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平;徐顺清;鲁文红;施侣元;刘力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对脑循环动力学(CVA)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测分析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CVA,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红;朱世明;孙晓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麻风病是由细胞内寄生的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现认为,除了环境因素之外,麻风病的发病和临床结局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反应能力及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国内外已经对病菌本身和宿主免疫反应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对宿主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研究刚开始.早已观察到下列现象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有密切的关系.如:大多数感染麻风菌的人并非患病;麻风患者亲属的发病率高;同一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患病率不等;家庭分离被证实, 即子代患病并非是随机的;在患病子代中,麻风两级(LL、TT)分布也并非是随机的;患者不可能因环境因素从一极转变为另一极,如从TT-LL或LL-TT等.在印度对患有麻风病的35对孪生子调查,发现在23对同卵双生子中,多数患者患同型别的麻风(17/19);而在12对异卵双生子中,患麻风病少,仅两对,而且型别各异[1].这提示麻风病具有遗传易感性.换言之,这种差异可能在较大程度上,由宿主遗传因素决定的,但相关的机理至今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麻风病免疫遗传学已从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发展至多学科的、采用全基因扫瞄及基因多态性分析[2-4].
作者:翁小满;王福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对农村地区育龄人群的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改善效果.方法资料来源于1998~2002年实施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利用准人群试验设计,从32个项目县中选择6个县作为干预组.选择人口和经济状况与项目县类似的6个县作为对照组.采用结构式问卷共访谈<3岁儿童的母亲和<35岁男性青年675名,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为367名和308名.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目标人群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知识的差异,并用OR值反映差异的大小.结果经过18个月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在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症状、处理和预防五个方面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因素后,干预措施与调查对象在传播途径、健康危害、症状、得病后的处理和预防五个方面的知识相关,OR值的95%CI分别为2.4~6.4、2.0~4.8、3.0~6.4、1.9~5.7和1.8~6.8.文化程度是影响目标人群掌握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知识一个重要因素.结论综合性健康教育可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知晓率.
作者:张彤;吴艳乔;王艳萍;赵更力;殷菲;陈明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近期北京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01年5~7月调查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6岁儿童2 262名.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微量血中铅含量的测定,并做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96.8 μg/L,血铅值≥100 μg/L为35.7%,血铅值≥200 μg/L为2.5%.农村儿童铅中毒为43%,明显高于城区和郊区儿童.2岁组铅中毒为45.1%高于其他年龄组.男童血铅平均值100.2 μg/L明显高于女童血铅平均值93.0 μg/L(P<0.01).不喝或偶喝牛奶、居室距繁华马路≤50 m、家庭居住1层楼房或平房为儿童高血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目前北京市儿童血铅水平≥100 μg/L的比例不容忽视,应对重点人群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欣欣;滕红红;王凤芝;何建平;周树斋;简永健;肖珣;刘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20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也相应升高.为降低剖宫产率,对北京市房山区剖宫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查阅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区内5所医院的所有产科病历.剖宫产指征(第一指征):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臀位、剖宫产再孕、社会因素、其他因素.剖宫产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7分为新生儿窒息.5年分娩总数22 372例,剖宫产7 835例,平均剖宫产率35.02%.孕妇平均年龄25.50岁±2.54岁(20~38岁),平均孕期39.75周±1.52周(28~44周).初产妇7 033例(88.76%),经产妇802例(10.24%).各年度变化见表1.各家医院分娩总数、剖宫产例数变化:房山区第一医院6 044例、2 259例(37.38%);良乡医院5 265例、1 843例(35.00%);燕山医院4 826例、1 531例(31.72%);四○一医院3 003例、1 051例(35.00%);妇幼保健院3 234例、1 151例(35.59%).剖宫产指征变化:难产2 396例(30.58%),胎儿窘迫2 179例(27.8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1 677例(21.41%),臀位673例(8.59%),社会因素341例(4.35%),其他因素355例(4.53%),剖宫产再孕214例(2.73%).7 835例剖宫产妇共娩出新生儿7 919例(双胎82例,三胎1例).
作者:宋文萍;刘盛辉;王丽静;李兰双;王文仪;李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洪雅县为农业大县,农药中毒时有发生,为了解农药中毒发生情况及其动态变化,对1993~2002年农药中毒情况资料进行分析.10年间共发生农药中毒3 580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896例,占25.03%,非生产性中毒2 684例,占74.92%,表明非生产性中毒的发生率远远大于生产性农药中毒.1998年以前生产性中毒在农药中毒病例中所占比例较大,1998年以后非生产性中毒在农药中毒病例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同时在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以女性和未成年人上升为主.农药中毒以20~40岁的人群为主,占总例数的75.87%(2 716/3 580).其中男性占19.97%(715/3 580),女性占55.89%(2 001/3 580),表明在农药中毒中受害重的是女性人群(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药中毒中10岁以下儿童有40例,占总例数的1.12%,60岁以上发生农药中毒172例,占4.80%.引起中毒的农药主要有甲胺磷、1605(对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灭鼠剂、除草剂、菊酯类和其他有机
作者:黄涛;杨睿瑶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中国1984~2002年狂犬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流行回升的因素,分析目前防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狂犬病的防制对策.方法收集1984~2002年的全国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及对部分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4~1989年期间,狂犬病年发病数为4 000~6 000例.随后发病数开始下降,1996年下降到低水平,由1990年的3 520例下降到159例.但1998年以后发病数又开始持续上升,2002年全国报告发病数为1 122例,比1996年增加了7.06倍.疫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如四川、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福建等13个省份.发病的季节性也渐趋不明显.结论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因此加大以上各方面的管理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永振;肖东楼;孙玉辉;杨小冉;焉燕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前,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唯一有效的措施,而对其免疫效果、持续时间、加强免疫以及免疫无应答等问题,成人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在某高校连续2年开展了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现况研究.
作者:叶临湘;周敦金;杨继君;唐少文;李锡太;易元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合并症少见.2003年春季风疹流行合并血小板变化者增多,为引起重视,现将辽宁省人民医院儿科2003年3~5月诊治的73例风疹病例进行分析.男39例,女34例;<5岁 7例,5~14岁66例.有风疹接触史者49例.67例发热,6例无发热,体温<38℃ 40例,38~39℃ 21例,>39℃ 6例.热程2~4天.所有病例均在发热同时或1天内出疹.皮疹消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均有耳后、颈部或枕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淋巴结直径约3~9 mm,肝脾不大.同时伴有咳嗽29例,头痛8例,腹痛21例,恶心14例,皮肤针尖大小出血点4例,鼻衄1例.
作者:李玉梅;胡国斌;焦铁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国大陆沿海有关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近几年来,浙江省温州地区陆续发生创伤弧菌败血症引起死亡的病例[1].作者报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5月至2002年8月间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败血症并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2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卢中秋;邹长林;李秉熙;周铁丽;程俊彦;黄唯佳;陈寿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我国已推广应用国产经Vero传代细胞培养制成的纯化狂犬病疫苗.我们于2002年2~12月按<国际临床试验规范>(GCP)方法对进口和国产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
作者:朱政纲;陈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国自2000年以来与WHO紧密携手建立起了由23个省、市、自治区组成的国家流感监测网络.为了加强我国的流感监测,我国卫生部又把流感列为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已纳入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SARS过后即将来临的2003年冬季里,如何预防控制SARS 和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流感作为冬季重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与SA RS的区别和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形势下,对流感的预防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因此,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及早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刻不容缓.
作者:徐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中的许多因素综合地作用人体,在某些条件下可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的作用,在另一些条件下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上,即机体与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转移,使机体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上述平衡状态,一旦破坏,即可产生对机体不良影响甚至发生疾病和死亡.在环境与疾病的预防医学研究领域中,多年来,通过病因学(生物、化学、物理)、发病机制、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研究,尤其是根据病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认为,80%~90%的人类癌症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我国云南省宣威肺癌病因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人群肺癌遗传度为24.6%,其中男性肺癌遗传度为14.6%,女性为37.8%,结果支持外环境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1].
作者:何兴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以病例交叉的研究方法,估计大气污染急性暴露对上海市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并探讨该设计用于大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研究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病例交叉设计的方法分析上海市2000年6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总死亡和分疾病别死亡的关系,同时比较双向对照设计和单向回顾性对照设计研究结果的差异. 结果采用不同的对照选择方案,病例交叉设计的研究结果变化较大;采用双向1∶6的对照设计,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48 h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上海市城区居民总死亡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03(95%CI:1.001~1.005)、1.016(95%CI:1.011~1.021)、1.020(95%CI:1.012~1.027).结论上海市城区目前的PM10、SO2、NO2水平对居民死亡确有影响;病例交叉设计是一种研究大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的有效工具.
作者:阚海东;陈秉衡;贾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赣榆县1995年底采取了以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疫情稳定下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综合评价这一措施的效果,我们运用投入成本和获得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赣榆县几年来实施控制措施的投入与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作者:吴德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为了解舟山群岛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于1999~2002年对舟山群岛5 686例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能;吴金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超重、糖脂代谢紊乱等危害健康的问题.为此对河北省农村儿童血糖、血脂、血压及肥胖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董少霞;王颖;谭凤珠;董会敏;杨辉;冯彦军;冯长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重庆地区不同亚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株PreS/S基因参照序列.方法扩增18例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PreS/S基因,应用同源性分析和对齐比较等方法确定基因型/血清型,并选同HBV亚型的PreS/S拟定参照序列. 结果 9株基因型B/血清型adw2、6株基因型C/血清型adrq+、3株基因型B/血清型ayw1;建立的重庆地区基因型B/血清型adw2、基因型C/血清型adrq+HBV流行株 PreS/S参照序列,与华东华南、东北华南地区同亚型的参照序列比较分别有6个、13个核苷酸差异,均可引起4个氨基酸差异.结论初步建立了重庆地区HBV基因型B/血清型adw2、基因型C/血清型adrq+HBV流行株PreS/S基因参照序列.
作者:许红梅;任红;卿玉玲;彭明利;凌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伤害发生、死亡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对所有因伤害就诊并住院于广东省县级以上的322家综合医院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了解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死亡情况、医疗结局、经济花费等情况.结果在1997~2001年期间,广东省伤害住院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伤害患者的住院死亡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的伤害总住院死亡比例为1.64%.同期医院住院伤害患者人数以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机器穿刺和切割、他伤/他杀较多,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6.13%,居首位.5年期间伤害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以3.58%速度逐年下降;治愈伤害患者平均住院日以2.20%速度逐年下降.广东省同期伤害住院患者平均费用以3.89%速度逐年上升,治愈患者平均费用以4.71%速度逐年上升;平均每人每日费用以7.33%速度逐年上升.结论广东省伤害的发生呈增长趋势,但伤害住院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同时伤害的直接医疗花费呈增加趋势.
作者:李丽萍;王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端粒酶活化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对83例宫颈癌、4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应用TRAP-PCR银染定性及TRAP-PCR-ELISA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PCR法检测HPV分型.结果 (1)端粒酶阳性率和HPV 16/18型阳性率:宫颈癌>宫颈CIN>正常宫颈,CIN Ⅲ级>CIN Ⅰ、Ⅱ级;HPV 6/11型阳性率:CIN Ⅰ、Ⅱ级>CIN Ⅲ级.(2)宫颈癌中端粒酶阳性:Ⅰ期<Ⅱ期<Ⅲ、Ⅳ期;中分化>高分化;腺癌与鳞癌差异无显著性;HPV 16/18阳性:Ⅰ期<Ⅱ期<Ⅲ、Ⅳ期;HPV 6/11阳性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无关.(3)端粒酶阳性值:宫颈癌>CIN,CIN Ⅲ级>CINⅠ、Ⅱ级;HPV 6/11拷贝数:CIN>宫颈癌,CIN Ⅰ、Ⅱ级>CIN Ⅲ级;HPV 16/18拷贝数:宫颈癌>CIN,CIN Ⅲ级>CIN Ⅰ、Ⅱ级.结论 HPV感染尤以16/18型和端粒酶的激活与宫颈病变恶变关系密切.
作者:吕雯;张广美;隋丽华;王晶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