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权;李伟;李秀平;孙静;柯继红
目的 探讨S江受硝基苯污染后水体中野生鱼类食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大耐受量法)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评价一次大量食入或多次食入野生鱼类的安全性.结果 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0g/kg,属无毒;大鼠30天喂养试验中,S江中野生鱼可食部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生化学指标、脏体比及脏器病理组织学均未见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目前一次大量食用受硝基苯污染的S江中野生鱼类,不会引起急性中毒;较长期食用也不会引起亚急性或亚慢性中毒,食用是安全的.
作者:梁琦;高淑英;吴艳萍;李百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茂名市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为制订有效的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对2003~2005年茂名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茂名市2003~2005年乙脑共发病144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死亡12例,病死率为8.33%;1针免疫的27例,占18.75%,2针免疫的6例,占4.17%,无免疫接种史111例,占77.08%;发病年龄小者为8个月,大的15岁,1~6岁儿童发病共114例,占总病例数的79.17%;每年的5月~6月为高发季节,占98.61%.结论 茂名市乙脑流行多年,以季节性发病明显.免疫空白和未全程接种是乙脑爆发流行的原因.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防蚊灭蚊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本市自2003年以来已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实行常规接种,逐步提高接种率及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及消除乙脑疫情.
作者:王惠敏;刘美珍;张松梅;许婉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创品牌、发展重点实验室、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科研工作重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狠抓科研项目、发挥中心优势、重视科研信息、实行量化管理、重奖突出贡献、人才培养培训、营造科研氛围、坚持应用为主等措施,使科研工作稳步发展.
作者:柯跃斌;程锦泉;罗晓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南宁市三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原因,为今后类似案件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三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起案件均为因致病菌污染食品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件.结论 根据南宁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施向东;刘晓军;梁惠宁;沈爱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有效、经济、简便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疫苗的运用逐步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免疫向现代国家免疫规划转变.随着社会发展、健康意识增强和人们需求的增加,疫苗种类不断增多,一、二类疫苗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受种者及监护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免疫接种纠纷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免疫预防工作者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才能减少和规避免疫接种纠纷,促进免疫预防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郑凌;吴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吉林市保健食品市场卫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对抽取的35家保健食品经销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保健食品标识和说明书、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保健食品索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卫生许可证无证率为5.71%,从业人员健康证无证率为4.67%,保健食品标识和说明书不合格率为7.61%,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不合格率为36.96%,保健食品索证情况不合格率为13.86%.结论 保健食品市场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
作者:李瑞;李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现状、人力、仪器设备、检验检测能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发现该中心存在基本建设有待改善,人员编制不足,仪器设备缺乏、陈旧等问题.提出增强政府支持力度,改善基本设施,统筹规划,增加疾病控制人员编制,加大财政投入,购买仪器设备,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作者:闫革彬;张建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是否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方法 采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对不同肥胖程度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其对照进行智力测验,计算出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用PC-113计算机SAS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 两组儿童的分测验量表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智商分级、构成比及不同程度的肥胖组的总智商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作者:李金华;田瑾;兰桂琴;杜树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通过对100多家企业的劳动卫生抽样调查,基本上掌握了全市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调查发现职业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主要缺陷是: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未得到有效实施、政府尚没有足够的力度把职业卫生纳入公共卫生范畴,监督与服务协调不够顺畅.因此,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使佛山市职业病年发病率控制在5/10万以下,突发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逐年下降,年矽肺发病率控制在5/10万以下,并逐步杜绝矽肺病新发病例.
作者:卢厚汉;谢迎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1999~2006年食物中毒发生的情况,揭示海淀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为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食品卫生保障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海淀区1999~2006年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9~2006年海淀区食物中毒高发于第三季度;集体食堂是中毒的高发场所;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品为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类型,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加工不当.结论 朝阳区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夏、秋季食物中毒高发,应针对不同场所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微生物性污染的防控亟待加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
作者:陈威;虞洁红;戴惠玲;郭春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和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在黑龙江省实施以来,项目监测、干预工作覆盖面逐渐增加,宣传资料覆盖人群和地区更加广泛.在政策开发、机构能力建设、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治疗、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关怀与支持、安全套推广、项目督导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使项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并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作者:张叶莉;金慧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餐具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解惠山区餐饮单位餐具洗消情况,以加强平时监督管理的针对性,我们对全区200家餐饮单位餐具的洗涮、消毒、保洁等进行了调查,并进行抽样检测.
作者:陈德坤;薛芳;曹月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针对生物恐怖及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化学性中毒等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建立及时准确、经济高效的监测报告系统,早期发现和监测疾病,可减轻对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损害,减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稳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十分必要[1、2].
作者:徐韬;白杉;范晨阳;蔡文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北京市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项目工作,调查北京市朝阳区2 188名居民心理压力及不良行为的认知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寻找科学依据.方法 现状调查社区居民心理压力影响、解除心理压力需要、心理压力来源、如何解决及不良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 两次调查社区居民的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心理健康影响率有所下降;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自身,成年人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关系方面;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人群对吸烟解除压力的认识有所下降,但青少年对吸烟能否减轻压力认识没有变化.结论 心理压力对社区居民造成的影响虽然有所下降,但对心理健康的需要不断增加,为提高心理干预效果,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人应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
作者:杨军;徐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提高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的方法.方法 建立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机制,开展转诊与追踪的宣传、培训和考核.结果 2005年全市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分别为32.5%、93.7%和58.7%.2005年市疾控中心初诊病人数、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和新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数分别较2004年增加了59.0%、43.0%和20.4%.结论 建立长效的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机制,加强全民防痨宣传和医务人员归口管理培训,规范肺结核疫情报告,可有效提高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
作者:黄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存在或者产生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但在日常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申报资料不规范、申报内容不实等.结合近年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监管工作的实践,对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提高职业卫生监管的效率.
作者:俞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7年7月13日,十堰市某工地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中毒人数为26人,经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因食用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引起食物中毒.患者经过抗菌、解毒、护胃治疗后症状缓解、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调查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高景枝;郑向梅;王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传染病死亡网络直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完善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居民死亡回顾性调查传染病死亡率为7.71/10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死亡率1.48/10万,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率2.79/10万,与居民死亡调查传染病死亡率相比差异显著;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漏报率80.85%,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漏报率63.8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漏报、缺报病种不同.结论 两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传染死亡均存在不完善之处,不能如实反映居民传染病死亡状况;应继续加强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加强死亡病例根本死因判定的培训,正确、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和编制根本死因ICD10编码,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视程度.
作者:李卫红;曹付群;冯江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和大众健康需求的增加,使疾控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一些诸如疾控队伍人才短缺、基层卫生网底薄弱,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狂犬病等重大疾病发病不断增多,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任务繁重、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黔南州疾控工作的发展.如何应对上述问题和新时期疾病谱的变化与人民健康需求的增加,推动黔南州疾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黔南,是黔南州当前疾控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古明宏;朱臣凯;陈祖府;伍开风;谷永香;李翼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长春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4年病人发现工作.方法 根据2003~2006年全市项目季报、月报,对病人发现工作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2003~2006年全市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7 030例,其中涂阳11 533例,初治涂阳8 537例,分别是项目实施前4年总和的1.34(17 030/12 699)、2.01(11 533/5 739)、1.67(8 537/5 106)倍,新涂阳登记率(16.68/10万、22.10/10万、36.52/10万、41.57/10万)、涂阳登记率(30.80/10万、33.34/10万、46.13/万、48.64/万)逐年升高.结论 项目实施后病人发现工作有显著成效.
作者:李晓坤;张跃梅;赵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