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蛋白质的PEG修饰

张永国

关键词:蛋白药物, 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修饰, 定点修饰
摘要:近年来,聚乙二醇修饰技术已经成为改良蛋白药物有效的技术之一,蛋白质药物经聚乙二醇修饰后其性质会发生多种变化,该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十余种聚乙二醇修饰的蛋白药物上市,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方面有优良表现.此文综述了蛋白药物聚乙二醇修饰技术的发展以及修饰对蛋白质性质的影响,聚乙二醇修饰的主要方法,有关的鉴定与检测方法,修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状况,并展望了聚乙二醇修饰技术的发展方向.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优选延胡索炮制方法

    目的 比较延胡索不同炮制工艺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佳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HPLC测定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原阿片碱、盐酸小檗碱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其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不同炮制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 延胡索生品及炮制品的醇提液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均高于水提液,与生品比较,炮制品的水提液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醇提液中3种生物碱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生物碱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传统炮制品比较,醋烘法和微波炮制法中水提液的3种生物碱的含量均较高.结论 延胡索经醋制和酒制后,水提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增大,以醋烘法和微波炮制法佳.

    作者:林海;容穗华;高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柱前衍生化-HPLC法同时测定灵芝孢子粉中牛磺酸与精氨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灵芝孢子粉中牛磺酸与精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Symmetry C8柱(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7):乙腈=8∶80∶1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60nm.结果 牛磺酸的线性范围为0.0201~0.503mg·mL-1(r=0.9999,n=6);精氨酸的线性范围为0.0204~0.509mg·mL-1(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牛磺酸94.84%;精氨酸94.95%.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可靠,为全面评价灵芝孢子粉质量提供一个可靠方法.

    作者:周芬霞;黄宏南;张占蓬;华永有;罗虹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胎益母丸中木香烃内酯的含量

    目的 建立安胎益母丸中木香烃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nm,柱温为室温,进样体积:10μL.结果 木香烃内酯在0.02492~1.246m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1.76%(n=6).结论 本法简便宜行、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用于安胎益母丸中木香烃内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林春颖;曾翠梅;黄凤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山苍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山苍子是一种优良的香料经济作物,其加工提取的山苍子油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精油,是法国香水的主要原料,更是一种绝好的天然防腐材料和食用香料,市场价格昂贵,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山苍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我省开展山苍子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翁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卡培他滨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培他滨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C18柱,以B(甲醇∶乙腈∶0.1%醋酸=7∶0.2∶12.8)-C(甲醇∶乙腈∶0.1%醋酸=16∶1∶3)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40℃,自动进样室为5℃.结果 在浓度为0.0997~0.997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检测限为0.020μg·mL-1.该方法能够分离卡培他滨及其有关物质.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卡培他滨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限量检查.

    作者:左家信;廖声华;严拯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赤胫散的研究进展

    中药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为蓼科蓼属植物,应用广泛,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将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民间应用等方面对赤胫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志红;吴斐华;梁敬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纳米粒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纳米技术已经悄悄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种种变化.在药物研究领域,纳米技术更将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将使药物的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大规模,药物的作用将实现器官靶向化.该文主要介绍了纳米药物制剂的作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一步介绍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粒的修饰,阐述了其制备方法应用等,以及纳米药物的上市进展,以资纳米粒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作者:刘春晖;王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金霉素眼膏中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金霉素眼膏中有关物质.方法 色谱柱为C8柱(250×4.6mm,5μm);柱温:45℃;流动相为高氯酸-二甲亚砜-水(8∶525∶467);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 该方法盐酸四环素在0.016mg·mL-1~0.160mg·m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直线回归方程为A=4.0×107C-6.9367×103,相关系数r=0.99995,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为1.1%.4-差向金霉素在0.0080mg·mL-1~0.0803mg·m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直线回归方程为A=3.0×107C-1.029×104,相关系数r=0.99995,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2.5%.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准确,可作为盐酸金霉素有关物质的方法.

    作者:刘钐;高丹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分析伊立替康对大鼠脑内组胺、5-羟色胺的影响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观察伊立替康(CPT-11)对大鼠脑透析液中的组胺(H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组,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伊立替康(CPT-11)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的方法检测大鼠脑透析液中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研究CPT-11对组胺和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结果 大鼠注射CPT-11后脑内的组胺、5-HT含量比空白组及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随着时间和药物代谢的变化,HA及5-HT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且给药后分别在162.5min、320min达到顶峰.结论 CPT-11可升高大鼠脑内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推测抗癌药CPT-11可能对中枢神经组织中HA、5-HT产生影响,单胺类神经系统可能是CPT-11作用靶点之一使之达到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

    作者:曹阳;程巧鸳;卢红阳;张恒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丹参降尿酸作用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丹参醇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 腹腔注射黄嘌呤和氧嗪酸钾,诱导小鼠致高尿酸血症,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丹参醇提物,检测小鼠血清尿酸(SUA),尿液尿酸(UUA)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XOD).结果 丹参中剂量组(DM)和低剂量组(DL)均能显著降低小鼠SUA水平,促进UUA排泄.结论 丹参醇提物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显著降低小鼠血尿酸水平.

    作者:刘艳;孟兆青;张春凤;杨中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药物超细微粒制备技术的概述

    超细微粒制备技术已在药物制剂领域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喷雾干燥、冷冻真空干燥、超微粉碎研磨、超声粉碎、高压均质技术及超临界CO2技术的原理及在药物细化方面的应用.

    作者:秦军;顾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优选复方蛇黄洗液的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复方蛇黄洗液中蛇床子素和盐酸小檗碱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液中的蛇床子素和盐酸小檗碱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A)、溶剂与药材的倍数(B)、超声时间(C)、提取次数(D)4个影响因素,并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 佳提取工艺是乙醇超声提取法,采用16倍溶剂与药材的量,85%乙醇超声1.5h,提取3次.结论 该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含量测定方法可靠,回收率高.

    作者:孙平飞;章璐幸;王阳阳;朱桔萍;胡芳艳;常忆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剂量替米沙坦片溶出度测定

    目的 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沙坦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转篮法,以0.1mol·L-1盐酸溶液作为溶媒,在波长290nm处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沙坦片溶出曲线.结果 替米沙坦检测浓度在2~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64%,精密度RSD=0.11%,替米沙坦片释放时间在30min时,溶出已达到80%以上,并且后期释放较为平稳、迟缓.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精密,可用于替米沙坦片溶出度、含量的测定.

    作者:冯淑玲;王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从护理管理角度采取有效的安全用药对策.方法 选择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各个科室患者病历作为观察组,建立安全用药管理考核登记表,对患者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质量控制进行统计,对发现问题的病历及时上报护理部,科室与护理部之间及时处理解决,进行实时的监督、检查、反馈及评价.并以2010年1月~2010年12月各个科室患者病历为对照组.结果 经过监督反馈,观察组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年度评分、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涉及安全问题及患者的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采用考核反馈表对用药安全进行监督,加深了护理人员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提高了知识水平,规范安全用药行为,减少了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符杏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学建立

    目的 建立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b1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水-乙腈(71∶29,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 ℃.结果 人参皂苷Rb1在0.900~8.45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高、中、低浓度的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9.35%,78.63%,70.65%;高、中、低浓度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48%、88.33%、83.01%.结论 本试验含量测定方法可作为人参皂苷Rb1体内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叶合;吴景玲;吕圭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甘草酸二铵肠溶片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服用甘草酸二铵肠溶片,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片150mg,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进行LC-MS/MS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3.0×1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醋酸铵缓冲液(5mmol·L-1醋酸铵,0.2%冰醋酸)(15∶60∶25,V/V/V),检测离子为m/z 469.4/355.2(甘草次酸)、m/z 358.9/279.9(内标泼尼松龙).测定甘草次酸血药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1.5~192μg·L-1内,甘草次酸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1.5μg·L-1,提取回收率为77.14%~83.64%.人体中甘草次酸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73.85±25.25)μg·L-1,Tmax为(11.50±3.07)h,T12β为(11.82±3.56)h,AUC0~60为(1252.49±489.06)μg/(h·L).结论 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准确灵敏,适于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片,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达峰时间长,约占受试者总人数50%的药时曲线有双峰现象.

    作者:邹永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群体药物动力学在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 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可综合评价药动学在个体间及个体内的各种变异,并应用Bayesian反馈法,较为准确地预测个体的药动学参数.目前群体药动学已广泛应用在治疗药物监测中,以实现临床个体化给药.本文阐述了群体药物动力学的概况,并对群体药物动力学在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林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poensis Hemsl.)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波谱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从玄参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eucalyptolic acid(Ⅰ),buergerisides A1(Ⅱ),原儿茶酸(Ⅲ),五-羟甲基糠醛(Ⅳ),肉桂酸(Ⅴ),β-谷甾醇(Ⅵ).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华静;戚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喘息灵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备喘息灵胶囊剂,研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以水为溶媒,采用水提醇沉淀方法,得浓膏加玉米粉制成颗粒装胶囊即得.设计质控标准,选择组方中君药麻黄,使用HPLC法,测定麻黄草中麻黄碱(ephedrine C10H15NO)的含量,控制每粒胶囊以C10H15NO·HCL计不得少于0.21mg.测试3批均达到0.26mg/粒.并选择组方中高丽红参的TLC鉴别,它含人参皂苷Re、Rg1、Rb1、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测试3批斑点颜色相同).结果 本组方合理,制备简单,质量标准稳定.结论 本制剂制备和质控方法均切实可行.

    作者:陈梅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 本文综述了中药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系统研究和开发土茯苓这一传统中药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王建平;张海燕;傅旭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