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50家单位进行了采样检测,其中8家用小机器人采样,42家采用人工采样,检测管道积尘量,积尘中细菌总数和真蔺总数的含量.经过X2检验,确定两种采样方式是否有差别.结果 人工采样和机器采样所得样品的积尘量和细菌总数有显著性差异,真菌总数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刘玮;车志红;靳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西安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

    目的 对西安市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本市1 422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量化分级评定.结果 量化后A级、B级单位所占比例有所提高,C级单位所占比例明显下降,量化后卫生管理类和卫生设施和经常性卫生要求的比例均明显上升.结论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总体显现出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良好效果,促进不同场所硬件设施、规范操作上的完善,规范了卫生监督行为,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促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诚信自律体系的建设.

    作者:赵进;沈滨;吴菊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8年樟树市6岁以下儿童乙肝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樟树市儿童乙肝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做好乙型肝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按国家规定免疫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3 017名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 抗-HBS阳性率为52.5%.其中<1岁组阳性率高,为62.2%,5~6岁组低,为44.3%.各年龄组间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X2=53.42,P<0.01).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接种3针2~3年后加强过的儿童抗-HBS阳性率76.8%.明显高于未加强组阳性率46.4%(X2=179.10,P<0.01).结论 做好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监测,适时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可减少乙型肝炎感染机会,保护儿童健康.

    作者:郑国林;应勤荣;杨建华;羊小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忻州市2008年麻疹特征及控制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忻州市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8年忻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忻州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9.37/10万,在当年全市强化免疫后,2006、2007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5/10万以下,2008年报告发病率为8.57/10万.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32%,所占比例较2007年(77.70%)升高.其中<8月和7~14岁组有所上升,8~11月和1~6岁组有所下降.结论 在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应切实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应提高MV 1剂及时接种率.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降低人群易感性是控制麻疹的首要措施,加强麻疹监测,适时开展高质量的MV强化免疫,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作者:杨跃生;高玉凤;栗新;李亚红;李日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提升疾控机构核心竞争力探索

    1990年,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y)概念由Hamel和Prahalad在<哈佛商业周刊>首次提出并很快得到公认.一个组织竞争优势潜能依靠其资源和能力的价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面对公共卫生发展的新形势,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应该是围绕自身的使命、职责和任务,运用管理手段、大限度地开发、调动和使用有限资源、提升机构的创新力、管理力、应急力、服务力、执行力等综合实力,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2].

    作者:邓辉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