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济监管的理论研究

田文华;段光锋;金春林;吴扬;夏文明

关键词:社会资本, 非营利, 医疗机构, 经济监管, 理论研究
摘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当前我国医改一项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非营利组织监管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从理论上探讨并构建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济监管体系.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相关文献
  • 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根据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性质,文章归纳总结了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能存在的营利行为,并对其愿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防范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行为的对策,以确保其非营利性和公益性.

    作者:段光锋;田文华;金春林;吴扬;夏文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当量法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方法研究

    目的:提出简便可行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并使计算结果尽可能合理、准确.方法:通过对医疗业务活动特点及医院服务产品的分析,结合医院成本核算的层次,研究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方法.结果:提出在科室成本核算基础上基于成本当量的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并区别情况,对不同科室使用不同的技术方法.

    作者:胡守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免费医疗模式下的医生行为分析:青海省藏区小苏莽诊所的实证研究

    文章利用2009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在青海藏区的调查资料,对西部贫困地区小苏莽诊所实行的免费医疗模式之下医生的行医及用药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诊所提供的服务对当地人口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免费医疗模式下医生的治疗方式和用药行为与乡镇卫生院不同,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上有借鉴意义.

    作者:谈玲芳;黄成礼;杨存;丘明峰;石孟卿;古丽青;郑晓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对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思考

    文章回顾了国外公立医院补偿概况和我国建国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历史变革.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补偿的现状,即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价格扭曲、药品补偿过高三大特点.阐述了笔者关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的思考:(1)科学卫生规划,定性公立医院:(2)系统设计机制,注重公平效率;(3)加强定量研究,建立补偿模型.

    作者:夏文明;田文华;张志敏;张鑫;于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影响的分析

    目的:利用2004年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集中的黑龙江省数据,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倍差法,以参合农民为处理组,非参合农民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农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的差异.结果:2006年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初期,门诊实行家庭账户补偿形式,有利于发挥制度作用,减少了参合农民对门诊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

    作者:张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

    中药产业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来看待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方向.运用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几个常用指标,来测度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中药产业的各个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文章把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日本和韩国进行比较,从而明确我国在世界中药市场中的位置,以及主要的竞争对手.

    作者:郝刚;冯占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济监管的理论研究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当前我国医改一项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非营利组织监管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从理论上探讨并构建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济监管体系.

    作者:田文华;段光锋;金春林;吴扬;夏文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经济监管指标体系研究

    利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进行经济监管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重点从财务状况、经济运营、收益处置三个方面评价其非营利性质,并对指标体系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

    作者:田文华;段光锋;金春林;吴扬;夏文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经济监管的建议

    结合非营利组织监管理论和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现状,从监管组织体系、信息平台、公正透明的监管模式、多方参与的全程监管体系、内部治理结构和法规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经济监管的对策建议.

    作者:段光锋;田文华;金春林;吴扬;夏文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全球疾病负担测算指标:伤残调整生命年的探讨

    长期以来伤残调整生命年一直被应用于全球疾病负担的测算.文章将对这一指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和沛森;吴群红;郝艳华;滕百军;和培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深圳宝安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对门诊费用的影响

    目的:评价深圳市宝安区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对门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的社区健康中心为试点干预组,临近的松岗街道社区健康中心为非随机对照组,形成非随机对照前后测量的类实验设计.利用试点组和对照组从电子信息系统导出试点开展一年前及一年后的社康门诊电子数据,采取双差法(Double Differences)的评估设计和数据分析.结果:在控制了年龄、教育程度、付费类型的影响和两组基线差异和其他外部因素后,通过中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试点改革使门诊费用下降3.21元(P<0.001).结论:深圳市宝安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使得门诊费用得到了下降,促进基本医疗功能充分发挥.

    作者:陈金嘉;胡晓霞;何振彬;夏挺松;李佳;陈丽;梁小云;金承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医院服务产品和价格的决策经济模型研究

    医院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向各科室分配资源,优先发展哪些科室,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典型难题.文章从医院服务产品与价格的角度对决策经济模型进行分析,为医院对科室投资决策提供方法.

    作者:邹俐爱;许崇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路径选择

    将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畴,基层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免费的门诊医疗服务:将社会医疗保险门诊基金按年度划转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改革后医疗机构的补偿问题;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回归公益性,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全面、便捷、实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作者:杨道祥;廖传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国卫生总费用快速推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建立卫生总费用的快速推算方法,有效缩短我国卫生总费用报告的滞后时间.方法:分析我国政府办综合医院经济收支数据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变化趋势,根据政府办综合医院的收入和支出数据来快速推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结果:政府办综合医院的经济收支数据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比较稳定,推算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已经达到2.1万亿元.结论:快速推算方法具有简便易用可靠易推广的特点,优于其他预测预报方法,可有效缩短我国卫生总费用统计报告的滞后时间.建议:健全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统计发布制度,数据发布可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推算数、初步核实数、终核实数.此外,要定期修订卫生总费用的历史数据,逐步探索建立季度卫生总费用的统计发布制度.

    作者:雷海潮;肖龙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山东省抑郁障碍患者的经济负担研究

    目的:了解山东省抑郁障碍的经济负担.方法:设计抑郁障碍经济花费调查表,对山东省900例抑郁障碍患者的各种经济花费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调查,评价抑郁障碍造成的经济花费及各部分构成情况,并比较花费的城乡差别.结果:山东省抑郁障碍患者年人均总花费为18 673.86元(人民币),直接花费为6 612.43元(35.4%),问接花费为1 212.87元(64.6%).城镇患者的年人均总经济花费、间接花费、误工花费显著高于农村患者(P<0.01).结论:山东省抑郁障碍造成巨大的经济花费,应引起高度重视;各种花费中以间接花费为主,城镇患者的总花费高于农村患者.

    作者:翟金国;陈敏;赵靖平;国效峰;苏中华;王克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云南白药胶囊对围手术期出血影响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对云南白药胶囊在围手术期出血方面的作用开展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和多中心设计,以安慰剂为对照的临床试验.样本病例选自10个临床试验中心,共有276例颈推椎管减压术患者接受试验(试验组140例,对照组136例).选择术中单位时间出血量和术中总出血量等作为效果指标;选择颈椎推管减压术治疗的直接医疗成本作为成本指标.选择成本效果分析作为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单位对间出血量及术中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主要临床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直接医疗总费用方面,试验组中位数为31 913.63元,对照组中位数为31 375.42元,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的费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2.89元/ml,即少出血1.00ml需要多花12.89元.结论:与安慰剂相比,云南白药胶囊在临床方面对减少围手术期出血具有显著意义,在药物经济学方面具有成本—效果.

    作者:何江江;张崖冰;彭颖;胡善联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对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的建议和思考

    医疗保障城乡统筹是新医改工作的一项重点和明确任务,也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借鉴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经验,分析当前城乡统筹探索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对实现医疗保障城乡统筹提出建议和思考.

    作者:王翔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限制性价格管制、经济福利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帕累托改进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基本药物实施限制性价格管制措施.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政府对基本药物的限制性价格管制,把部分生产者剩余,转化为消费者剩余,导致了经济福利的净损失.现实世界中对基本药物实施限制性价格管制,是为了应对一定程度的基本药物市场失灵和政府对基本药物消费者剩余的评价高于对生产者剩余的评价.限制性价格管制对降低基本药物价格和增加其有效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凸显出基本药物供给短缺压力和加强公共财政责任的必要性.在实施限制性价格管制的前提下,基本药物制度应该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帕累托改进.

    作者:贾洪波;刘玮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对未来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思路相关问题的探讨

    随着医疗改革向纵深推进,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医疗费用持续增长,这使得社保部门按病种付费成为趋势.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改革的关键部分,要在项目成本核算基础上,积极努力探索病种成本核算的新思路,为下一步按病种付费提供依据.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农民工用人单位医保参保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很多地区将城市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到外来有组织依托的农民工,但农民工参保率并不高.文章从缴费主体——用人单位出发,分析了用人单位参保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

    作者:井明霞;吴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