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1998~1999年麻疹疫情及流行因素分析

张莲芝;何维宽;余文周;周淑洁;沈永刚;戴振威

关键词:麻疹, 监测, 分析
摘要:目的 评价控制麻疹策略和措施效果。方法 运用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网络进行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通过对1~6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1999年全省麻疹发病率为1.36/10万,5岁以下年龄别发病率为3.65/10万,分别较强化免疫前(1991~1997年)下降了84.00%和87.49%。各项监测指标较1998年有所提高。结论 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对于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常规免疫,提高接种率,辅以强化免疫,是控制局部暴发疫情、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免疫不同敏感动物中和抗体比较

    中和抗体是反映疫苗效果的有效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选择合适的敏感动物作为实验动物成为疫苗免疫效果检定方法中很重要的内容。目前各个国家用于出血热试验选用动物比较混乱,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有统一规定,即没有建立动物模型[1]。研究出血热早是韩国,目前采用豚鼠作为检测中和抗体的实验动物[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所)暂规定用白色家兔作为实验动物。本实验的目的是在现有实验动物中筛选出一个对出血热敏感,个体差异小,能产生高滴度抗体的标准动物,为以后建立出血热动物模型作些先期工作。  一、材料与方法  1.疫苗:选用3批合格疫苗(批号94-6-3、94-5-1、94-7-3)。  2.动物:金黄地鼠60只,5~6周龄;小白鼠60只,15~20 g;白色家兔12只,2~3 kg;豚鼠12只,250 g。实验动物均由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作者:王棋;回良杰;王晓宏;韩亮;黄永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辽宁省北票市部分学校选择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体温正常的22~58岁的教师,随机抽取124名,按0、1、6个月程序,每剂5 μg/0.5 ml接种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结果 免疫后3、7、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5.0%、83.3%、67.2%(P<0.01)。抗-HBs平均滴度分别为12.63 mIU/ml、402.04 mIU/ml、70.28 mIU/ml(P<0.01);抗-HBs阳转率及其滴度均在7个月时达到高峰,以后又急剧下降。免疫后3、7、12个月时,女性抗-HBs阳转率和滴度均高于男性。但仅抗-HBs滴度在免疫后3个月时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小于35岁组的抗体阳转率高于35岁以上组,但仅在免疫后12个月时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该两个年龄组间的抗-HBs滴度差异无显著性;免疫3 d后局部和全身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其抗-HBs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时景璞;王昕;张群弟;李征远;王桂花;杨志齐;孙宏章;郭乃全;郑力国;徐占民;梁争论;吴晓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我国部分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方法 应用Amplicor PCR试剂盒检测北京、青岛、固安和周口等地27例抗-HCV阳性的单采浆供血员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HCV RNA,并对其中36例HCV RNA阳性者用INNO-LiPATM HCV Ⅱ试剂盒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抗-HCV阳性的单采浆供血员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48.15%(13/27)和69.44%(25/36),平均为60.32%(38/63)。对13例HCV RNA阳性的单采浆供血员和2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HCV基因分型结果表明,29例(80.55%)为1b型,5例(13.89%)为 2型,另2例(5.56%)不能被分型。结论 上述调查地区流行的HCV基因型以1b型占优势。

    作者:庄辉;崔怡辉;凌斌华;张玲霞;TRACY L;Bowden S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猪蛔虫对人群蛔虫感染和传播作用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在人蛔虫和猪蛔虫感染并存的农村社区内因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猪蛔虫对人群蛔虫感染传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两个基线情况基本相同的自然村,即江西省新建县樵舍乡蔓湖行政村的老支村和畔支村为实验现场。在对两村所有人群进行相同药物治疗处理的同时,对其中1个村的猪群也进行治疗,并以约2个月的间隔重复对猪治疗2次,但对另一村的猪群不作治疗处理。在随后1年内,约每2个月1次,用改良加藤法观察两村人群蛔虫感染的回升情况。结果 药物治疗后连续5次横断面调查表明,人群蛔虫流行率和感染度在两村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658,F<1.658,P>0.1)。结论 当地猪蛔虫的传播对人群蛔虫的传播无重要影响。

    作者:彭卫东;周宪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福建省宁化县斑点热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斑点热(spotted fever,SF)是由一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通过森林中蜱、螨的吸血活动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的存在已被我们以往工作所证实[1,2]。为进一步查明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人群及宿主动物、媒介蜱类中感染情况及疫源地类型,1993年至今我们采用现场调查、血清学检测、病原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  (1)血清样本:人血清由笔者于1993年和1997年采自宁化林区长期居住或林区作业人群静脉血共952份; 动物血清从林区捕捉的鼠类,猎人捕获的野兔、 野猪、麂、狐狸及屠宰场的狗、牛,抽取其心脏血液313份,上述血液无菌分离血清,冷冻待检。  (2)蜱类:分别从鼠类、野兔、野猪、麂、狐狸、狗、牛等动物体表或野外林间灌木草丛,捕获各种蜱类,送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鉴定分类。

    作者:陈振光;钟建平;彭一平;陈敏;张健之;毕德增;贺金荣;张泮河;潘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999年昆明市卖淫嫖娼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我国自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至今[1],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为了解昆明市卖淫嫖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流行情况及HIV感染的有关危险因素,为制定艾滋病(AIDS)防制规划和开展干预活动提供准确信息,现将对1999年昆明市卖淫嫖娼人员HIV感染情况的调查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以1999年我市公安部门扫黄中的2 000名卖淫嫖娼人员为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采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备检。  3.试验方法:使用巴斯德(GENIE/HIV-1 HIV-2)检测试剂初筛,阳性者采用阿克苏(AKZO-NOBEL)公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进行复筛,所用的试剂均为合格产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两次ELISA阳性可判为HIV阳性。

    作者:于建华;程何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7篇有关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共累积病例1 115例,对照1 520例。统计处理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肺部疾病史、家族肺癌史、油烟污染、煤烟污染、被动吸烟等5个研究因素的合并比值比(OR值)分别是2.87、2.79、2.52、1.42和1.64,进一步分层研究提示随着油烟污染程度的加重,其OR值也有明显的上升。结论 家族肺癌史、肺部疾病史、油烟污染、煤烟污染等因素可能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生有关,被动吸烟的作用尚不能肯定。

    作者:张扬;陈坤;张海蕾;朱益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4种类型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部术后伤口感染和颅内感染4种重要类型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95对患者的医疗费用,计算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 病例组的平均医疗费用为38 741元,对照组为18 376元,平均每例感染病人多支出医疗费用20 365元(P<0.000 1)。医疗费用的增加以西药费为主,占总增加费用的62.07%;其次是治疗费、输血费和化验费,分别占总增加费用的10.32%、7.40%和5.72%。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因科室不同而异,肿瘤血液科高,平均每例增加34 944元。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部术后伤口感染和颅内感染患者的医疗费用平均每例分别增加31 940元、7 436元、17 332元和17 349元。95例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0.57 d,比对照组的25.22 d高出25.53 d(P<0.000 1)。结论 医院感染严重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降低了病床周转率;认真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周清德;褚德发;高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太原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太原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行为问题的分布和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Acha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及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在太原市3个城区的三所小学中对1 597名6~11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 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34%,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12.40%、12.2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河西区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区学校的儿童。男童行为问题总分、多动及违纪因子分高于女童;女童抑郁、躯体诉述及社交退缩因子分高于男童。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婴儿期易带、母亲孕期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良好的情绪、孩子有自信心及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行为发展,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儿童看电视时间过久、挑食偏食、父母打骂冷淡孩子、对教养孩子有分歧意见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太原市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研究结果相近。儿童行为问题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学校分布差异有显著性。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作者:都萍;张小莉;秦桂秀;闫亚琼;任丽丽;申淑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北京市朝阳区199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近几年来,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发病率较往年有所升高,且多发、暴发疫情时有发生,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现在腮腺炎疫苗尚属自费疫苗,未列入免疫程序。为探讨腮腺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的必要性以及预防接种的具体实施办法,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了北京市朝阳区1999年腮腺炎的发病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腮腺炎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朝阳区卫生防疫站1999年疫情统计资料,人口资料由朝阳区公安局户籍科提供。  二、结果  1.发病强度:1999年朝阳区卫生防疫站共收到报告腮腺炎病例846例,发病率为58.14/10万,发病数比1998年(512例)升高65.23%。  2.时间分布:朝阳区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为主,主要集中在1、4、5、6月份,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0.48%,其中1月份高(122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14.42%。冬春发病季节中的2、3月份发病率并不高,考虑与学生放假在家,减少了相互间传播的机会有关。

    作者:刘方;芮德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量减少症患病率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量减少症(POPA)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五大行政区5 600名4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BMD)测量和问卷调查。 结果 我国部分地区原发性骨量减少症总患病率(按累计丢失率高部位计算)为15.8%。其中男性20.0%,女性12.4%(P<0.01);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城乡之间原发性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P<0.01)。 结论 原发性骨量减少症的防治重点在中老年男性,对女性原发性骨量减少症也不可忽视。

    作者: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苹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重庆市涪陵区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

    随着计划免疫的深入开展,麻疹控制工作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我国麻疹的报告发病率已从疫苗前时代的766/10万降至目前的10/10万左右[1],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继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将要消灭的传染病。为探讨我区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现将重庆市涪陵区1975~1999年麻疹发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涪陵区历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由涪陵区统计局提供。  2.结果:  (1)流行概况:涪陵区在未实行麻疹疫苗接种措施阶段(1951~1965年),麻疹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均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457.87/10万、14.50/10万,病死率为3.17%。

    作者:陈艳;文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国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特点研究: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调查

    目的 阐明中国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国家卫生决策和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WHO诊断标准,对中国11省(市)居住5年及5年以上的社区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分析。研究对象包括20~74岁居民共42 751人。结果11省(市)总的超重现患率为21.51%,肥胖现患率为2.92%,经1990年全国人口标化,11省(市)超重的现患率为18.28%,肥胖的现患率为2.48%;经1992年世界人口标化,超重现患率为18.61%,肥胖现患率为2.49%;女性的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21.71%和3.73%)显著高于男性(21.25%和2.11%);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现患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11省(市)中,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男性是北京高,女性是山东高;肥胖的现患率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流行特点。结论 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超重和肥胖患病开始低龄化,男性肥胖患病的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女性。因此,中国应该尽早开展肥胖的防治与研究。

    作者:王文绢;王克安;李天麟;马林茂;富振英;陈君石;刘尊永;白锦;金书香;李彦琴;秦汝莉;陈泓;向红丁;冯晋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应用卫星图像对江西省蚌湖钉螺孳生草洲植被的分类研究

    目的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 TM)遥感图像对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孳生的洲滩植被进行分类。 方法 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支持下,通过卫星TM图像的合成和聚类分析,对江西省鄱阳湖的蚌湖周围的草洲植被进行分类。然后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不同类别的地物属性,并将分类结果合并、整理。 结果 蚌湖草洲被划分为8个地表类别,其中第2类苔草带为钉螺主要的孳生地。 结论 聚类分析能将钉螺孳生地的植被种类分辨出来。此方法有助于对与生态有关的疾病的环境进行分类,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作者:姜庆五;刘建翔;林涛;韦建国;赵根明;林丹丹;陈红根;张绍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三峡库区移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移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通过移民流行病学病例对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三峡库区1 600名移民与1 600名非移民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移民区Hp感染率(67.50%)明显高于非移民区Hp感染率(53.19%)(χ2=13.40,P<0.01)。婴儿期Hp 感染率较高,儿童期开始下降,随年龄增加,又开始上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62, P<0.05)。移民区与非移民区的Hp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文化程度越低,Hp感染率越高(P<0.01)。一期水位淹没区移民Hp感染率明显高于二期与三期水位淹没区移民Hp感染率(P<0.01)。结论 三峡库区移民区移民Hp感染率高于非移民区居民Hp感染率,生活环境、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可能起着重要影响,库区儿童Hp感染率较高,对于库区移民儿童Hp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通过移民搬迁与移民政策的实施, 改善经济水平与文化教育程度,能否降低移民Hp感染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刚;李庆平;王淑英;刘先玲;黄玮;王获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济南地区干休所老年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

    糖尿病是当今危害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为进一步了解老年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加强对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对济南地区两个干休所长期居住的老干部进行了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随机选择两个干休所长期居住的老干部共145人,男性141人,女性4人,年龄63~89岁,平均(76.7±5.5)岁。  2.调查内容:对全体受检者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及并发症的调查,全面查体,化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值临界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留24 h尿查白蛋白定量(放免法,<30 mg/24 h者为正常,30~300 mg/24 h为微量白蛋白尿,>300 mg/24 h为大量白蛋白尿,>500 mg/24 h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诊断标准执行WHO/NCD/NCS/99.2与IDF-WPR制定的标准。

    作者:王立欣;马素明;廖明彦;王悦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足部感染一例

    患者男性,65岁,有糖尿病史。因右足红肿及第四、五NFDE6根部溃烂伴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于1999年9月6日来我院就诊。(1)实验室检查:WBC 21.8×109/L、N 0.89、L 0.11,空腹血糖11.8 mmol/L、尿糖()。取脓性分泌物分别接种血平板及SS平板,35℃ 24 h培养。血平板可见中等大小、灰白色、光滑湿润的菌落,在SS平板上可形成无色透明、光滑、中心产H2S黑色菌落,涂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反应:在克氏双糖铁培养基斜面上反应阴性,下层产酸产气,产H2S。分解葡萄糖、甘露醇、阿拉伯糖、鼠李糖、液化明胶,赖氨酸、鸟氨酸均为阳性;苯丙氨酸、靛基质、尿素、枸橼酸盐均为阴性,符合沙门氏菌特征。(2)用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作凝集试验:A-F多价血清及O4、O6、Hi均为阳性,盐水对照为阴性,后诊断为鼠伤寒沙门氏菌。(3)药敏试验(K-B法):本菌对先锋铋、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氟哌酸、环丙沙星中敏,对头孢唑啉、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  病人入院后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用降血糖药治疗1个月,足NFDE6痊愈,糖尿病控制后出院。

    作者:白洛琴;雷海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兴安岭地区人群埃立克体感染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可疑人群是否存在人埃立克体感染。方法 用16S rRNA基因特异引物进行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及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兴安岭地区的一些人血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 EC)和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的16S 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测出的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大同源性比较。结果 从蜱咬后出现发热等病症的35例病人和近一年内有蜱咬史的林场工人血中检测到这两种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片段;对1份可疑埃立克体病人血标本进行了人粒细胞埃立克体16S rRNA全基因扩增,测出的序列与美国1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的该基因仅差1个碱基。结论 初步认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存在人埃立克体感染人群。

    作者:高东旗;曹务春;张习坦;赵秋敏;戴庆华;张泮河;杨红;朱建华;陈山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老年人群中23价肺炎球菌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1881年肺炎球菌被路易*巴斯德成功分离出之后,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重要致病原,波及范围极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虽然磺胺、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相继问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缓解了肺炎球菌病的发生和流行,但是耐药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治疗效用大大削弱。1983年研制成功的23价肺炎球菌疫苗获准用于人类预防,为抵御该病的危害带来了新的希望。近来,我国引进该疫苗并在全国很多省市推广使用。对该疫苗免疫效果国内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在天津市蓟县择取了部分人群进行血清学免疫效果调查。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接种人群确定在远离市区的蓟县农村。这里交通不便,人口流动性很小。所有调查对象为年龄在42~78岁的常年居住在该地的农民或村干部,常规体检无急性和严重的慢性疾病,接种疫苗或安慰剂前3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治疗性药物。

    作者:李力;苏旭;李菲;赵淑敏;张之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因素及个人行为对肺结核发病危险的研究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地位、个人行为(吸烟、饮酒)、环境因素(居住和工作环境)、体重指数(BMI)等对成都地区成人肺结核发病危险的影响,以确定该地区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群体病例-对照研究、多变量多指标测量、多因素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由职业、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测量的社会经济地位、吸烟、饮酒等与肺结核发病无关;而吸烟合并饮酒者,肺结核发病危险显著增加(OR=6.12,95%CI=1.15~32.49);其他与肺结核发病相关的因素,按危险度顺位排列是暴露于化学气雾(OR=5.15,95%CI=1.44~18.40)、低BMI(OR=4.72, 95%CI=2.68~8.33)、室内潮湿(OR=4.06,95%CI=2.25~7.33)和暴露于大量粉尘(OR=2.35,95%CI=1.18~4.70)。 结论 不良个人行为(吸烟+饮酒),拥挤、阴暗潮湿和卫生状况差的环境,长期暴露于大量粉尘或化学气雾与成都地区成人肺结核发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董碧蓉;葛宁;刘关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