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立医院科室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索

张岚;郭文博

关键词:科室, 评估, 指标体系
摘要:科室评估是通过对某个(类)科室多方面的分析,综合评价科室的价值与重要性,医院开展科室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探讨了公立医院科室评估的意义,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并就科室评估的实施及应用进行了探索.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医用回旋加速器共享机制的实现

    通过总结国内外医用回旋加速器配置资源共享的政策措施、实践和效果,分析我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及医用回旋加速器的配置、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出制约我国医用回旋加速器配置资源共享的因素,并根据我国国情及医用回旋加速器的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医用回旋加速器实现机制,以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使用.

    作者:刘朗;韩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患者体验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体系构建

    目的 初步构建基于患者体验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和专家咨询表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了基于患者体验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体系.结果 构建基于患者体验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关怀性和连续性6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83个.结论 基于患者体验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患者体验量表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对于改进我国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手段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常俊;张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医院OA系统权力风险“制度加科技”防控研究

    根据现代医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的要求,横向解剖医、教、研、人、财、物和党群项目,纵向梳理工作项目、内容、流程、结果及运用现状,全面清理管理与运行过程权力、廉政风险点,确定预警、预防、监控的环节,融入管理制度,建立基于医院OA系统的权力廉洁风险防控系统.

    作者:俞海燕;陈蓓;张琛;陈敏生;高文;张哲民;黄国良;张雷;费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区域中医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组建区域中医医疗集团,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新模式,同时,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提供新思路.在区域中医医疗集团运行中实现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战略管理、技术交流、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郑志涛;孟薇;姜旭坤;陈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SO 15189认证对检验学科发展的影响

    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提升临床实验室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3年2月颁布了ISO15189文件——《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这项国际标准的发布,为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同时也为实验室国家认可提供了一个准则.1 促进检验学科建设理念转变在过去的检验工作中,管理者更多关心的是现有标本分析结果数据的准确性.检验过程也以正确数据的得出而告终.但是在IS0 15189中,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范围包括了从受理申请开始的检验前阶段到检验临床样品的检验中阶段、终解释报告及提出建议的检验后阶段[1].检验前是指包括检验申请、样本采集并保存运送到实验室的过程[2].有研究指出,在出现检验误差的病例中,出自检验前阶段的占60%.忽视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3].同样,检验后阶段同样对临床诊疗影响重大.

    作者:陆勇;李安东;高卫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儿童专科医院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科是医院的基本学术单位,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一项带动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在医院建设中有着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同时也是医院建设和发展中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我院2007年以来以多种举措并进,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全省儿科学发展,并得到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督导组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1 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强化内涵建设

    作者:金玉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主辅分离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文化建设为案例.论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对如何加强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出只有加强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全体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金鸥;贾福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品管圈降低肝胆外科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的应用研究

    目的 降低肝胆外二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方法 综合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过程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由1.12%降低至0.21%,达到目标值<0.5%(P=0.045),月平均住院日由14.32天缩短至10.52天(P<0.001).结论 品管圈管理方法的应用显著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有利于提升手术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宋晓玉;高毅;潘明新;葛梅;徐小平;蒋泽生;张志;秦佳升;姚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城市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区域基本医疗中心的作用,是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解决基层群众就医需要的关键措施.文章对浙江省城市大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采取托管等不同形式建立协作关系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对城市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区开展医疗服务的活动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且进一步阐述了从根本上改变区域医疗资源失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作者:应争先;郑海埃;杨泉森;王桢;魏晋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医院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对医院实施标准化管理、开展管理水平标准认证是医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标准化管理已形成医院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标准化理论指导下,探讨了我国中医医院构建医院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内外环境,以期为我国中医医院标准化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谢秀丽;卢传坚;李慧;周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公立医院科室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索

    科室评估是通过对某个(类)科室多方面的分析,综合评价科室的价值与重要性,医院开展科室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探讨了公立医院科室评估的意义,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并就科室评估的实施及应用进行了探索.

    作者:张岚;郭文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支持性人力资源、组织承诺与医务工作者敬业度关系研究

    目的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医院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组织承诺与医务工作者敬业度的关系,找到改善与提高医务工作者敬业度的方法与途径.方法 利用Amos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医院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对医务工作的敬业度不存在直接正向促进关系,而是通过组织承诺这一中介变量正向作用于敬业度.结论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想要通过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敬业度,必须首先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组织承诺,通过组织承诺提高敬业度.

    作者:庞秀英;田慧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优化就医序列中的应用研究

    积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缩短病人无效等侯之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课题,优化就医序列是解决上述课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充分挖掘现有医疗资源,可以优化调度资源,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和质量.在分析了国内外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医院管理优化就医序列中的应用,初步研究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作者:胡媛;吴正一;胡小峰;戴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进展、问题和建议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次提出了基本药物的概念.把基本药物定义为基本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民群众所必需的药品[1].我国于1979年引入了基本药物的概念[2].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基本药物的含义进一步作了明确和界定,根据医改政策要求,卫生部等九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这一利民惠民的药品政策[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而确立的一项重大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涉及基本药物遴选、生产、定价、流通、使用、报销、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是国家药品政策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4].

    作者:李鑫;佟子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现状及对策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被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1].自1940年青霉素问世以来,目前已发现或发明抗菌药物约5 000~~10 000种,其中常用于临床的约有100种,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被发现,并且有“超级细菌”的报道.有资料表明[2],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90%)远远大于二、三级医疗机构(70%、80%),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25%,这表明我国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

    作者:叶冠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中患者隐私保护的实践探讨

    目前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存在着医疗服务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可及性差、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医疗档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原卫生部提出了加快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即“3521工程”,要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将充分整合医疗信息资源,使之兼容通用[1].由此可见,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将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必然[2].

    作者:赵丽清;郭启勇;高兴;赵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信息系统多元化集成发展的探讨

    阐述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主线和系统当前面临的挑战,探讨了运用数据整合、统一平台以及面向服务的技术架构等方法,完成多元化信息集成交换平台的解决方案,对数据进行集成与利用,从而达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支持管理决策与分析的目的.

    作者:计虹;沈韬;金昌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及建设探讨

    文章阐述了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的意义,介绍了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预约诊疗、门诊住院一卡通、门诊便捷输液、医疗救治联动服务和新农合一卡通等应用,分析了居民键康卡项目建设中政府主导与银医合作两种模式的特点,后探讨了居民健康卡医疗机构应用的重点建设内容.

    作者:徐飞龙;陈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管理快速检测仪器应用的质量控制问题

    随着我国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和要求不断提高,卫生部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指南不断增多,新的技术、新的理念被引入医学感染控制领域,一些快速检测仪被应用,为医院感染的监督提供了直观、便利的手段.一方面要促进仪器的配备;另一方面要标准化、规范化地使用这些仪器,做好质量控制.1 快速检测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快速检测仪主要是指一些操作简便、非专业检验人员在实验室之外任何场所可开展检测的仪器,一般3~4个步骤即可完成实验.标本通常可直接应用,无须复杂的预处理辅助设备.它们小型化,易携带,报告即时化,对实验场地和水电没要求,为采取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2 快速检测仪在医院感染理中的应用

    作者:秦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医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探讨了新医改和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形势下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及统筹四个关系新思路.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特色技术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文化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源泉、服务改善是学科发展的归宿、管理优化是学科发展的保障等八大策略.

    作者:王国华;龙开超;王继华;朱华波;梁力晖;冯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