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觉人;陶跃宇
目的 了解邹城市2001~2005年性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性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邹城市2001~2005年性病订正疫情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邹城市2001~2005年的性病报告病例数为32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72/10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发病集中在青壮年男性,职业分布:工人和干部职员发病占第一位.结论 邹城市应提高对性病防治的重视程度,加强防治措施,特别是应加强青壮年男性和重点人群的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杨露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2004年1月起全国开始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因系统设计的先进而带来的报告及时性、正确性的提高有目共睹,这一构想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邮寄卡片、人工录卡、统计而引起统计的滞后,并为及时发现、处理各种传染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报告以及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能.本文仅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至今而暴露出的问题或者不足,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王雪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送快餐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的用餐方式,特别是在外资企业和学校中已占有相当比例.目前,无锡市外送快餐的日供应量已超过20万份,具有一定规模的外送快餐生产经营企业已逾150余家,且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
作者:黄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提出公共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权限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对共享平台权限管理的需求分析,提出基于角色分类的用户-角色-权限管理模式.结果 有效解决了公共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对权限管理的需求.结论 基于角色分类的权限管理模式可广泛适用于类似的基于B/S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韩宏;樊秀娥;王京萍;张英杰;杨洋;王松旺;杨功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北京市东城区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系统报告质量进行评估.方法 使用报告合格率、漏报率、审核合格率及常见编码错误分布等指标对东城区医院死亡病例报告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北京市东城区死因报告合格率90.34%,全国平均报告合格率为69.10%[4].平均报告天数3.53天,审核合格率为99.62%,漏报率为6.4%,编码错误率为15.94%.结论 死亡病例网上报告大大提高了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存在主要问题为医疗机构死因编码质量较低,培训工作应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赵丽英;翟力军;李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本文介绍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分析了2003年以来,这些思路策略的贯彻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结果 表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资源配置大幅度增加,业务工作能力明显加强,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有所提高,政府和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可程度明显提高.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公共职能明晰,但社会认识不足;财政投入大幅增加,但缺口仍然较大;政府投入机制有所改进,但范围局限,成效甚微,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稳定性总体较差,等等.
作者:于竞进;于明珠;苏海军;汪华;张瑜;刘岭;施培武;何晓军;雷杰;陈政;罗力;王颖;孙梅;苌凤水;柴煜卿;朱立国;郑余焕;傅华;梁鸿;陈文;周志俊;屈卫东;吕军;陈英耀;姜庆五;郝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2002~2005年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力流动特征情况.方法 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基本资料,从学历、职称、专业和岗位四个维度对流动人员构成进行描述,同时借鉴人力素质综合评分方法进行现有人力和流动人员素质综合得分评价.结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人力素质综合得分为5.05,而新进人员和流出人员的素质综合得分分别为5.32、4.67.新进人员以高学历、低职称为主,专业化程度更高.结论 研究表明,2002~2005年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呈现的低素质人员流出,高素质人员流入的良好态势;学历、职称、专业和岗位等流动人员特征也趋于优化.
作者:汪华;于竞进;苏海军;于明珠;张瑜;刘岭;施培武;何晓军;雷杰;陈政;罗力;王颖;孙梅;苌凤水;柴煜卿;朱立国;郑余焕;傅华;梁鸿;陈文;周志俊;屈卫东;吕军;陈英耀;郝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提高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查处的工作质量,对191起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以找出其中规律和特点,为今后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常觉人;陶跃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高血压治疗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高血压发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其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新发高血压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2],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且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3],其内容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危险的目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作者:武虹;李凯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2002~2005年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获得的国债项目投入资料,包括地方配套和单位自筹.结果 显示三年间政府通过国债项目向疾病预防控制样本机构投入了16.72亿元的国债资金,投入更倾向于中西部地区,但是投入方式上呈现一次性投入的特征,同时由于一定比例的地方配套和单位自筹给地方政府和单位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
作者:施培武;何晓军;雷杰;陈政;于竞进;于明珠;苏海军;汪华;张瑜;刘岭;罗力;王颖;孙梅;苌凤水;柴煜卿;朱立国;郑余焕;傅华;梁鸿;陈文;周志俊;屈卫东;吕军;陈英耀;郝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核事故和放射性突发事件作为比较特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核事故和放射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脆弱性分析,将有助于建立健全核事故和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体系.因此,本文通过对核事故、放射源事故及其它放射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核事故和放射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徐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背景2003年,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1.8亿元扩建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并纳入天津市重点工程项目.扩建项目征地29 000m2,新建23 000m2,用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和天津市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扩建后的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总占地面积42 000m2,总建筑面积39 000m2.
作者:刘军;况丹;冯鹤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金华市卫生局通过加大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打击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加强保健食品知识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违法生产经营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在监管过程中,仍发现一些违法行为.
作者:周沭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南汇区2000~2005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及流行状况,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全区该段时间的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及重点人群监测结果.结果 2000~2005年南汇区共监测101 729人份血清,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1例,其中经性传播及血液传播者均占45.5%(5/11).结论 南汇区处在艾滋病的低感染阶段,当前艾滋病的防治重点是控制静脉吸毒,尤其是共用注射器吸毒,同时应加强控制性传播,加大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
作者:许磊;黄星;朱黎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05年人力结构基本资料,从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四个维度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构成进行描述.结果 显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岗人员平均年龄为39.8岁,以大、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次之,职称集中在初、中级水平,专业化程度较高,并以预防医学和非预防专业的医学专业背景为主.
作者:苏海军;汪华;张瑜;刘岭;施培武;何晓军;雷杰;陈政;于竞进;于明珠;罗力;王颖;孙梅;苌凤水;柴煜卿;朱立国;郑余焕;傅华;梁鸿;陈文;周志俊;屈卫东;吕军;陈英耀;郝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追溯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感染来源.方法 查阅死者治疗和检验记录以确定诊断结果,对死者家属、朋友、有接触记录的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血液、咽拭子检测和医学观察,对死者生前的活动场所进行外环境自然调查等,追溯死者的感染来源.结果 对124名接触者进行采样和医学观察,经14天留院观察,排除他们感染人禽流感,无续发病例报告,也没有找到感染的真正来源.结论 死者是广州市和广东省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确诊死亡病例,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协助、信息共享、跨区域性合作的经验对今后的传染病溯源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张瑞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1世纪初,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困境是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公共职能偏废.通过三年体系建设,这一困境有所改善,但公共职能偏废的形成机制仍然尚未阻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作者:于竞进;于明珠;苏海军;汪华;张瑜;刘岭;施培武;何晓军;雷杰;陈政;罗力;王颖;孙梅;苌凤水;柴煜卿;朱立国;郑余焕;傅华;梁鸿;陈文;周志俊;屈卫东;吕军;陈英耀;姜庆五;郝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该文旨在探讨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在卫生人力素质评价中的应用,为后期人力资源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学历、学位、职称和年龄等指标,使用TOPSIS法和综合评分法进行研究.结果 实现了对深圳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卫生人力素质的综合评价,7个CDC中,第1、2、6、7排序相同,排序结果基本相同.结论 该文探询了两种方法在卫生人力素质评价中的应用过程,初步确定了卫生人力素质综合评价中的两种研究方法.
作者:程锦泉;钟文明;宇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卫生防病信息网络在2004~2005年接报、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4~2005年接报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8起,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2004年事件主要发生在市内6区(18起),而2005年则集中在滨海3区(22起),事件时间分布高度分散,规模分布均以累及人数小于5人为多,报告主体分布无显著变化,学校事件报告数增高.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周萍;张文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用工方式的多样化,职业病危害呈现出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趋势.为全面掌握辖区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健康监护工作现状,于2005年9月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今后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赵连;姜红梅;于瑾珊;郑成彬;刘金英;薛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