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6周妊娠的疗效观察

谢熙;刘逸萍;陈娟

关键词: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妊娠, 流产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12~16周妊娠的效果.[方法] 对妊娠12~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652例,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连服3 d,第4 d晨口服米索前列醇0.2 mg,1次/h,多8次.[结果] 药物流产成功596例(91.4 %),其中完全流产526例(80.7 %),不完全流产70例(10.7 %);失败56例(8.6 %);胎儿、胎盘平均排出时间(5.42±3.33) h,平均阴道出血量(87.84±59.10) ml.胃肠道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6周妊娠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泉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查漏补种后常住与外来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00年以来5轮消灭脊髓灰质炎后常住儿童与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方法] 根据<福建省2000年春季消灭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服活动方案>评估分析.[结果] 常住与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史无显著性差异,常住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显著高于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结论] 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管理是我市计免工作的难点,应通过进一步规范门诊接种制度、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提高接种率.

    作者:洪婉珍;龚苍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为阻断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涵江区妇幼保健院自1997年开始,对婚检中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建议其配偶婚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婚检发现女方HBsAg阳性者,建议在其妊娠晚期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采用产前产后全程干预,主动、被动联合免疫方法,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对100例HBsAg阳性的孕妇注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商品名:上生甘迪)后的效果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曾元廉;曾丽金;姚春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福建省医学人口学主要指标态势分析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口健康变化趋势和人口结构类型. [方法] 根据第一次至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福建省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年龄组死亡率及平均寿命等主要医学人口学指标. [结果] 一普、二普年龄组越高,构成比越低;三普、四普低年龄组与成年组差异不大;五普的0~14岁组高年龄组构成比比低年龄组大(倒金字塔型).一至五普少年人口系数趋于下降,劳动力人口系数上升,老年人口系数上升明显(五普为一普的2倍).三至五普各年龄组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但从四普开始女婴 (0岁组) 死亡率明显高于男婴.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2000年达74.13岁,校正平均寿命为72.63岁;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4岁;平均寿命每年增加0.2岁. [结论]福建省人口结构为成年型地区结构,估计将在2005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普及计划生育以来,社会有忽视女性婴幼儿健康的现象存在.初步预计未来10年,平均寿命可增加1岁.

    作者:洪荣涛;周天枢;方林;张红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关于双硫腙法测定重金属铅的几点体会

    目前检测金属铅Pb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大都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仅双硫腙比色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因此,双硫腙比色法仍是基层实验室用于测定食品、水、化妆品、生物材料等样品中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该方法操作比较繁琐,稍有操作不当,易造成实验失败.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验工作体会,提出几点操作要点供交流.

    作者:吴立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957-2000年江门市区冷饮食品卫生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江门市区冷饮食品卫生质量情况.[方法] 对历年来冷饮卫生的本站监测资料和专项工作总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7-2000年监测样品总合格率81.5%(9 772/11 996).4个不同时期的合格率呈逐步升高,其中1957-1970年62%,1971-1980年69.6%,1981-1990年84.1%,1991-2000年94.9%.汽水、矿泉水、饮料类合格率高96.2%,含豆、乳10%以上冷冻品类合格率85%,含乳10%以下冷冻类合格率71.2% .[结论] 41年来冷饮卫生总体水平良好.

    作者:杨祥璧;宗雪萍;杨家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汕头人群的报告

    [目的] 监测汕头市人群中的禽流感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集流感样患者和鸡咽拭子标本,用常规鸡胚双腔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初步鉴定.对分离出H9N2亚型流感病毒毒株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同期采集不同年龄组普通人群、职业人群以及鸡血清标本,采用微量半加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检测H9亚型毒株抗体. [结果] 从337例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红细胞凝集阳性标本11份(2.9%).其中6株为A(H3N2)亚型流感毒株,5株为A(H9N2)亚型流感毒株.普通人群H9亚型病毒抗体检出率为34.0%,职业人群检出率为37.7% (P>0.05). [结论] 汕头市人群中发现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提示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

    作者:蔡访潺;詹幼芳;黄建云;倪汉忠;林文生;钟秀珠;陈伟师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福建省2000-2001年度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各类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监测4个市县市售的生禽畜肉、熟肉制品、生牛乳、冰激凌、酸奶、水产品.[结果] 2000年监测的200件样品中,检出沙门菌3株,O157:H7 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株.2001年监测的420件样品中,检出沙门菌20株,O157:H7 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3株,副溶血弧菌8株.[结论] 福建省生畜禽肉、熟肉制品、生食水产品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应加强监测、预报,提请有关部门实现从畜牧业到餐桌的综合治理,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林升清;马群飞;陈伟伟;杨毓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3种弧菌选择性培养基对霍乱弧菌鉴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选择一种较实用的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基.[方法] 对3种常用的霍乱弧菌选择性培养基,分别接种O139群、稻叶型和小川型霍乱弧菌.将其培养物做玻片血清凝集试验、氧化酶试验和粘丝试验,观察试验结果.[结果] 4号琼脂较庆大霉素琼脂和TCBS琼脂在玻片血清凝集、氧化酶试验、粘丝试验中受培养基成份影响较小.[结论] 提示4号琼脂为基层化验室首选霍乱弧菌选择性培养基.

    作者:纪惠玲;黄春文;江建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982-1999年梅州市人群HBsAg调查资料分析

    [目的] 分析1982-1999年梅州市人群HBsAg感染情况.[方法] 1982-1983年用反向间接血凝(RPHA)法检测HBsAg,1987-1999年用酶标(ELISA)法检测HBsAg、HBeAg.[结果] RPHA法检测阳性率14.3%(410/2 877);ELISA法检测阳性率12.3%(4 230/34 326).HBsAg阳性者中检测HBeAg阳性率40.4%(710/1 757).[结论] 梅州市人群HBsAg阳性率仍较高,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偏低和经济欠发达等因素有关.

    作者:潘林祥;杨翼龙;饶小燕;王谦可;谢小强;吴献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费县1975-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费县属沂蒙山区,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疫情不断变化,疫区类型不断发生演变,为了解出血热流行特征和规律,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析了1975-2000年费县出血热疫情资料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波;吴士云;陈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6周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12~16周妊娠的效果.[方法] 对妊娠12~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652例,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连服3 d,第4 d晨口服米索前列醇0.2 mg,1次/h,多8次.[结果] 药物流产成功596例(91.4 %),其中完全流产526例(80.7 %),不完全流产70例(10.7 %);失败56例(8.6 %);胎儿、胎盘平均排出时间(5.42±3.33) h,平均阴道出血量(87.84±59.10) ml.胃肠道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6周妊娠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作者:谢熙;刘逸萍;陈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五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为了解烟台市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2000年3~12月对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张明文;董志荣;左常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福建省惠安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8年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惠安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8年的效果.[方法] 根据月报表、年报表和结核病人登记本,分析新登记涂阳病人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涂阳肺结核新登记率从1994年的8.03/10万提高到2001年的36.85/10万,治疗满1年治愈率达91.1%,其中初治涂阳治愈率93.3%,复治78.6%.[结论] 项目实施8年成效显著,达到高发现率、高治愈率的目标.

    作者:曹光农;谢振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福建省织纹螺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分析

    2002年4月,福建沿海某市连续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住院24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头晕、唇舌麻木、四肢乏力等,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鉴定,确诊这几起食物中毒均与食用织纹螺等食物有关.

    作者:金乐君;洪荣涛;敖志雄;李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01年福州市售保健食品标识状况与管理对策探讨

    食品包装标识是食品内在质量的表达和宣传食品、引导消费者食用的手段.保健食品作为一类特殊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其标识及产品说明书尤为重要,正确的保健食品标识是消费者了解产品功能作用,指导合理选购和科学食用保健产品的重要媒介之一,如果传达错误信息,将导致消费者误用或滥用保健食品.因此,加强对保健食品标识卫生监督和管理十分重要.为了解我省市售保健食品标识现状,给今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结合卫生部开展健康相关产品监督抽检工作,我们于2001年6月在省会福州市对市售保健食品标识、产品说明书以及部分产品宣传材料进行了专项调查.

    作者:陈松青;刘少娟;李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消灭脊髓灰质炎动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感染者配偶感染情况的5年追踪分析

    [目的] 比较HBV感染者的配偶HBV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在婚后的第1、3、5年追踪检测HBV感染者配偶血液中的乙肝标志物. [结果] 男性感染者的配偶婚后3次检测HBsAg的感染率分别为30%、44%和58%;女性为10%、18%和26%,两组间配偶HBsAg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 <0.05、<0.01、<0.01).男性为HBV感染伴有HBeAg阳性者,婚后其配偶3次追踪检测HBsAg感染率分别为42%、63%和68%;女性分别为12%、24%、35%,两组间差异同样有显著性. [结论] 男性为HBV感染者,其HBV传播给配偶的概率要大于女性;伴有HBeAg阳性者要比仅HBsAg阳性者传播给配偶的概率高.

    作者:林平;吴钟琪;潘显芳;朱灵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HIV-1分离株FJ113生物学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HIV-1分离株FJ113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 应用共培养法建立FJ113病毒株,对其进行细胞嗜性测定、异源双链泳动分析及DNA序列测定. [结果] FJ113株表现为T细胞噬性,异源双链泳动分析及DNA序列测定均表明其为B亚型.[结论] FJ113为可持续传代、快/高复制、T细胞噬性的SI毒株.

    作者:王惠榕;严延生;陈亮;陈舸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然周期试管婴儿成功个案报告

    1 病例报道患者女,27岁,因婚后2年未孕而就诊.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排卵功能正常,其丈夫精液分析正常.患者末次月经为2001年9月17日.于月经第10天开始经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至1.7×1.6 cm,尿检测出现LH峰,查血LH值36.2 mIU/ml.于10月4日在阴道B超下取出一个成熟卵,经体外受精和培养,于10月7日移植一4细胞期胚胎,11月2日经B超证实宫内妊娠.患者孕期顺利,无并发症.于2002年6月25日剖宫产1女婴,体重3 250 g,Apgar评分9分,发育正常.

    作者:张小燕;陈文祯;郑备红;康跃凡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鄞县1992-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鄞县位于浙东沿海,有24个乡镇,人口73.3万,总面积1 543 km2.于1972年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报告,以后逐年均有发病.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规律,调整防治措施,现将1992-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王树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