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鹏
目的 对脑动脉瘤显微外科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80例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之间收治的患者,按照两组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抽取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将治疗后两组疗效的不同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GC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NFI分数和MCA平均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患者来说,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症状,适合在临床上借鉴和应用.
作者:魏成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CHB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LAM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LAM联合ADV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耐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耐药率,增强患者的HBeAg血清学应答和病毒学应答效果,对于控制肝部病变恶化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小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药物疗法目前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常规抗肿瘤药物在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溶解性差、肾毒性、神经毒性以及对细胞的无选择性杀伤等,对治疗造成了一定困难.纳米载药系统(Nanoparticle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所具有的以及可被赋予的特殊性质使得它们能够改善或克服以上的问题〔1〕,因此纳米载药系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抗癌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的载体类型、释药特性及设计方向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作者:秦飞;陈丹;庄玲萍;祝珊珊;许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秋水仙碱联合大自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以2015年1月 ~2016年10月我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秋水仙碱及大自血治疗;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尿酸、血沉水平显著治疗组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秋水仙碱联合大自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可改善血尿酸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蔡真真;洪国灿;张秉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 ~2017年6月所收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仅予以雷尼替丁;研究组53例,加用替普瑞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并记录两组典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7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20例及79.25%,χ2为4.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与对照组的3.77%相比较,χ2为0.17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示患者临床表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璐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阑尾炎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阑尾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常规进行术后抗生素治疗,预防性使用组则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围术期感染发生率;手术结束后用药时间、医药费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低热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预防性使用组围术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性使用组手术结束后用药时间、医药费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预防性使用组低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阑尾炎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价值高,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用药、住院、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减少医药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制备在胃部滞留并缓释的盐酸西咪替丁微丸.方法 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累积释放特性为指标,正交实验筛选缓释微丸处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 微丸组成为55g微晶纤维素,30g淀粉,10g乙基纤维素,5g盐酸西米替丁,润湿剂为40%乙醇,制得微丸释放缓慢,1h,4h,8h累积释放分别为29.1%,65.1%,85.6%.结论 盐酸西咪替丁微丸缓释性能良好.
作者:何小双;徐旋;唐海梅;孙方方;陶明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液体创口贴用于体表皮肤损伤创面保护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非劣效临床试验,分别在两家医院进行受试者的招募,受试者均为临床确诊的皮肤损伤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未上市液体创口贴产品,对照组使用已上市液体创口贴产品.干预时间为7~14d,观察并记录损伤创面基本情况、创面面积,并对创面的愈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临床干预7~14d后,对照组中脱落1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且两组均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经临床统计学分析,试验组的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劣性.结论 未上市的液体创口贴用于体表皮肤损伤创面的保护,安全有效.
作者:王君;吴晖;胡博志;林熠;喻琳;郑宏宇;曾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药学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某院2016年出院专科病历350份,根据临床药师下临床前和下临床后的不同时间将病历分为两组,药师下临床前病例组为对照组,药师下临床后病例组为观察组.制定相应的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病例在是否有药学干预时的药品费用、住院时长、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1.92±0.03)、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102.48±4.63)、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4.76±0.13)、平均住院天数(8.7±0.13)d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1.43±0.42)、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85.85±5.31)、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3.88±0.23)、平均住院天数(8.2±0.04)d.结论 给予药学干预能明显降低住院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减轻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与负担,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有利于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林柳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同时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试验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在溶栓操作和临床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发生心脏破裂、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大出血等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轻微出血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能减少患者出血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耿宏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美托洛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房内径(LADD)心功能指标均较之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较之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P<0.05).结论 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庄秀清;张明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n=75)患者采用两联疗法(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观察组(n=75)患者采用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6.00%),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p转阴率(98.67%VS76.00%)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均低于对照组(22.67%).结论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代春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体外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MTT法检测TPL和RAPA单用和联合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的抑制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IκBα、p-IκBα、p-NF-κB及NF-κB蛋白表达.结果 TPL和RAPA联合应用对SW480细胞的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结果显示两药联合能够比单药显著抑制IκBα和NF-κB的磷酸化.结论 实验证实TPL和RAPA能协同抑制SW480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作者:刘新飞;李宏杰;付雨晴;陈晨;倪广茂;蔡沛杰;高连超;林彬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5)(5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00nm.结果 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分别在14.15~283.00μg·mL-1和8.04~160.8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53%和98.3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骨刺消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方艺霖;吴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下肢慢性溃疡患者接受紫草油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给予贝复剂换药治疗,研究组接受自制紫草油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质量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8%,且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05).结论 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通过紫草油纱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临床治愈率,缩短患者治疗疗程,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思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方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合成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分子印迹聚合物(DCHP-MIPs),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当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与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比例为1:8:40,偶氮二异丁腈为25mg时,DCHP-MIPs对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的特异性吸附效果好.结论 通过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能吸附实验,考察了DCHP-MIPs对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的结合性能和选择性能.
作者:陈惠芳;陈琳琳;吴丽荣;苏丽婷;谢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我院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上的工作模式及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通过对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内容的总结,提出临床药学工作的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医嘱点评、处方评价、抗菌药物使用评价、用药咨询等药学服务工作,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也对工作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措施.结论 临床药师能有效地提供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祁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患儿12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PCT和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8(IL-18)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小儿重症感染,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降低患儿血清PCT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有效控制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中药珠香散在慢性皮肤伤口愈合中对TGF-β1 mRNA表达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剖析.方法 以实验大鼠作为供受体进行研究,采取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方式,创建慢性皮肤伤口模型,同时以bFGF为对照用药,对中药珠香散在慢性皮肤伤口愈合中TGF-β1 mRNA表达影响予以动态观察.结果 通过分析,模型组愈合时间增长,和对照组组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模型加珠香散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时,对照组和模型组面积无差异(P>0.05),模型加bFGF组小于对照组(P>0.05).7d时,模型组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加珠香散组面积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加bFGF组和模型组无差异(P>0.05).12d时,模型组面积大于对照组,模型加珠香散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珠香散有助于增强TGF-β1 mRNA表达,提升慢性皮肤伤口的愈合效率.
作者:池滔;李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纳布啡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疼觉敏化的干预效果.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小剂量瑞芬太尼0.1g/(kg·min)维持组(A组)、大剂量瑞芬太尼0.35g/(kg·min)维持(B组)、大剂量瑞芬太尼0.35g/(kg·min)组(C组),待关腹前30min静注纳布啡0.1mg·kg-1.记录拔管后2、4、8h VAS评分,并监测麻醉诱导前后不同时间段血浆IL-17浓度,比较两组镇痛要求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拔管时间缩短,瑞芬太尼用量增加,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拔管后2h和4h时:A组和C组疼痛评分均显著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5);拔管后8h时:A组疼痛评分低,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4h要求镇痛情况:A组5例(25.00%)、B组11例(55.0%)和C组2例(10.00%),B组镇痛人数占比高(P<0.05).T1到T2时刻:B组血浆IL-17水平高于A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T3时刻:B组和C组血浆IL-17水平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嗜睡、精神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纳布啡可有效地干预瑞芬太尼麻醉后疼觉敏化,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闫振亚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