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典期间旅客列车下交发热病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罗东升

关键词:非典期间, 旅客列车, 发热病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疫情, 铁路职工, 疑似病例, 医学观察, 身体健康, 确诊病例, 基本控制, 交通工具, 传播途径, 铁路局, 铁道部, 传染源, 沈阳, 临床, 国家, 处理
摘要:1 概述2003年非典疫情突然爆发,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借铁路交通工具传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广大旅客和铁路职工的身体健康,按照国家和铁道部的要求,对旅客列车上发现的发热病人和非典疑似病人进行了下交处理.从4月8日下交第一例发热病人至6月20日非典疫情基本控制,沈阳铁路局共下交347例发热病人.在下交的发热病人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确诊病例1例、疑似病例7例(后均被排除)、医学观察146例.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河北省卫生微生物检验人员现状调查

    通过对河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微生物检验人员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我省卫生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市、县两级本科以上学历者相对较小,县级无职称者所占比例较大,对疾控机构的均衡发展不利.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疾控机构的重视,建立高级人才到基层的鼓励机制和有效的人才培训体系,使人才均衡分布,使各级疾控机构更加自如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王英豪;申志新;关文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骨节病区流动X线摄影配套装置研制及应用

    目的:研制与流动X线摄影相匹配的便携式洗片暗箱及新型洗片架,应用于大骨节病区.方法:按病区要求设计图纸,试制模型,经不断改进和完善后,提供给有关厂方细加工成型;对10只大鼠实验X线摄片与洗片,检查配套装置应用效果;对大骨节病区500名7~12岁儿童实施右手腕骨X线摄片,分别用传统装置(暗房和不锈钢洗片架)与新型装置(暗箱和聚氯乙烯洗片架)冲洗,比较成像效果差异.结果:暗房与传统洗片架洗片成功率低,优质片少(56%左右),质差片增加,有废片;暗箱及新型洗片架实验与现场洗片成像优质率高(90%),质差片减少,避免了废片.结论:解决了大骨节病区X线摄片与洗片分离脱节的疑难问题;防止了洗片过程片架间缠绕、碰撞、卡住和严重划伤照片的现象,有效保证了影像和诊断质量.

    作者:李亨祥;张华芳;徐龙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物资储备机制的探讨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应急准备不足.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的严峻形势、惨痛教训和储备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的基本思路.

    作者:王子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

    卫生许可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一定审查或核准程序,颁发许可证、批准书等方法,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卫生许可审批工作将面临着挑战,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本市统计至2003年11月底止,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批件尚有22项,由行政审批调整为登记备案的有6项,另有11项即将拟改为告知承诺.随着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为进一步加快转变卫生行政职能、提高卫生行政工作效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可能将一部分卫生许可改为备案或废止,卫生许可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面对新形势,卫生管理部门又将如何应对,从而规范和保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这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汪厚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卫生行政处罚在监督监测中的作用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西部经济建设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其快速的发展.包头市作为西部较大城市之一,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目前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中卫生行政处罚与监督监测的关系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

    作者:刘艳茹;苗金萍;娜日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起海鲜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3年9月7~8日,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先后收治了56例因同在一起聚餐后而出现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沈光辉;白太胜;陈帮毅;王璟;邓步伟;董常静;余晓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典期间旅客列车下交发热病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 概述2003年非典疫情突然爆发,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借铁路交通工具传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广大旅客和铁路职工的身体健康,按照国家和铁道部的要求,对旅客列车上发现的发热病人和非典疑似病人进行了下交处理.从4月8日下交第一例发热病人至6月20日非典疫情基本控制,沈阳铁路局共下交347例发热病人.在下交的发热病人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确诊病例1例、疑似病例7例(后均被排除)、医学观察146例.

    作者:罗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试论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的实现形式

    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卫生行政处罚是卫生法律、法规赋予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大卫生监督执法的力度是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相关行业卫生状况的根本好转,提高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如何评价一个部门或一个区域是否加大了卫生监督执法的力度,使用哪些客观的指标来衡量进行讨论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的理解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也有利于对一个部门或一个区域卫生监督工作做出整体的评价.

    作者:闫纯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黄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用眼习惯的分析

    近几年,黄石市中小学生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视力不良率逐年攀升,为深入探讨各种用眼卫生习惯对视力不良的影响,以黄石市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各种用眼卫生与视力不良的定量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萌;胡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影响食物中毒诊断和中毒事故责任认定的问题和对策

    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和对违法单位追查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两项法定职责.从食品卫生技术角度来讲,食物中毒调查除特殊不明物质外,应该查明中毒食品,致病因素和致病原因(环节),而对引起食物中毒事故责任单位进行行政处罚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于食物中毒的诊断和食物中毒情况及原因分析[1],中毒食品不明的占中毒叫起数的12.79%,致病因素不明的占16.81%,在饮食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中,中毒食品不明的占26.74%,致病因素不明的占21.93%.

    作者:孟庆国;赵爱华;苏笑迎;张地;张振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蟹糊、醉泥螺加工企业卫生学调查、产品质量分析

    蟹糊、醉泥螺等生吃半生吃的海产制品是宁波市地方特色食品,江、浙沿海居民惯于食用.其味道鲜美、食用方便,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这类食品有向其他省、市扩展的趋势.但这类食品是以生鲜海水产品为原料,经腌制、漂洗、酒醉、调味等简单工艺加工后直接供人食用,存在着一定的食用安全性问题.为此,对宁波市34家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企业作了卫生学调查,并对他们加工的22件蟹糊和34件醉泥螺样品作了抽样检测,以发现目前存在的卫生问题,探索生产场地、卫生设施状况以及产品加工工艺和产品卫生质量的内在联系,降低或消除其卫生隐患,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作者:邱维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旅游休闲度假民俗村食品卫生现况调查与控制

    为了解昌平区民俗旅游食品卫生现状,提出具体控制措施,按照典型调查的原则,对辖区内4个民俗村随机抽取36个接待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卫生配置检查36户,合格33户,合格率91.67%;食品原料、辅料抽检样品58件,合格55件,合格率94.83%;餐具抽检100件,合格93件,合格率93.00%;生活饮用水抽检4件,合格率100%.说明民俗旅游接待户食品卫生状况基本符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提示卫生监督机构监管重点应放在厨房卫生设施配置、食品原辅料来源及质量、人员培训和控制交叉污染环节上;加强对村、镇两级民俗旅游管理组织的指导,强化接待户自身管理.建议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民俗旅游接待户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作者:李继忠;张才;郝鹤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计划免疫常规免疫报告应种人数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计划免疫是我国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儿童的接种率水平可预测传染病,特别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作者:赵川;刘淑君;马丽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群众投诉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食品行业也逐年壮大,现有食品卫生监督队伍,无论从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上,都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日常监督覆盖面的要求,在监督管理上,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何正确对待群众投诉,从群众的投诉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更好地贯彻<食品卫生法>,实现保证食品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成为卫生监督工作中应面对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群众投诉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群众投诉,认真处理群众投诉,保持群众投诉途径的正常顺畅,群众投诉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避免投诉无门、积重难返的负面作用.

    作者:缪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998~2000年齐齐哈尔地区细菌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细菌学检验是定性和定量的技术,检验程序中各步骤间紧密联系,任何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终结果.为确保实验室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按照<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的要求[1],齐齐哈尔市站加大了对细菌检验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对所辖各县(市)、区站实施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现对1998~2000年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晶;施京利;黄金文;唐敏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起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3年3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连续收治了3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的病例,且均住柯城区某校.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为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诊断标准按GB16884-199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诊断.

    作者:方春福;王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学校是传染病疫情容易发生的场所,且其后果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疫情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如被迫采取停课、停学等.学校这一特殊的场所,具有社会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点,且这些特点与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有关,前者如病原体的输入,后者提供了疾病传播的场所和易感人群的聚集.分析学校具有的特点及与疫情发生的关系,有利于人们的认识,为此,本文就上述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楼乐平;汪永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计划免疫门诊存在问题及接种质量的管理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均已实行了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中式预防接种制度,开设了规范化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以旬或固定时间接种,规章制度健全,严格种前体检、种后留观,正规消毒,接种流程合理,操作规范,冷链和疫苗管理符合要求.不少门诊还配备了电脑,计划免疫实行了IC卡微机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计划免疫管理水平.但据调查,目前仍有部分计划免疫门诊建设尚不到位,即使到位也不能正常启用;门诊接种尚不规范,存在接种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免疫效果,影响了儿童的安全、健康.为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水平,保护广大儿童的健康,本文拟结合计划免疫门诊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加强计划免疫门诊接种质量管理.

    作者:陈锡平;严国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沈阳市2003年人间布病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沈阳市多年来重点防治的地方性传染病之一,90年代以前沈阳市布病防治工作达到了国家稳定控制标准,一直无畜间、人间疫情发生.但近年来布病疫情重新活跃,人间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并出现多次局部爆发和流行,为掌握沈阳市人间布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探讨切实有效的防制对策,现将沈阳市2003年人间布病疫情进行分析.

    作者:殷洪博;陈新秋;刘连杰;刘丽杰;张丽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膳食结构评价中的应用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与食物生产结构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近年来营养学界对单一食物或营养素和疾病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而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整体膳食结构相关.由于膳食结构评价指标很多,解释变得相当困难.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主成分是由原变量Xl~Xm线性组合出来的m个互不相关且未丢失任何信息的新变量,即综合变量,主要用来判断某种现象的综合指标并给综合指标所蕴藏的信息以恰当的解释,以便更深刻地解释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为探讨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成年居民1989年和2000年的膳食状况进行了研究.

    作者:迟玉聚;王洁贞;薛付忠;胡平;王桂春;翟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