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宁
目的 建立复方聚甲酚磺醛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I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复方聚甲酚磺醛软膏细菌数和控制菌采用薄膜过滤法,霉菌和酵母菌数采用直接接种法.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复方聚甲酚磺醛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苏智阳;李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介绍密封药袋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作者:周莹;陈员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改进盐酸小檗碱片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5mol· L-1乙酸铵溶液(用乙酸调节pH至5.0)-甲醇(60∶40),以流动相为溶剂,超声溶解,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3nm.结果 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8~128mg·L-1,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100.3%(RSD为1.0%).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蒋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Notch信号转导通路是一种进化上十分保守的相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参与了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存活以及凋亡等诸多过程,调控着动物组织和器官的发生、发育和再生.研究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Notch信号通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弄清MM的发病机制及提高靶向治疗的针对性,防止耐药已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杨沛;刘庭波;谢捷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是器官移植患者临床常用的强效免疫抑制剂之一,由于其治疗窗狭窄,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容易产生肝肾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并且CsA血药浓度与其不良反应密切相关,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我院自开展CsA血药浓度监测项目以来,坚持对器官移植患者进行药学随访,笔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CsA血药浓度受药物苯巴比妥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艳;邹素兰;陈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依托泊苷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结合Ⅰˉ效应、离子强度的影响及DNA熔点测定,分析依托泊苷与DNA光谱效应.结果 DNA对依托泊苷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2.02×10 -4L·mol-1,结合位点数n=0.89.结论 依托泊苷与DNA的结合作用方式可能为沟槽作用.
作者:蔡向阳;江茂生;邱君志;郑新宇;李清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祖师麻总香豆素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常数,及其吸湿性和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祖师麻总香豆素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不同pH条件下的油水分配系数(Papp)、不同湿度条件下平衡吸湿量;以祖师麻总香豆素含量变化率为指标,考察光照、高温和高湿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祖师麻总香豆素在水、0.1mol· L-1 HCL、pH 6.86磷酸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48h)分别为1.83mg·mL-1、2.07mg·mL-1、1.17mg·mL-1;祖师麻总香豆素在pH 1.2,2.1,3.5,4.7,5.8,7.4,8.9下的PapP值分别为12.14,11.67,10.98,10.11,9.86,9.12,8.63;祖师麻总香豆素在相对湿度为23%、43%、56%、59%、69%、75%、85%、95%条件下的含水量分别为10.10%、12.57%、15.37%、23.74%、32.98%、45.54%、56.90%、68.14%;祖师麻总香豆素在光照度为4500lx条件下5d和10d的含量变化率分别为99.6%和99.2%;在60℃条件下5d和10d的含量变化率为100.2%和98.5%,在相对湿度为95%的室温条件下5d和10d的含量变化率分别为90.6%和87.9%.结论 祖师麻总香豆素的PapP值随着pH增大而减小,具有pH依赖性,表明其亲脂性较强;温度和光照对祖师麻总香豆素的含量和重量影响较小;祖师麻总香豆素的临界相对湿度为59%,在高湿度条件下吸湿明显,因此应在干燥条件下保存.
作者:杨鸽华;王丽丽;石森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缓释片中丹参酮ⅡA和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mm×4,6mm,5μm),乙腈为流动相A,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5min,20%~25%流动相A;5~30min,25%~45%流动相A),流速:1.0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氮气流量1.6L·min-1,漂移管温度70℃.结果 丹参酮ⅡA和人参皂苷Rb1分别在7.295~116.7μg·mL-1和4.063~65.00μ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0%和98.92%,RSD分别为1.46%和0.9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丹参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金香;叶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52例胃癌组织与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ST-π、P-gp、Topo-Ⅱ的表达特征.结果 GST-π、P-gp、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氧达阳性率依次为73.1%、53.8%、80.8%较正常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多药耐药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存在明显关联(P<0.01).结论 多药耐药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MDR产生的重要基础,加强多药耐药基因的检测的联合检测可用于指导化疗方案的优化选择.
作者:陆国文;于吉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55岁,诊断为“药物中毒、重症肺炎(吸人性)、Ⅰ型呼吸衰竭、抑郁症”入住ICU.1时25分入科起一直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4min后肝功能检测提示ALT为352U· L-1,AST为187U· L-1.1min后因患者躁狂加用氟哌啶醇针剂5mg,肌注,每8h 1次,1min后ALT立刻升至10时29分,AST上升至552U· L-1,期间患者的其他治疗药物未更改,因此高度怀疑肝酶的突然升高与氟哌啶醇相关,停用氟哌啶醇针剂后第二天ALT迅速降为547U· L-1,AST迅速降为140U·L-1.之后肝酶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时50分ALT为213U· L-1,AST为56U· L-1.因此,考虑患者此次肝损害由氟哌啶醇所致.
作者:杨巧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临床表现及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15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停用奥沙利铂,余13例患者在经过对症抗过敏处理后均能完成化疗.结论 对于轻度过敏的患者常规减慢输液滴速,予抗组胺剂,类固醇激素等进行药物预处理,一般可以有效预防,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大多不能继续治疗.
作者:孙密芬;赵燕;饶爱华;韩世炜;施伦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风轮菜活性部位(CCE)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将其开发为新的抗氧化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CCE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及有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以及对亚铁离子-维生素C(Fe2+ - VitC)诱导的小鼠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建立高浓度葡萄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体外模型,测定CCE对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 CCE能有效清除O2ˉ、·OH和DPPH自由基,其中·OH的清除力强,对Fe2+ - VitC诱导的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此外,CCE能明显提高高糖刺激下内皮细胞中的SOD水平,降低LDH活性.结论 CCE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作者:李娟;吴斐华;苏锦冰;马世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快速、高效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具有潜在合成多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菌株,为定向获得新的含氨基酸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选择性培养分离获得海洋放线菌,通过快速抗菌活性初筛,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初筛活性菌株进行NRPS基因筛选,进一步对阳性菌株进行16S rDNA排重.结果 利用建立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对初筛具有抗菌活性的295株放线菌进行筛选,得到12株阳性菌株,分别属于小单孢菌属、链霉菌属和疣孢菌属.结论 利用PCR技术建立了快速、高效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为多肽类活性化合物的获得提供了基因学的依据.
作者:陈路劼;赵薇;林如;谢阳;江红;连云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分析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整治前(2011年3月~7月)和整治后(2011年8月~12月)的门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DDD)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DDDs较整治前下降了25.4%,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43.26%、16.17%,使用强度(DDD)下降了35.12%,病原菌送检率增长83.89%,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了28.6%,不合理使用率下降90.16%.
作者:冯东辉;丘海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灵芝水提物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水提物中粗多糖,加入铜试剂沉淀其中具有葡聚糖结构的多糖,以葡聚糖为对照品,使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不同来源的同一品种灵芝水提物中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别,赤芝水提物多糖的含量与紫芝水提物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方法稳定、准确、可靠,可用于灵芝水提物的质量控制l.
作者:王勇;陈硕;卢端萍;蒋婷婷;范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氧化应激是体内活性氧化物产生多于清除的氧化还原反应失衡的病理状态.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致胰岛素抵抗的信号传导途径,旨在为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抗氧化药物治疗及信号途径药物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或靶点.
作者:张冬燕;刘保林;刘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喹诺酮类(quinolones)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DNA 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是一种DNA旋转酶抑制剂,干扰DNA超螺旋结构的解旋,从而阻碍DNA的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故在分类上属慢效杀菌剂.笔者通过检索、查阅相应文献,综合归纳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林惊世;顾晟琰;蒋震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氧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川芎嗪(10、30、50μM)与肝星状细胞孵育,同时建立肝星状细胞的缺氧模型正常组除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的改变;ELISA法检测川芎嗪对细胞培养液中VEGF含量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观察川芎嗪对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VEGF受体1(flt-1)和VEGF受体2(KDR/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肝星状细胞呈现出星状及多种不规则形态;模型组VEGF含量较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川芎嗪30、50μM可以显著降低VEGF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缺氧可以促进HIF-lα、flt-1和KDR/flk-1蛋白的表达,且川芎嗪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这些蛋白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可以有效抑制肝脏血管生成,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HIF-lα的蛋白表达,降低VEGF的转录活性,从而减少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实现的.
作者:庄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微量苯氧羧酸类药物的毛细管开管柱电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基于三胺键合开管柱,研究毛细管电泳、离子交换以及在线场放大作用,应用于苯氧羧酸类药物的毛细管电色谱分离.结果 在优条件下,实现了2-苯氧基丙酸(2-PPA)、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2-(2-氯苯氧基)丙酸(2,2-CPPA)、2-(3-氧苯氧基)丙酸(2,3-CPPA)的分离检测,检测限为8.0×10-8~~5.0×10-8mol· L-1,应用于实际水样加标检测,回收率为84.0% ~92.3%,RSD< 12%.结论 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对苯氧羧酸类药物分离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作者:齐国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分析整理两性霉素B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临床应用过程发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经验,以便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在应用该药时引起注意及重视,并提供参考.
作者:杨苏芬;王丹;何仁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