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漳平市农村居民环境因素疾病调查报告

华卫平;陈文金;陈庆平;张建明;连国才;蒋香桃;詹兴炎;曹景明;付晓茹

关键词:居住卫生, 生活环境, 环境卫生, 疾病控制
摘要:目的 调查漳平市农民生活环境卫生质量与疾病分布.方法 用分层3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7个乡镇23个村330户1 230名农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简易自来水普及率89.4%,生活垃圾入箱率64.8%,生活污水明沟排放占77.3%,99.4%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屋内外环境;卫生厕所普及率77.0%;住宅庭院和室内卫生达标率分别为55.2%和63.0%;住宅周围有混合病媒生物孳生地者占58.5%、污水沟占68.5%.农民两周患病率10.6%,慢性病患病率14.4%,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类慢性病首位(6.2%,占42.9%).结论 漳平市农民生活环境卫生质量较差,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偏高,应重点防控.要着重完善简易自来水管网建设(或建立乡/村级小/微型自来水厂),狠抓污水无害化处理,扩大垃圾处理覆盖面,普及卫生厕所.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安市艾滋病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做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提高艾滋病防控水平.方法 对2012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314人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咨询检测的主要原因为婚外异性性接触,有68.5%的咨询者存在恐惧艾滋病心理,大部分有婚外性接触和嫖娼史,并存在高危性行为.检出HIV抗体阳性3例,其中1例为阳性者配偶,2例为婚外异性性接触.结论 在干预中,应加强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病意识和知识水平,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黄金钟;陈俊义;黄静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泉州市首例B群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泉州市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完善流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病案,对病例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病人家属及其相关知情人进行访视.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B群流脑.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高体温38.5℃),无明显流脑病例接触史.经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痊愈.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未出现2代病例.结论 该病例为泉州市首例B群流脑病例,未发现传染源.主要采取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病原学检测以及使用敏感药物等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陈文同;陈雅红;洪文治;肖万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生长激素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基础身高较低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1例就诊时身高位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的第50百分位点及以下(排除矮小症)确诊为ICPP女童,予GH+GnRHa联合治疗1年,对治疗前后的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生长速度(GV)及预测成年身高(PAH),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BA)和骨龄(BA)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后IGF1、GV、PAH及HtSDSBA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结论 GH+GnRHa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基础身高较低的ICPP女童的PAH.

    作者:刘晖;王子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灵山县2004-2012年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灵山县2004-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卡信息,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灵山县9年共报告甲肝327例,年均发病率2.62/10万,除2007年8.79/10万外,发病率趋势稳定;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数男女性别比2.9∶ 1;5~19岁组占41.0%;农民占48.0%,学生35.2%,儿童10.7%.结论 灵山县甲肝进入低流行状态,男性、农民和学生儿童是甲肝防治重点人群.应推进农村饮水和厕改工程,加强疫苗接种,以控制甲肝的发病和流行.

    作者:邓肖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改进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泉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探讨更为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按福建省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集泉州市7类食品共212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常规致病菌分离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12份,7类食品中共致病菌检出率为8.0%,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高,尤其在熟制米面制品中.结论 我市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可将常规致病菌分离法与Real-time PCR法进行结合,既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又可缩短时间,提高食品污染物监测敏感性,值得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培蓉;林碧莲;杨育红;郑丹凤;陈志扬;陈明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农村散在井水高氟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散在井水高氟的原因.方法 2008-2012年福清市居民自发送检的2 113份井水检测资料,按井的深浅、分布地点及氟化物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在送检的2 113份井水中,深井水296份,氟含量超标率18.9%,而其所在的村庄浅井水含氟量正常.1 817份浅井水,含氟量超标率0.9%.深井水氟含量超标率高于浅井水.结论 由于地质原因,福清市农村有些深井水存在高氟危害,建议采取改换水源等方法处置.

    作者:夏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平凉市崆峒区2006-2011年蚊类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崆峒区不同生境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掌握灭蚊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用诱蚊灯法进行蚊密度监测.结果 2006-2011年累计捕获蚊虫4属10种39 609只,总密度2.0只/h·灯.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8.18%;其次为三带喙库蚊8.12%,帕氏按蚊3.18%,其它蚊种数量甚少.每年3月蚊虫开始活动,密度逐渐升高,7~8月达到峰值,9月密度开始下降.不同环境类型蚊密度以牲畜棚和农户高,分别为3.8和2.4只/h·灯,其次为居民区、医院和公园.结论 崆峒区蚊类密度高峰为7~8月,应在密度高峰到来前1个月,采取综合性灭蚊措施.

    作者:蔡金有;阎峻;李国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球藻亚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了解小球藻的安全性.方法 以2.0、4.0、8.0g/kg· BW 3个剂量给予大鼠经口摄入30 d,观察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以及外观及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 试验结束时,个别剂量组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白蛋白、总蛋白和甘油三酯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本实验室的正常值范围内.其它剂量组大鼠每周体重、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及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脏/体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仅个别动物出现了肝小叶空泡变、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胃萎缩、肠炎症、肾小管管型,两组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器官均未出现特异性病变.结论 小球藻大鼠30 d毒性研究,大鼠未见异常.

    作者:张荣标;林蔚;陈铁晖;林健;丘程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3例尘肺合并中度肺功能损伤呼吸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目的 为改善尘肺合并中度肺功能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23例尘肺病井中度肺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康指导、呼吸功能训练和全身有氧运动及吸氧等治疗6个月,同时观察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结果 训练前后比较FVC提高了(275±50)mL,FEV1提高了(218±35)mL,FEV1/FVC提高了(2.34±0.50%)%,呼吸困难分级(MRC)由3分升为2分.结论 呼吸康复训练对尘肺病并中度肺功能损伤的患者治疗有效.

    作者:李静远;陈月华;叶阳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德化县2010-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德化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为农村改水工程提供依据.方法 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228份水样进行检测,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28份水样合格率为49.1%,总体偏低;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偏低,其中菌落总数64.5%,总大肠菌群57.0%,耐热大肠菌群53.1%;氯化物、氟化物、砷、总硬度合格均为100.0%,其它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均在90.0%以上.集中武供水合格率高于分散武供水.结论 德化县农村饮用水永源水质较好,但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卫生防护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作者:刘惠英;颜丽玉;李宝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在取消乙肝检测项目规定后预防性健康检查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体检7 539人,合格率97.3%,职业禁忌症检出率2.7%0,主要为ALT增高,男性检出率(4.2%)高于女性(1.8%);初次上岗(2.7%)高于在岗人员(2.1%);18~19岁组检出率(3.8%)高,并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两种行业的职业禁忌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岗前体检及在岗期间每年1次的预防性健康检查非常重要,应及时调整有职业禁忌症者的工作岗位.

    作者:林元姑;李开莲;曾庆明;张建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职业幸福感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疾病预防控制(疾控)工作者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疾控工作者幸福感量表(总分160分),对厦门市疾控工作者11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疾控工作者职业幸福感总分为(106.8±15.4)分,属于中等水平;男女类似;不同年龄组的总分以及身心健康、工作环境和工作量等维度,都呈现20~29岁高,45~60岁组其次,30~44岁组低的“U”型评分结果;在工作喜欢程度上,中级职称人员的评分低;对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前3位依次为身心健康、价值体现和工作喜欢程度.结论 应在现有体制下提高疾控系统工作者职业幸福感,进而提升疾病控制服务质量.

    作者:刘晓婷;刘兴华;耿丽杰;林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福建省2005-2011年丙型肝炎疫情快速上升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丙型肝炎(丙肝)疫情快速上升原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丙肝发病率从2005年的1.20/10万,到2011年的7.01/10万,呈逐年快速上升态势;死亡率无显著升降.实验室诊断数的占比从2005年的59.5%,到2011年的93.9%,呈逐年上升趋势.各设区市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尤以莆田市升幅大、升速快,年均发病率高(15.88/10万),年龄别发病率也高,其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比、病例数的城乡比、性别比均比其他设区市高,且农民病例占比大.结论 莆田秀屿区的丙肝高发村庄的筛查结果影响了全省疫情态势.报告疫情低估了实际疫情,应加大其防控力度.

    作者:谢忠杭;严延生;詹美蓉;欧剑鸣;黄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龙海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分析龙海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及变化,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1% (52/1 023),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7.65%(24/136).查出钩虫、鞭虫、蛲虫与长膜壳绦虫等4种重要寄生虫.感染者主要为农民、学生和儿童,感染者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和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龙海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率与1989-1990年及2001-2003年的2次调查结果相比,有所下降,但儿童蛲虫感染仍维持较高水平.

    作者:林国华;颜翠兰;黄明松;李莉莎;张榕燕;陈宝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现况

    健康危险行为是后天形成的较稳定的对健康有较大危害的行为习惯.综合国内外50余项研究发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较普遍.主要存在不良饮食及不健康减肥行为、非故意伤害及故意伤害行为、物资和精神成瘾行为、不健康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应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预防因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导致的各种疾病.

    作者:唐庆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狂犬病疫苗“2-1-1”程序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了解受种者对狂犬病疫苗“2-1-1”程序的依从性和接种后副反应,为推广使用“2-1-1”程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12月到福建省CDC门诊就诊的狂犬病暴露者按“2-1-1”程序接种疫苗,记录接种日期和接种后副反应,并比较分析.结果 未成年和成年暴露者分别占24.2%和75.8%;平均依从率88.7%,以18~59岁组86.6%低;Ⅲ级暴露者依从率90.5%高于Ⅱ级暴露的84.7%;依从率低的常见原因是忘记接种日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分别以注射部位疼痛(3.1%)和发热(0.9%)常见,发热多发生于首次接种后,主要为儿童.结论 “2-1-1”程序少就诊2次,可提高依从性,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一般反应通常不需处理可自行好转,应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林志龙;吴珍红;苏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GR G678S、GRBcl Ⅰ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G678S和GR Bcl Ⅰ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职业应激的男性196人为研究对象,与对照组比较(1∶1),用PCR-RFLP技术检测基因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GR基因多态性与EH的关系.结果 GR G678S携带TC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调整混杂因素后,患EH的OR值为0.750.GR Bcl Ⅰ携带GG基因型和CG基因型+GG基因型分别与CC基因型比较,OR值分别为2.270和1.599.结论 G678S基因多态性未发现与EH有明显相关,GR Bcl Ⅰ基因多态性可能与EH有关.

    作者:沈波;陈惠;王李仁;刘宝英;周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船舶存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大量增长,出入境船舶成为医学媒介生物迁移及传播传染病的重要载体,其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很多国家早就意识到船舶卫生检疫的重要性,在沿海口岸设置海港检疫部门实施卫生检疫.该文综述了船舶主要存在的媒介生物携带、食品和饮用水的污染、压舱水水污染、船员传染病疫情暴发等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干预情况.

    作者:林敏珍;黄健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漳州市级幼儿园2~6岁儿童乳牙龋齿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2~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情况,为降低乳牙患龋率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2年漳州市级11家幼儿园3 906名2~6岁儿童的口腔检查资料,并将资料分成公立园和合资园2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3 906人,患龋率34.8%.其中男童患龋率(35.0%)略高于女童(34.5%),2~6岁儿童乳牙龋均分别为1.96、3.01、3.17、3.22和3.31,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以6岁组高(48.0%);公立园患龋率(30.7%)低于合资园(43.1%);乳牙龋的好发牙位由多到少依次为:乳磨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结论 应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集体儿童的口腔保健,特别是合资园儿童,预防龋病.

    作者:陈碧晖;林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厦门市思明区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思明区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现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08年抽取4所学校的学生795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运动损伤调查.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2009年两组均重复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运动损伤的知晓率由79.2%升高到96.0%,行为态度的正确持有率均有提高,重点干预的项目(篮球和跑步)所致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有所降低,损伤救护率由68.4%上升至81.2%.结论 以健康促进、运动损伤安全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知和正确行为.

    作者:施红;李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