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玲;苏华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乡镇卫生院改革的相对滞后,乡镇卫生院经费补偿机制不健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的运行非常困难、举步维艰.采取扎实措施,加快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就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医防分设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唐才昌;陈胤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饮水观念的更新,桶装水以其纯净、不含杂质及添加剂深受消费者喜爱,已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为了解饮水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卫生问题,确定桶装水的佳饮用时间,大东区卫生监督所对不同类型的饮水机进行抽样调查.分别采集饮水机出水口和桶中水(对照)的水质进行比较;并对饮水机聪明座(饮水机与桶装水的接口处)的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张秀荣;徐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机械企业工伤事故的发生规律及主要原因.方法:对某机械集团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用SPSS1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工伤事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年平均工伤率从80年代的0.263%下降到2000~2003年段的0.106%;夏季比例较高,集中在七月份;工伤事故时点分布在9:00~10:00间发生较高;(2)男性工伤例数显著高于女性;以30~40岁年龄居多,占32.7%;文化程度以高中比例较多,技术等级以中级为主;(3)工伤类别以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为主,分别为工伤总数的40.1%和29.5%;受伤部位以上肢高,占37.9%,头部(30.8%)其次.(4)违章作业(占40.2%)是引起伤害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采取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改进设备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综合措施,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作者:周毅;刘招丰;徐丽萍;范广勤;冯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食品卫生执法是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行政执法活动.
作者:顾勤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4年7月9日~14日间银川市发生一起群体性发病,市急救中心疑为食物中毒,银川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此事件展开全面调查.
作者:王龙;刘学军;田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来的卫生防疫体制已不适应于改革形势的需要,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像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了.肩负着公共卫生检验监测任务的卫生检验机构,必须顺应国际潮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逐步使实验室检测工作按国际通用标准管理与国际接轨,建立一套科学、常效、权威的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的公信力和知名度,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为此,卫生检验机构中的质量管理科室的职能建设尤为重要.
作者:李玉秦;刘桂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居民的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实际情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为准确快速查找食物中毒原因提供方法.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采集样品121件,有35件样品检出致病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8.93%;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4.88%,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1.57%,沙门氏菌检出率为7.44%,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弧菌及空肠弯曲菌.生畜肉类污染严重,其次是熟肉制品和生牛奶.通州区熟肉制品检出率高于2003年北京市的监测值.结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引起相应部门关注.
作者:张冲;张兰荣;常欣;刘桂玲;迟复平;周景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滥用抗菌药物、细菌变异、耐药菌株的增多;以及大量老年人群及慢性病人的存在,加之医疗技术的进展,放、化疗等手段的广泛应用,导致病人免疫功能下降;内窥镜及各种导管使用,又造成了微生物入侵人体的机会,患者术中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等的血液,这一切都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作者:王素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公共卫生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有效加强大同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大同市卫生局根据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国家<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按照卫生监督与卫生服务相结合、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的工作思路,从2003年开始对全市公共场所实行卫生信誉度5A等级评定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1],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具体实施.经过一年多运作,效果明显.
作者:张雁宏;孙占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进一步加强长春市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全面了解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现状,于2004年10月22日~2005年2月,长春市卫生监督所对全市开展口腔诊疗工作的口腔诊所、门诊部等医疗机构进行专项调查,重点调查口腔诊所诊疗器械的消毒及人员执业、医疗机构执业工作.从调查98家口腔诊所、门诊部的情况来看,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按规定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消毒或灭菌,不执行无菌操作,无证行医、超许可范围开展诊疗活动问题等.口腔诊所诊疗器械消毒工作仍是卫生监督工作的监管重点.
作者:龙岩;贾文畏;刘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对长春市五十年来传染病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954年消灭了天花;1967年麻风病达到了基本消灭的国家标准;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分别于1983年、1997年无病例报告;稳定控制的传染病为鼠疫和布氏杆菌病,并于1980年和1990年经省考核达到国家稳定控制标准.60年代由于生物制剂的问世和使用,使某些疾病得到了控制,即疫苗使用,使脊髓灰质炎1987年发病率已控制在0.1/10万,1993年至今连续8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提前进入消灭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证实阶段.麻疹自1986年以后,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百日咳于1988年以后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另外,淋病、梅毒自1986年在我市出现,呈现死灰复燃的现象.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出血热呈现较高水平.长春市新发传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报告.根据长春市传染病发病现状,结合长春市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挑战:至今尚未控制的老传染病需要继续控制;再度出现的性传播疾病需要防治;新出现的传染病需要研究和控制.
作者:胡丽莉;孙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绍兴市市场销售的婴幼儿乳粉进行了标识、来源、索证及卫生质量情况调查.调查婴幼儿乳粉78批次,结果显示产品标识混乱,宣传功效现象普遍,婴幼儿乳粉合格率为83.04%,抽检112份,蛋白质不合格19份,低检测值为1.25g/100g.建议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相关职能部门把好标准制订关,严格把好许可准入及监管关,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管.
作者:董华;马乐音;沈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在鼠传疾病的地理分区上属浙西山地丘陵区,是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为了解衢州市钩体病疫源地动态、宿主动物带菌率和菌群更迭等情况,2001~2003年对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连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监测.
作者:方春福;余樟友;王炜;陈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根据2005年黑龙江省疾控系统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全省疾控系统食品检测资源现况,分析了该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的优势和机遇,提出了我省食品卫生检测系统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加强能力建设,增强检验服务意识,扩大检验领域、开展多种服务,强化内部管理,整合疾控机构有限的检测资源.
作者:张春玲;苏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公共卫生的内涵是随着人类生存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文分析了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特点和功能.针对我国当前突现的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基本思路:确定公共卫生范畴、政府加大投入、明确公共卫生的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等.
作者:王宏艳;王洪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使职业卫生管理有了更强的法律保障.嘉善县卫生监督所根据当地的经济特点及职业卫生现况,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以进一步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以下是2003年嘉善县卫生监督所对全县电镀企业进行职业卫生专项整治的情况.
作者:江继忠;邹慧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沈阳市大东区卫生监督所自2003年3月成立以来,依法行政,加大了处罚力度.为了解行政执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现将沈阳市大东区2003年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
作者:武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发展迅速,各个实验室都改善了工作环境,更新了检验设备,增加了检验项目,在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检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仪器设备的引进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即由自动化仪器替代手工操作,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也由技术人员个人水平转换为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关键的是对实验室的管理也由行政管理扩展到技术管理,实验室质量控制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建立实验室质量体系是实验室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件.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城市环境卫生与人的健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关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者:冯子俊;张静;刘巨敏;李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2004年慈溪市传染病发病现状2004年1~11月份慈溪市共发生甲、乙、丙三类传染病5 406例,死亡20例,其中甲、乙类4 017例,发病率为398.88/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3.37%.共涉及27种病种,淋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列发病前5位;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流脑、百日咳、间日疟、艾滋病及血吸虫病等亦时有报告.另外,1~11月还报告爆发疫情13起,严重威胁着慈溪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马福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