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序锋;王开颖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13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1次400mg,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软膏,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没有明显增加( 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预防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罂粟碱肌注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使用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照射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局部热敷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肌注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情况以及发生时间和发生率,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临床实践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注部位的红肿、硬结及疼痛情况较对照组轻,而且红肿及硬结发生时间明显延迟,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预防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征丽;何婉珠;薛素贞;梁丽;谢云娥;康惠亭;刘文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头孢西丁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曲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头孢西丁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杰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与常规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方法将32例腘窝囊肿抽尽囊液并冲洗囊腔后,将异丙嗪注入囊腔而达到治疗目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结果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30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未复发。其中2例复发,再次局部封闭后治愈,已随访2年,未复发。治愈率100%,常规手术治疗腘窝囊肿26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未复发。其中5例复发,2例患者二次手术,3例患者采用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后治愈。结论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简单易行,创伤小,痛苦少,治愈率高。
作者:苏万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消乳散结胶囊联合散结止痛膏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17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给予散结止痛膏外敷配合消乳散结胶囊口服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其在改善乳房疼痛、软化乳房结节、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乳房疼痛有效率为93.3%,乳房肿块有效率为76.4%,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0.3%。结论消乳散结胶囊口服配合散结止痛膏外敷的综合疗法在缓解乳房疼痛、软化消散乳房肿块、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效果,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想疗法。
作者:李志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时应用止痛消炎膏加微波理疗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外科门诊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止痛消炎膏加微波理疗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体会。结果11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05例痊愈,治愈率为92.1%。结论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时,采用止痛消炎膏联合微波理疗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鸿;徐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明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作为山药商品药材使用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腺苷含量。结果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褐苞薯蓣、参薯和山薯腺苷平均含量分别为0.1250%、0.0850%和0.0950%,其中褐苞薯蓣和山薯的腺苷含量高于薯蓣根茎(山药)腺苷含量(0.0946%)。种质来源于福建邵武产褐苞薯蓣、福建永春参薯、广西合浦山薯的腺苷含量为相应类群药材中腺苷含量高,分别为0.2163%、0.2018%和0.1201%。结论褐苞薯蓣、参薯和山薯作为山药长期药用及食用是有科学根据的。
作者:高华娟;黄玉仙;何文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门诊药房发药交待率,提高药房工作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解决发药交待率低这一问题在门诊药房组成品管圈,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及手法进行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彻底解决了门诊药房发药交待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发药交待的质量,还带动了药房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能不断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患者对药师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药师综合素质和团队凝聚力,对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联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阐述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山豆根的毒性认识、毒性研究方法、毒性作用机制、配伍减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山豆根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山豆根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我们要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山豆根的毒性、运用现代技术深入研究山豆根中毒机制,以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潘双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为实现临床医学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无缝接轨,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改革传统的“2+1”教学模式,形成新的“1+2”教学模式,实现课岗对接,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作者:吴海容;黄幼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文对植物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徐晶;谢彦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滋阴益气活血泄浊法对db/db小鼠整体水平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2~14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阿卡波糖组、石斛合剂序贯组(以下简称序贯组);选db/m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共6个循环(42d)。治疗前测各药物对淀粉耐量影响。每2周期测空腹血糖(FBG),实验结束前测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以及各药物干预后的肠上皮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石斛合剂1方和2方单次给药均能明显降低db/db小鼠淀粉耐量30,60,120min血糖;随治疗循环数增加,序贯组的FBG逐步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序贯组FBG、GSP和Ins显著下降(P<0.05),改善葡萄糖耐量;石斛合剂1方、2方降低肠上皮α-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结论石斛合剂有明确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序贯治疗能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相关指标,降低高胰岛素血症,表明滋阴益气活血泄浊法的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作者:张捷平;陈雪花;余文珍;秦崇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7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3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中,应用孟鲁司特钠疗效十分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安全性高,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巧波;萧喜文;鲍永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40例GERD,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单独应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例。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2.5%、愈显率92.5%高于对照组22.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骨质疏松症、1例胸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GERD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高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鉴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的未知降解杂质。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 LC-MS/MS)法,采用强制降解的破坏条件,制备杂质含量较高的受试样品;以0.1%的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 B,采 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串联质谱电离源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对热降解破坏样品进行LC-MS/MS测定。结果获得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液相色谱图,以及与液相色谱图对应的一级、二级质谱图,对谱图进行分析归纳,推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2个未知杂质为头孢哌酮杂质 A进一步水解的产物,并推导了降解途径。结论本方法灵敏、可靠、快速,对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的生产、质量监控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爱萍;束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及活血化瘀中药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见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当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临床经验也表明其出血风险在明显增加,本文结合2例严重出血的病例就出血原因和药学监护要点展开讨论。
作者:孟凡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甘草中钴的原子吸收测定方法,并建议限度要求。方法采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建立校正曲线,并进行样品测定。结果钴在浓度为1~20ng· m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 =0.9985),平均回收率(n =9)为97.2%,方法检出限为0.2mg· k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能满足钴的日常检测需要。根据样品普查数据,结合国外相关限度标准,建议甘草中钴的残留限度为4mg · kg -1。
作者:官检发;许鲁宁;夏丽珍;高忠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38例符合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中规定的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r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8例患者治疗后NIHSS平均得分为(12.52±1.63)分,31例患者治疗24h后的 NIHSS评分变化大于4分,治疗有效率为81.58%。结论 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可靠,但治疗期间须注意患者凝血功能,若发现APTT异常需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作者: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症引起的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6例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入院日期均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之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在禁食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生长抑素;对照组患者11例,只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减压引流量及血浆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云贵;许卫军;刘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改进百咳宁颗粒中青黛鉴别的方法。方法通过加热水及离心分离的方法,消除蔗糖对其火试鉴别法的干扰。结果按新方法进行试验,能观察到明显的紫红色烟雾。结论改进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判断准确。
作者:张仁贵;蔡敏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