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人群自愿无偿献血者确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一例

罗惠如;张淑萍

关键词:高危人群, 自愿无偿献血者, 艾滋病病毒, 太原市, 抗体检测, 抗体阳性, 河南省, 驻马店地区, 中心化验室, 免疫印迹法, 试剂, 实验室用, 共同生活, 打工, 新加坡, 上蔡县, 山西省, 血液, 未婚, 随访
摘要:献血者男性,年龄24岁,未婚,住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王庄,在太原市打工,第一次献血.太原市血液中心化验室用两种ELISA试剂对该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山西省HIV抗体检测确诊实验室用新加坡Jenelabs公司的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试剂,对其血样进行检测,结果gp160、gp120、gp66、gp55、gp51、gp41、gp31、gp24、gp17阳性,检测结果HIV-1抗体阳性.随访表明,该献血者来太原打工前,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卖血9次,有一妻一女,在太原随其共同生活.由此可见,该献血者其献血时隐瞒了献血史和婚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进口和国产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安全性分析

    近年我国已推广应用国产经Vero传代细胞培养制成的纯化狂犬病疫苗.我们于2002年2~12月按<国际临床试验规范>(GCP)方法对进口和国产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

    作者:朱政纲;陈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7例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组织、29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及11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及其hTRT mRM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44.7%(21/47),显著高于正常组(χ2=5.89,P<0.05);食管鳞癌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86.2%(25/29),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χ2=11.35,P<0.01).正常组织hTRT mRMA无表达,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为48.9%(23/47),显著高于正常组(χ2=6.99,P<0.01);食管鳞癌组阳性表达率为82.8%(24/29),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χ2=7.32,P<0.01).hTRT mRM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显著相关(χ2=57.91,P<0.001). 结论 hTRT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高度一致性,提示hTRT在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并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恶性转化密切相关,hTRT有望成为食管鳞癌的新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余红平;徐顺清;鲁文红;施侣元;刘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北京城市气候变化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分析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大城市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持续并加强,从而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以及城市小环流的变化,使得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我们分析北京冬季气温的变化、城市热岛效应,以及1998年空气质量状况和北京地区流感爆发情况,探讨由于气候变化、环境质量下降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作者:陆晨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疗效观察

    近年来,拉米夫定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抑制HBV复制作用.为了进一步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无症状携带者(ASC)的疗效,将肝病防治研究中心1999~2001年2月收治的HBV感染者进行了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李玉华;刘冬梅;荆慧;于德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学龄儿童空腹血糖水平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超重、糖脂代谢紊乱等危害健康的问题.为此对河北省农村儿童血糖、血脂、血压及肥胖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董少霞;王颖;谭凤珠;董会敏;杨辉;冯彦军;冯长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北京市房山区剖宫产流行病学调查

    近20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也相应升高.为降低剖宫产率,对北京市房山区剖宫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查阅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区内5所医院的所有产科病历.剖宫产指征(第一指征):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臀位、剖宫产再孕、社会因素、其他因素.剖宫产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7分为新生儿窒息.5年分娩总数22 372例,剖宫产7 835例,平均剖宫产率35.02%.孕妇平均年龄25.50岁±2.54岁(20~38岁),平均孕期39.75周±1.52周(28~44周).初产妇7 033例(88.76%),经产妇802例(10.24%).各年度变化见表1.各家医院分娩总数、剖宫产例数变化:房山区第一医院6 044例、2 259例(37.38%);良乡医院5 265例、1 843例(35.00%);燕山医院4 826例、1 531例(31.72%);四○一医院3 003例、1 051例(35.00%);妇幼保健院3 234例、1 151例(35.59%).剖宫产指征变化:难产2 396例(30.58%),胎儿窘迫2 179例(27.8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1 677例(21.41%),臀位673例(8.59%),社会因素341例(4.35%),其他因素355例(4.53%),剖宫产再孕214例(2.73%).7 835例剖宫产妇共娩出新生儿7 919例(双胎82例,三胎1例).

    作者:宋文萍;刘盛辉;王丽静;李兰双;王文仪;李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端粒酶活化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对83例宫颈癌、4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应用TRAP-PCR银染定性及TRAP-PCR-ELISA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PCR法检测HPV分型.结果 (1)端粒酶阳性率和HPV 16/18型阳性率:宫颈癌>宫颈CIN>正常宫颈,CIN Ⅲ级>CIN Ⅰ、Ⅱ级;HPV 6/11型阳性率:CIN Ⅰ、Ⅱ级>CIN Ⅲ级.(2)宫颈癌中端粒酶阳性:Ⅰ期<Ⅱ期<Ⅲ、Ⅳ期;中分化>高分化;腺癌与鳞癌差异无显著性;HPV 16/18阳性:Ⅰ期<Ⅱ期<Ⅲ、Ⅳ期;HPV 6/11阳性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无关.(3)端粒酶阳性值:宫颈癌>CIN,CIN Ⅲ级>CINⅠ、Ⅱ级;HPV 6/11拷贝数:CIN>宫颈癌,CIN Ⅰ、Ⅱ级>CIN Ⅲ级;HPV 16/18拷贝数:宫颈癌>CIN,CIN Ⅲ级>CIN Ⅰ、Ⅱ级.结论 HPV感染尤以16/18型和端粒酶的激活与宫颈病变恶变关系密切.

    作者:吕雯;张广美;隋丽华;王晶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风疹病毒感染与血小板变化的关系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合并症少见.2003年春季风疹流行合并血小板变化者增多,为引起重视,现将辽宁省人民医院儿科2003年3~5月诊治的73例风疹病例进行分析.男39例,女34例;<5岁 7例,5~14岁66例.有风疹接触史者49例.67例发热,6例无发热,体温<38℃ 40例,38~39℃ 21例,>39℃ 6例.热程2~4天.所有病例均在发热同时或1天内出疹.皮疹消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均有耳后、颈部或枕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淋巴结直径约3~9 mm,肝脾不大.同时伴有咳嗽29例,头痛8例,腹痛21例,恶心14例,皮肤针尖大小出血点4例,鼻衄1例.

    作者:李玉梅;胡国斌;焦铁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国2002~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概况及其监测

    我国自2000年以来与WHO紧密携手建立起了由23个省、市、自治区组成的国家流感监测网络.为了加强我国的流感监测,我国卫生部又把流感列为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已纳入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SARS过后即将来临的2003年冬季里,如何预防控制SARS 和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流感作为冬季重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与SA RS的区别和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形势下,对流感的预防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因此,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及早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刻不容缓.

    作者:徐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山东省莒南县1994~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防治效果评价

    莒南县是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病区(1986年发病率为151.21/10万),为目前山东省唯一HFRS疫苗适龄人群覆盖率超过30%的县.

    作者:李世伟;徐桂春;朱孔序;王志强;王显军;高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成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目前,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唯一有效的措施,而对其免疫效果、持续时间、加强免疫以及免疫无应答等问题,成人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在某高校连续2年开展了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现况研究.

    作者:叶临湘;周敦金;杨继君;唐少文;李锡太;易元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北京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近期北京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01年5~7月调查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6岁儿童2 262名.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微量血中铅含量的测定,并做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96.8 μg/L,血铅值≥100 μg/L为35.7%,血铅值≥200 μg/L为2.5%.农村儿童铅中毒为43%,明显高于城区和郊区儿童.2岁组铅中毒为45.1%高于其他年龄组.男童血铅平均值100.2 μg/L明显高于女童血铅平均值93.0 μg/L(P<0.01).不喝或偶喝牛奶、居室距繁华马路≤50 m、家庭居住1层楼房或平房为儿童高血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目前北京市儿童血铅水平≥100 μg/L的比例不容忽视,应对重点人群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欣欣;滕红红;王凤芝;何建平;周树斋;简永健;肖珣;刘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与脑循环动力学的关系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对脑循环动力学(CVA)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测分析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CVA,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红;朱世明;孙晓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广东省1997~2001年住院患者伤害发生与死亡特征分析

    目的探索伤害发生、死亡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对所有因伤害就诊并住院于广东省县级以上的322家综合医院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了解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死亡情况、医疗结局、经济花费等情况.结果在1997~2001年期间,广东省伤害住院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伤害患者的住院死亡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的伤害总住院死亡比例为1.64%.同期医院住院伤害患者人数以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机器穿刺和切割、他伤/他杀较多,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6.13%,居首位.5年期间伤害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以3.58%速度逐年下降;治愈伤害患者平均住院日以2.20%速度逐年下降.广东省同期伤害住院患者平均费用以3.89%速度逐年上升,治愈患者平均费用以4.71%速度逐年上升;平均每人每日费用以7.33%速度逐年上升.结论广东省伤害的发生呈增长趋势,但伤害住院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同时伤害的直接医疗花费呈增加趋势.

    作者:李丽萍;王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环境流行病学:多学科交叉多层次研究

    一、环境流行病学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根据美国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对环境流行病学的定义[1],环境流行病学并不是证实特定环境因素是否为某一疾病或健康效应的病因,而是证实特定环境因素与一个或多个特定健康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总之,环境流行病学是研究个体的居住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而非个体的个性或者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环境流行病学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①暴露于环境有害因素的人群很大;②环境暴露为低浓度混合暴露,且在肿瘤和其他慢性病的研究中,暴露可能发生在很久以前;③所研究的暴露通常是非自愿暴露,例如空气污染和环境中的烟草烟雾,而且在一个地区内不同个体的暴露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别[2];④环境有害因素暴露所致的疾病相对危险度增加很低,一般小于1.5[1];⑤环境有害因素可以通过长期、间接地影响区域或全球的生态系统而影响健康,这是环境因素所特有的,也刚刚为环境流行病学家所重视[3].由于上述特点,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大的困难是非生物性因素的健康效应不是单一的,同样,一个效应通常与多个有害因素有关[4].因此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在这些挑战中重要的有暴露评价、健康效应终点和潜在的偏倚[5].

    作者:张金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突变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突变与冠心病患病风险有关[1-5].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了一组浙江地区冠心病患者eNOS基因G894T突变,并调查冠心病经典危险因素,旨在探讨eNOS基因G894T突变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魏丹宏;陈志妹;单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四川省洪雅县1993~2002年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洪雅县为农业大县,农药中毒时有发生,为了解农药中毒发生情况及其动态变化,对1993~2002年农药中毒情况资料进行分析.10年间共发生农药中毒3 580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896例,占25.03%,非生产性中毒2 684例,占74.92%,表明非生产性中毒的发生率远远大于生产性农药中毒.1998年以前生产性中毒在农药中毒病例中所占比例较大,1998年以后非生产性中毒在农药中毒病例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同时在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以女性和未成年人上升为主.农药中毒以20~40岁的人群为主,占总例数的75.87%(2 716/3 580).其中男性占19.97%(715/3 580),女性占55.89%(2 001/3 580),表明在农药中毒中受害重的是女性人群(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药中毒中10岁以下儿童有40例,占总例数的1.12%,60岁以上发生农药中毒172例,占4.80%.引起中毒的农药主要有甲胺磷、1605(对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灭鼠剂、除草剂、菊酯类和其他有机

    作者:黄涛;杨睿瑶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贵港市409例毒鼠强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为掌握毒鼠强中毒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贵港市1999~2002年血液、尿液、洗胃液等生物材料中一种及以上定性或定量检出毒鼠强的全部409例病例,录入计算机,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409例中毒病例,死亡40例,年均中毒率为2.2/10万,病死率为9.78%.每年3~4月份为中毒高峰,9~10月份出现第二次小高峰.中毒者中年龄小为6月龄,大为82岁,以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中毒多(83.1%),其中又以2~5岁的儿童为中毒高峰人群(54.3%);中毒人群中男性229例,女性180例;中毒发生地乡镇占95.8%,市区占4.2%;中毒途径主要是误食与自杀自服、投毒,其中以误食居多,占59.7%,无明确毒鼠强接触史次之,占27.9%,误食的食物以拌鼠药的红薯粒、花生粒(鼠饵)为主,占46.9%.中毒方式以单人散发性为主,占64.3%,家庭聚集性占29.3%,学校集体性中毒占6.4%.

    作者:冼明甫;李玉霞;王力珩;范进南;覃兆览;梁其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影响艾滋病病毒性传播的生物学因素

    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研究世界各地艾滋病流行的情况,不论流行开始以何种传播途径为主,终都将殊途同归,转变为以异性性传播为主.性传播尽管效率不高(大约0.3%),由于不洁性生活和性乱活动发生的频率很高,对HIV持续传播和流行所起的作用重大.HIV性传播还受到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病毒和宿主两方面,宿主因素又包含免疫学因素和遗传学因素.

    作者:李林;李敬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冠状病毒OC43与加拿大SARS样疾病爆发

    自2003年7月初以来,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所养老院发生类似SARS的呼吸系统疾病爆发,数周内近150人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协同当地卫生部门对此次爆发进行了调查,宣布该病不是SARS,可能是冠状病毒OC43感染[1].

    作者:赵志晶;庄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