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目的 建立盐酸三氟拉嗪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限量检查的HPLC法.方法 采用C18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0.05mol·L-1NaH2PO4·2H2O 100mL,加2mL的三乙胺后用磷酸调节pH至3.0)(38:6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8nm.结果 盐酸三氟拉嚷与其他杂质能较好分离,盐酸三氟拉嗪浓度在2-5~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检洲限为0.016μg·mL-1.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盐酸三氟拉嗪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限量检查.
作者:张君;廖声华;严拯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当归、淫羊藿、黄芪药材制成配方颗粒,研究其配方颗粒的质量,发挥三味中药的良好效果.方法 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出各个单味药的制备工艺,再采用动态提取、真空低温浓缩、喷雾干燥及一步制粒.结果 当归优提取方法是超声提取,淫羊藿、黄芪优提取方法是中水煎法.采用常压浓缩等方法将提取液浓缩的浸膏,以一定的制粒技术制粒.结论 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确定各种药材的优提取方法,后得到当归配方颗粒、淫羊藿配方颗粒、黄芪配方颗粒.
作者:王志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中盐酸川芎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方法 采用ODS HYPERSIL(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水-甲醇-三乙胺(40:60:0.2,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4nm.结果 盐酸川芎嗪在1~1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盐酸川芎嗪溶液平均回收率102.20%,RSD 2.28%.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测定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中盐酸川芎嗪的含量.
作者:叶赛银;朱光辉;王军;王尧杰;吴小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药物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是药物研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舛其质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药物的质量,保证其在有效期内安全有效.本文列举新药中报资料中质量标准部分大量出现的不规范使用格式与术语的现象并提出更正意见,希望对研发者起草质量标准有一定帮助.
作者:魏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地建设等方面对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做了探索和研究,着力于增加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充分利用教研室已取得的各项有利条件,积极完成2007级药学专业学生的生物制药综合实训,充分体现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独立设计生物化学实验的创新能力.
作者:邝月媚;李岩;邢增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综述了浮选分离法的应用概况及基本原理,重点探讨浮选分离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富集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富集中的优势,并对该技术在中草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张建会;杨东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且短效的全身麻醉药,广泛应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重症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以及外科手术及诊断时的清醒镇静,如无痛人流、无痛胃镜检查等,因其起效迅速,复苏迅速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欢迎.本人在无痛人流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1例,现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
作者:沈群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近年来研究山楂的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主要就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康运用进行了总结,发现该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定活血通脉片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芍药苷线性范围为0206~2.0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3%(n=6),RSD=1.60%.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谢浙裕;钟宁远;柴军;汪佳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温州地区各级医疗单位2008年通过温州ADR中心上报到国家ADR中心的384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847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20~39岁的年轻人较多,占34.96%;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类药物为主,占51.2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置多,占57.01%.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损害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其他系统损害;1例-ADR结果为死亡,14例留有后遗症,其余均治愈或好转.
作者:项丹珠;叶蕾;于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左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草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群均有较强抗菌作用.作为国家基本药物之一,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唐丽玉;周剑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介绍国内近年来有关美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体克,神经精神异常,低血糖,心动过速,白细胞减少等,但较为少见.
作者:张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综述了治疗肿瘤的一线药物,紫杉醇前药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专利进行分析评述.结果 利用前药原理设计的小分子前药,高分子聚合物前药,大分子前药等改善了紫杉醇的应用状况.这些前药通过体内特异性的酶或PH值降解释放出原药.结论 前药增大了紫杉醇的水溶性,可以达到靶向、控释、缓释的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提高了抗肿瘤活性,并且很多前药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作者:李培;邱飞;吴龙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多维元素胶囊中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庚烷磺酸钠溶液(取庚烷磺酸钠0.6g,1000mL水溶解,加三乙胺2.8mL,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0)-甲醇(体积比6: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选择280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 烟酰胺在30.0~152.0μg·mL-1(r=0.9997)、维生素B6在1.0~5.0μg·mL-1(r=0.9998)、维生素B1在10.5~52.5μg·mL-1(r=0.9998)、维生素B2在10.5~52.0μg·mL-1(r=0.9997)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RSD=0.43%)、100.50%(RSD=1.33%)、100.30%(RSD=0.88%)和100.50%(RSD=0.90%).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重现性好,可作为多维元素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王琛;陈彬彬;邹梅娟;程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磺胺嘧啶银涂剂的两种测量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硫氰酸铵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磺胺嘧啶银涂剂的含量,从操作,准确度,精密度等方面比较各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种方法对磺胺嘧啶银涂剂含量洲定结果均符合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精密度明显要高.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比硫氰酸铵滴定法更优,可作为SD-Ag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吴继禹;王志强;黄学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以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小剂量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并用药物经济学研究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 福建地区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进行分组.观察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采洛利组(A组,n=50)和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B组,n=50)的4周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再用药物经济学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 2种方案的成本分别为75元和95元;有效率分别为72%和84%.在方案A的基础上,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方案B所需追加的成本为1.67元.结论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具有更合理成本-效果优势,为较佳治疗方案.
作者:谢木木;庄捷;孙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收集我院5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评价.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及辅助药物引起的ADR例数居前两位: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高.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为常见.
作者:庄奕筠;陈一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试验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Aspirin)及氛比格雷(Clopidogrel)研究其能否起到减轻肝脏损害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ConA诱导的急性肝克模型,用腹腔内注射或灌胃氟比格雷方法处理实验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进行肝脏病理结果分析.结果 p阿司匹林(2578±754U·L-1)或氯比格雷(3378±967U·L-1)的使用明显降低了ConA诱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P<0.05),而且两者的联合使用对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下降具有协同作用(1828±683U·L-1);同时相对于阳性对照组(坏死面积43%±21%,白细胞浸润数56±24个/视野),阿司匹林(坏死面积31%±20%,白细胞浸润数34±20个/视野)或氯比格雷(坏死面积37%±25%,白细胞浸润数42±27个/视野)的使用明显减轻了ConA诱导的肝组织炎症(P<0.05);而且两者的联合使用对抑制炎症反应有更明显的作用(坏死面积25%±17%,白细胞浸涧数22±13个/视野)(P<0.05).结论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明显减轻ConA诱导的肝细胞损害,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与白细胞作用从而减少史性细胞浸润的机制.
作者:施丽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室温20℃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头孢哌酮钠加入5种输液中,配制成浓度为4mg·mt-1的溶液.在室温20℃下,于配伍后0、0.5、1、2 4、8h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度,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 配制后8h头孢哌嗣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含量分别为98.96%、98.77%;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有所下降,分别为96.55%、97.62%、96.43%.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好,建议临床配伍使用.
作者:吴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医院药学工作的迅猛发展,作为完成医院药学的职能部门--医院药学科西药房,面临着更为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任务.医院药房它不同于医院其它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特点,它具有专业性、职能性、企业性.因此,药学科的管理方式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医院药学的发展和提高.本文阐明药房管理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建立健全的药房工作制度,培养药房工作人员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加强药品的质量管理,认真做好药品调配,加强与医院各部门的沟通来提高药房服务和管理质量.
作者:张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