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真性延髓麻痹2例

佟媛媛;吕建明;卞金玲;石涛

关键词:真性延髓麻痹, 通关利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摘要:1病例一1.1病情介绍杜某,男,55岁,农民,初诊日期:2013年4月2日。主诉:右侧肢体不遂伴吞咽困难17天。病史:2013年3月15日凌晨4时许,患者于睡眠中突然出现持续右侧肢体不遂伴失语、吞咽困难,当时神清,无头痛头晕及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查颅脑MRI示延髓、左桥臂、左小脑半球梗死灶,予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予甘露醇、依达拉奉注射液等对症治疗,经治病情平稳,仍右侧肢体不遂伴吞咽困难。2013年4月2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可,语言表述不清,音拖长,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胃管置入,右口喎,右侧肢体不遂,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舌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史及家族病史:高血压病病史约4年,现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血压维持约140/100 mmHg。高血压病家族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右侧巴氏征(+),指鼻试验(+),洼田饮水试验阳性(一口水就呛);颅脑MRI示:延髓、左桥臂,左小脑半球梗死灶。西医诊断:延髓梗死;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治疗原则:醒脑开窍、通关利窍、疏理经筋。
针灸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足三里穴位注射辨证施治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两组在化疗期间每天于化疗前30 min给予托烷司琼注射液6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直至化疗结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辨证足三里穴位注射法,于每日化疗前30 min给予穴位注射1次,交替取穴。比较两组化疗后24 h内和24 h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化疗后24 h内,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73.33%,而24 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辨证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对防治CINV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芳;夏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针对家兔易损斑块模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家兔易损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拉伤法制备家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电针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续两周。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兔腹主动脉的斑块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CP-1的水平。结果:电针可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降低血清MCP-1的浓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MCP-1表达和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张洪侠;周桂桐;郭茂娟;张敏;胡先同;姜希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头穴丛刺法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 HIF-1 a的影响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方法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认知功能和HIF-1 a表达的影响。方法:本课题采用体重在(220±30)g的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取30只采用酒精灌胃方式制备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分为模型组(A组)和头穴丛刺组(B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C组)。其余10只为空白对照组( D组)。 B组采用头穴丛刺法,C组行盐酸多哌奈齐灌胃,A组和D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检测海马HIF-1a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A、B、C 组总路程、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D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和C组与A组相比,总路程、逃避潜伏均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总路程及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缩短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D组偶见HIF-1a阳性细胞表达,A、B、C组均可见HIF-1a表达增高,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较A组表达低(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降低慢性酒精性中毒大鼠的海马区HIF-1 a表达。

    作者:孙远征;王晓晶;李响;韩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分析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现状,扩展其应用领域,在CNKI中检索近10年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临床应用,排除基础研究类、综述类文献,归纳整合,探讨其应用领域,以期获得更加全面、科学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已广泛应用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中,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

    作者:韩真真;孟智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隔姜灸对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疗效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面瘫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将符合风寒型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隔姜灸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20日。两组患者均于纳入第1日及第20日分别观察病情变化。疗效评价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法。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House -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情况,治疗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隔姜灸干预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方案。

    作者:罗劲草;艾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应激对大鼠主动脉 ET-1、eNOS表达的影响及电针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SD大鼠主动脉ET-1、eNOS表达的影响以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探讨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分组后分别采用电针、氟西汀治疗21天,光镜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 S-P )测定主动脉ET-1、eNOS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损伤,针刺干预可以改善此损伤;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ET-1高度表达、eNOS表达降低,电针和氟西汀均可改善变化。结论:慢性应激可引起大鼠的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电针和氟西汀可改善这些变化。

    作者:李昱颉;宋洪涛;姚海江;莫雨平;李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聪耳针”治疗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30例

    目的:观察比较“聪耳针”与常规西医方法治疗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60例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聪耳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0天(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例(3.33%),显效10例(33.33%),有效14例(46.67%),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2例(6.67%),有效12例(40%),无效16例(53.73%),总有效率4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1)。结论:“聪耳针”较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治疗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张虹;傅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腹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薄氏腹针疗法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加减穴位,观察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计分法评价治疗效果、Brunnstrom分级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氏ADL指数法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上肢:u=6.24, P<0.01;下肢:u=4.75,P<0.01);对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发现,生活指数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 P<0.05);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醒脑开窍配合薄氏腹针疗法能够发挥两种针法的互补作用,对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病人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贵锋;黄泳;曾统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真性延髓麻痹2例

    1病例一1.1病情介绍杜某,男,55岁,农民,初诊日期:2013年4月2日。主诉:右侧肢体不遂伴吞咽困难17天。病史:2013年3月15日凌晨4时许,患者于睡眠中突然出现持续右侧肢体不遂伴失语、吞咽困难,当时神清,无头痛头晕及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查颅脑MRI示延髓、左桥臂、左小脑半球梗死灶,予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予甘露醇、依达拉奉注射液等对症治疗,经治病情平稳,仍右侧肢体不遂伴吞咽困难。2013年4月2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可,语言表述不清,音拖长,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胃管置入,右口喎,右侧肢体不遂,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舌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史及家族病史:高血压病病史约4年,现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血压维持约140/100 mmHg。高血压病家族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右侧巴氏征(+),指鼻试验(+),洼田饮水试验阳性(一口水就呛);颅脑MRI示:延髓、左桥臂,左小脑半球梗死灶。西医诊断:延髓梗死;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治疗原则:醒脑开窍、通关利窍、疏理经筋。

    作者:佟媛媛;吕建明;卞金玲;石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脐诊的古代文献研究

    脐诊是中医特色诊法,本研究通过整理古代文献,认为脐诊的方法有望、问、切之不同,脐诊可以确立治法宜忌,指导用药,判断预后,临床应用广泛。其理论渊源可分成以经典藏象系统为理论背景和以解剖部位为理论基础两类,且后者被后世发展应用较多。

    作者:刘西通;刘学莲;马玉侠;高树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予以头部或颈部丛刺,并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远端腧穴进行针刺;对照组予以口服预防性药物阿米替林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能够较好的改善慢性紧张型头痛,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方法。

    作者:刘敏;王婧;时国臣;郑琦;高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30例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找出治疗此病的热敏点。方法:将60例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在局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新发生长情况方面,两组间新发生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均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30例治疗组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热敏穴探寻中,其高发部位为中脘穴,其次为关元穴、肾俞穴、肝俞穴、生发穴、带脉穴及足三里穴。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以及温和灸结合针刺对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热敏灸治疗的疗效优于温针灸治疗。中脘穴为明显存在的一个热敏点。

    作者:李晓燕;梁薇;刘志丹;郑英;龚秀萍;庄裴华;余安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CI源期刊发表有关放血疗法文献的总结分析

    总结分析“出版时间=1998~2011,主题词=blood letting OR pricking blood therapy”SCI源期刊发表的有关放血疗法的文献,以期了解国内外放血疗法的研究进展,并为今后相关文献的发表提供参考。在线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分别从文献数量、国别、文献类型、语种、影响因子、学科类别、来源出版物、病种、文章内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共检索到有关放血疗法的文章39篇,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不高(仅9篇IF>5),治疗病种较少,且疗效尚不确定,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完善与研究。

    作者:高丽丽;郭义;陈泽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肝胆募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初探

    目的:比较针刺肝胆募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为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确定更佳处方和留针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期门组、期门配日月组,每组12人,每次留针60 min,并在B超下观察胆囊运动情况。结果:两组穴位均能促进炎性低张力胆囊的舒缩运动,期门配日月组胆囊舒缩幅度更明显。结论:针刺期门穴、日月穴治疗慢性胆囊炎(低张力型)留针时间以40~50 min,每天针刺2次为宜。

    作者:杜帅;魏凌波;陈少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哮喘临床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探寻针灸治疗哮喘的常用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采用单一针灸方法治疗哮喘的文献占59.42%,其中腧穴敷贴应用为广泛,占总文献的22.51%。结论:针灸治疗哮喘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成越;刘杰;周帆;王洪彬;崔建美;孙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壮医药线点灸加穴贴对哮喘儿童血清皮质醇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加穴贴对哮喘儿童血清皮质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采用三伏天壮医药线点灸加穴位贴敷治疗与对照组三伏天单纯穴位贴敷做对比,分别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及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改善幅度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肺功能改善幅度经统计学处理,PEF实测值/预测值(%)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EF变异率(%)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伏天穴位敷贴能够提高患儿血清皮质水平,改善肺功能,明显减轻哮喘患儿发作的程度,减少发作频率,甚至临床控制哮喘的发作。但壮医药线点灸加三伏天穴位贴敷更优于单纯三伏天穴位贴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希琳;张喜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声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杂志社出版有《针灸临床杂志》、《中医药学报》和《中医药信息》三种期刊,凡向本刊投稿,均视为同意在本刊及本刊合作数据库等媒体出版。如无书面特殊说明,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观察

    目的:以养心调肝为原则,观察采用针刺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心理专科确诊的80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采用单双日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将单日确诊并愿意接受针刺及耳穴压豆治疗的患儿分为治疗组(40例),将双日确诊并愿意接受药物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的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采用西医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痊愈率20%,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痊愈率7.5%,总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中医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治愈率4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32.5%,总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胡怡佳;黄任秀;覃中华;罗雪梅;曾懿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近年来针灸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和选穴规律探讨

    围绝经期综合征( PMS )是指妇女绝经前后、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月经紊乱、五心烦热、头胀头痛、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肌肉关节酸楚或疼痛等症状,属中医“脏躁”、“郁证”、“断经前后诸症”等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对症和激素替代治疗( HRT )为主,但有一定诱发乳腺癌、静脉血栓甚至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通过平衡体内阴阳消除多种症状,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治疗方法和用穴规律综述如下。

    作者:杨春英;刘炼;朱震云;郭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