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胡柚果肉不同极性提取物对3 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白细胞介素-6及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褚武菁;张俊;陆胜民

关键词:胡柚, 3 T3-L1细胞, 葡萄糖摄取, 白细胞介素-6
摘要:目的: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胡柚果肉进行依次分离,得到5个不同极性组分,将不同极性组分进行促进3 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降低白细胞介素-6和游离脂肪酸分泌的活性组分的筛选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将胡柚果肉分离成5个不同极性的组分;诱导分化3 T3-L1脂肪细胞,成熟后添加不同浓度的提取组分作用48 h,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细胞白介素-6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比较加药培养前后的葡萄糖、细胞白介素-6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筛选出具有促进3 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降低白细胞介素-6和游离脂肪酸分泌的活性组分。结果:胡柚果肉中极性组分占(88.96±2.34)%,而非极性组分的含量较少,胡柚果肉石油醚组分、二氯甲烷组分、乙酸乙酯组分和水组分均能显著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二氯甲烷组分、乙酸乙酯组分、正丁醇组分和水组分能够显著降低脂肪细胞白介素-6和游离脂肪酸的水平。结论:胡柚果肉可通过促进3 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降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游离脂肪酸水平调节血糖。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脾胃疾病学术思想探讨

    国医大师邓铁涛善治各种脾胃消化疾病,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邓老重视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胃炎等疾病善从调理后天之本入手;提倡五脏相关,治疗慢性肝病不仅治肝,更强调肝脾同治;治疗重症肌无力提倡健脾益损,兼调五脏;且用药精准,组方严谨,配伍得当,既善于化裁古方,喜用药对,又讲究三因制宜,多法齐用,独具特色。本文试从邓铁涛教授对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中探讨其论治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

    作者:谢地;曹月红;刘凤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各时段子宫微循环的变化及不同针刺刺激量的干预效应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各时段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刺激量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动情间期的SD( Spraguc Dawlcy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盐水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全身冷冻(-25℃环境下冷冻4 h/天/5天)配合激素注射方法(每日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10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连续10日皮下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U/只。针刺组于第10日以不同刺激量针刺双侧“三阴交”穴20 min。采用XW-B-3冷光源微循环显微检查仪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微循环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除40 min、60 min外)明显收缩( P<0.01)、流态减慢或停滞( 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仅5min、10min、20min、30min)明显扩张(P<0.01或P<0.05),各时段流态明显改善( P<0.01或P <0.05)。刺激量B 组微血管管径在30min 出现明显扩张( P <0.01),微血管清晰度(仅50min、60min)有所改善(P<0.05);与刺激量B组比较,刺激量A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仅5min、10min、20min、30min)明显扩张(P<0.01或P<0.05),流态(除50min、60min外)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子宫微循环障碍,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子宫微循环的作用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针刺疗效显著优于刺激量B组,处于较强得气状态,间接说明了得气对针效的重要性。

    作者:沈小雨;郭孟玮;杨佳敏;赵雅芳;许咏思;罗丽;齐丹丹;张玲;申松希;李晓泓;朱江;任晓暄;张露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佐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中药佐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9%。观察组总有效率93.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对照组复发率为36%(8/22),观察组复发率为6.9%(2/29),两组复发率相比有明显差异(χ2=4.54,P<0.01)。结论:中药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夏洪涛;李卫青;马全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藤黄酸制备液相分离方法

    目的:分离制备藤黄中化学对照品新藤黄酸。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TLC、HPLC进行纯度鉴定,采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制备液相法制得新藤黄酸纯度高于98%,符合化学对照品的质量要求。结论:制备液相法制备化学对照品新藤黄酸工艺简单、快速有效,成本低于常规硅胶柱层析。

    作者:林青华;张剑;李广雷;吴静义;余辉攀;张宏桂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学术思想探源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对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特别是着重辨证论治的针术。九针十二原第一主要论九种不同形态针具的名称和功用,以及人体十二原穴的治疗意义。故取篇中“九针”和“十二原”之文,以“九针十二原”命篇。本文从九针的选用,用针的基本原则,十二原穴的作用及针刺治病的效应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学术思想,这些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未艾;常小荣;章海凤;刘密;张国山;林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炮制对乌头母根、子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与其自身含量差异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炮制对乌头各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与其自身含量差异。方法: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和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川乌、生附子中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1.33%。生川乌、生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总和分别为0.74%,0.96%;生川乌、生附子中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0.032%,0.001%。生川乌炮制后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55%,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125%;附子的两个炮制品,白附片和黑顺片总生物碱含量降低,其含量分别为0.07%和0.05%,白附片、黑顺片中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略有升高,其含量均为0.012%。炮制品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均未检测到。三种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比为,制川乌:白附片:黑顺片=11∶1.4∶1,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比为,制川乌:白附片:黑顺片=10.5∶1∶1。结论:乌头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小,炮制后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变化较大。炮制对乌头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要大于其自身含量差异。

    作者:郭志勇;吕永磊;许晓嘉;袁少雄;郝变;潘丽丽;李飞;李向日;王钢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灵枢》论五输穴学术思想价值及临床意义

    五输穴是针灸临床治病中的常用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灵枢》作为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在多篇内容对五输穴展开论述,对中医针灸学五输穴理论的构成的作用显著,并充分陈述了五输穴治疗作用及选穴依据关系,这些都为后世五输穴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归纳整理《灵枢》中有关五输穴论述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并对其内涵做一浅析。

    作者:陆克艳;王馨敏;钟凯;冯国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病验案举隅

    通过对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的验案进行分析,以示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作者:梁雪;辜炳瑞;范睿;段富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韩新民教授儿科医案三则

    韩新民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思路新颖独特,疗效显著。今撷取韩新民教授儿科验案三则,以飨读者。

    作者:王店云;韩新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临床路径在湿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在湿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湿疮病住院患者按照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医疗和护理,并与对照组的40例从临床疗效分析、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综合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医临床路径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皮损改善状况、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中医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医疗护理工作新模式,可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阚丽君;张彩霞;李桂艳;郭滨艳;李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乐冲剂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目的:建立舒乐冲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UV方法对舒乐冲剂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应用此法对舒乐冲剂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进行了含量测定,经计算,两种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1666mg/g、0.6818mg/g。结论:建立了以HPLC-UV法测定舒乐冲剂含量方法。方法学考察表明,其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绘制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6~0.9998),说明此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舒乐冲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张淑香;王萌影;田伟;王术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杨进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验案举隅

    本文通过杨进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肺癌、脑梗死及神经官能症的验案举隅,说明该方具有宽胸散结、行气祛痰、通阳宣窍之功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武宜婷;杨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达86.96%,治疗组有效率达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脂TC、TG、LDL-C 和HDL-C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与血液流变学及各项血脂指标变化有关。

    作者:刘雅琴;郑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佳的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的提取工艺后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芍药苷的含量,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芍药苷、出膏率、浸出物为考察指标,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的佳工艺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8倍量水,浸泡75min,回流提取1.5h,药渣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1h。结论: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作者:尹蕊;施璐;韩兆莹;田明;刘珍;宁媛;李贾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刘以敏教授临床运用钱乙方经验撷菁

    刘以敏灵活运用钱乙的方剂治疗多种小儿疾病,用药攻不伤正,补不滞邪,或寒热并投,或消补兼施,多获良效。

    作者:何平;钟涛;金莉花;杨若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树莓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现状

    现在治疗肝损伤的药物多认为与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有关,树莓(覆盆子)中富含花青素、鞣化酸、黄酮、抗坏血酸等抗癌、抗氧化物质,对肝脏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综述树莓对肝损伤起作用的相关提取物的机制,树莓以及同科属植物的抗肝损伤的研究现状,为今后树莓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韩晓波;陈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麻黄功效的具身认知特征分析

    中医、蒙医、藏医以及西方药理学对麻黄功效的认识是不同的,为了探讨不同医学理论体系下形成不同观念的原因,本文通过比较中医、蒙医、藏医对于麻黄药性、功效认识的差异;比较现代药理学与中医对麻黄药理作用的认识差异;以及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同时代医家对麻黄的认知差异,探究了其认知的根源,认为中医学的认知方式具有具身认知的特性,其根源是使用了隐喻认知的思维方法,传统医学理论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作者:郭瑨;庄梅云;贾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gsk3β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神经功能和gsk3β的影响,研究“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针刺组+抑制剂组(针刺组+LY294002)各24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针刺腧穴:百会穴向曲鬓穴方向透刺,在头部贯穿顶区、额区、颞区。造模并治疗后取1天,3天,7天三个时间点。对1天,3天,7天三个时间点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组织中gsk3β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对针刺组在术后3天评分达到高峰,随后显著降低。针刺组在1天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缓慢升高,其后出现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3天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差异,与模型组相比7天时评分有差异( P<0.05);gsk3β在大鼠脑出血后1天表达多,3天达高峰后减少,7天仍有少量表达。针刺组各时间点免疫标记神经元均比模型组增高,具有显著差异。针刺组与抑制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针刺组+LY294002相比无意义。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好转,提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研究显示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下调gsk3β的蛋白表达,能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和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

    作者:孔莹;邢继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 SW480细胞bcl-2表达的研究

    目的:针对直结肠癌相关基因bcl-2,观察灵芪胶囊抑制肿瘤作用机理。方法: SW480细胞体外培养,应用real-time PCR检测bcl-2 RNA的含量。结果:灵芪胶囊抑制bcl-2 mRNA表达。结论:灵芪胶囊具有抑制人源性直结肠癌SW480细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有关。

    作者:刘玉斌;苏慧;尹蕊;李环;苏云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究坤泰胶囊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坤泰胶囊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2 mg ,每天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接受戊酸雌二醇1mg,每天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患者给予坤泰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治疗1个月。结果:对照组中显效有22例,有效有13例,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的显效例数为28,有效有18例,总有效率83.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FSH、LH、E2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中FSH和E2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 t=1.25,2.44,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瑞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