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梅;曾路才;刘锦凤
目的 综述我院实施智能药房后的应用现状,归纳分析总结,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以传统药房的经验为基础,采用多种类型的自动化控制软件和系统、自动呼叫系统、智能药篮、LED灯等技术,确保药品发放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 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发药的差错率.结论 门诊药房智能发药系统的应用,体现了高效、智能、准确、安全的特点.
作者:陈文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诊西药房的有效管理措施,保证药品质量,提高医院用药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西药房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观察组;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西药房实施传统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这两年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的等候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处方调剂差错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处方调剂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加强门诊西药房精细化管理可提高门诊西药房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李虹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缩短西药房取药高峰期时门诊患者候药时间的差异.方法 在每日的取药高峰期抽取三个时间段的时间,记录三个发药窗口的候药时间,分析得出取药高峰期时同一时间缴费的患者候药时间差异的原因,调整窗口分诊断的科室,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药品在药架的位置,根据药品的体积放置已调配好处方的位置,评价改善后的效果.结果 发药窗口的同一时间缴费的患者候药时间相近.结论 门诊药房需要不断地优化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提高药师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
作者:王艳梅;曾路才;刘锦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连续肌肉注射和单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分别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稳定型,血hcg小于2000 mIU·mL-1异位妊娠的优劣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肌肉注射甲氨蝶呤〔0.4mg/(kg·d),连用5d〕;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1mg·kg-1).两组均联合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间隔1次12h,连用7d).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率、妊娠包块直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35例(92.11%),与对照组治愈34例(89.47%)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血 β-hCG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两组血β-hCG下降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4d后异位妊娠包块直径相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中手术发生6例(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肌肉注射和单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分别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稳定型,血hcg小于2000mIU·mL-1异位妊娠均有明显效果,连续肌肉注射法血β-hCG下降速度更快,手术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艳荷;刘志辉;陈少慧;陈婉仪;齐春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地奥司明片结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地奥司明片结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和对照组(迈之灵片结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每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区别.结果 术后4天两组患者便血治疗情况差异不大,疼痛等其他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明显;术后7天,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实验组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 地奥司明片与马应龙痔疮栓联合作用能够有效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延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疗效在被认可、重视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受到广泛关注.真菌毒素污染导致的中药材霉变是影响中药材及其制品质量与使用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真菌毒素污染的研究多在谷类、饲料等食品领域,在中药材中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中药材中常见真菌毒素污染状况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胡佳哲;赖宇红;陈浩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取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氨茶碱联合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呼吸科(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老年COPD患者总计62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茶碱.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照.结果 经治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并发症发生率为2.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9%,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COPD患者而言,采取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氨茶碱联合用药,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陈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经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通过肝组织活检术,观察肝脏炎性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分析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乙肝肝硬化代偿患者92例,其中疗程18个月36例,疗程36个月56例.定期监测肝功能(ALT、AST)、HBsAg、HBVDNA定量指标,并行肝组织活检术观察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肝脏炎性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的改变.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18个月或36个月HBsAg治疗前后下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恩替卡悉治疗18个月共36例患者:其中33例好转,1例治疗前后轻度炎性活动、纤维化无改变,2例出现恩替卡韦未转阴;而恩替卡韦治疗36个月组共56例:其中29例肝脏组织学改变由活动性肝硬化,降为轻-中度肝炎炎症及纤维化改变;25例为炎性活动为中重度,22例无论炎性活动或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好转;1例为依从性差,不规则服用恩替卡韦,病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经恩替卡韦治疗2年1月后出现耐药.结论 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且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炎肝硬化代偿期非常必要且安全.
作者:徐庆玲;郑磊;郑丽青;姚履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他克莫司缓释片的研制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评价.方法 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188作为载体材料,制备他克莫司固体分散体,羟丙甲纤维素K4M作为缓释材料,并通过单因素考察法筛选出优的处方.结果 体外释放度试验证明,他克莫司缓释片12h的释放度在80%以上.结论 他克莫司缓释片工艺重现性好,体外释放度考察表明达到了预期的缓释效果.
作者:陈韡彬;傅慧灵;江宁宇;王娟;陈宇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探讨本单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建立、运行过程中,通过优化流程,保障用药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经验.
作者:彭学清;周覃;刘义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为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提供用药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受体和白细胞抗原等与ADR的相关性,为患者选择适合的药物种类和佳的用药剂量,大限度地提高药效,减少ADR发生率,实现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结果 和结论目前已发现多种与ADR相关基因,该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个体用药后出现ADR的可能性大小,临床可在药物治疗前对患者先行基因检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林玉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我院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所撷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经单纯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7%、77.33%,P<0.05.两组临床相关指标(颈动脉直径CAD、颈动脉中心厚度IMT、斑块面积、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较,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联合西药,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实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同时能很好的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国铭;严飞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西达本胺原料药中4种残留溶剂的气相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SPB-1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m×0.32mm×0.5μm),进样口温度:180℃,进样量0.1mL,分流比1:1;柱温:40℃,保持4min,12℃/min升温至100℃,再以40℃/min升温至220℃,保持4min;检测器为FID,温度:250℃;载气:N2,恒流:2mL·min-1;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结果 各残留溶剂均可以达到基线分离.测得甲醇、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线性关系良好.甲醇、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3%(n=6)、97.87%(n=6)、99.15%(n=6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西达本胺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作者:朱克旭;张海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血压变异性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随机非盲分组实验,Ⅰ组接受氢氯噻嗪+缬沙坦治疗,Ⅱ组接受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血压变异性,并予以比较.结果 施治前,两组在24 h SBPV、白昼及夜间SBPV指标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Ⅱ组相对Ⅰ组在上述SBPV指标值上均有明显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施治前的24 h DBPV、白昼DBPV及夜间DBPV指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Ⅱ组除夜间DBPV指标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DBPV指标值与Ⅰ组相比均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是一种可行联合用药方案,较氢氯噻嗪+缬沙坦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值得推荐.
作者:徐保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针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用乳痈方结合外治法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方法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炎患者,将其按照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仅应用乳痈方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100例观察组患者联合外治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及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66例(66.00%),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97例(97.00%),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一年期间观察组复发2例(2.00%),对照组复发19例(19.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用乳痈方联合外治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乳房红肿、疼痛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宁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此次随机分组的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施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20例施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χ2=9.94,P<0.05).结论 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施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文标;曾庆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 ~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2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提供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血栓通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改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式,且具备较高安全性,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吴凤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我国药学会诊现状,为药师从事会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89~2016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药师会诊的相关文献,利用execl表格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得到文献160篇,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大部分文献发表在2009年以后,2009年~2016年文献数量149篇,占文献总量的93.1%;案例分析类文献数量大,占总文献量的50.6%;自2009年后文献增幅较快;三级医院文献133篇,占文献总量的83.1%,明显高于二级医院;文献第一作者职称以中高级为主,集中在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广西、上海、北京等地;统计源以上级别期刊占到52.5%;会诊内容主要是抗感染药物.结论 我国药学会诊于1999年已经起步,但前期发展较慢,自2009年后发展迅速;药学会诊发展不均衡,目前仍然没有深入,需要加强制度支撑和技术支撑;文献的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张标;熊建群;杨远荣;邹小娟;胡惟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以柚皮苷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方法,用以验证该方法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质量评价中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柚皮苷为内标,分别建立柚皮苷与橙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较正因子,计算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中橙皮苷、新橙皮苷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结果 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柚皮苷为内标同时测定橙皮苷、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的定量分析.
作者:陆林玲;钱叶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伏立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在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常引起视觉异常,但视神经萎缩少见.本文分析1例因肺部真菌感染口服伏立康唑患者,第1天服药1h后双眼视物模糊,第2天右眼恢复正常,但直到第5天停药,左眼视力持续性下降,会诊考虑视神经萎缩.患者直至出院,左眼视力未恢复.提示我们,在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时,要做好用药监护,尽可能做好个体化给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婧琪;朱芹汶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