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刘兴华;耿丽杰;林健
目的 了解泉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探讨更为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按福建省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集泉州市7类食品共212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常规致病菌分离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12份,7类食品中共致病菌检出率为8.0%,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高,尤其在熟制米面制品中.结论 我市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可将常规致病菌分离法与Real-time PCR法进行结合,既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又可缩短时间,提高食品污染物监测敏感性,值得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培蓉;林碧莲;杨育红;郑丹凤;陈志扬;陈明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小球藻的安全性.方法 以2.0、4.0、8.0g/kg· BW 3个剂量给予大鼠经口摄入30 d,观察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以及外观及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 试验结束时,个别剂量组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白蛋白、总蛋白和甘油三酯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本实验室的正常值范围内.其它剂量组大鼠每周体重、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及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脏/体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仅个别动物出现了肝小叶空泡变、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胃萎缩、肠炎症、肾小管管型,两组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器官均未出现特异性病变.结论 小球藻大鼠30 d毒性研究,大鼠未见异常.
作者:张荣标;林蔚;陈铁晖;林健;丘程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晋安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探讨消毒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力度.方法 对近5年辖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全区医疗机构监测样品总合格率83.2%,合格率逐年上升依次为73.6%、74.7%、81.4%、90.1%和95.3%;区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合格率高(91.0%),民营医疗机构次之(81.8%),乡镇级医疗机构低(69.5%);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合格率为高(100%),其次依次为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紫外线消毒效果、医院污水,空气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低(61.8%).结论 晋安区区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整体水平较好,民营和乡镇级医疗机构的合格率相对较低,今后应加强消毒监测.
作者:郑鹏飞;李艳华;潘玉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进行调查检测,为食物中毒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用食源性致病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筛检,阳性者再用国标法进行致病菌培养和生化鉴定.结果 综合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阪崎肠杆菌污染的变质饮料引起.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检测时间短,通过筛查可以很快指向可疑食物,节省人力物力.建议国家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的修订中,将核酸检测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提高实验室诊断的效率.
作者:陈克江;文小焱;胡秀娟;欧阳以恒;陈瑶;周杨捷;黎琳;唐光强;邹静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高州市2012年麻疹发生率升高的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高州市2012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高州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21例,确诊18例,发病率1.06/10万,城区0.46/10万,农村1.15/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发病率0.48‰,比常住人口0.01‰高.麻疹确诊病例以小年龄为主,其中1岁以下占61.1%,1~4岁占33.3%;无免疫史占53.8%,免疫史不详占15.4%.发病主要集中在6~8月,占88.9%.结论 2012年高州市麻疹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除存在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外,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成为今后防治的重点.应加大查漏补种工作力度,加强流动人口麻疹的防治及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积极开展麻疹病例监测.
作者:邱海燕;许振国;曾培宇;魏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赣榆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方法 分别对枯水期和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共检测水样530份,合格率为68.5%,其中枯水期67.8%,丰水期62.9%,出厂水69.4%,末梢水67.6%;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合格率(72.4%)高于地面水(29.2%);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游离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锰、硝酸盐氮.结论 赣榆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令人堪忧,应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李大罕;周振涛;高晓;李家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晋江市居民食用碘盐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保证食用合格的碘盐.方法 根据《福建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对居民户层次的碘盐进行随机抽查和结果判定.结果 2008-2011年,全市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6%,碘盐覆盖率>99.2%,碘盐合格率>97.4%.结论 晋江市居民基本实现食用合格碘盐的目标,但仍需加强宣传教育和食用碘盐的监督监测,使居民能正确使用碘盐.
作者:吴彬彬;范岩钟;苏结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龙海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及变化,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1% (52/1 023),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7.65%(24/136).查出钩虫、鞭虫、蛲虫与长膜壳绦虫等4种重要寄生虫.感染者主要为农民、学生和儿童,感染者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和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龙海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率与1989-1990年及2001-2003年的2次调查结果相比,有所下降,但儿童蛲虫感染仍维持较高水平.
作者:林国华;颜翠兰;黄明松;李莉莎;张榕燕;陈宝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福州市住院肺结核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0年住院肺结核患者资料,对患者耐药、耐多药的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耐药率从33.9%降为24.8%,耐多药率从17.4%降为12.5%.7 062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对1种药物耐药率为8.4%,对4种药物耐药率为6.9%,耐多药(MDR-TB)率为15.0%.结论 门诊及住院肺结核患者中耐药率、耐多药率均占比较高,应及时发现并监控管理.
作者:朱玉芳;张丽水;陈力舟;黄明翔;叶哲香;刘坦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思明区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现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08年抽取4所学校的学生795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运动损伤调查.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2009年两组均重复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运动损伤的知晓率由79.2%升高到96.0%,行为态度的正确持有率均有提高,重点干预的项目(篮球和跑步)所致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有所降低,损伤救护率由68.4%上升至81.2%.结论 以健康促进、运动损伤安全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知和正确行为.
作者:施红;李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和评估南平市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病人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和治疗后的随访资料,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用药方案和生存情况,对不同水平病人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增加的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比较治疗满1年的病人治疗前、治疗满3、6、9和1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结果 治疗对各组CD4+T淋巴细胞升高均有效,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治疗效果越好.治疗后第1年CD4+T淋巴细胞平均增长176/mm3,治疗3个月CD4+T淋巴细胞上升显著,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维持稳定上升状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平市HAART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AIDS病死率.
作者:江秀梅;游诗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福建省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全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以省为单位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全年共报告病例88例,发病率2.4/100万.沿海与山区均有发病,以人员流动性大的地区为主.发病高峰3~8月,年龄以1岁以下和15岁以上为主(85.2%).本县户籍人口有免疫史的比例高于外县户籍.确诊病例中发病前7~21 d去过医院的比例高于排除病例.结论 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单例麻疹病例的应急处置.
作者:蔡志坤;陈俊磊;周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城区居民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法,对龙岩市179名18~69岁常住居民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对应急自救、互救和寻求救助能力(15题)以及危险标识识别能力(6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关应急自救、互救和寻求救助能力的答对率≥80%的占16.8%,危险标识识别率≥80%的占9.5%,21答题答对率≥80%的占比为8.9%,总体答对率52.8%.年龄和职业是答对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学历是答对率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龙岩部分城区居民应急能力水平较低,亟待加强相关职业人群培训和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作者:马斌;戴雪红;王素梅;李德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漳平市农民生活环境卫生质量与疾病分布.方法 用分层3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7个乡镇23个村330户1 230名农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简易自来水普及率89.4%,生活垃圾入箱率64.8%,生活污水明沟排放占77.3%,99.4%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屋内外环境;卫生厕所普及率77.0%;住宅庭院和室内卫生达标率分别为55.2%和63.0%;住宅周围有混合病媒生物孳生地者占58.5%、污水沟占68.5%.农民两周患病率10.6%,慢性病患病率14.4%,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类慢性病首位(6.2%,占42.9%).结论 漳平市农民生活环境卫生质量较差,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偏高,应重点防控.要着重完善简易自来水管网建设(或建立乡/村级小/微型自来水厂),狠抓污水无害化处理,扩大垃圾处理覆盖面,普及卫生厕所.
作者:华卫平;陈文金;陈庆平;张建明;连国才;蒋香桃;詹兴炎;曹景明;付晓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合作结核病控制项目已结束.在目前全民结核病控制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由于疾控机构在人员、设备、诊疗水平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不足,而综合性医院一直是病人的首诊医院,且经过10年各合作项目的强化,诊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具有优势.为了结核病防控工作可持续发展,加速结核病控制目标实现,笔者认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应回归到综合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主要以细菌学检验和病人的督导管理等为主,并就上述观点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胡职权;李燕平;郑建莉;林文革;陈石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灵山县2004-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卡信息,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灵山县9年共报告甲肝327例,年均发病率2.62/10万,除2007年8.79/10万外,发病率趋势稳定;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数男女性别比2.9∶ 1;5~19岁组占41.0%;农民占48.0%,学生35.2%,儿童10.7%.结论 灵山县甲肝进入低流行状态,男性、农民和学生儿童是甲肝防治重点人群.应推进农村饮水和厕改工程,加强疫苗接种,以控制甲肝的发病和流行.
作者:邓肖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12年下调盐碘浓度后居民碘营养状况,评价盐碘新标准实施后的影响.方法 按《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碘盐和碘营养监测.结果 2011年盐碘均值32.0 mg/kg,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为264.4 μg/L;2012年盐碘浓度下调后,盐碘均值24.5mg/kg,成人和孕妇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9.5和138.0 μg/L.2011和2012年各抽检家庭食用盐300份,盐碘均值分别为30.0和24.5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3.0%和93.3%,2011年碘盐覆盖率(97.0%)与2012年(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实行的盐碘标准适合普通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但孕妇碘营养水平偏低,可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建议盐业部门为孕妇生产盐碘均值为30 mg/kg的专用加碘盐.
作者:胡永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受种者对狂犬病疫苗“2-1-1”程序的依从性和接种后副反应,为推广使用“2-1-1”程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12月到福建省CDC门诊就诊的狂犬病暴露者按“2-1-1”程序接种疫苗,记录接种日期和接种后副反应,并比较分析.结果 未成年和成年暴露者分别占24.2%和75.8%;平均依从率88.7%,以18~59岁组86.6%低;Ⅲ级暴露者依从率90.5%高于Ⅱ级暴露的84.7%;依从率低的常见原因是忘记接种日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分别以注射部位疼痛(3.1%)和发热(0.9%)常见,发热多发生于首次接种后,主要为儿童.结论 “2-1-1”程序少就诊2次,可提高依从性,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一般反应通常不需处理可自行好转,应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林志龙;吴珍红;苏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工矿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态度,建立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卫生服务管理模式,评价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月5至2012年12月,组织研究对象参加健康促进项目专项系统教育,通过问卷方式评估和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因素检测检验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年龄小、未婚、工龄短、教育水平低和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态度应引起相关人员重视;干预组从业人员职业卫生正确认知率、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因素达标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下降.结论 WHP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对促进工矿企业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夏明;张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疾病预防控制(疾控)工作者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疾控工作者幸福感量表(总分160分),对厦门市疾控工作者11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疾控工作者职业幸福感总分为(106.8±15.4)分,属于中等水平;男女类似;不同年龄组的总分以及身心健康、工作环境和工作量等维度,都呈现20~29岁高,45~60岁组其次,30~44岁组低的“U”型评分结果;在工作喜欢程度上,中级职称人员的评分低;对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前3位依次为身心健康、价值体现和工作喜欢程度.结论 应在现有体制下提高疾控系统工作者职业幸福感,进而提升疾病控制服务质量.
作者:刘晓婷;刘兴华;耿丽杰;林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