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魏侧耳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的初步研究

熊正军;吕作舟;李军

关键词:阿魏侧耳, 多糖, 分离, 纯化, 化学结构
摘要:对阿魏侧耳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级份PW2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阿魏侧耳子实体经热水提取醇沉得粗多糖PW.将PW用Sevag法脱蛋白后,去离子,层析,分级分离得3种多糖级份PW1、PW2和PW3,PW2经紫外光谱鉴定不含有蛋白质和核酸;采用纸色谱和高压电泳以及柱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多糖PW2满足结构分析的要求.测定其分子量为3.18×104.PW2经过完全酸水解后,测定多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两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例为1.77∶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测试分析,初步确定多糖PW2主要以a构型为主,含有少量β构型,单糖的连接方式主要以1-6连接为主链,含有1-4连接的支链,糖环构型为D-吡喃糖环.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输液反应的诱因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通过分析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等是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关键,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控制输液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志蓉;林秀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76例孕妇应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针对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76例孕妇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中2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35.5%;但无一例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其他严重合并症.

    作者:朱彦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影响中药药效主要原因的初步探讨

    通过对影响中药药效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中药材的质量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黄洋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生菌素耐自生产物突变株的选育

    以中生菌素产生菌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UV-69自然分离荻得的A3为出发菌株,经过5h培养制备和紫外诱变60s处理后,利用其自生代谢产物,筛选耐自生产物突变株,获得突变株NV-36,其摇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20%.传代试验表明,该突变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在20吨发酵罐上连续5批验证,平均发酵效价比原生产水平提高35%.

    作者:赖滨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正交实验法测试DPH130型铝塑泡罩包装机的佳运行参数

    目的 测试DPH130型铝塑泡罩包装机的佳运行参数.方法 利用正交试验,对考察指标进行监测,综合实际操作对结果进行分析继而得出结论.结果 DPH130型铝塑泡罩包装机以230℃的热封温度,65冲·min-1的冲切频率,0.5Mpa的热合压力为佳运行参数.结论 此方案,不仅包装气密性好,而且能在降低机台折损率的前提下保证较高较稳定的产值.

    作者:王志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半夏中鸟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半夏中鸟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醋酸(3∶97);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 本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鸟苷溶液在0.00411~0.0411mg·m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26%,RSD%为2.46(n=6).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半夏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卢晓萍;廖凤霞;胡元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法莫替丁泡腾片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研制法莫替丁泡腾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将法莫替丁原料粉、柠檬酸、碳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糖等制备成泡腾片,并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所研制的泡腾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法莫替丁泡腾片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能较好的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

    作者:王文宝;南极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马蓝GAP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

    马蓝是南板蓝根的来源植物,有较广泛的用药范围,近年来有不少对马蓝展开GAP规范化种植研究的报道.本文从繁殖技术、肥料选择、佳采收时间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马蓝GAP种植的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杜沛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院药品安全管理体会

    从医院药品安全管理的环节着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是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点,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医院用药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张养琳;陈坤全;郑祥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离子色谱[IC)技术在化学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离子色谱法是当今发展速度快的分析方法之一,其检测分析具有不受被测定成分光吸收特征的限制、操作快速灵敏、抗干扰能力强、结果准确可靠、少用有毒试剂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离子色谱技术以及近年来在化学药物的质量控制、制药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在药物分析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作者:滕南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正交试验优选小儿退热栓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对小儿退热栓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用乙醇作溶剂渗漉提取处方中大黄的活性成分,按正交表19(34)安排试验,以大黄总蒽醌含量为指标,考察影响乙醇渗漉效率4个因素:浸泡时间、乙醇浓度、乙醇体积及渗漉流速.结果 大黄总蒽醌醇渗漉提取的佳工艺为:浸泡48h后用12倍量的70%乙醇以1.5mL·min-1的流速渗漉提取.结论 本法能大限度地提取处方中大黄的有效成分,可为小儿退热栓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琳;许家鸾;王京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院药品零库存自动化采购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我院实施药品零库存自动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方法可以节约医院的流动资金,减少药品的维护成本,同时也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缓解医院用房紧张的局面.

    作者:孙远南;蒋国军;陆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醋酸泼尼松龙乳膏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泼尼松龙乳膏中醋酸泼尼松龙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 Phenomenex Luna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 min-1,检测波长为246nm.结果 醋酸泼尼松龙在10.00~100.0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7%(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薛玉玲;薛玉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康欣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欣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4.6mmX 15cm)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 二苯乙烯苷的进样量在0.0805μg~4.02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5);平均回收率为96.48%,RSD为0.32%(n=6).结论 该法简便,结果可靠,可有效地用于康欣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武俊;陈小玉;刘可福;王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莪棱胶囊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莪棱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主要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用薄层色谱鉴别莪棱胶囊中赤芍、浙贝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出斑点清晰.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莪棱脏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朝光;陈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饮片的现状及发展之我见

    中药饮片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如何解决中药饮片配方萎缩、饮片质量低下、“方对而药不灵”等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中药工作的重要任务.

    作者:杨周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优选复方黄芩温敏凝胶的壳聚糖絮凝法澄清工艺

    目的 优选壳聚糖对复方黄芩温敏凝胶的佳澄清工艺.方法 采用HPLC法,以黄芩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澄清工艺参数.结果 佳澄清工艺为壳聚糖加入量0.4mL·g-1,药液静置时间24h,药液稀释比为1:6.结论 此工艺对黄苓苷保留率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可用于复方黄芩温敏凝胶的精制.

    作者:潘旭东;林雄;黄燕;程心玲;陈肖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非布索坦的有关物质

    建立了 RP-HPLC法测定非布索坦有关物质,采用C18色谱柱,甲醇-0.1%冰乙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7nm,非布索坦的检测限为0.04ng.

    作者:林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对我院2010年上报且录用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患者年龄、性别、报告科室、给药途径、药物类别、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位居药物类别首位,其次为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其次是免疫系统损害等.

    作者:陈坤全;张养琳;郑祥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PARP-1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脑保护治疗意义

    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是Poly(ADP-ribose)聚合物(PAR)合成的催化酶,在脑缺血损伤早期即出现过表达,通过加剧细胞内能量消耗及诱导AIF核转位等机制导致脑细胞发生“Parthanatos”样死亡.同时,PARP-1作为(NF)-κB辅助因子,参与脑缺血后炎症调控.此外PARP-1过表达通过破坏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诱导MMPs表达等途径加重脑梗后出血转化.以上机制均加重脑缺血损伤,因此开发有效PARP-1抑制剂将可望为脑缺血卒中后脑保护治疗带来全新前景,但应注意到PARP-1在脑缺血损伤作用存在性别差异问题.

    作者:郑叶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